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石油地质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勘查专业的专业理论基础课。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会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综合运用地质、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基础学科的知识,来认识和研究油气藏的形成机制及其分布规律,科学的预测一个区域的含油气远景,明确寻找油气的方向,为油气勘探奠定理论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必须具备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渗流力学、普通地质学、岩石学、地史学、古生物学、沉积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和辩证唯物主义等学科的基础知识。

学完本课程之后,必须掌握油气藏的基本要素,各类油气藏的基本特点,掌握现代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的基本理论和假说,掌握油气藏分布的基本规律及其控制因素,并能够综合应用这些知识,进行油气远景评价,正确指明有利的勘探方向。

《油矿地质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油矿地质学又叫油气田地下地质学,是石油地质勘查专业主要专业课之一,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

本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掌握钻井地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综合利用地质、地球物理、实验室分析、以及测试的资料来解决油气田地质结构、储层特征、油气水分布、油气储量及油气藏存在的压力和温度条件等。

为油气田勘探、开发方案编制与调整,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二、课程基本要求学习本课陈之前,必须具备基础地质学、石油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沉积岩石学、油层物理、油矿地球物理测井等学科的知识。

通过本课程各教学环节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掌握钻井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2、能对各种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推理研究;3、能编绘和应用各种油气田地质图件;4、掌握油气储量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油气田勘探》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油气地质勘探是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勘察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既是一门方法技术课,又是一门综合性课程。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主要任务是全面系统的阐述油气田勘探的步骤和方法,研究如何高水平、高效率的寻找和查明油气田。

二、课程基本要求本课程要求在学生学习完石油地质学学、油矿地质学、石油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沉积岩石学与沉积相、地球物理勘探、地球物理测井等专业主干课程和其他主要相关学科之后开设。

本课程从石油地质基本理论出发,着重介绍油气田勘探的工作程序、各勘探阶段的主要任务、解决的具体问题、采用的工作方法和步骤、盆地和构造研究。

同时,介绍国内外油气田勘探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以及油气资源评价的任务和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设置必要的习题课,并与同学的自学相结合。

《石油数学地质》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数学地质是地质学与数学相互渗透和紧密结合而产生的一门边缘学科。

它是以数学为方法,以计算机为手段,对地质问题(包括地质理论问题及实际找矿问题)进行定量研究的实用性方法学,其最终目的是使地质学实现定量化研究。

二、课程基本要求本课程主要是使学生掌握定量研究和解决地质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学生应用电子计算机定量研究和解决地质问题的能力。

他应在修完专业基础课(如普通地质学、沉积岩石学等)、部分专业课(如石油地质学、油矿地质学、石油地球化学等)及程序设计语言(如FORTRAN语言)、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

本课程安排有上机实习课,目的是学会实用数学地质软件包。

《石油地球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由生物学、化学和石油地质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边缘学科。

它是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勘查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本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石油地质及石油地球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在油气地质理论的基础上,应用化学原理和观点研究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和替换的地球化学全过程和作用,介绍石油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及其在油气勘探实践中的应用。

二、课程基本要求本课程要求在学生学习完化学基础、沉积岩与沉积相、石油地质学等主干课程和其他相关学科内容后开设。

本课程要求掌握石油地球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及基本技能,具体内容包括生油气母质的来源、沉积有机质的演化及各阶段的产物、石油地球化学的分析方法简介以及石油地球化学的应用。

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介绍的基础上,要求重点掌握石油地球化学的研究方法、指标的使用以及在油气勘探中的具体应用。

《储层地质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储层地质学是石油地质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

该课程要求学生具备沉积学、岩石学、油层物理学、地球物理勘探、地球物理测井及采油工程等课程的基础知识。

储层地质学研究储层的宏观展布规律、微观结构特征、促成的非均质性及储层保护技术、。

介绍储层描述技术,使学生掌握不同成因类型的储层的宏观发展规律了解城阳做用户对储集空间的演化和分布的控制作用,能够识别孔隙类型和成因,掌握储层非均质性的概念和研究方法,了解孔隙结构和非均质性开发效果和影响,学会储层描述技术,储层横向预测技术的方法和步骤;掌握储层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储层研究中的概念,学会综合评价储层。

二、课程基本要求1、基本理论知识1)了解碎屑岩、碳酸盐岩储层和特殊储层的基本特征及特殊储层储集空间的形成机理。

2)掌握不同成因类型的储层的空间展布特征和分布规律。

3)了解成岩作用对储层储集空间演化的控制作用,掌握成岩演化模式和有利孔隙发育带在纵横向上的分布规律。

4)学会识别孔隙类型和成因,了解研究孔隙结构的方法和孔隙结构对石油采收率的影响。

5)掌握不同级别的非均质性概念,了解不同成因储层的非均质性特征及其对开发效果的影响和应采取的开发方式。

6)掌握储层敏感性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钻井和采油过程中储层发生损害的原因,掌握其预防和改造措施。

7)了解储层描述技术的步骤和方法,掌握储层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在储层研究的应用。

8)了解储层横向预测技术,学会评价储层和建立储层模型。

2、基本技能1)通过习题课使学生学会建立储层数字模型的方法和步骤。

2)通过实验课使学生掌握扫描电镜、铸体薄片等常规储层测试技术。

《地震地层及层序地层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层序地层学是在地震地层学的基础上,综合了所有地层学的最新发展而诞生的,它是一种划分、对比和沉积岩的新方法。

当与生物层学及构造沉降分析相结合时,它提供了一种更精确的地质时代对比,古地理再造和在钻井前预测储油岩、生油岩和盖岩的方法。

层序地层学改变了分析世界地层记录的基本原则,因此,它可能是地质学中的一次革命。

通过本学科学习,加强应用地震信息进行地质综合解释的能力,掌握全新的地层学概念,为油气勘探提供了新思想二、课程基本要求本课程的教学必须是在构造地质学、沉积学、古生物学地史学、石油地质学、地球物理测、地震勘探院里等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课程中要求详细介绍区域地震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要求掌握地震层序的特点及划分的一般原则;地震相的概念,地震相分析方法,课程注重讲解新概念(如层序、体系域、可容空间平衡点等)以及与传统地层学概念的比较,并举例说明。

《盆地模型》教学大纲三、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石油地质学主要定性的解决控制油气资源的分布条件和寻找油气藏的方法,而盆地模拟则是实现石油地质研究过程的定量化和计算机化,为石油地质家提供一个快速、定量、综合的研究手段---盆地模拟软件系统。

盆地模拟系统是以石油地质领域的基础,应用多学科只是而建立起来的大型综合软件。

由地史、热史、生烃史、排烃史和运移聚集等五个模型有机组成的统一体。

这几乎涉及到石油地质领域的各个分支,这种定量的历史模拟能直接解释盆地油气规律的本质,是石油地质朝着定量化、计算机和绘图自动化方向前进,为快速找油提供了新的综合手段。

四、课程基本要求该课程要求学生了解盆地模拟系统以及相应的地史模型、热史模型、生烃史模型、运移聚集模型。

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为学生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盆地模拟系统需要石油地质家和计算机专业工作人员共同完成。

《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是一门综合性的地质基础课,内容涉及到了普通地址、构造地质、沉积学、石油地质学、油层物理、钻井地质、油气田勘探、资源评价等,涉及范围较广,实用性较强。

其目的是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是学生基本了解和掌握地质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并能够应用它们来解决油田开发的一些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的问题。

同时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为后继课程进一步深入和提高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在学习本课之前,必须具备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地理学、辩证唯物主义等学科的基础知识。

学完本课程后要求学生掌握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了解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的基本规律,掌握油气勘探和开发的基本原理程序和手段,学会应用地质知识解释地质现象和解决油气田开发中的实际问题。

《油矿实习》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油矿实习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而巩固和提高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而安排的实习。

二、课程基本要求在进行本实习之前,学生必须学完油矿地质学、油层物理与采油工艺、石油地质学、沉积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等课程。

通过本次实习学生要求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了解钻井工程设备及工艺流程等(包括综合录井仪)。

2、重点掌握一口井的钻井地质工作方法和内容,学会综合应用各种录井、测井资料建立一口井的地下地质刨面,划分油、气、水层。

3、了解试油、采油的工程设备及其工艺流程。

4、了解试油地质设计与编制,掌握石试油地质资料收集与整理方法。

5、了解生产井的管理方法,掌握各种试井方法与资料整理方法,初步学会油田开采中地质资料的整理,以及油井动态分析的方法和稠油开采的原理。

《毕业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毕业设计是大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学生进行一次难度较大的多科性综合训练。

它不仅能使学生巩固和提高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能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思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基本要求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必须课、选修课,方可进行毕业设计。

《普地质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学习地质学的一门入门课,是地质学的基础课程。

主要介绍地球的基本知识;地壳的物质组成;地质年代及地层单位;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及岩浆岩,变质岩;构造运动及地质构造特征;地质作用;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及沉积岩;地形图知识和罗盘使用;化石形成条件及保存类型;古生物的分类和命名;生物与环境;古生物研究意义;常见主要古生物门类的结构构造,地史分布及环境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