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级经济师教材经济学完整版

高级经济师教材经济学完整版

高级经济师教材经济学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2018年高级经济师经济学经济学知识点讲解根据高级经济师考试大纲尽可能使知识点更全面;透彻讲解重点、难点知识点;知识点和例题、考题相结合。

一、社会主义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2)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是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1)发展过程(3个阶段)①79年,叶剑英初步表露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思想。

②81年,第一次明确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

③87年,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逐步成熟(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涵社会主义:明确了我国现阶段的社会性质;(定性)表明了我国现阶段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具有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一般特征;初级阶段:我国实现的社会主义还不成熟、不完善,正处在不发达的阶段。

进行经济、政治等各方面建设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2)发展过程(3个阶段)①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非公有制经济是必要补充;②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③1997年,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制度化)(二)资源配置方式与市场经济(2)1、资源配置(1)资源的含义为生产所必需的一切要素,主要包括:①人力资源;②自然资源;③资本资源。

(2)资源的特点:①稀缺性②多用性(3) 经济学的基本矛盾(单选或辨析)资源的稀缺性与人类欲望(需要)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4) 资源配置的含义一定量的资源按某种规则分配到不同的产品的生产中,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资源配置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单选或辨析)(5)资源配置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一定量的资源按某种规则分配到不同的产品的生产中,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生产什么(w)如何生产(h)为谁生产(w)(多选,混淆选项是生产多少)2、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方式计划配置计划经济市场配置市场经济3、计划经济以计划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的一种经济体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生产资料和各种资源都为国家所有或主要为国家所有,企业只是政府的附属物。

由政府来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等问题。

4、市场经济(1)市场经济的含义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的一种经济体制。

(2)市场经济的基本构成要素完善的市场体系;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规范的市场主体;规范的市场运行规则;(3)市场经济的特征(4方面多选、简答)平等性:市场主体平等竞争性:市场主体自由竞争法制性:市场主体要遵守市场法规开放性:国内、国际市场开放市场主体在开放、法制条件下平等竞争(4)市场经济(体制)的功能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按照效率的原则调节社会收入(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简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既有市场经济体制的共性,又有与其他市场经济体制不同的个性。

(辨析)▲在所有制结构上,公有制为主体;▲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在宏观调控上,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和体制框架(2)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基础: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

制度基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即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框架3个制度+2个体系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6个字)②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③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多层次)④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生产要素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和信息市场等)⑤建立和健全宏观调控体系二、社会主义经济中的所有制关系和产权制度(一)所有制关系和所有制形式1.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1)生产资料所有制指人们在生产资料归属、占有、支配和使用等方面所结成的经济关系,实质是一种经济利益关系。

归属关系是最基本的经济关系。

(2)财产权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的权利,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四项权能。

2.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3种)私有制: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私人所有的一种所有制形式。

包括劳动者个体所有制和私人资本主义所有制。

公有制:劳动者共同拥有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的一种所有制形式。

我国现阶段,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国有经济)和集体所有制。

混合所有制:公有财产和私有财产混合所有的经济形式。

3、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是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的必然趋势(1)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比如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经营、股份制等企业中的国家和集体所有部分,属于公有经济;由国家和集体控股的股份制企业,控股部分属于公有经济。

(多选或单选)(2)原因(回答论述题的要点)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②我国现阶段还不能实现全体劳动者对全社会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所有制经济会在相互竞争和共同发展中相互融合。

生产力、生产关系、多样化的好处4、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等。

(1)非公有制经济地位和作用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单选)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5个有利于)①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②有利于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生产关系层面)③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国家)④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人民)⑤有利于经营人才的成长。

(人民)(2)如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①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②为非公有制经济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③加大对非公有制企业的税收金融政策支持;④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监管;(二)市场经济与产权制度1、市场经济与产权制度的关系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存在的最基础、最本质、最关键的因素。

2、产权①产权的含义及类型财产权法定主体对财产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的总称。

(多选、辨析)根据产权归属主体可分为公共产权、国有产权和私人产权。

(多选、单选)②产权的本质(单选)产权的本质:排他性,即指产权主体的对外排斥性。

例题1、公司对公司财产的排他性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转让权是()A.法人产权B.股权C.决策权D.控制权③产权的特征(多选或单选)产权是所有制关系的法律形态;排他性产权的契约性质;(可通过契约转让产权)产权是多种权利的总和;产权的完全性和不完全性;(是否集中于同一主体)产权起源与资源稀缺性及交易费用有关。

3、产权流动和产权交易产权流动:指财产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在不同主体间的转换,是一种权利的变更。

产权交易:指财产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的有偿转让。

比如:承包、租赁、拍卖、托管、兼并、收购等4、产权关系和产权制度①产权关系指财产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与法定主体之间的权利关系。

②产权制度含义:指既定产权关系下产权的组合、调节、保护的制度安排。

产权制度的内容(多选):产权关系和规则安排产权结构安排产权保护制度产权制度的功能:财产约束功能激励功能有效配置资源的功能稳定预期的功能规范交易功能产权制度的主要类型:个人私有产权制度法人产权制度合作制产权制度三、现代企业制度与公司治理(一)国有企业改革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因此,必须按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

(二)公司制度1、企业制度企业制度是指国家特定法律和条件所规范和约束企业内外关系的行为准则。

包括企业产权制度、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

企业制度的核心是产权制度,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制度是以产权制度为基础的,三者分别构成企业制度的不同层次。

2、企业制度的类型按企业资产的所有者形式分为:个人业主制合伙制公司制3、现代企业制度(1)现代企业制度的含义是指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产权制度为核心,以股份有限公司为重点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一种新型的企业制度。

(2)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16字)产权清晰:产权制度清晰规定了产权关系和产权主体,使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权责明确:明确规定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各自的权利和责任。

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根据市场要求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

(三)公司治理结构1、公司治理结构的含义又称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指为规范公司企业各权利主体(股东、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形成相互制衡、相互依赖的组织制度安排,以解决公司企业法人财产委托-代理经营中的相关问题。

① 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之间的信任委托关系;②董事会与经理人员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③股东大会、董事会与经理人员、监事会间相互制衡关系。

四、收入分配制度与现代公平效率原理(一)个人收入的分配过程与收入分配的调节1.个人收入的分配过程(2个环节)初次分配: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劳动、资本、土地等)分配,要素收入表现为:工资、利息、租金等,集中在微观领域。

(提高效率但很难实现社会公平)再分配:对个人在初次分配过程中所获得的收入进行再调节,以实现社会公平,集中在宏观领域。

2. 个人收入的调节(1)调节主体国家或政府以及集体组织或社会团体。

其中国家或政府是最重要的调节主体。

(2)政府对个人收入的调节(如何调节)①对个人收入的某种扣除(如:税收);(高收入)②给予个人某种形式的收入(如:救济金) (低收入)简记为:扣除和给予(3)社会团体或集体组织对个人收入的调节①个人将自己收入的一部分以某种形式捐赠或缴纳②社会团体或集体组织将其所得收入以某种形式分配给个人,形成个人福利性收入。

(4)居民可支配收入经过再分配或调节以后的个人收入就是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居民的个人可支配收入一般分为两个部分:消费和投资。

(二)收入分配方式与居民收入来源的多元化1. 收入分配方式(3)(1)按劳分配①按劳分配的原因(多选或单选):总结为一句话: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前提条件: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物质条件: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直接原因:旧社会分工存在、劳动差别存在、劳动的谋生性质②按劳分配的特点(辨析、单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按劳分配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而是在公有制经济中的企业范围内实现的,实施按劳分配的主体是企业而非国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