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学校管理心理学案例

2017年学校管理心理学案例

2017年学校管理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
案例1.
某校决定采用‚满勤给奖‛制度来加强管理,出满勤的发奖金20元,如果上课、教研组活动、政治学习一次缺席、两次迟到者,该月就没有奖金。

这种办法实行后第一个月效果很好,无人缺席、迟到,教学秩序趋于正常。

两个月后,工作一直认真负责的王老师,因患病请假2天,病未痊愈,就来上班了,却被扣发了当月的奖金;李老师经常是小病大养,自由散漫,实行‚满勤给奖‛后,人是来了,课也上了,但教学效果差,奖金却照拿;赵老师在月初的第一周就迟到2次,在他看来,一个月的奖金已经没了,于是在后几周的工作就随随便便了,何必准时来上班呢?
针对上述案例,你对‚满勤给奖‛的激励方式有何看法?你认为应该怎样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案例2.
张校长上任后,大张旗鼓地强调竞争。

他说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学校就不能前进。

于是在管理活动中开展各种名目的竞争。

一开始,学校人心振奋,但时间一长,问题也就出来了。

许多教师为提高教学成效,争占学生的时间;一部分教师热情减退;甚至还有少部分教师为争先进,扯皮揭短。

该校的王老师是一位优秀教师,提倡竞争以来,积极性很高,所教学生本学科分数上升。

但其他教师都来找张校长,不愿与王老师同教一个班。

以上的问题使张校长陷入了思考:该不该鼓励竞争呢?请分
析教师竞争中会产生哪些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如何采用有效管理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
案例3.
冯阳生是个让领导头疼的人物,对他真是宠不得又横不得。

冯老师的教学业务水平高、工作能力极强,地区、省里都有名气。

学校交给他的工作都能按质按量完成,学生信任、家长放心。

但他那股直冲冲的傲气让领导不舒服。

学校该实习了,王校长按惯例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副校长、教务主任依次排列,最后考虑到要有个能干的组员,于是请到了冯老师。

冯老师爽快地答应了,并讲到了自己对实习的设计,听得王校长一个劲地点头。

最后冯老师提出条件:要我干,我一定干好,但要给我一定的权力。

如果你是校长会如何做,并分析其原因?
案例4.
某中学校长,在管理中借鉴并奉行以下若干信条:
(1)一般人都希望别人因他具有贡献价值而欢迎他去工作;
(2)每一个人都喜欢别人承认他的工作表现及贡献;
(3)大多数喜欢因工作做得好而受到应有的薪酬报赏及职位升迁;
(4)大多数人喜欢因工作特别努力而得到奖励,如奖牌、奖状、奖金,而不喜欢不管是否努力工作及是否有所贡献,都给予相同的待遇;
(5)所有的人都希望身心健康地工作下去,所以重视带薪休假,健康检查,医疗服务,安全措施,员工顾问等福利措施;
(6)当一个员工处于非被辞退不可时的处境,他希望能真诚、庄重地跟他说明理由,不要用欺骗的理由或随便给一张通知纸条就算了事。

请用相关的激励理论分析以上信条与措施对教师行为激励的不同影响与作用。

案例5.
新校长说:老师们的辛勤劳动和创造不能成为过眼烟云,教师的劳
动不可能像工人那样量化记酬、也不能像农民那样个体承包,要克服干
好干坏都一样的弊端,就必须把教师的功绩记录在案,业务档案具有权
威性,可以为今后教师晋升、提工资、奖励提供详实客观的依据,也是
学校的财富。

业务档案只记功不记过。

建立业务档案后,出现了教师自
发向上,大家比贡献的局面,老教师焕发了青春;想改行的年轻教师当
年就发表多篇论文。

试用‚内容型激励理论‛分析、论述以上管理方法之所以产生这样
效果的原因。

案例6.
某校校长管理教师分三种情况:对青年教师,尤其是新来的教师,他每月交代一次任务,并告诉他们怎样去具体完成。

对中年教师,他很注意关心他们的生活困难,教学工作上喜欢听取他们的意见。

对老教师,除关心他们的身体外,对日常教学工作,校长一概不问。

你赞成这位校长的做法吗?为什么?试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

案例7.
一所学校领导决定用展览教案的方式检查教师的教学质量,却出现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两位年轻教师的教案,条理分明、语言漂亮,可称一流,但他们日常的教学效果不好;两位老教师教案简单、间用符号、不合规范,但他们的教学深受学生欢迎;另有一位教师的教案只有一份‚板书设计‛和一份‚双基归类表‛,而他讲课时用这两份‚自行设计‛的板书和图表,教学效果非常好。

用什么标准来要求,使校长遇到了难题。

试以所学理论分析、论述产生上述情况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办法。

案例8.
某校新来了一位安校长,他的做法和前任校长形成极大的反差。

前任校长比较专断,大事小事都一人说了算。

而安校长到校后就和四位副校长开会。

他说:论教学,我不如老赵;论后勤,我不如老钱;论小学部,我不如老李;论初中部,我不如老孙。

今后你们要各司其职,大胆工作,干好了是你们的成绩,出了问题,大家研究。

这时,大家面面向看,心里都在问:那你校长,干什么?之后,三个月后,安校长在细致调查研究的基
础上,启动改革措施,学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安校长受到教师的尊敬的好评。

试用领导风格理论分析、论述安校长为什么‚安乐‛而有成绩。

案例9.
某校三位青年教师同时进校任教,同住一间集体宿舍,业余时间关系密切,引起学校一些人的议论。

一次,学校定于晚上召开全校职工大会,三位青年教师为看一场难得的音乐会,分别请假。

这件事使学校领导产生了不同意见。

一种认为:学校要形成良好的教师集体,就要制止这种小团伙的发展,严肃处理这次音乐会事件。

另一种认为:他们的交往不算反常,不能扣‚小团伙‛的帽子。

支部应通过适当方式对他们进行帮助教育。

你认为哪种观点是正确的?请分析原因?
案例10.
原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设计了一个实验:被试者是一些四年级、七年级和九年级的学生。

给学生一张问卷,其中有几条关于道德问题的判断,学生应对这些判断表示赞成或反对。

问题很简单,每个学生都能根据公认的准则作出回答。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把这些道德的判断列入一张更长的项目单之中,而在学生回答之前给予暗示,指明其他人都赞成的错误的判断。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极少接受暗示、屈从压力而改变其原来的主意,绝大多数人并没有改变主意。

试分析这一实验所揭示的问题。

心理学家曾作过一项实验,这项实验分两段进行:第一段,向四组大学生介绍一个陌生人。

对第一组说,这是一个外倾型的人;对第二组说,这个人是内倾型的;在第三组,先讲述这个人的外倾特征,后讲述他的内倾特征;在第四组,先讲述这个人的内倾特征,后讲述他的外倾特征。

然后,让这四个组学生分别想象出对这个陌生人的印象。

第一组和第二组学生得到的印象是显然易见的。

在第三和第四组中,关于这个陌生人的印象完全符合提供信息的顺序,总是先提供的信息占优势。

也就是说,第三组学生普遍把陌生人想象为外倾型,第四组普通把他想象为内倾型。

第二段,给另外两级学生按上述第三和第四组同样的顺序描述一个人,所不同的是在先描述他的内倾或外倾特征之后,中间插做其他事情,如让学生作一些不太复杂的数学习题,然后再描述相反的性格特征。

在这种情况下,最后描述的特征会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试分析该实验所提示的心理效应。

案例12.
心理学家曾作过这么一个实验:给两组大学生看同一个人的同一张照片。

在看这张照片之前,对一组大学生说,照片上的人是一位屡教不改的罪犯;对另一组大学生说,照片上的人是一位著名的学者。

然后,让这两组大学生分别从这个人的外貌中说明他的性格特征。

结果两组学生的解释截然不同;第一组大学生说,深沉的目光里隐藏着险恶,突出的下巴表现他死不悔改的决心;第二组大学生说,深沉的目光表明他思想的深刻性,突出的下巴表明了他在科学道路上勇于攀登的坚强意志。

试分析上述实验所揭示的现象及其对管理活动的启示。

下午4点A中学的年级组长、教研室主任会议即将开始,与会者面前摆着笔记本,两个座位空者。

差一分四点,张校长进来说:‚现在开会了,大家都很忙。

这是会议议程,每人取一张。

大家都知道,教委将在本市选择一些学校,进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我打算争取试点的机会。

我相信大家都已看过教委的文件,以及我为本校拟订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计划。

‛这时门开了,迟到者小心翼翼进来,关上门,坐到空位上。

校长看了他一眼,继续说‚对于我所拟订的改造试点计划表,以及对你们年级和教研室的要求,有什么困难吗?‛
会议如此继续下去……。

B中学的年级组长、教研室主任会议将在5分钟后开始。

王校长在室内一角,正热心地与位教研室主任交谈。

四点零三分,校长看了一下室内说:‚我们再等宋老师一会儿,我知道他对这个议题很有兴趣。

‛四点零八分,王校长建议会议开始。

大家随便围成一个圆圈坐着。

王校长说:‚我希望了解各位对教委关于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计划的看法,我们学校是否试点,有什么意见。

‛大多数与会者都发表了意见。

大家都同意学校试点,并提了改革试点的建议。

王校长正要说话,宋老师进来说:‚抱歉,迟到了。

我与家长谈话,多用了一些时间。

‛‚没关系。

倒杯茶,拉把椅子来坐,我们告诉你刚才谈了些什么‛校长说。

宋老师坐好了,会议开始讨论校长提出的问题:‚我们如何拟订学校的改革计划‛,
试描述这两个学校校长采取的不同领导方式?两位校长领导方式有哪些主要差异?你认为那一种领导方式较好?为什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