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劳动法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拖欠农民工工资法律问题我国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的广泛存在,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探寻法律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问题,已经引起普遍的关注。
这就需要我们思考更深的是如何探寻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法治化之路,建立杜绝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发生的长效机制,通过法律措施从源头上预防和制止拖欠农民工工资。
本文作如下探讨:一、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法治化之路的必要性拖欠民工工资的问题一直不能得到根治,原因有多方面。
我国实行城乡隔离的二元户籍制度、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行业违规操作、法律、法规不完善;执法部门监督不力;保障措施不到位;农民工自身法律意识不强等原因。
而现行法律法规不完善,立法对拖欠工资行为缺乏强力制裁措施、执法部门监督不力和保障措施不到位是导致拖欠民工工资问题非常重要原因。
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不仅在于损害了农民工本人的合法权益,影响到农民工家庭的生活。
随之而来的危害是,此类纠纷易引起农民工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发生;有的甚至导致了恶性案件的发生,严重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对社会治安构成潜在的危机。
依法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关系社会的公平正义与和谐社会的建立。
在以往农民工工资清欠行动中,主要采取的是行政手段,而仅依靠行政手段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顽症”,问题的彻底解决需要有法律的保障,充分运用法律手段是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根本途径。
二、通过立法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我国尽管通过行政手段为农民工清回数以亿计的被拖欠工资,取得了一定效果,而立法相对滞后的现象应该引起反思。
“有法可依”凸显了立法在建构法治拖欠农民工工资方面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事实上立法也的确一直成为中国法治建设的重心所在。
我国立法对农民工工资的保护力度不够,主要依据的仍是劳动主管部门的部门规章,虽然国务院有关部门先后下发了一些个文件、规范,现有待提高立法层次。
目前,应将各地好的创新制度和规范性文件吸纳为国家立法,通过立法加大对恶意拖欠工资者的惩治力度,运用立法手段建立长效机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
从法律法规体系上来遏制源头的拖欠问题,为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提供法律保障。
为此,应采取以下法律措施:(一)制订《劳动合同法》立法。
由于农民工有其特殊性,用工单位和农民工一般不签劳动合同,是导致频频发生拖欠农民工工资无法受到法律的保护的原因。
我国现有法律、法规对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未作明确有效的规定。
因此,劳动监察部门在实际执法工作中由于没有劳动合同依据,查处难度较大。
为规范用工行为,严格劳动合同管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应制定《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用工单位与农民工必须依法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并具体规定劳动合同的签订应具备劳动报酬及支付标准、支付形式、支付时间、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等相关条款。
(二)修订《建筑法》的法律条文。
解决建筑业拖欠农民工工资顽症需要涉及修订《建筑法》。
重点增加和修改以下条款:(1)制定“建设单位开工前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交纳工资保障金”条款。
规定在建设项目开工前,建设单位必须按工程中标价一定比例缴纳农民工工资保障金,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监督使用。
建设单位无法按时足额支付农民工工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有权从工资保障金中划支,用于垫付拖欠的农民工工资。
对于拒绝缴纳保障金的建设单位,主管部门不批准其开工建设;已开工的项目,有权责令其暂停施工。
制定在房地产开发项目中施行工资支付保障金条款,是解决企业拖欠工资问题的有效法律保障。
(2)规定“开发商与承包商承担连带担保责任”条款。
制订以发包人工程担保制度重点的担保条款,要求开发商与承包商共同提供履约担保函,双方在拖欠民工工资范围内共同承担连带责任。
(3)制定“工程建设项目立项和审批联动”条款。
凡存在拖欠行为的单位在申请办理立项、规划、施工许可等手续时,欠款单位必须先结清欠款后,审批部门才给予办理相关手续。
对已完成开发建设项目有拖欠工程款的,不批准其新开发建设项目。
并在资质年检中予以降级,情节严重的注销资质证书。
(4)加大和细化法律责任处罚力度。
现行的法律法规对拖欠工程款的行为缺乏处罚条款,难以有效制约拖欠行为。
为加大对用人单位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经济处罚力度,加重用人单位因拖欠工资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应在《建筑法》中法律责任部分增加对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的最高可处30万元的罚款的规定。
(三)制定《工资支付条例》。
按照国家的有关法律规定,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
根据这一规定,为“周薪制”的推行奠定了法律基础。
制定《工资支付条例》可以规定对农民民工工资改“月薪制”采取“周薪制”。
并且,还应规定用人单位出现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情形时,给予严重惩罚性法律责任。
制定《工资支付条例》是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有效法律措施。
(四)《刑法》将恶意拖欠工资确定为犯罪行为。
对拖欠民工工资部分人认为是一个经济现象,是属于民事法律调整的范畴。
但由于恶意欠薪现象屡屡发生,为打击恶意欠薪,可以采用刑法手段,对企业恶意欠薪的问题作犯罪处理。
在《刑法》中增加一条“恶意欠债罪”,规定企业恶意拖欠劳动者工资,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形的,对重大、恶性欠薪企业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严惩包括拖欠农民工工资在内的相关拖欠行为。
如果认为目前制定新的罪名没有必要,可以考虑将《刑法》中原有的侵占罪进行合理的修改,在修改侵占罪时也可以考虑并处罚金。
通过《刑法》将恶意拖欠行为明确规定为犯罪行为,这对打击遏制恶意欠薪现象起到很好的作用。
(五)加大地方性法规的立法力度。
我国《立法法》第六十三条规定:“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
”因此,符合规定的各地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可以根据本地区情况制定地方性法律法规。
制定建立企业欠薪报告或欠薪预警制度的具体办法,将企业支付农民工工资情况作为评价企业劳动保障诚信等级的主要依据之一,配合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建立建筑施工企业和从业人员失信惩戒机制,对少数严重或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建筑施工企业,采取了清出当地建筑市场的措施。
制定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工商登记、企业年检等方面对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行为进行有效的制约,对长期拖欠工资的用人单位,可以暂缓企业年检直至吊销其营业执照。
在施工企业和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年检时,将是否拖欠农民工工资作为年检条件之一。
三、执法保障有关法律得到有效的贯彻实施行政执法部门执法力度不够,执法手段不足,处理程序过长,直接影响拖欠农民工工作的执法效果。
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企业、欠薪逃匿的经营者得不到法律制裁,使得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更为普遍和严重。
从法律上讲对于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即使我国逐步在立法上完善以后,关键还在于如何贯彻落实。
执法上同样也应当建立一种长效机制把保障农民工权益的法律、政策和措施切实得以落实。
依法治国方略,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
执法的公正性不仅需要执法者的公正无私,还应该构建完善的、多层次的监督网络。
执法部门应依法开展劳动用工和拖欠农民工工资执法专项大检查,在执法中还应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保障等制度,及时纠正和查处在拖欠农民工工资违法违纪问题,确保有关工资支付法规政策得到全面贯彻执行。
建委依法采取将取消恶意欠薪并造成恶劣影响的建筑企业经营资质、逐出建筑市场等保障措施。
各行政执法部门对欠薪者的处罚应不只是经济上的,还应包括企业信用、行业准入等一系列的降级限制措施,。
因此,充分利用法律手段加强执法,是依法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措施。
四、农民权益保护的法律援助机制为切实保护农民工应有的权益,尽快建立和落实农民工法律援助制度。
各部门应充分运用法律手段,通过积极开辟农民工“绿色通道”,为农民工提供解决拖欠工资的法律援助,帮助解决农民工解决拖欠工资维权纠纷。
人民法院在受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案件受理时,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诉讼费应作出减、缓、免的决定;受理案件后尽量缩短审理时间,多适用简易程序,依法快立案、快审判、快执行;对符合条件可以采取先予执行等措施;在判决时,应当将农民工诉讼的误工费,请律师费,旅差费,证人出庭费用等直接损失列入赔偿范围。
判决生效后对一些故意拖欠不履行判决给付义务的,执行中应按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二倍标准支付迟延履行金。
司法行政部门应加大普法律宣传,不断提高农民工自身维权法律意识。
广大律师应积极伸出援手为符合司法救助条件的农民工实施无偿援助。
法律援助中心不应仅仅对本市居民提供法律援助,法律援助中心也应外来的农民工提供维权服务。
公证机关应积极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服务,可以会同建设行政部门推行农民工劳动合同公证制度。
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单位,由欠款单位和农民工签订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公证,在欠款到期后,可由农民工直接申请法院强制从工程款中划拨。
总而言之,依法彻底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就需要把进行相应的立法、强化执法和建立对农民权益保护的法律援助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源头上预防和制止拖欠农民工工资,才能真正堵住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漏洞,农民工最基本的权益将得到更好地维护,对促进社会和谐和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如何约定劳动合同中的试用期_试用期内的工资怎么确定/y/ld/1162593.html∙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的范围_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的期限/y/ld/1162592.html∙因职业病死亡该怎么赔偿_工伤死亡的赔偿标准(2018)是什么/y/ld/1162591.html∙认定工伤的情况有哪些_发生工伤单位不支付医疗费咋办/y/ld/1162590.html∙什么是劳动合同_履行劳动合同须遵循哪些原则/y/ld/1162589.html∙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条件2018最新是什么/y/ld/1162588.html∙见义勇为受伤算工伤吗_因见义勇为受伤谁来赔偿/y/ld/1162587.html∙公司克扣工资怎么办_什么情况下公司可以代扣工资/y/ld/1162586.html∙什么是经济补偿金_生活补助费如何支付/y/ld/1162585.html∙机关工勤人员发生劳动争议是否适用劳动法/y/ld/1162584.html∙什么是服务期_如何在劳动合同中约定服务期/y/ld/1162583.html∙什么是劳动合同_劳动合同只签字未盖章是否有效/y/ld/1162582.html∙“未婚先孕”单位能否接触劳动合同/y/ld/1162581.html∙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_不得解除的情况/y/ld/1162580.html∙什么是无效劳动合同_劳动合同无效的法律责任有哪些/y/ld/1162579.html∙员工加班有时间限制吗_加班费如何计算/y/ld/1162578.html∙什么叫标准工时制_标准工时制加班费怎么计算/y/ld/1162577.html∙什么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y/ld/1162576.html∙凭门诊病历能认定工伤吗_怎样认定工伤/y/ld/1162575.html∙农民怎么缴纳养老保险费_农村养老保险对象有什么权益/y/ld/1162574.html∙啥是固定期限劳动合同_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到期能续订吗/y/ld/1162573.html∙人事争议仲裁的范围_受聘人员可随时解除合同的情况/y/ld/1162572.html∙受聘为镇政府执勤受伤缘何未被认定工伤/y/ld/1162571.html∙1-10级工伤赔偿标准(2018)是什么_工伤死亡的赔偿标准(2018)是什么 /y/ld/1162570.html ∙工伤保险认定范围包括哪些_因工伤残的间接损失应赔吗/y/ld/1162569.html∙什么是劳动合同_劳动合同的主要条款有哪些/y/ld/1162568.html∙劳动能力鉴定过期了怎么办_患职业病怎么办/y/ld/1162567.html∙工伤是怎样认定的_工伤等级认定标准是什么/y/ld/1162566.html∙企业女职工产假可以休多长时间_怀孕期享有哪些待遇/y/ld/1162565.html∙什么是工伤保险_工伤保险的缴费比例是多少/y/ld/1162564.html∙仲裁费用的范围包括哪些_当事人怎样交纳仲裁费用/y/ld/1162563.html∙临时工有养老保险吗_如何参加社会养老保险/y/ld/1162562.html∙实行计件工资,职工休假不再享受基本工资合法吗/y/ld/1162561.html∙什么是劳务派遣_劳务派遣用工单位退工的形式有哪些/y/ld/1162560.html∙劳动合同无效的情况有哪些_订立劳动合同的方法有哪些/y/ld/1162559.html∙非法用工发生工伤咋办_事实劳动关系可申请工伤认定吗/y/ld/1162558.html∙工伤的医疗期是多长_工伤医疗待遇是什么/y/ld/1162557.html∙最低工资标准有怎样的形式/y/ld/1162556.html∙单位和职工能约定终止劳动合同吗_约定终止要注意什么/y/ld/1162555.html∙什么是协议解除劳动合同_解除劳动合同应注意什么/y/ld/1162554.html∙什么是劳动能力鉴定_劳动能力鉴定包括哪些内容/y/ld/1162553.html∙什么是劳动合同_订立劳动合同应坚持哪些原则/y/ld/1162552.html∙什么是逾期终止劳动合同_如何解决该合同纠纷/y/ld/1162551.html∙什么是工伤_对工伤争议进行仲裁的程序是什么/y/ld/1162550.html∙上班休息时间受伤算工伤吗_认定工伤的情况有哪些/y/ld/1162549.html∙单位扣押劳动者的身份证等证件,将受到什么处罚/y/ld/1162548.html∙什么是经济性裁员_单位经济性裁员怎么补偿员工/y/ld/1162547.html∙什么是违法解除劳动合同_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有哪些后果/y/ld/1162546.html∙《就业失业登记证》有什么用/y/ld/1162545.html∙劳动仲裁时效中止的事由有哪些_其中断的事由有哪些/y/ld/1162544.html∙工伤认定的条件是什么_怎样认定工伤/y/ld/1162543.html∙解除劳动合同的办理程序_解除劳动合同应如何赔偿/y/ld/1162542.html∙什么是劳务派遣_劳务派遣的形式有哪些/y/ld/1162541.html∙最低工资标准的构成_最低工资适用于哪些劳动者/y/ld/1162540.html∙什么是劳动仲裁_如何确定劳动仲裁的最长时效/y/ld/1162539.html∙申请劳动仲裁后要等多长时间/y/ld/1162538.html∙产假的工资支付标准是什么_产假有多少天/y/ld/1162537.html∙公司无故开除员工怎么办_单位无故开除员工如何赔偿/y/ld/1162536.html∙什么是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_如何理解劳动仲裁裁决/y/ld/1162535.html∙单位强迫员工劳动是否应该承担法律责任/y/ld/1162534.html∙退休返聘人员受伤算工伤吗_没签劳动合同能认定工伤吗/y/ld/1162533.html∙五险一金包括什么_无业人员怎么办理五险一金/y/ld/1162532.html∙什么是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_该合同能终止吗/y/ld/1162531.html∙制定劳动合同法目的和法律适用/y/ld/1162530.html∙什么是劳动合同的解除_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有哪些/y/ld/1162529.html∙非因工负伤的医疗期有何待遇_单位因病开除员工赔多少/y/ld/1162528.html∙经济性裁员的范围有哪些_经济性裁员应符合的条件/y/ld/1162527.html∙什么是无固定期限合同_解除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怎么办/y/ld/1162526.html∙不定时工作制是指什么_不定时工作制是指什么/y/ld/1162525.html∙什么是劳动合同订立的原则_其包括哪些内容/y/ld/1162524.html∙劳动合同订立的概念_劳动合同应以何种形式订立/y/ld/1162523.html∙单位可与员工约定不交社保吗_不参保能享受工伤待遇吗/y/ld/1162522.html∙申请仲裁被驳回_申请劳动仲裁的时效是多久/y/ld/1162521.html∙什么是劳动仲裁_如何区分劳动仲裁与劳动诉讼/y/ld/1162520.html∙单位招用了有工作的劳动者,给其他单位造成损害怎么办/y/ld/1162519.html∙员工违规操作能否属于工伤_工伤认定的条件是什么/y/ld/1162518.html∙怎样计算公积金贷款额度_公积金贷款偿还方式有哪些/y/ld/1162517.html∙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要注意什么_哪些情形能终止/y/ld/1162516.html∙仲裁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有哪些_其中断的法律后果/y/ld/1162515.html∙劳动者非因工受伤应当享受的待遇/y/ld/1162514.html∙什么是法律责任_劳动合同当事人有哪些法律责任/y/ld/1162513.html∙单位不用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况_需支付加付补偿金的情况/y/ld/1162512.html∙申请工伤认定的主体_工伤鉴定证明材料有什么/y/ld/1162511.html∙中秋 /y/ld/1162510.html∙怎么办理养老保险_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条件是什么/y/ld/1162509.html∙什么是仲裁时效的中止_仲裁时效中止的法律后果/y/ld/1162508.html∙参保单位有什么义务_养老保险金按什么比例交/y/ld/1162507.html∙单位没交工伤保险怎么办_农民工发生工伤怎么办/y/ld/1162506.html∙劳动争议处理存在的相关法律纠纷问题/y/ld/1162505.html∙什么是劳动合同解除_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有哪些/y/ld/1162504.html∙什么是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_如何签订该劳动合同/y/ld/1162503.html∙违章操作受伤算工伤吗_工伤认定的情况有哪些/y/ld/1162502.html∙外籍员工需要签订劳动合同吗/y/ld/1162501.html∙什么是劳动仲裁_申请劳动仲裁需提交哪些材料/y/ld/1162500.html∙劳动仲裁费如何缴纳_劳动仲裁文书如何送达/y/ld/1162499.html∙申请公积金贷款的条件_公积金贷款问题怎么解决/y/ld/1162498.html∙用工单位可将劳动者退回情形_劳务派遣工怎么计算工龄/y/ld/1162497.html∙当事人在哪申请劳动仲裁_仲裁文书有哪几种送达方式/y/ld/1162496.html∙职工对伤残等级结论不服,可以提起行政诉讼吗/y/ld/1162495.html∙失业保险待遇包括哪些内容_什么情况终止失业保险待遇/y/ld/1162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