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文学1.理论篇

儿童文学1.理论篇


第二,儿童文学是关于语言的艺术。
• 儿童文学,因为以儿童为主要读者对象,对语言 有着更高的要求。
• 列夫·托尔斯泰: 为了让故事字字句句都做到“精 彩、简洁、淳朴,最主要的是明确”,他转而向 民间文学学习语言,努力让自己的故事语言“明 确、清晰、美丽和温和”。
• 从世界范围看,各个国家的儿童文学作 品,都显示了本民族母语特有的个性, 具有较高的艺术品质,成为儿童学习语 言最理想的范本。
□卜卜的故事(教育篇); □猜猜我有多爱你.图画书 □有声绘本 □科学-数学绘本
第一章 儿童文学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概念和范围
“儿童文学”释意
• 本位论:
儿童文学是用 儿童本位组成的 文学,其艺术构 成必须以儿童本 位心理特征为依 据和标准。
儿童中心论
当代持本位论观点有影响的学者
• 《儿童文学:儿童本位的文学》 • 《儿童文学的本质》 • 《中国儿童文学与现代化进程》
手绢上 • 猜到了一些人间的秘密 • 但更多的仍然是一个谜 • 你一定后悔过 • 不该走出你的天国 • 那片静静的珊瑚林 • 就连我也开始后悔 • 不该用你凝固的眼泪 • 装饰说不出话的墙壁 • 在我安宁的心里 • 竖起一座小小的墓碑
• 如果不知道世界上有你 • 心 大概不会这么沉重 • 并不是所有的善良 • 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 • 并不是所有的伤害 • 都是蓄谋已久的 • 海星星呵 • 让我们成为朋友吧 • 我的心是你的珊瑚林 • 当猜谜晚会结束的时候 • 在我和孩子们的眼睛里 • 你会升起来 • 走向西山顶
鉴赏:深入剖析、理解原文,并掌握分析、鉴赏文章的 方法。如赏析时所要切入的点、面和基本要素、基本知 识有哪些?并试着去分析一些儿童文学作品。
教学:讲故事,培养口头表达能力;结合理论知识,鉴 赏、分析儿童文学作品;学会指导少儿去阅读儿童作品; 会运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协助教学。
创作、体验:改编、创作几部儿童文学作品;看几部儿 童文学影片;思考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成功之处;培养 儿童艺术情趣。
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提供和 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 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 文学作品的总称。
儿童文学的范围
•经过收集整理的民间文学作品。 《列那狐的故事》,《格林童话》。
•经过改写,为提供儿童阅读方便的经典性成人 文学作品。
• 《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燃烧的心》。 •内容新奇、有趣的古典文学作品。
• 小学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它的主要目 的是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口头和书 面)。
第三,儿童文学是传递人类价值的文学。
• 儿童文学反映一些共同的国际主题,如亲近自然、 保护环境、热爱和平、国际理解、种族和解,儿 童文学比其他种类的文学更适宜表现、也更能表 现这些主题。
• 法国史学家波尔·阿扎尔曾说:“儿童们阅读安徒 生的美丽童话,并不只是度过愉快的时光,他们 也从中自觉到做人的准则,以及作为人必须承担 的重担责任。”
பைடு நூலகம்
工具论: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工具
• 专为论: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的文 学作品。
思考:下列文学作品不专为儿童所写,但 被儿童所认可,它们是儿童文学吗?
• 后羿射日 • 西游记 • 鲁宾逊漂流记 • 风筝 贾平凹 • 紫色的海星星 许德民
紫色的海星星 许德民
• 即便是威严的大海 • 也无力保护自己的孩子 • 在浩淼的波涛中 • 一个生命的失踪已不是新闻了 • 我看见游览区的小篮子里 • 海星星被标价出售 • 当奶白色的海月水母 • 伴随你巡视洁白的珊瑚林 • 你是骄傲的小女王 • 让淡紫色的光芒 • 照耀马蹄螺和虎斑贝 • 而我只用了几枚小小的硬币 • 就换取了你
关于教材 课程内容 作业 考试(考查)
• 哪个时代的人淡漠了儿童的梦想,那个时代的 人就一定会堕落,会丧失自己的精神家园;哪个 时代的人更多地保留着儿童的梦想,那个时代的 人就更为崇高、真诚和纯洁,即使在比较艰苦的 条件下也能够充满生命的活力和生活的情趣。
• 儿童文学,正是形成并保留儿童梦想的土壤。
里。

万尼亚从来还没有吃过李子哩,所以他老把这些李子拿起来闻闻。他非常喜爱李子,
很想吃。他老是围着李子转来转去。当房间里没有人的时候,他实在有些忍耐不住了,就
抓上一个吃了。吃饭前,妈妈点了一下李子的数目,发现少了一个。她把这件事告诉了爸
爸。

吃饭时,爸爸说:“喂,孩子们,你们哪一个吃了李子吗?”大伙儿答道:“没有。”
• 非专门但辟有相关评论栏目的重要传媒 • 《中国图书评论》(月刊)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月刊) • 《中国少儿出版》(季刊) • 《中国儿童文化》(丛书)
• 网站 • 中国儿童文学网 /
• 小书房 /
• 童话网/ • 中国寓言网/ • …… • 网络课程平台

万尼亚的脸红的象龙虾,他也说:“没有,我没有吃。”

爸爸说道:“你们要是谁吃了李子,这可很不好,不是怕你们吃,怕的是李子里面有
核,要是哪一个不会吃,把核也吞下去了,那他过一天就会死的。我怕的是这个。”

万尼亚一听,吓得脸色发白,说道:“不,我把核吐到窗子外面去啦。”
•那么儿童文学指的是什么呢?
“儿童文学”概念包括这样几层意思:
• 儿童文学是为儿童提供和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 儿童文学是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 • 儿童文学是适合儿童接受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 • 儿童文学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
和价值。
结论:
讨论:
• 为什么儿童文学会成为小学 语文教育的重要课程资源?
• 第一,儿童文学是儿童本位的文学。

– 生活本位 心理本位 精神本位。
• 儿童不是“缩小的成人”或“不完全的小人”(周作 人语),而是独特文化的拥有者,独立精神的存在者。

• 香港朗文版小学语文教材《前言》:小学语文“应 以学生为本位,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包括认知发 展及情意发展的特点而设计”,“教学情境配合儿 童理解及接受,有助培育儿童发展多元智能”。
目标指向的区别
• 儿童文学作家的创作目标指向将创作定位于儿童能够接受并乐于接 受。
• 儿童情趣(童趣):指儿童文学作品对少年儿童的想象、思想、
情感、心理状态及与之相应的行为的艺术反映。
• 例:列夫·托尔斯泰故事 《李子核》
• 有一天,妈妈买回了许多李子,她想吃过午饭后再分给孩子们吃。这些李子都放在盘子
– “儿童文学化”成为30年代语文教材的一个重要特征。
– 1932年民国教育部颁布的《小学国语课程标准》在“目 标”第三点即提出“欣赏相当的儿童文学,以扩充想象, 启发思想,涵养感情,并增长阅读儿童文学的兴趣”。
– 叶圣陶,在1932年编写《开明小学国语课本》时,创作 了大量的儿童文学,他说:“小学生既是儿童,他们的 语文课本必得是儿童文学,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他 们乐于阅读,从而发展他们多方面的智慧。当时我编写 这一部国语课本,就是这样想的。”
• 希腊儿童文学作家洛蒂·皮特罗维茨在1986年日本 IBBY(国际儿童读物协会)发言中也强调,儿童 文学是一座桥梁,是沟通儿童与现实、儿童与历 史、儿童与未来、儿童与成年人、儿童与儿童之 间的精神桥梁,在这个“桥梁”的概念中,丰富 地包括了理解、抚慰、拯救、引导等不同的功能。
• 日本社会活动家池田大作说,童话往往成为构建 人性基础的重要方式,“如果幼年时期受过同一 童话的熏陶,那么,在人格最根本的基础部分, 仍保持着共同的成分。”
• 只是趴在我的手掌上 • 你柔软的肢体已变得僵硬 • 只有五个等边的触角 • 还是那样自信 • 自信而又哀伤 • 仿佛一遍一遍告诉我 • 你从来也没有伤害过谁 • 你怀念海洋里 • 吹响蓝水泡的小伙伴 • 怀念不让小鲨鱼参加的 • 捉迷藏的游戏
• 人间对你来说是陌生的 • 或许 你只是从沉船的残骸上 • 从生锈的铁锚和折断的桅樯上 • 从少女飘沉的绣着并蒂莲的丝
• 要将小学语文建设成开放而有活力 的课程,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 养,应该重视开发和利用儿童文学 资源,以促进课程目标的最终实现。
3、本课程的任务和目的是什么?
★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 ★学习儿童文学的鉴赏和创作。 ★积累、扩展儿童文学方面的知识。
4、本课程的学习方法有哪些?
理论:进行系统的梳理,从教材出发,把握重点,进行 记忆和理解,思考如何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去,另外, 附以课外理论知识的扩展、补充、吸纳。
儿童文学
教师教育学院 李梁
• 课程性质:
– 《儿童文学》是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 非语文方向的一门选修课程。此课程主要阐述有关儿童文学的 一些基本原理,着眼于提高学生分析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并训 练学生学习编写一般的儿童读物。
• 课程目的要求:
– 通过学习,了解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理解儿童文学特别是童 年期儿童文学的特点,扩大关于儿童文学的知识面和阅读面, 提高儿童文学素养;重点培养分析和鉴赏现当代中外儿童文学 作品的能力,掌握独立分析中短篇作品(儿歌、儿童诗、故事、 小说、童话、寓言、散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基本方法, 能针对作品内容形式特点,撰写简析(概要评论);初步学会创编 儿歌、短小的故事和童话等儿童文学作品。
2、为什么要学习本课程呢?
○作为一个学生所应当承担的责任; ○青少年的成长需要儿童文学的熏陶和引导; ○在儿童文学巨大的教育潜能的实现过程中, 教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说明
○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和创作能力,有利 于日后的小学语文教学。 ○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课程资源
积累:读20篇(部)以上的儿童文学作品;收集一些儿 童文学的精彩作品,精辟言论;收集一些儿童文学教学 的网站、软件、影片等。
学习:师生合作完成课程的教与学;小组协作学习。
• 专著 • 刘晓东著 《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 • 梅子涵等著 《中国儿童阅读6人谈》 • 梅子涵等著 《中国儿童文学5人谈》 • 吴其南 著 《中国童话史》、《童话的诗学》 • 作品书目 • 刊物 • 《儿童文学》(月刊) • 《儿童文学选刊》(双月刊) • 《儿童文学研究》(季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