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动态技法
思考题目:
1.欣赏动画片《大闹天宫》,并从中指出弹性、惯性和曲线运动方式的实例
2.尝试分析所学运动方式对提高动画片制作质量的意义
第四章角色表演的运动规律
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在上一章简单运动规律的基础上,本章节从人、兽、禽、自然现象与机械的六个不相同且典型性强的角度讲述了在动画片设计过程中常用的运动规律。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动画片角色与背景在运动或表演过程中的基本特点和动画角色表演动作的设计要点,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及关键动作的捕捉能力,掌握合理生动地表现角色动作的技术,为人物动态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要求学生注重平时的训练,从每一个环节都把基本功打扎实,思考角色运动如何变化、如何翻新。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人物动态技法》是影视美术设计(数码影像方向)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它与本专业的许多其他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静物.素描》、《色彩构成》、《数码影像画面设计》以及速写基础知识是本课程的基础,该课程为《平面设计软件》、《数码设计软件》等实践课程提供理论和经验依据。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考生通过该部分的学习,了解动画制作流程、动画时间的概念,理解表演空间、速度、节奏对动作设计的重要意义,正确理解掌握运动力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了解运动力学的基本原理,以建立动作设计的理论依据。要求学生按照教材案例加强实践达到可以灵活运用的目的。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识记:无
4.滚动、转动等机械运动的动作设计
5.雷电、爆炸、烟雾、风尘、风沙等特效的设计与应用
思考题目:
1.分析猫科动物的爬行规律,从中指出哪些段落是钟摆运动,哪些段落存在挤压和拉长。
2.综合本章内容,分析出翼龙飞行和霸王龙奔跑的动作特征和动作细节。
3.从一部实拍电影中选一段自己感兴趣的动作表现,尝试分析其运动规律。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识记:无
理解:
1.人物角色的运动规律
2.动物角色的运动规律
3.自然物的运动规律
4.机械运动的运动规律
应用:
1.人物角色行走、奔跑、跳跃的动作设计,人物角色面部表情的设计和应用
2.蹄类、猫科、犬科、鸟类、鱼类、龙灯动物角色的常用动作设计
3.水滴、火焰、风、雨、雷、雪等自然现象的动作设计与应用
3、本课程采用终结性考核的实践考核方式。百分制评分,60分为及格。
4、终结性考试为闭卷绘图考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五、题型示例(样题)
1、画一个在大风天气中穿着披风的老人走路的一个动作循环。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识记:无
理解:
1.弹性运动物体的运动规律
2.惯性运动物体的运动规律
3.曲线运动物体的运动规律
4.以上运动方式在实际应用时的变化
应用:
1.按照弹性物体运动规律,设计弹性表演动作的关键帧
2.按照惯性物体运动规律,设计惯性表演动作的关键帧
3.按照曲线物体运动规律,设计曲线表演动作的关键帧
二、考核内容
通过该实践练习,使学生掌握弹性、惯性、曲线运动的具体表现和画法。
考核内容为上述运动方式在人和动物各种动作中的具体画法
三、考核环境
有动画拷贝台的专业画室
实验三 特定角色的运动规律
一、考核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践练习,正确理解掌握特定角色的运动规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知识。
二、考核内容
通过该实践练习,使学生掌握动画中人物、各种动物以及各种自然形态的运动规律和基本画法。
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人物动态技法课程代码:095052010年4月版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影视美术设计(数码影像方向)专业的专业课之一,它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本课程以运动力学的基本知识为基础,以常见角色、常见形态动作的运动规律为主要内容,以案例逐步引入动画运动规律的理论原理和应用原则,该课程需要学生反复实践,以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第一章绪论
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考生通过绪论部分的学习,目的是理解人物角色运动设计是可以总结规律的。掌握了动画运动规律并灵活运用,不仅可以使角色运动具有吸引人的视觉效果,还可以提高动作设计效率。动画运动规律需要不断的实验操作来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因此本部分要求考生选取经典动画的经典动作片段逐帧观摩、研究,以对运动规律建立初步的感性认知。
2.分析影片动作片段
3.DV单帧拍摄影像实验
4.动态造型实验
思考题目:
1.自己模仿猎豹的奔跑动作,将拍摄的照片制成单幅动画。
2.分析如何才能避免表情表演的模式化。
3.分析剪影形的动作在动画制作中的意义。
第三部分 实践环节
实பைடு நூலகம்一 运动力学原理
一、考核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践练习,正确理解掌握运动力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了解运动力学的基本原理。
5、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助学学时:本课程共4学分,建议总学时不少于80学时,其中助学学时分配如下:
章次
内容
学时
准备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识记:无
理解:
1.动画的表演是夸张表演
2.拟人化的表演风格
3.原动画关键帧的动作设计原则
应用:
1.粘性动作设计的应用
2.脆性动作设计的应用
思考题目:
1.分析自己喜爱的动画片,列举两种风格强烈的动作表演
2.如何才能表演出古典韵味的动作风格
第六章运动规律与动作设计的学习和研究方法
三、考核环境
有动画拷贝台的专业画室
第四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指定教材
《动画运动规律》,杨濡豪、王慧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二、自学方法指导
1、考生自学时,应先仔细阅读本大纲。明确大纲规定的课程内容和考试目标及所列各章中考核的知识点和考核要求,以便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地掌握课程内容。
2、在了解考试大纲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认真阅读教材,把握各章节的具体内容,吃透每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方法牢固掌握,并融会贯通,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内容体系。
考核内容:人物行走、奔跑、跳跃等动作的基本画法;人物口型、表情等动作的基本画法;马、鹿、狮子、熊等四足动物走路、跑步、跳跃等动作的基本画法;麻雀、鸽子、鹰等鸟类动物的飞升、降落、飞行等动作的基本画法;鱼类运动的基本画法;龙的基本动作的画法;风、火、水、雨、雪、闪电、烟、爆炸、树等各种自然形态运动的基本画法。
第五章动作设计的基本要领
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理解表演经验的积累对组织角色的动作、表情的重要性,动画的表演方式是建立在现实主义基础之上的夸张表演,理解并主动应用拟人化的表演风格以及其他特殊的表演风格;把握关键帧的动作设计要领和动作设计中的联想手法。要求学生在本章节通过大量观摩影片并分析经典段落理解基本要领的应用方法,通过模拟练习掌握基本要领的使用技巧。
3、在自学各章节内容时,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切勿死记硬背;同时在对一些知识内容进行理解把握时,联系实际问题思考,从而达到深层次的认识水平。
4、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因此,在自学过程中也应对相关学科知识进行复习,以便熟练运用。
5、为了提高自学效果,应结合自学内容,尽可能地多看一些动画片和相关影视资料。在指定教材中,有些章节提供了动画片名,考生应在自学过程中仔细观看,在观看中结合各章节内容认真体会,从而帮助理解概念和应用知识;此外,在各章节末均附有思考与练习题,动手做思考与练习题是达到理解、记忆、应知应会的好办法。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和要求
人物动态技法的直接训练即人物各种形态的动作设计训练,动画运动规律中的基本原理、规律、技巧和应用方法以及依据这些原则建立的运动思维,将有助于学生加强人物造型中的动作设计技巧,同时为学生以后深入动画制作奠定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考生积极思维,掌握动画运动规律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
二、考核内容
通过实践练习,使学生掌握物体运动过程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力的表现、加速度与减速度、惯性运动、弹性运动以及曲线运动的具体表现和画法。
考核内容为各种球状物体在不同受力情况下的具体画法
三、考核环境
有动画拷贝台的专业画室
实验二 动画中常见的运动规律
一、考核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践练习,正确理解掌握动画中常见动作运动规律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素描、速写知识强化训练
20
第一章
绪论
10
第二章
运动规律的基本常识
10
第三章
动画运动中基本的运动方式
10
第四章
角色表演的运动规律
10
第五章
动作设计的基本要领
10
第六章
运动规律与动作设计的学习和研究方法
10
合计
四、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核的知识点。
2、本课程命题采用的基本题型为命题创作。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识记:无
理解:运动规律是什么、运动设计需要依据现实,可以夸张
应用:总结一些有代表性的角色运动风格
思考题目:
1.通过选取经典影片,分析日本动画片与美国动画片的动作风格差异。
2.对中国动画片的动作风格的认识。
3.列举自己喜爱的一部动画片,并分析它的动作风格。
第二章运动规律的基本常识
三、社会助学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