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地势和地形》复习说课教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课型是复习课.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等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地势和地形》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中国“地势和地形”知识不仅是组成中国地理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认识和学习其它中国地理知识的基础,与其它章节内容有着广泛的联系.它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国的气候和河流等自然地理知识的学习,而且也影响到农业的分布、人口的分布、城市规模和分布、交通等人文地理知识的学习.可见,中国的地形地势这一内容在中国地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同时,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研究,学生可以更深入的了解中国自然地理环境,更好的指导学生学习其它地理知识,掌握地理知识的学习方法,学会利用地图去认知地理环境.“地势和地形”这部分内容是试卷考察的重点,复习起来要尽量做到系统全面.2、复习内容本节是中国自然环境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势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它初步揭示了地形因素对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一节的复习内容主要是两个知识点,即地势与地形.在复习过程中,力求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建立一种空间印象,能将地势和地形的特点与相应的图、表建立联系,对地形区图、山脉分布图等能准确掌握.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地势和地形”这部分内容,如果复习再重复讲解知识点,学生一定会缺乏兴趣.在复习过程中,让同学们自己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会更容易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参与复习的积极性.四、复习目标分析根据这一节的课程标准“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确立本节课的复习目标为:知识与能力:1理解我国地势特征,三级阶梯状况并能分析地势特征对我国的影响;2理解我国地形特征,主要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等及它们的分布、位置等过程与方法:1、充分利用地图、表格,明确一些重要的地形区的特征、分布、位置.2、能列举实例简要评价我国地势与地形的优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分工合作中培养团结协作精神.三、教法、学法分析教法:分组竞赛法、教师点拨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综合归纳法.五、复习重点、难点重点:1 地势特征2 地形特征及主要地形难点:提高运用地势地形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六、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案、板书中国轮廓图七、复习过程整个复习过程为:①问题引入;②明确目标;③归纳整理;④典例精析;⑤巩固应用;⑥小结作业.一、问题引入(课前板书课题)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复习的是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势与地形》,那么,地势指的是什么?地形又指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师点拨: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侧重于地表海拔高低的变化,而不是形态的差异.地形是陆地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总称地形,也称地貌.按形态可以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等五种基本类型.地势地形是我们在考虑气候、交通、人口分布等问题的首要因素,是学习中国地理的重要内容,这节课我们就来系统复习.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里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发学生思考,明确了地势地形的概念及重要地位,激发同学们参与复习的积极性.二、明确目标根据这一节的课程标准“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确立本节课的复习目标为:知识与能力:1理解我国地势特征,三级阶梯状况并能分析地势特征对我国的影响;2理解我国地形特征,主要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等及它们的分布、位置等过程与方法:1、充分利用地图、表格,明确一些重要的地形区的特征、分布、位置.2、能列举实例简要评价我国地势与地形的优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分工合作中培养团结协作精神.设计意图:明确复习目标,能有效提高复习效率.三、归纳整理(一)复习地势1、学生小组内合作完成关于地势的知识点的梳理(在学案中完成)各小组竞赛,评选获胜小组.研讨问题:(1)、我国的地势特征是什么,用简要的图示表示出来?设计意图:让同学们亲手绘制简图加深对地势特征的认识,这种形式能增强学生参与复习的趣味性(2)课本中哪些图能反映这一特征,并简要说明理由.设计意图——把地势特征与相应的地图联系起来,培养了同学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并在思考的同时在头脑中建立了一种空间联系,活化了知识.(3)在学案图中绘出三级阶梯的界限,并在相应位置标明山脉名称(找一位同学到黑板前完成)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明确阶梯界限及阶梯交界处的山脉的位置,加深了印象.(4)列表复习三级阶梯的海拔、地形类型.设计意图——让同学们在综合分析比较中掌握知识点.(5)对我国的地势作出简要评价,并说明理由设计意图——同学们要想对我国的地势作出评价,必须要综合考虑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流向、交通往来及阶梯交界处的利用价值等方面,就能实现对这些零散的知识点的系统梳理,达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2、点拨指导第(1)题强调图示要反映地势的两部分特点,而不能仅仅是西高东低.出示:第(2)题涉及到的图主要是22页图2.1和图2.2,强调图2.1出示让同学们认真观察图中涉及到的地形区,并试着在黑板图上画一条线进行地形剖面,并简要说明.第(3)、(4)题出示正确的图表加以对照阶梯名称海拔主要地形类型第一级阶梯4000米以上高原第二级阶梯1000-2000米高原、盆地第三级阶梯500米以下平原、丘陵有利方面:从气候、河流流向、阶梯交界处的水能利用价值、交通往来等方面来评价;不利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师顺势提出:假如我国地势不是西高东低,而是东高西低,我们又将如何来评价呢?(二)复习地形1、学生小组内合作完成关于地形的知识点的梳理(在学案中完成),各小组竞赛,评选获胜小组.研讨问题:(1)我国地形特点是什么,课本中哪些图能反映这一特征,并简要说明理由.设计意图:把地形特征与相应的地图联系起来,培养了同学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并在思考的同时在头脑中建立了一种空间联系,活化了知识.(2)用一个字或两个字来概括我国主要地形区的特点,并在学案中板书主要的地形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找一位同学到黑板前板书主要地形区设计意图:明确我国主要地形区的特点与位置(3)在学案图中写出山脉名称并用符号标明走向(用标注东西走向;用标注南北走向;用标注东北-西南走向;用标注西北-东南走向;用标注弧形走向)设计意图——明确山脉的走向与位置.(4)对我国地形特点做简要评价,并说明理由设计意图——同学们要想对我国的地形作出评价,必须要整体分析我国地形的优劣,在思考中整合一些知识点.2、点拨指导第(1)题涉及到的图是24页的图2.4和28页图2.8,师强调山区的概念.第(2)题全班交流,如:青藏高原-高、内蒙古高原-平、黄土高原-碎、云贵高原-崎;塔里木盆地-大、柴达木盆地-高、准噶尔盆地-北、四川盆地-湿;东北平原-大、华北平原-低平、长江中下游平原-狭长.第(3)题强调山脉的走向即山脉延伸的两端方向加起来.①出示:警示:山地≠山区,山地占1\3,山区占2\3.②补充:山脉是自然地理界限,如秦岭,是南北方的分界线,山脉有时还是人文地理的界限,如长白山是中国和朝鲜的界山,喜马拉雅山是中国和印度、尼泊尔、不丹的界山,武夷山是福建省和江西省的界山.第(4)题评价我国的地形,引导思路为:①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②山区面积广大,使我国耕地资源不足,而且山区地面起伏大,交通不便,制约山区的的经济发展.四、典例精析(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地形、地势总的特点是()①地势西高东低②河流、湖泊众多③呈阶梯状分布④森林覆盖面积大⑤地形复杂多样⑥山区面积广大A.①③⑤⑥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⑥D.①②④⑤2.下列山脉中,与其他三座山脉走向不同的是()A.大兴安岭B.南岭C.长白山D.台湾山脉3.在图2.1-8中,能准确反映我国地势特点的是()4.下列省区中跨第二、第三级阶梯的是()A.吉林B.云南C.内蒙古D.山西5.我国西部的主要地形区为()A.高山、高原、盆地B.丘陵、高原、平原C.平原、丘陵、盆地D.盆地、高原.平原6.我国平原总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A.1/10左右B.1/20左右C.1/5左右D.1/3左右7.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三阶梯分界线上,东北一西南走向,又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分界线的山脉是()A.大兴安岭B.太行山C.昆仑山D.天山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阴山是内蒙古高原与黄土高原的分界线B.天山是柴达木盆地与塔里木盆地的分界线C.巫山是长江中下游平原与四川盆地的分界线D.大兴安岭是内蒙古自治区与吉林、黑龙江、辽宁的分界线9.东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之间的山脉是()A.阴山B.大兴安岭C.长白山D.祁连山10.下列省级行政单位属于秦岭分布的是()(二)连线题1.将我国地势、地形特点对我国的影响连线:A.山区多,平原少①大河东流,沟通东西交通B.地形多种多样②耕地资源不足C.地势西高东低③有利于农业多种经营D.阶梯状分布④蕴藏着巨大的水能2.将盆地与其相对应的特征和所在的省级行政区用直线连接起来:A.塔里木盆地①纬度最高 a.新疆北部B.准噶尔盆地②海拔最高 b.新疆南部C.柴达木盆地③面积最大 c.青海北部D.四川盆地④人口最多 d.四川东部和中部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掌握一定得解题技巧和方法,这样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五、巩固应用(一)选择题1、既是省区界限,又是我国地势分界线的山脉()A大兴安岭B祁连山C武夷山D横断山2、下列山脉中,走向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大兴安岭B.台湾山C. 贺兰山D.雪峰山3、下列山脉中西侧是盆地东侧是平原的是( )A.巫山B.太行山C.天山D.秦岭4、构成我国地形分布骨架的是( )A.山地B.高原C.平原D.盆地5、水能蕴藏量较大的地带一般为()A 某一阶梯内部B两级阶梯交界处C 低山丘陵区D平原河道上6、我国河流大部分发源于( )A黄土高原B东北平原C四川盆地D青藏高原7、对我国地形、地势基本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山区面积广大,地表形态单调B地势东高西低C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D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东南沿海降水丰沛8、在山区开发利用中,为了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最适合发展的是()A林业B工业C畜牧业D渔业9、大兴安岭东西两侧的地形区名称分别是()A华北平原、黄土高原B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D黄土高原、汉江谷地10、下列地理事物与其所在地形区匹配错误的是()A塔里木河——塔里木盆地B松花江——东北平原C鄱阳湖——长江中下游平原D青海湖——黄土高原(二)读图,完成:1、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山脉名称.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④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⑨______________2、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区名称.A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D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F____ ________3、C、D两个地形区以____________山脉为界,E、F两个地形区以____________山脉为界.这些地形区中,位于第一级阶梯的是,位于第二级阶梯的,位于第三级阶梯的是.(填字母)(三)读图分析题2.读图 2.1-11“我国沿北纬32°纬线地形剖面”,完成下列各题:(1)在剖面图上标出我国三级阶梯的范围.(2数字①②③④⑤地理事物名称(3)由图可知我国的地势具有特点,对气候和河流的影响是 .3.读某高原观图(如图2.1-1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并分析该图是否正确:(1)这是一幅高原的景观图,这里的地表形态、 ,造成这种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2)这里的民居形式应是 ,而图中的居民形式则是 ,在高原上常常见到这种居民形式.故此图的与是不一致的.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既巩固了知识又提高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六、小结作业小结:请同学们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把本节课你认为难学的或容易混淆的知识记下来.作业:我国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并大多集中在我国西部地区.我国有2/3以上的贫困县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为了帮助西部地区早日摆脱贫困,你对开发西部,合理利用山区资源,实现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有什么建议?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的良好习惯.板书设计:第一节地势和地形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势地形山脉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地形区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