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处理与分析ppt课件
总体水平特征分析—X-S平面分析模型
第二象限 不稳定状态
S
18 16 14 12 10
第一象限水平高,但较 分散,存在低分生
0
10
20
30
40
50 8 60 6 4 2 0
70 80
90
100
X
平均水平低, 且相对集中 第三象限
平均水平高, 且相对集中
数据资料的整理与表示
数据检查 主要检查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数据分类 把搜集的数据进行分组归类。数据 分类要做到既不重复、不遗漏,又不混淆。一 般可分为品质分类和数量分类。 数据排序 将各数据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进行 排列,包括等级排列和次数排序。 数据统计表 就是把所研究的教育技术现象和过 程的数字资料以简明的表格形式表现出来。 数据的图示法是利用几何图形或其他图形的描 绘,把所研究对象的特征、内部结构、相互关 系和对比情况的等方面的数据资料绘制成整齐 简明的图形,它是以说明研究对象和过程的量 与量之间的对比关系的一种方法。在教育技术 研究中,常用的图形有条形图、曲线图、直方 图和圆形图。
特征参数的计算
为了分析研究对象的特征,不必对总体中每一个单位都进行研 究。而是通过抽样的方法,按照随机性原则,只从全部对象中抽取 部分单位(样本组)加以研究。对于每组样本,首先应对其特征参 数进行计算,以给出整体特征的统计描述,并根据统计数据,对总 体对象做出具有一定结构的估计和推测。常用的特征参数包括:
用M表示。
差异量数
差异量数是表示数之间差异程度的一些统计量的总称,它用以 表示一群量数的离散情况或集中趋势。集中量数在量尺上是一 个点,表示各量数所在的位置。差异量数在量尺上是一段距离, 表示一个量数与另一个量数或中心点之间的距离。只有知道了 差异量数的大小,才能了解集中量数的代表性如何。差异量数 愈大,集中量数的代表性愈小;差异量数愈小,则集中量数的 代表性愈大。 在统计分析中经常采用的是标准差,它是与平均数的平方和之 平均数的算数平方根。
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 SPSS软件应用 课题的分析报告
数据的统计描述
统计描述方法是研究简缩数据并描述这些数据的统 计方法。将搜集来的数据资料加以整理、归纳和分组,简 缩成易于处理和便于理解的形式,并计算所得数据的各种 统计量,如平均数、标准差以及描述有关实务和现象的分 布情况、波动范围和相关程度等,以揭示其特点和规律。
最差状态
第四象限
最佳状态
各层次分布特征分析——利用正态分布 进行层次分析
正态分布是一种理论分布,在次数分布中,中间的次 数多,由中间往两边的次数逐渐减少,往两边的次数多 少是相等的。根据正态分布绘制的曲线称为正态分布曲 线。其特点是中间成一高峰,由高峰向两侧逐渐下降, 先向内弯,后向外弯,降低的速度是先慢后快,最后达 到接近底线,但永远不与底线相交,形成一个单峰的对 称的钟形形态。
集中量数 差异量数 标准分数
集中量数 ①算数平均数,用 x
X
表示, 设 x 1 x 2 x n … 各次观察的结果,则有 n
x 1x 2 ...x n 1 i n n x
i
为
②中数,是指一组按大小数序排列起来的量数的
中间点的数,又称中位数,用Mdn来表示。
③众数,是指一列数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常
2 ( x i X )
S
n
标准分数
标准分数,又称Z分数,是以标准差为单位所 表示的一个分数在团体分数中所处的位置。 标准分数的计算公式为
X X Z S
次数分布
次数分布又称次数分配,是指总体或样本按随机变 量(数据)大小次序在出现频率上的排列,一般采 用次数分布表、次数分布直方图或次数分布曲线来 表示。
差异程度检验的分类
大样本平均数差异程度检验 小样本平均数差异程度检验 计数资料的差异检验
大样本平均数差异程度检验
大样本平均数差异程度检验又称Z检验。Z检验法 适用于大样本(样本容量大于30)的两个平均数 之间差异显著性检验的方法。它通过计算两个平 均数之差Z分数来与所规定的理论Z值相比较,看 是否大于所规定的理论Z值,从而判定两平均数 的差异是否显著的一种差异显著性检验方法,
• 大样本平均数差异程度检验
步骤如下: (1)建立虚无假设H0:u1=u2,即先假定两个平均数之间没有 显著差异。 (2)计算统计量Z值,对于不同类型的问题选用不同的统计量计 算方法。 (3)将计算所得Z值与理论Z值进行比较,推断发生的概率,依 据Z值与差异程度显著性关系表做出判断,如下表 |Z| P值 差异显著程 度 |Z|>=2.58 |Z|>=1.96 p<=0.0 差异非常显 1 著 p<=0.0 差异显著 5
正态分布
1 2
μ1
μ2
μ3
均值为0,标准差不同,曲线形状比较
标准差相同,均值不同,曲线不同
教育技术研究数据的统计检验
统计检验是先对总体的分布规律作某种假说,然 后根据样本所提供的数据,进行统计运算,根据 运算结果,对假说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决策。
统计检验的一般步骤
如果要检验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数(u1和u2)是否存 在差异,步骤如下; (1)建立虚无假设,即先认为两者没有差异,用H0: u1=u2表示。 (2)通过统计运算,确定假设H0成立的概率P。 (3)根据P的大小,判断假设H0是否成立,如下图所示
P值 H0成立概率的大小 差异程度
P<=0.01
P<=0.05 P>0.05
H0成立概率极小
H0成立概率较小 H0成立概率较大
差异非常显著
差异显著 差异不显著
自由度
统计学上的自由度是指当以样本的统计量来估计总体的 参数时,样本中独立或能自由变化的资料的个数。 在估计总体的平均数时,由于样本中的 n 个数都是相互 独立的,从其中抽出任何一个数都不影响其他数据,所以其 自由度为n。 在估计总体的方差时,使用的是离差平方和。只要n-1个 数的离差平方和确定了,方差也就确定了;因为在均值确定 后,如果知道了其中n-1个数的值,第n个数的值也就确定了。 这里,均值就相当于一个限制条件,由于加了这个限制条件, 估计总体方差的自由度为n-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