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2009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学案:文言文断句重点突破一、考点说明古人把给文言文断句称作“句读”。
古人所说的“句”是指句子中间需要停顿的地方,也叫“逗”;“句”是指文句的意思表达完毕。
现在的考试一般是要求在文言文中需要断开的地方加“/”。
语感对断句有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一定的条件。
能否准确句读(断句与标点),直接影响到学生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分析概括和评价能力的发挥。
因而,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这个题型是一个真正体现考生能力的题型。
备考时,首要是掌握断句的方法,提高断句的能力。
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
所以,要通读让你断句的这个文段,领会它的基本意思,这是个前提。
如果没有通读文段,领会意思,是没办法进行断句的。
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
当然,在断句时,还应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句意的完整与否二、方法技巧1、查标志a、句首标志词:句首常有“盖、夫、惟、凡、故、今、若夫、且夫、至于、至若”等词,把握住它们有利于先找到句子的大层次,它下启一段或一个大句子,常常有提纲挈领之用。
如:①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②故曰弊在赂秦。
b、句尾标志词:句尾标志词有“也、乎、焉、矣、耳、哉、与(欤)”等虚词。
如:①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亦亭亭如盖矣。
②君将哀而生之乎?c、关联标志词:有些关联词常常能承前启后,它们前面一般可以断句。
如“是故、于是、是以、向使”等。
如:①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②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d、时间标志词:既而、未几、俄、少间、方、有顷等如:①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
②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e、对话标志词:这常常作为断标记叙文中的人物对话、说明问题的常用语。
如“曰、言、道、云”等。
例如:如:①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
②《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当然,标志词毕竟只是从语言表面而言的,而语言本身又是比较复杂的,所以,要准确断句和标点,必须紧密结合材料意思。
2、套结构文言句式与现代文句式一般相同,大多是主谓结构而常常省略主语。
查结构,重点是抓动词,以动词为中心,前后分析出不同的结构关系,确定其句子主干,从而断句和标点。
如1998年高考题: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师该句中动词有“次、震动、惧、战、遣、为、”等。
以动词为中心查句子结构:次的主语是诸葛亮,宾语是渭滨;震动的主语是关中,惧的主语是魏明帝;句应带宾语及晋宣王战;遣的主语承前省(魏明帝),辛毗既是遣的宾语,又是军师的主语(兼语)故该句子可断为: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师。
3、查语气在了解了必要的句首句尾标志词以及结构的基础上,要想把标点标准确,还要仔细品味文句的语气,判断是陈述、疑问,还是判断;是推测、婉商、舒缓,还是祈使等。
4、查句式、看修辞文言文里常见一些特有的惯用的句式和固定格式已成为断句的显性标志,而修辞技巧如比喻、对比、对偶、排比、顶针等也是断句的一个很重要的依据。
如《孟子·告子上》:“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本文中“仁,人心也;义,人路也。
”用浅显的对比说明“仁”和“义”,下面的对比都是由此延伸而论。
三、例题解析(2008浙江卷)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
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
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
”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
老夫前言戏之耳。
”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
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
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
时盗杀宰相,就师汹汹。
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
权贵有嫌其出位,怒。
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贼《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
”贬江州司马。
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
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
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
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多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
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
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
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
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
尝科头②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
自号醉吟先生,作传。
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
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赏艰难。
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
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
鸡林国③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
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
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
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
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
今尚存。
⑴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5分)①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
(2分)②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
(3分)⑵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3分)政姊荣闻人有刺杀韩相者贼不得国不知其名姓暴其尸而县之千金乃於邑曰其是吾弟与嗟乎严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韩之巿而死者果政也参考答案①(顾)况,是吴地人氏,自恃有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文(或诗人)。
②(白居易)被重新任用后,(由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所以)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
⑵政姊荣闻人有刺杀韩相者/贼不得/国不知其名姓/暴其尸县之千金/乃於邑曰/其是吾弟与/嗟乎/严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韩/之巿/而死者果政也附标点后的文段:政姊荣闻人有刺杀韩相者,贼不得①,国不知其名姓,暴其尸而县之千金,乃于邑②曰:“其是吾弟与?嗟乎,严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韩,之市,而死者果政也。
①贼不得:指不知道凶手的姓名。
②於邑(wūyè,•乌叶):同“呜咽”,哭泣。
文言文翻译参考: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
他在年近二十名声未起的时候,(有一次)去京城游玩,拜见(当时名流)顾况。
顾况是南方吴地人氏,自恃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人,于是就取笑白居易说:“长安城什么东西都贵,要想‘居’于此,是非常不容易的。
”等到翻阅白居易诗卷,读到其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诗时,他就又感慨道:“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想居天下都不难。
老夫我之前的话是开玩笑的了。
”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主持进士考试,选拔英才,白居易全都考中,被朝廷授任为校书郎。
元和元年,白居易写作乐府及诗歌一百多篇,讽谏时事,流传到了宫中。
皇帝读了他的诗后非常喜欢他,召见他并且授任他翰林学士一职,接着又历任了左拾遗。
当时有盗贼刺杀了宰相,京城议论纷纷。
白居易第一个上疏皇帝,请求紧急抓捕盗贼。
有权贵厌嫌他越职行事,对他十分恼怒。
不久就有传言说:“白居易的母亲落井而死,他却写了篇《新井篇》,词句十分浮夸华丽,如此品行不可重用。
”后来白居易就被贬为江州司马。
起初白居易只是认为不应当让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暴尸街头,其实并没有别的想法,(想不到却)触怒了奸党,于是志向受挫。
但他能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借佛教的生死之说超脱形体的痛苦。
很长一段时间后,又调任中书舍人,主管制定朝廷的政令。
有一年,河北发生暴乱,朝廷出兵无功,白居易又向朝廷进谏,没有被采纳,于是请求外调,担任了杭州太守。
唐文宗即位后,下诏升任白居易为刑部侍郎。
会昌初年辞职回家,最后死在家中。
白居易多次因为忠诚耿直遭到排斥,于是就纵情喝酒作诗。
被重新任用后,(由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所以)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
在履道里购宅定居,与香山僧人如满等成立净社。
每天开挖沟池,栽种树木,建造石楼,开凿八节滩,作为游玩之乐,茶壶锅子酒杯不离身。
曾经有一次光着头,像箕一样张开腿盘坐着,谈论佛理,吟咏古诗,十分清静安闲。
自己号称醉吟先生,并且还为此作了篇传记。
白居易十分喜欢佛教,也常常几个月不吃荤,自称香山居士。
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等人宴饮集会。
这些人都是年纪大却不肯做官的人,每天互相招待邀请,当时人们很羡慕他们,有人给他们画了一幅《九老图》。
白居易的诗以风雅颂赋比兴六义为主,不推崇艰涩难懂,每写成一篇,必定让他家里的老婆婆先读一读,询问老婆婆直到她理解了才抄录下来。
后人评价白居易的诗作就像崤山以东的百姓谈论农桑之事,字字句句都是非常朴实的话。
鸡林国的商人把他的诗作卖给他们的国相,每篇都是一百两银子,如果是伪造的,鸡林国相马上就能分辨出来。
白居易与元稹关系十分要好,友情可谓如胶似漆,写诗追求的音韵也相同,天下人把他们并称为“元白”。
元稹死后,白居易与刘禹锡齐名,并称为“刘白”。
白居易喜欢神仙,曾经自己造了一双飞云鞋,点起香举起脚,好像在腾云驾雾,云雾冉冉降临。
刚来九江时,居住在庐阜峰下,建了一座草堂,炼制丹药。
这座草堂如今还保存着。
【参考译文】(聂)政的姐姐聂荣听说有人刺杀韩国宰相,不知道凶手是谁,都城人都不知道他的姓名,(韩相)已经把聂政的尸体暴露街头并且悬赏千金(追查凶手及其同党),于是哭着说:“大概是我的弟弟吧?唉,严仲子(聂政好友)一定知道我的弟弟!”聂荣立刻动身,前往韩国,来到集市上,一看死者果然是自己的弟弟聂政。
四、跟踪训练一、1.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往天子尝欲教子孙吴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①学古兵法天子为治第令骠骑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为家也由此上益重爱之[注]①不至:可译为“不必”。
用“/”给这段话标上句读(断句)。
2.阅读下面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文德后贺太宗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选自唐刘觫隋唐嘉话用“/”给这段话标上句读(断句)。
3.给下面一段话中画横线的句子加上标点。
孟子曰:“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
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为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君哉也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焉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亦不用于耕耳。
”二、用"/"为下列文言文断句并翻译3.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也4.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其事寡败5.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6.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因而误书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国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近世学者多似此类7.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8.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9.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仲尼闻之曰惜乎其不大亦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仲尼可谓大公也10.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参考答案:1.(1)(2):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