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线内填写学校、班级、姓名。
3、所有答案均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的无效。
4、本卷g取10 m/s2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择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选对得4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
)1.一质点做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至零,则在此过程中A.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至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B.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至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C.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至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D.位移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至零时,位移达到最小值2.一条悬链长7.2 m,从悬点处断开,使其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则整条悬链通过悬挂点正下方20m处的一点所需的时间是 ( )A.0.3 s B.0.4 s C.0.7 s D.1.2 s3. 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在冰面上“拔河”。
两人中间位置处有一分界线,约定先使对方过分界线者为赢。
若绳子质量不计,冰面可看成光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对绳的拉力与绳对甲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B.甲对绳的拉力与乙对绳的拉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若甲的质量比乙大,则甲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D.若乙收绳的速度比甲快,则乙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4.“蹦极”就是跳跃者把一端固定的长弹性绳绑在踝关节等处,从几十米高处跳下的一种极限运动。
某人做蹦极运动,所受绳子拉力F的大小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
将蹦极过程近似为在竖直方向的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
据图可知,此人在蹦极过程中最大加速度约为()A.2g B.g C.3g D.4g5. 如图所示,取稍长的细杆,其一端固定一枚铁钉,另一端用羽毛做一个尾翼,做成A、B 两只“飞镖”,将一软木板挂在竖直墙壁上,作为镖靶。
在离墙壁一定距离的同一处,将它们水平掷出,不计空气阻力,两只“飞镖”插在靶上的状态如图所示(侧视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镖掷出时的初速度比B镖掷出时的初速度大B.A镖插入靶时的位移一定比B镖插入靶时的位移大C.A镖的质量一定比B镖的质量大D.A镖的运动时间比B镖的运动时间长6. 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块与转台之间能出现的最大静摩擦力为物块重力的k 倍,物块与转轴OO ′相距R ,物块随转台由静止开始转动.当转速增加到一定值时,物块即将在转台上滑动,在物块由静止到刚要滑动的这一过程中,转台对物块的静摩擦力对物块做的功为( ) A .0 B .2πkmgR C .2kmgRD.12kmgR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选对得4分;未选全无错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选得0分。
) 7.如图所示,地面上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木块A 、B ,在水平推力F 作用下运动,当弹簧长度稳定后,若用μ比嗾使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素,N F 表示弹簧弹力,则( )A .0=μ时,F F N 21=B .0=μ时,F F N =C .0≠μ时,F F N 21=D .0≠μ时,F F N =8.如图所示,物块M 在静止的传送带上以速度v 匀速下滑时,传送带突然启动,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若传送带的速度大小也为v ,则传送带启动后( ) A. M 静止在传送带上 B. M 可能沿斜面向上运动 C. M 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D. M 下滑的速度不变9.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块在如图甲所示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若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则( )A .F 1+F 3=2F 2B .F 1+F 3>2F 2C .全过程中拉力做的功等于物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D .全过程拉力做的功等于零10.质量为m 的探月航天器在接近月球表面的轨道上飞行,其运动视为匀速圆周运动.已知月球质量为M ,月球半径为R ,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 ,引力常量为G ,不考虑月球自转的影响,则航天器的( )A .线速度v =GMRB .角速度ω=gR A BFC.运行周期T=2πRgD.向心加速度a=GmR2三.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1.如图,为测量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小车的加速度,将宽度均为b的挡光片A、B固定在小车上,测得二者间距为d。
(1)当小车匀加速经过光电门时,测得两挡光片先后经过的时间1t∆和2t∆,则小车加速度a=。
(2) (多选题)为减小实验误差,可采取的方法是。
(A)增大两挡光片宽度b (B)减小两挡光片宽度b(C)增大两挡光片间距d (D)减小两挡光片间距d12.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
弹簧测力计B的一端用细线系于O点,手持另一端向左拉,使结点O静止在某位置。
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记录O点的位置和拉线的方向。
(1)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图中A的示数为_______N。
(2)下列不必要...的实验要求是_________。
(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A)应测量重物M所受的重力(B)弹簧测力计应在使用前校零(C)拉线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D)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使O点静止在同一位置(3)该同学的实验结果如右图,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结点的位置。
图中是力F1与F2的合力的理论值;是力F1和F2的合力的实测值。
13.如图所示,一质量不计的弹簧原长为10 cm,一端固定于质量m=2 kg的物体上,另一端施一水平拉力F.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当弹簧拉长至12 cm时,物体恰好匀速运动,弹簧的劲度系数为,若将弹簧拉长至13 cm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 (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
F1F2OAF ’14.一物块以一定的初速度冲上斜面,利用速度传感器可以在计算机屏幕上得到其速度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象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则:物块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 15. 如图所示,是自行车传动结构的示意图, 其中Ⅰ是半径为r 1的大齿轮,Ⅱ是半径为r 2的小齿轮,Ⅲ是半径为r 3的后轮,假设 脚踏板的转速为n ,则大齿轮边缘的线速度为 ,自行车前进的速度为 。
四.解答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6.(1)某同学探究恒力做功和物体动能变化间的关系,方案如图所示.长木板放于水平桌面,用钩码的重力作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为减小这种做法带来的误差,实验中要采取的两项措施是: a :b :(2)如图所示是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其中A 、B 、C 、D 、E 、F 是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 。
距离如图。
则打B 点时的速度为 B v ;要验证合外力的功与动能变化间的关系,测得位移和速度后,还要测出的物理量有 。
17.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在第1 s 内位移为6 m ,停止运动前的最后1 s 内位移为2 m ,求:(1)在整个减速运动过程中质点的位移大小; (2)整个减速过程所用的时间.A B CD E F △x 1△x 2△x 3 △x 4△x 518.一光滑圆环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环上套着两个小球A和B(中央有孔),A、B间由细绳连接着,它们处于如图中所示位置时恰好都能保持静止状态。
此情况下,B球与环中心O处于同一水平面上,A、B间的细绳呈伸直状态,与水平线成300夹角。
已知B球的质量为m,求细绳对B球的拉力和A球的质量。
19.如图所示,斜面体固定在水平面上,斜面光滑,倾角为θ,斜面底端固定有与斜面垂直的挡板.一木板被轻绳拉住,静止在斜面上.木板下端离地面高H,上端放着一个小物块.木板和物块的质量均为m,相互间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kmg sinθ(k>1).断开轻绳,木板和物块沿斜面下滑.假设木板足够长,与挡板发生碰撞时,时间极短,无动能损失,空气阻力不计.求:(1)木板第一次与挡板碰撞弹起上升过程中,物块的加速度;(2)从断开轻绳到木板与挡板第二次碰撞的瞬间,木板运动的路程s;(3)从断开轻绳到木板和物块都静止,摩擦力对木板及物块做的总功W.高三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BBCAAD题号: 7 8 9 10 答案:A CC DA CAC三.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1、 , B C 。
12、 3.6N , D ,, F 。
13、 200 N/m , 4 N 。
14、 2m/s 2 , 。
15、 , 2πnr 1r 3r 2。
四.解答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6、(1)a : 平衡摩擦力 (2分) 。
b : 钩码的重力远小于小车的总重力 (2分) 。
(2) (3分), 钩码的质量m ,小车的质量M (3分)。
17、解析:(1)设质点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初速度为v 0.由于质点停止运动前的最后1 s 内位移为2 m ,则:x 2=12at 22,所以a =2x 2t 22=4 m/s 2. ----- 2分质点在第1 s 内位移为6 m ,由x 1=v 0t 1-12at 21得 v 0=2x 1+at 212t 1=8 m/s. ------ 2分在整个减速运动过程中质点的位移大小为:x =v 202a=8 m. ------ 2分(2)对整个过程逆向考虑,则x =12at 2,所以t =2xa=2 s. ------ 4分18、解析:对B 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Tsin300=mg------- 2分 ∴ T =2mg … ------2分对A 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在水平方向T cos300=N A sin300 ------ 2分 在竖直方向N A cos300m A g +T sin300 ------ 2分()T x x v B 221∆+∆='F 53=μ12nr π⎪⎪⎭⎫⎝⎛∆-∆21222112t t d b由以上方程解得:m A =2m ------2分19、解析 (1)木板第一次上升过程中,对物块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kmg sin θ-mg sin θ=ma ------------------------ 2分 解得a =(k -1)g sin θ,方向沿斜面向上. ------------------ 1分 (2)设木板第一次与挡板碰撞时的速度大小为v 1.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12·2mv 21=2mgH ------------------------ 1分 解得v 1=2gH设木板弹起后的加速度为a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θ-kmg sin θ=ma ′ ------------------------ 1分 解得a ′=-(k +1)g sin θ木板第一次弹起的最大路程s 1=-v 212a ′ --------------------- 1分解得s 1=Hk +1sin θ木板运动的路程s =Hsin θ+2s 1=k +3Hk +1sin θ----- 1分(3)设物块相对木板滑动距离为L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mgH +mg (H +L sin θ)=kmgL sin θ ----------------- 1分摩擦力对木板及物块做的总功W =-kmgL sin θ ------------- 1分解得W =-2kmgHk -1,负号说明摩擦力对木板及物块做负功.---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