1、意识流小说的特点:意识流小说是以表现人们的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为主的小说。
它以象征暗示、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等创作方法为主要特征。
意识流小说家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因人而异,各有侧重,但有些艺术特征是共同的:①“作家退出小说”;②情节淡化;③大量的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④时空交错和心理时间;⑤象征暗示和对比联想;⑥语言使用上的创新和变异,超出语法常规。
2、简析约翰·克里斯朵夫形象及其意义。
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
其性格是矛盾而又复杂的,他不满现实进行反抗,又对统治阶级抱有幻想;他同情接近人民群众,又不相信人民,远离人民;既主张艺术接近生活造福人类,又要艺术超越党派政治;既坚强又无力,既反抗又妥协。
所以他的一生从追求、反抗始,却以失败、妥协而告终,这形象地概括了十月革命前整整一代具有民主思想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普遍的思想面貌和精神探索追求的历程。
这一形象本身既对资本主义社会具有强烈的批判意义,客观上也宣告了一个旧时代的终结和新时代的即将到来。
作为一颗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能够始终坚持追求纯洁、真诚和自由的灵魂,他又具有着久远的艺术魅力3.简析《母亲》中尼洛夫娜形象及其意义。
高尔基小说《母亲》的主人公尼洛夫娜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一个工人的妻子和母亲的形象。
她生活在社会最底层,深受重重压迫,胆小怕事,心灵几近麻痹,仅剩的一丝情感就是对于儿子的那点母爱。
由于时代变化(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和工人运动的发展)的影响,母亲也凭借着她要救儿子的那点母爱而跨出了革命的第一步,从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在“五一游行”等革命斗争中,她的革命意识觉醒了,并经受了考验和锻炼,到“车站被捕”时,她已经成了一名勇敢坚定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了。
这一形象反映了二十世纪初广大劳动群众革命意识普遍觉醒的现实,显示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改造人的巨大力量,也宣告了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不断深入人心,变成了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4.《等待戈多》有什么象征意义?“戈多”象征一种无望的希望,一种没有着落的精神寄托;“等待”,明知不会来,又不得不等,象征人的处境的尴尬与荒谬;等待的戈戈和狄狄是现代西方人的代表,概括了人们精神幻灭、无所皈依、绝望痛苦的精神状态,其流浪汉的身份象征着现代人的精神家园的失落;波卓与乐克之间既彼此依赖又互相折磨的主仆关系,象征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阶级关系;而两幕场景的重复,则象征现代人生活的单调无味、痛苦虚空又毫无意义5.谈谈俄国十九世纪文学中“小人物”形象描写的传统是如何发展的?“小人物”形象的描写是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传统。
普希金在《驿站长》中以同情的心情描写了维林这一小职员的悲惨命运,首开这一传统之先河;果戈理在《狂人日记》和《外套》中发展了这一传统,不但表现了“小人物”在冷酷社会里的贫困凄苦、孤苦无告,而且反映了他们对不公正社会的不满和反抗;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他的《穷人》、《被欺凌与被侮辱的》等作品中的描写,又有所突破,不仅充分反映了当时深受双重压迫的平民阶层的苦难,而且把他们的内心世界写得更加丰富,不仅兼有畏惧与反抗的复杂心理,同时还具有他们自己的人格尊严感;契诃夫在他的《小公务员之死》等作品中,则在反映小人物悲苦生活境遇的同时,还揭示了黑暗的专制统治造成了卑微的小人物们的畏惧和奴性心理,从而达到了对于黑暗的沙俄专制社会的更为深刻的批判与否定。
6.欧美二十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有什么新的变化?进入二十世纪后,欧美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不仅继续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而且在时代变化的影响下也有所新的发展。
一方面,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些大师们,如肖伯纳、罗曼?罗兰、托马斯?曼和亨利希?曼,以及高尔斯华绥等继续坚持着对于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剥削本性的严厉批判,另一方面,由于时代的变化并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一批杰出的作家们,如海明威、巴比塞、雷马克等,开始揭露帝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罪恶,控诉战争灾难,表达了强烈的反战情绪;同时,由于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也影响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很多作家不仅在内容上开始注重描写人物的心理状况和精神世界,而且在艺术手法上广泛吸收借鉴了现代主义的艺术方法,如劳伦斯、毛姆、莫里亚克和茨威格等人的作品都是极好的范例。
现实主义文学重要的新发展,还集中表现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产生,高尔基是其奠基人,苏联文学的发展是其重要成果,其中出现了如肖洛霍夫、阿?托尔斯泰、马雅可夫斯基和法捷耶夫等一大批具有世界意义的作家和作品;在苏联之外的一些欧美和东欧国家里,也出现了如布莱希特、尼克索等著名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家。
7.《复活》中的男女主人公分别是怎样“复活”的,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托尔斯泰的《复活》描写的是作品中男女主人公聂赫留道夫和玛丝洛娃精神复活的过程。
他们俩人都曾经历过堕落为“兽性的人”的过程,所以作品展现的就是他们如何从“兽性的人”复活而为“精神的人”的过程。
他们堕落的原因不同,前者是因为本阶级的生活方式的影响,后者则是由于黑暗的社会环境逼迫所致。
所以聂赫留道夫的复活开始于他的自我忏悔,其中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这复活转变是逐步完成的,通过对于自身罪孽的意识,达到了对于整个贵族社会的揭露与批判;玛丝洛娃的复活根源于她对于黑暗社会的仇恨,开始于对聂赫留道夫的忏悔的感动,并且也从自身的不幸遭遇中,理解到这是整个贵族阶级对于广大下层人民所犯下的普遍的罪恶。
聂赫留道夫转变后虽然要与本阶级决裂,但并没有投向人民,而是皈依了宗教,这反映了作家的“托尔斯泰主义”的局限性,玛丝洛娃最后则回到了人民中间,并跟着革命者走了,这表明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巨大力量。
8.从《双城记》看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小说《双城记》形象而又完整地体现了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
小说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真实地反映了革命前夕封建贵族阶级对于农民的残酷迫害,满怀同情地描写了法国农民的悲惨遭遇,愤怒地谴责了封建贵族的滔天罪恶,这客观上揭示了法国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从而表明了革命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作品正面地描写了群众革命的壮观场面,这也说明了革命的正义性,这些都体现了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历史的进步性;但是随着革命的进一步发展,作者又开始谴责革命中的暴力行为的残酷性,把革命者描写成嗜血成性的疯狂的复仇者;并且通过一系列正面人物形象的描写,宣扬了他的救世良方:用仁慈和宽恕来感化有罪的统治阶级、让贵族阶级进行自我赎罪和道德改善、最后用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爱”来化解一切阶级对立与冲突。
这无疑可以说明作家的人道主义思想的局限性。
9.分析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精神上的“复活”:托尔斯泰的《复活》描写的是作品中男女主人公聂赫留道夫和玛丝洛娃精神复活的过程。
他们俩人都曾经历过堕落为“兽性的人”的过程,所以作品展现的就是他们如何从“兽性的人”复活而为“精神的人”的过程。
他们堕落的原因不同,前者是因为本阶级的生活方式的影响,后者则是由于黑暗的社会环境逼迫所致。
所以聂赫留道夫的复活开始于他的自我忏悔,其中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这复活转变是逐步完成的,通过对于自身罪孽的意识,达到了对于整个贵族社会的揭露与批判;玛丝洛娃的复活根源于她对于黑暗社会的仇恨,开始于对聂赫留道夫的忏悔的感动,并且也从自身的不幸遭遇中,理解到这是整个贵族阶级对于广大下层人民所犯下的普遍的罪恶。
聂赫留道夫转变后虽然要与本阶级决裂,但并没有投向人民,而是皈依了宗教,这反映了作家的“托尔斯泰主义”的局限性,玛丝洛娃最后则回到了人民中间,并跟着革命者走了,这表明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巨大力量。
10.简爱的女权主义意识:(1)貌不出众的简爱凭人格气质赢得爱情、维护自我尊严,实现个人价值,面对英格拉姆小姐(财产、地位、美貌)的挑战,简反倒持居高临下、悲天悯人的态度。
(2)与罗切斯特交往不卑不亢,不肯屈就。
(3)在罗切斯特宣布要“结婚”时,简终于爆发,发出了平等的呼声。
(4)两万镑遗产的特殊意义:女人救男人简?爱追求女性的平等、其中蕴含的女权主义意识,具有超越时代的审美价值。
11.果戈里小说的艺术特色。
果戈里继承和发展了普希金创作的优秀传统,并开拓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新领域。
其小说创作特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生活真实的典型性。
果戈里的全部创作,从早期的《狄康卡近乡夜话》到晚期的《死灵魂》,都给人一种题材真实、结构严谨、描写自然、形象逼真之感。
2)讽刺手法的普遍运用,果戈里的讽刺不是单纯的讽刺,而是讽刺中有幽默,由幽默发展到讽刺,即所谓的含泪的讽刺。
3)语言的个性化,果戈里善于运用丰富多彩的重要语言来描写不同身份、不同地位的形象,使他们的性格千差万别,独具一格。
12.为什么说桑提亚哥是“硬汉子”形象的集大成者?桑提亚哥是一个“硬汉子”性格的化身,是作家自30年代以来塑造的一系列“硬汉子”性格的深化与发展。
在他身上,具有超越的人格力量,是一个精神上的强者。
(1)桑提亚哥体现出一般“硬汉子”形象共有的勇敢、顽强、永不屈服、敢于向命运抗争,向失败和死亡进行挑战的精神,他在与大自然,与社会作斗争过程中,虽然一次次失败,但他的不甘失败精神却是永远也打不垮的。
应该说,这种不甘失败的精神是人走向胜利的精神,是人类不甘失败精神的颂曲。
(2)桑提亚哥已经不是单纯的硬汉子了,他的背后是人类永恒存在的价值:自信、自强和自尊。
他的行为也不是个人的英雄主义,而是象征了永恒的人类精神存在。
在他这个硬汉子形象具有浓厚的哲理性意义和象征意义。
(3)桑提亚哥是汉性格的发展与升华。
舍去了具体的社会性,超时空主体情境赋予超迈的人格力量。
与自然界形成了鲜明的象征意义。
(4)桑提亚哥为“硬汉”注入了独有的乐观因素。
永不言败,对未来胜利的向往,是对人的精神力量的进一步肯定。
所以说桑提亚哥是“硬汉子”形象的集大成13.简述《人间喜剧》的宏伟构思。
答:巴尔扎克立志用小说进行社会研究,完成一部19世纪法国的作品。
他采取两种办法把作品连成整体。
一种办法是分类整理。
他把作品分为“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三大类。
“风俗研究”是主体,其中又分私人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队生活场景、乡村生活场景等六个方面。
第二个办法是人物再现法。
即同一个人物出现在几部作品中,每一部作品只反映这人物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许多有关作品联系起来才完成这个人物性格的发展,构成完整的形象。
《人间喜剧》里总共写了二千四百多个人物,其中一些重要的人物出现过二三十次。
14、简述《人间喜剧》的社会历史内容。
答:《人间喜剧》的社会历史内容可分为五方面。
①写封建贵族的衰亡史。
这类作品有:《苏城舞会》、《古物陈列室》、《高老头》、《弃妇》、《幻灭》、《农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