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归纳学习资料

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归纳学习资料

第七章力一、力的基本概念:1、定义:力是的作用。

(用符号表示,力的单位是,符号:)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①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方向,并且作用在②相互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③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互为施力物和受力物。

3、力的作用效果有:一可以改变物体的,二可以使物体的改变。

其中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两种情况:一是物体运动的变化,二是物体运动的改变。

4、力的、和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所以我们把它们叫力的三要素。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有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方法。

1、知道什么是塑性和弹性:2、什么是弹力?3、弹簧弹力的的大小:(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力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量成。

4、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使用前:1)、拉动弹簧:轻轻拉动几下,防止其卡住。

2)、了解量程:知道测量力的最大范围(量程)是多少。

3)、明确分度值: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刻度。

知道每一大格,最小一格表示多少牛(N)。

4)、校零:检查指针是否对齐零刻度线,若没有对齐,需要调节至对齐。

使用中:1)、不能超量程使用。

2)、测力时,拉力要沿着弹簧轴线方向。

3)、视线要与刻度盘垂直。

三、重力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一切物体受到的重力的施力物都是)2、重力的方向总是。

3、重力的大小(重量):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

mg G=其中:kgNg/8.9=,表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力的大小――――――――――线段长力的方向――――――――箭头的指向力的作用点―――线段的起点(或终点)其中:△x=x-x0表示弹簧的形变量。

4、重心:物体上各部分重力集中效果的等效作用点。

1)物体上各部分都有重力;2)只有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才在它的几何中心;3)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5、不同状态下物体重力的示意图:第八章运动和力一、牛顿第一定律1、对力和运动的认识发展历程:亚里士多德: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伽利略:物体不受力,将一直运动下去;笛卡尔:物体不受力,将作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2、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认识:①适用对象:一切物体;②适用条件:不受任何力的作用。

(也可适用于物体所受的合力为0)③重要意义:揭示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即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④建立基础:实验+科学推理。

3、“力与运动关系的探究实验”:将同一辆小车分别从相同的高度处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滑下,小车在三种不同的水平面运动一段距离后,分别停在如图所示的位置.(1)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车在三个水平面上运动时,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______,由此推断,当小车不受摩擦力作用时,将保持_________________状态不变;(3)此实验正确地揭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______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4、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有状态不变的性质。

(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2)惯性是一种性质,不是力;(不能出现惯性力或惯性作用的说法)(3)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位置、速度等因素无关。

(4)认识常见的惯性现象,及惯性的利用与防范。

二、二力平衡1、平衡状态指物体处于: 状态或 状态。

2、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关系:相同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等大,反向,共线)不同点:①受力物情况不同:平衡力是同一物体受力,而相互作用力为互为受力物。

②相互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③平衡力可以求合力(合力为0),而相互作用力不能求合力。

三、摩擦力: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 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 的力。

2、产生摩擦力的条件:接触、有弹力(挤压)、相对滑动、接触面粗糙。

3、摩擦力的大小:(一)静摩擦力和匀速滑动时摩擦力的计算:利用二力平衡条件求解:f F 注:静摩擦力随外力的增大而增大。

(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因素”猜想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因素可能有:①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大小;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接触面积的大小.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来验证猜想:(1)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水平 拉动木块在长木板上滑动,这样做是为了利用__________的原理得出拉力等于摩擦力,从而测出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2)如果要探究猜想②,应该选择______两幅图所示的实验步骤来操作,根据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得出结论:在压力和接触面积相同的情况下,___ ___,滑动摩擦力越大.(3)要探究猜想③,将木块切去一半,重复甲的操作过程,如图丁所示.比较甲和丁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那么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 .4、几个辨析:①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②有摩擦力时一定有弹力,但有弹力时不一定有摩擦力;③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它也可以作动力;④静止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不一定是静摩擦力,同理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也不一定是滑动摩擦力。

4、常见的减小摩擦的措施和方法有:①减小 ;②减小接触面的 ;③变 摩擦为 摩擦;④加润滑油或使接触面分离。

平衡状态 平衡力不受力第九章 压强一、压强:1、压强的概念:(1)压强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2)定义;物理学中,物体所受的 与 之比叫做压强。

(3)计算公式:SF P = (4)单位:2、探究“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1)在实验中,通过观察海绵的______________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2)为了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压力大小的关系,应该通过图中的________两次实验进行比较得出结论;为了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该通过图中的_______两次实验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3)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压力作用的效果不仅跟________的大小有关,而且跟________有关。

(4)在物理学中,用________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本实验的科学探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5)若将带砝码的小桌分别放在海绵、木板上,比较图a 中海绵受到的压强Pa 和图b 中木板受到的压强P b 的大小关系为Pa____P b (选填“>”、“<”或“=”)。

(6)要探究猜想压强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将图C 木块切去一部分,发现海绵的形变程度相同,得出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无关.那么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 .二、液体的压强: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2、液体压强大小的计算公式:gh P 液ρ= 注:h -指液体的深度,不是高度。

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 和 有关,与液体的多少和容器的形状等 关。

3、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1)图a 所示压强计是通过U 形管中液面的______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使用前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方法是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 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______(选填“漏气”或“不漏气”).(2)比较图甲和图乙,可以初步得出结论:(3)保持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不变,改变它的方向,如图乙、丙所示,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初步得出结论:(4)比较图乙和图丁,能初步得出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的结论吗?为什么?(5)小明自制了一个简易压强计,如图2所示,把简易压强计浸入水中,橡皮膜将(选填“上凹”或“下凸”),增加简易压强计在水中的深度,细玻璃管中液柱会(选填“上升”或“下降”).(6)有两只大烧杯,一杯盛有纯净水,另一杯盛有酒精.要想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别开.如图3所示,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先后浸没到A、B两杯液体中,分别记下压强计U形管两侧的液柱高度差h A和h B.发现h A<h B,于是认为B杯子中盛的是水.该实验过程是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请你写出正确的判断方法:。

4、连通器:(1)的容器叫做连通器。

(2)连通器的特点(或原理):连通器中装有相同液体时,当液体不流动时,各部分的液面高度总。

三、大气压:1、实验第一次证实了大气压的存在;实验第一次测出了大气压的值。

2、托里拆利实验:(1)实验原理:支持了管中的水银柱。

(2)实验时,必须保证管内水银柱上方是,若管内有少许空气,水银柱高度将改变,实验结果。

若操作过程中没有把管放竖直,且沿管的方向测量水银柱的高度,则实验结果。

(3)玻璃管倾斜,液柱变,但水银柱的竖直高度,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4)实验结果(水银高度)与玻璃管粗细,插入水银槽中的深浅以及槽中水银的多少关。

(5)实验结果:测得管内水银柱的高度为 cm。

记为:P0= 76cm汞柱高=P a=1atm(标准大气压)(6)若用水代替水银,液柱的高度会达到米(保留一位小数),在普通实验室中不现实,因而不不可以用其他液体代替水银。

(7)如把玻璃管顶端敲一个小孔,在外部大气压强作用下,液体会不会从管顶喷出?(8)用注射器估测大气压:①该实验中以_________(填“针筒”、“活塞”或“弹簧测力计”)为研究对象,利用_________原理来测出大气对活塞的压力.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开始滑动时,此时弹簧测力计对活塞向左的拉力F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大气对活塞向右的压力.②某同学读出所用注射器的容积V,再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______(填“针筒”、“活塞”或“全部刻度”)的长度L.实验时测出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滑动时测力计读数为F.则此时大气压值p= .③实验过程中若注射器筒中的空气没有排尽或漏气,则测得的大气压值偏______.3、液体沸点与海拔高度、大气压的关系是:海拔越高,大气压越,液体的沸点越。

4、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在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

应用:如飞机的升力等。

第十章浮力1、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的力叫做浮力。

2、称量法求浮力:3、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即为浮力。

表达式为:。

4、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气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

表达公式为:进一步推导公式为:。

可见浮力的大小只与液体的和有关,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5、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将同一物体分别逐渐浸入到水和酒精中,观察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及排开液体的体积.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1)分析表中数据,实验所用物体的重力为______N,第一次实验中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______N.(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和3(或4、5和6)可初步得出结论:当液体的种类相同时,排开液体的体积越____,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初步得出结论: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3)第一次实验中物体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G排=___N.通过比较每次实验中物体受到的浮力和它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还可以验证_________________原理.(4)本实验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选用了不同液体并进行了多次实验,其目的是为了______(选填字母序号).A.寻找普遍规律 B.取平均值减小误差(5)实验中小明同学观察到将同一个物体浸没在密度越大的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______.于是他灵机一动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个重1.5N的物块,如图甲所示;当他把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如图乙所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0.5N,他就在0.5N处对应标上1.0g/cm3的字样;当他把物块浸没在酒精中时,如图丙所示,应该在弹簧测力计刻度盘的______N处对应标上0.8g/cm3字样,聪明的他就将图甲所示装置改装成了一个能测液体密度的密度秤.5、6、浮力的应用:(1)轮船:采用的“”办法,增大排开水的体积从而增大浮力而漂浮在水面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