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立德树人,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有用之才,这是时代的要求,是每一位老师的使命和光荣。
德育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当前,举国上下都在掀起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热潮。
如何让十八大精神入耳,入脑,入心,首先是深入读懂十八大报告,深刻理解十八大精神。
而纵览十八大报告,什么内容让我们印象最深刻,我想,应该是对民生的关注。
事实上,如果非要说出十八大报告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也莫过于“人民”二字。
“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甚至有人做了这样一个统计,在十八大报告中,“人民”出现了145次。
那么,什么是人民最关注的事情?非教育莫属。
这也是为什么众多解读十八大精神的文章中,与“教育”有关的阐释最能吸引眼球的原因所在。
振奋人心的是,此次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相比十七大报告所说的“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种论述是对德育的进一步强化和精练,更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深入阐释。
尤其是在今天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意蕴更为深远悠长。
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教育必须回答的问题,而“立德树人”恰恰做出了最为诚恳的回答。
我们培养的不是只会考试的做题机器,疲惫不堪的分数奴隶,疲于奔命的就业机器,而是有着健全道德的人。
立人先立德,这是从古至今不变的命题。
古人说,“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而“立德”之所以被摆在首要位置,就是因为无论什么时候,道德永远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我们难以想象,如果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没有道德,那会是什么样的场景?做教育的都知道这样一句话,高分低能是次品,体质不好是废品,品德不良是危险品。
所以,立人先立德,人的培养,必须坚持德育为先。
但,立德树人并非一句空话、大话、套话,也不仅仅只是德育老师的事,它是所有教师共同肩负的重要使命。
教育,从来就不应该窄化为“教知识”、“教文化”、“教技能”,它包含着更为重大、深远的使命。
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说:“教育就是教人学做人,学做现代的人。
”可是,我们需要扪心自问,我们是否达到了这一目的?面对厌学睡觉的学生,面对毕业撕书的学生,更有甚者,面对那些曾经的学生、现在的成人种种自私冷漠的行为,他们是否就是我们理想中的“现代的人”?立德,必须从现在开始。
我们深知,试卷会渐渐发黄,成绩可以通过练习来获得,但道德--这种特别而美好的东西,却必须经历长时间的熏陶和培养才能拥有。
美丽中国,需要的不是高分数机器,而是有道德的现代的人。
记得还是在读书的时候,天天听着、看着校训“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就下定决心要以此为目标,做一个受孩子爱戴的好老师。
于是从校门里走出来,满怀信心地踏进了这满是孩子们的天堂。
有人说孩子是一本书,虽然要读懂这本书并非易事,但要成为一位出色的教师就必须去读它,并且打算读一辈子。
有人说,孩子是花木,教师是园丁,园丁悉心照料着花木,但需要尊重它们自然地成长。
实际上,孩子比花木要复杂的多,教师的工作比园丁的工作也复杂的多,尽管他们拥有着共同或共通的规律。
他们从事着绿叶的事业,他们是人民教师。
其实,在我身边,就在我们生活当中,我也不时被深深的感动着,因为有着许多平凡却又伟大的领导和老师,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用语言播种,用粉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相同的信念和追求:那就是用自己博大的爱心演绎着无悔人生!用无私的奉献谱写幸福的人生!用自己的的青春智慧和热血诠释人民教师的内涵,用真和善哺育纯洁的心灵,用爱与美铸造闪光的灵魂!他们用自己的行动,用自己生命的痕迹激励着我们这些后来人。
我想每个班都会有调皮的孩子,我班也不例外。
我班有一个很聪明又顽皮的孩子。
他经常捉弄、欺负同学。
大家都不喜欢他。
我知道像他这样的孩子比别人更需要爱,于是,我平时更多的注意到他。
尽量去捕捉他的闪光点,表扬他,关心他,鼓励他。
我发现:有时当有的同学没带铅笔心神不宁时,他会悄悄地把准备好的铅笔送给他;每天早晨见到我时,他总是第一个冲到我的面前向我问好;卫生区总有他拿着拖把拖地的身影;下课了,又是他拿起黑板擦擦黑板;那天他做了一件事情让我深深地感动了。
早上我们刚吃完早餐,班长已经检查完红领巾了,劳动委员在忙着检查卫生,随着早读声音的静止,学校三评人员来我班检查卫生工作了。
我连忙请他们进来。
因为我们刚刚检查过了,全班同学都戴了红领巾。
就在这时我突然发现坐在第三组第一排的熊杨政同学没有戴红领巾。
我站在讲台上不知所措,只能任凭他们记下了。
这时,坐在第四组的罗志颍也同时发现了,他飞快地从他的抽屉里拿出一条红领巾,迅速地将红领巾戴到熊杨政的脖子上。
这时的我终于松了一口气。
看到这一切,作为班主任的我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我马上把这件事讲给大家听,让大家向他学习。
在他的影响下,每次我们班只要有没戴红领巾的同学,都有人会主动借给他。
大家借出的不是单纯的红领巾,而是一份份爱心。
而且让这份爱心在同学们中传递。
平时,那些聪明乖巧的孩子总能得到老师的喜欢,而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总会引起老师的不满,其实他们更需要老师细心的关爱。
这件事使我深深体会到:调皮的孩子更需要爱!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去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怎样用爱心去滋润他们幼小的心田,使他们在爱的阳光里茁壮成长。
当教师节,我收到了学生寄来的贺卡,看到上面热情洋溢的话语时,刹那间,我觉得自己成了世上最幸福的人。
孩子们纯洁的心、圣洁的情、深厚的意,净化了我的心灵,激起了我对教育事业深深的爱,我真正地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幸福和快乐莫过于此。
我感到自己是一个生活在花丛中的人。
我们是卑微平凡的,但更是神圣伟大的,因为,我们正领引孩子去触摸真诚,体味善良,崇尚正直,学会坚强!我们正引领孩子推开一叶叶神奇的窗,打开一扇扇智慧的门。
我们展示给孩子的是一个五彩斑斓的新世界。
所以,我们是幸福的!原来,少点欲望,多些爱心,我们就能品尝到幸福甜甜的味道!记得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让他传播到遥远的后世。
”我们无法延伸生命的长度,但我坚信,只要我们对教育痴心不改,对学生播撒爱的雨露,就一定能拓展我们生命的宽度!铁肩担道义,爱心筑师魂。
老师们,让我们为了心中共同的梦想风雨兼程!让我们热忱、执着、坚定地用无私的爱心谱写幸福的人生吧一、背景回顾今天上午,第三节,信息课。
三班的两名同学没带鞋套,而且,还影响任课教师上课。
班主任老师在巡视时,发现了这一现象,将两名学生带回了办公室。
在办公室里,这两名学生不但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对班主任老师的教导装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二、归因分析在这一事件中,这两名学生没带鞋套、影响老师上课只是事情的一个表象。
而导致这一现象的本质原因是学生对老师的不尊重!学生为什么不尊重老师呢?我认为,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我们老师的身上!这两个学生在小学一定也是比较调皮的孩子!他们以前肯定是挨过老师很多次的批评的!而每一次的批评都不一定能做到让学生心服口服!那么,作为弱势群体的学生,他们会怎样应付老师呢?唯一能够让他们维护个人尊严的、得到心理平衡的,好像只有藐视老师这一方法了!三、教育措施有了上述分析,我想,能够解开学生心结的唯一方法,便是充分尊重他们、与他们平等对话。
但当我与他们交谈了几句之后,我发现:他们仍然拒我于心门之外。
或许,这是他们和老师长期“交战”以来,养成的自我保护的习惯使然吧!于是,我放弃了与他们的“平等对话”!给了他俩两张稿纸,让他们把自己的心里话写出来给我和马老师看!有时,文字是一种更好的沟通方式!当我看到他们写给我和马老师的“信”的时候(我愿意将其称之为‘信’,而不是‘检查’‘保证书’之类的名词),我暗自庆幸:看来,我选择的方式没错!如果说,每个人的内心世界是一本书的话,我想:他们今天向我们展开了这本书的一角了!我认真阅读着这两个孩子信中的一字一句,我仔细品味着他们表达出的情感。
高兴、欣慰、感慨……我没有让他们做检查,而他们的信里也丝毫没有检查的痕迹,但我却的的确确看到了他们对老师的歉意!那歉意是那么的真诚,不带一丝敷衍的气息!我感动于他们的真诚,我也要用纸笔,表达我对他们的欣赏与鼓励!常言说,立人先立德,树人先树品。
立德树人,首先要立师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但师德作为老师的基本职业道德,教师劳动的示范性与创造特点决定了师德不同于一般道德的特殊性。
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淡泊名利,奋发进取,实际上就是老师和教育工作者要立的‘师德’。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德?要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教育体系之中,因此,德是做人之基,只有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学习才有动力,成才才有保障。
师德是学德的前提和条件,作为教师,立德的目的是为了树人,树“德才并重,以德为主”的人,在学生心目中,教师被视为社会主义道德的化身,教师通过良好的师德,言传身教,懂得维护学生的人格尊严,熟悉学生心理,学会用心与学生平等对话,在潜移默化中把良好的师德传递给学生,才能培育出一代又一代具有高尚思想道德的人才。
“以德树人,做最好的自己”作为我校的特色与和谐办学思想和主导观念,所谓立德,就是我们的老师要遵守社会公德,履行职业道德;所谓树人,首先老师要在复杂的社会现实面前不断地磨练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鼓舞人,用自己的高尚情操去感染人,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心态,不断激发工作激情,享受育人环境中的成长与快乐。
其次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正确引导学生逐步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情操,帮助成长,所以,做最好的自己,就是以人为本,搭建广阔的平台,让教师和学生展现美好的自我,善于从自己的职业优势中、学习特长中寻找认识的快乐。
以上是我对“以德树人,做最好的自己”的一点感悟。
如何立德树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近日,多位上海教育系统的十八大代表来到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与上海教师代表、专家学者等进行深入交流。
上海市教卫党委副书记、上海市教委副主任高德毅专程赶来出席会议。
引人深思的是,多位与会者在发言中指出,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不仅需要教师倾尽全力,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不要丧失教育自信本次“上海教师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座谈会”由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主办,《上海教育》杂志承办,主题聚焦“立德树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