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题库及答案2016年江苏公务员考试公告、报名注意事项、职位表等最新资讯及免费备考资料请点击1.中美科学家进行的一项联合研究调查表明,在其他条件基本一致的情况下,种植抗虫转基因水稻的农户平均每季使用农药不到1次,而种植普通水稻的农户平均每季需要使用农药3.7次;种植转基因水稻的农户大幅度减少了农药用量,由此引起的健康问题也明显减少,转基因水稻的产量比以往大大提高。
由此可以推断( )。
A.转基因水稻经济及健康效益明显,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B.转基因水稻因为使用较少的农药,节省了农民的开支C.转基因水稻是高科技的产物,因而是好的,有前途的D.转基因水稻种子的代价较高,农民种植成本相应提升,会制约其大规模的推广【答案】A。
解析:结论型题目。
题干的前半段说明了转基因水稻的经济效益,后半段说明了转基因水稻的健康效益,故A项是全面、正确的推断。
2.以保健品名义出现的核酸等“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并无多大帮助,从科学角度看,所谓人体需要补充外源核酸的说法不成立。
人体缺的是营养,而核酸不可能缺。
某些广告说人老了得了病,制造基因的能力会减弱,更是无稽之谈。
由此可以推出( )。
A.人生病都是营养不良的结果B.人体内的核酸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C.所有关于保健品的广告都缺乏科学依据D.食用保健品未必能增进身体健康【答案】D。
解析:结论型题目。
A、B两项不能从题干中推出;C项过于绝对;只有D项是符合题干内容的。
3.国际社会的多样性有利于国家间的取长补短。
无论社会制度是相同还是不同,都可以而且应该相互借鉴。
一种文明的优点,不用强迫,别人也会学;反之,再强迫,别人也不愿学。
国家之间还应积极寻找利益的汇合点,合作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这些合作领域十分广泛,如可持续发展、治理污染、反对毒品和恐怖活动等。
由此可以推出( )。
A.国家之间在社会制度上的差异正日益加大B.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存在不少共同的问题C.国际社会的多样性是恐怖活动猖獗的根本原因D.一个国家不可能学到另一个国家的短处【答案】B。
解析:结论型题目。
从“国家之间还应积极寻找利益的汇合点,合作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可以直接得到B项;A、C属于无关项,文中并没有涉及;D项过于绝对。
4.据统计,家长每天吸烟十支以上的家庭的儿童,比不吸烟的家庭的儿童平均矮0.65厘米。
由此可推测( )。
A.儿童被动吸烟,会影响到身体的生长发育B.儿童的身高取决于家长是否有抽烟的习惯C.抽烟较凶的家长,缺乏对孩子足够的关爱,严重影响到儿童的成长D.家长抽烟,会给孩子带来示范作用,孩子偷偷抽烟,因而影响到长个子【答案】A。
解析:结论型题目。
根据题干,只能得到A项。
B项过于绝对,家长抽烟只能“影响”并不能“决定”孩子的身高;C、D两项属于主观判断,家长抽烟如何影响到孩子的身高,文中并没有说明。
5.心理学家曾研究过丈夫的权力与妻子的职业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男子的权力动机与妻子的职业相关程度为-0.42。
由以上研究结果可以推导出的是( )。
A.丈夫的权力动机使他不鼓励妻子选择有竞争性的职业B.丈夫有强烈权力动机,他的妻子有较少的可能寻找竞争性职业C.有强烈权力动机的男人只选择不希望做有竞争性工作的女性为妻D.有职业抱负的女性只选择权力动机较弱的男性结婚【答案】B。
解析:结论型题目。
根据心理学家的观点,只能得到B项。
A 项“使他不鼓励妻子……”属主观判断,我们并不知道两者关系的内在原因;同理C、D也犯了同样的错误。
6.有时为了医治一些危重病人,医院允许使用吗啡作为止痛药,其实,这样做是应当禁止的。
因为,毒品贩子会通过这种渠道获取吗啡,给社会造成严重危害。
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知道( )。
A.目前医院使用的吗啡不是毒品B.目前还没有吗啡从医院流向毒品贩子C.国家已经有禁止医院使用吗啡的法规D.医院已经成为社会上毒品的一个来源【答案】D。
解析:结论型题目。
排除法。
A明显和题设相反,吗啡显然是毒品;由最后一句可知B项错误;C项属于主观判断,无法从材料中得知国家是否有此规定。
所以,只能选择D。
7.龙舟竞赛前,人们对参赛的红、黄、蓝、绿四个队的成绩作了三种估计:①蓝队获冠军,黄队获亚军;②蓝队获亚军,绿队得第三名;③红队获亚军,绿队得第四名。
然而,实际的比赛结果显示以上三种估计中,每种均对了一半,错了一半。
由此推出,比赛结果一到四名的顺序为( )。
A.蓝队、绿队、黄队、红队B.绿队、黄队、红队、蓝队C.蓝队、红队、绿队、黄队D.红队、黄队、蓝队、绿队【答案】C。
解析:根据①假设蓝队是冠军正确,那么根据②可知绿队是第三名,根据③可知红队是亚军,则黄队是第四名,与题干相符,故应选择C。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虽被很多人当做美德,但也可能产生矛盾。
例如,没有什么人想要和一个周末工作到夜里两点钟还要出诊的医生结婚,可是每个病人都希望找到这样的医生。
由此可以推出( )。
A.越有道德的医生越难结婚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才是真正的美德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会给人带来痛苦D.一个人不需要的东西有时恰恰是别人所需要的【答案】D。
解析:结论型题目。
根据题干的论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可能产生矛盾,再结合例子,可得到D项。
A过于绝对,文中只是举例,并不能得到该结论。
C也是犯了同样的错误。
B选项属无关选项。
9.黄土村上过小学的人,只要现年不超过25岁,都是辛老师的学生。
该村的人没有一个不认识辛老师。
赵大认识辛老师。
黄土村的李兰是赵大的老婆,她现年24岁,14岁时才小学毕业。
由此可以推出( )。
A.赵大不是黄土村人B.李兰是辛老师的学生C.赵大是黄土村人D.赵大不是辛老师的学生【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李兰是黄土村的,又不超过25岁,又由第一句,可知李兰一定是辛老师的学生。
10.为恶意和憎恨所局限的观察者,即使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也只能见到表面的东西;而只有当敏锐的观察力同善意和热爱相结合,才能探到人和世界的最深处,并且还有希望达到最崇高的目标。
由此可以推出( )。
A.有善意的观察者见不到表面的东西B.世界上没有人能够达到最崇高的目标C.没有敏锐的观察力不可能探到人的最深处D.人性恶是人的表面现象【答案】C。
解析:结论型题目。
根据题干,敏锐的观察力、善意和热爱都是探到人和世界的最深处的必要条件,所以可得到C项。
11. 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一共提到680多个人物,其中只有一个是中国人,叫王茂荫(1798~1865),安徽人,1832年考中进士步入仕途。
他的货币观点及钞币发行方案最为引人注目,著有《王侍郎奏议》传世。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第三章在谈到货币或商品流通、论述“强制流通的国家纸币”问题时,以第八十三条大段注释的方式专门提到了中国理财官王茂荫及其“主张应将官票宝钞改为可兑现的钞票”的观点。
最适合做本段文字标题的是( )。
A.中国的王茂荫与马克思的《资本论》B.《资本论》中唯一提到的中国人C.中国清代的理财官王茂荫D.中国封建社会货币理论的最高成就者【答案】B。
解析:文段以《资本论》中提到的人物为切入点,着重介绍了清代理财官王茂荫在货币理论方面的成就。
A项把《资本论》与王茂荫并列,未突出文段的说明对象是王茂荫,排除。
D项“最高成就者”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B、C两项相比,C项只提到“清代理财官”这一身份特征,而B项则更突出了王茂荫其人在货币理论方面的成就,而且“唯一提到”这一信息作为标题也更能吸引眼球,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故本题答案为B。
12. 《人民日报》6篇组合型“荣辱观”评论员文章的题目依次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一个古老而崭新的时代话题”、“一个泾渭分明的是非界线”、“一项面向未来的希望工程”、“一项需要带头履行的领导责任”、“一面引领社会风尚的旗帜”。
这一组标题采用了排比修辞后,语势强烈,感情浓烈,呈现出一个相对完整的论说体系。
这展示了系列化新闻言论写作的理性综合之美。
这段文字主要表达的是( )。
A.群题上的排比美B.视角上的新颖美C.内容上的涵盖美D.逻辑上的结构美【答案】A。
解析:文段以《人民日报》采用排比修辞标题的6篇组合型文章为例,说明了群题排比这一写作手法在表达内容和感情方面的独特优势。
B、C、D三项的“视角”、“内容”、“逻辑”文段均未涉及,A项的“群题”对应文中的“采用排比修辞的一组标题”,当选。
13. 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3个仆人各一锭银子,吩咐道: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见我。
国王回来时,一仆人说:我做生意赚了10锭,国王便奖励他1 0座城邑。
另一人用主人给的银子赚了5锭,国王奖励他5座城邑。
第三人一直没拿出银子来用,国王便命令将其银子赏给第一个仆人,并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
这就是“马太效应”。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对企业经营发展而言,要想在某一个领域保持优势,就必须在此领域迅速做大B.当你成为某个领域的领头羊时,即便投资回报率相同,你也能更轻易地获得比弱小的同行更大的收益C.如果没有实力迅速在某个领域做大,就要不停地寻找新的发展领域,才能保证获得好的回报D.当今社会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即赢家通吃【答案】D。
解析:由国王所说的“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
这就是‘马太效应’”可知,“马太效应”的核心内涵即为“赢家通吃”。
A、B、C三项把“马太效应”都局限在经济领域,过于片面,排除。
本题选D。
14. 阅读文摘,是时尚,是潮流,是文雅,是涵养。
《读者文摘》追求一种心灵的宁静,与小资、小知搭边结缘;读《新华文摘》当然是追求上乘的文化品位,与学者、文化画上连线。
人们喜爱《新华文摘》,既在于它的高贵,养在深闺,大家风范;又在于它的普通化,任人阅读,总有可取;既在于它的包容,大度宽容,处平常心;又在于它的挑剔,精心选择,食不厌细。
这段文字主要谈论的是( )。
A.《读者文摘》与《新华文摘》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点B.《新华文摘》真正受到了广大读者朋友的欢迎C.广大读者对《新华文摘》的一往情深D.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营造了浓烈的感情氛围【答案】B。
解析:文段通过与《读者文摘》的对比,指出了《新华文摘》的特点,以及读者喜欢《新华文摘》的原因。
D项未涉及《新华文摘》这一论述对象,排除。
A项把《读者文摘》与《新华文摘》并列,未突出《新华文摘》,排除。
C项的主语为“广大读者”,着重阐述广大读者对《新华文摘》的感情; B项的主语为《新华文摘》,着重阐述《新华文摘》本身具有的魅力。
显然,B 项更恰当。
15. 法国的乔利·贝朗13岁时干小杂工。
一次在熨衣服时,不小心将油灯打翻,煤油洒到衣服上,雇主要他赔偿,但孩子没钱,只好答应白打一年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