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抗日战争
进行疯狂的经济掠夺
土地资源 农副产品 设立银行 垄断铁路、厂矿
从中国攫取的物资
日本滥发军票,用一张废纸对日军占领区的中国人进
行疯狂掠夺和金融诈骗。 “9·18”事变后,日本在中国东北通过伪“满洲中 央银行”,大量发行伪“满元”;在张家口设立伪 “蒙疆银行”,发行伪“蒙疆券”。 1938年3月,在北平设立伪“中国联合准备银行”, 发行伪“联银券”;在上海设立伪“中央储备银行”, 发行伪“华兴券”。 1941年1月,在南京设立伪“中央储备银行”,发行 伪“中储券”。 日本在关内建立的银行共有20多家。
消极抗战、反共的一面
反共活动猖獗; 妥协投降活动变本加厉;
保存实力,避战观战。
四、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 的中流砥柱
如何理解“中流砥柱”? 教材从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
的方针,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 战争的发展,坚持抗战、团结、 进步的方针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1、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罄竹难书:第一,抗日
战争之前:1874年武力觊觎台湾,1894年挑起甲午 战争,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1915年施加 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1928年制造“济南 惨案”,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1932年 炮制伪“满洲国”,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第二, 抗战期间“”七七卢沟桥事变,血洗万福桥,南 京大屠杀,劳工万人坑,潘家峪惨案,平阳惨案, “731部队”和“100部队”,“三光”与“扫 荡”。 日本右翼势力否定侵略罪行别有用心;历史可宽 恕,但不能歪曲和篡改,日本右翼势力总是否定 秦华罪恶史,竭力美化军国主义战争,其用心在 于复活军国主义,重新对外扩张。
在武汉会战中,中国海军中山舰被日机击沉
2.战略相持阶段:抗日与反共并重 (1)仍然留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 (2)对日本侵略继续组织了抵抗。 整个抗战期间,国民党组织会战22次,有18 次是在这一阶段进行的;8年抗战期间,国民 党毙伤日军276万,其中206万是这一阶段毙 伤的;国民党官兵伤亡320万,215万是这一 阶段伤亡的; (3)牵制了日本在华兵力的40%左右,这在 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解放区战场的压力; (4)国民党站在世界反法西斯阵营一边,并 以大国身份参加了一系列国际会议。
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
晋察冀根据地 晋西北根据地 晋冀豫根据地 晋西南根据地 山东根据地 华中根据地 陕甘宁根据地
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
1940年2月至8月 百团大战,参加 人数约20万,合 105个团,经历 108天,大小战 斗1800多次,歼 敌约3万人。
3、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2.如何看待抗日战争的领导权问题?
抗日战争是共产党领导的; 抗日战争是国民党领导的;
抗日战争是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
抗日战争是国共两党分别领导、合
作进行的; 领导权在国共两党间转移或消长; 不能笼统提领导权而应具体分析。
五、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1.战略防御阶段正面战场的作用 (1)粉碎了日本的速胜计划 (2)为中共起了掩护作用; (3)鼓舞了士气; (4)掩护了西南抗战基地的营建,为内
迁争取了时间; (5)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影响,唤起了国 际社会的同情。 对正面战场的评价,要着眼于战略而不是 战役,以空间换时间。
二、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1.抗日战争的起点 有人主张以“九一八”为起点,14
年抗战; 局部抗战与全国抗战、抗日战争与 抗日战争时期要区分开来。
2.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
全国人民要求停止内战; 和平解决是张、杨的初衷; 中共的主张及居间协调; 端纳、宋氏沟通宁陕对话;
据日本的统计数据显示,从1931年“9· 18” 事
变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的14年间,通过直接 抢劫和滥发伪钞,日本几乎榨干了包括日军未 占领的新疆、重庆在内的全中国多年积累的财 富。 日本侵占中国大陆,完全是靠掠夺中国人的财 富来支付巨额战争成本,并未损耗自己国力, 这种以战养战的方法,日本在亚洲其它国家也 广泛应用。
2、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的发展
随着敌后抗日游击战的发展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中国抗日 战争逐渐形成战略上互相配合的两个战场,一个是国民党军队 担负的正面战场,一个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主的敌后战 场。 在战略防御阶段,从全局看,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正规战是主要 的,敌后的游击战是辅助的。但是,游击战在敌后的广泛开展 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迫使敌人不得不把用于进攻的兵力 抽调回来保守其占领区,从而对停止日军的进攻、减轻正面战 场压力、使战争转入相持阶段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 他们已经抗击着全部侵华日军的64%。在八年全国性的抗战中,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对敌作战 12.5万余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余人,其中日军52.7万余 人。他们为坚持抗战、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伟大的永远 辉耀史册的贡献。
(三)、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 (启示)
第一,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
基本保证。一个国家只有首先自强,才能在世界上自立。 (落后就要挨打) 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 结奋进的精神动力。(凝聚民族精神) 第三,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 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第四,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决不 惧怕战争。(和平发展是必由之路) 第五,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国民党地方实力派对兵谏或明或暗的支持;
蒋介石口头承诺联合抗日; 苏英美法的调和态度与日本趁火打动。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 广泛的民族性与极大的复杂性;
国共两党两个政权、两个军队的合
作; 没有双方共同遵守的共同纲领和组 织形式; 处于既有利又复杂的国际环境之中。
பைடு நூலகம்
三、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地真正成为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政治民 主、政府廉洁、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的新 型社会,同国民党统治区政治专制、吏治 腐败的局面形成鲜明的对照。抗日根据地 已经开始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逐步成为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雏形。越来 越多的人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 中看到了未来中国的希望。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及其地位
(二)、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第一,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 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第二,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 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 定性因素。 第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 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 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3.如何看待战后日本的态度
认识问题与遗留问题; 耻感文化与罪感文化;
战争索赔问题;
靖国神社问题。
思考题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及其重大意义
是什么?
2、怎么样正确认识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
作用?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是
政权建设 建立具有统一战线性 质的抗日民主政权,实 行充分民主的选举制度。
边区按照三三制原则进行改选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及其地位
经济建设:各根据 地实行减租减息的 土地政策,主要发 展农业、商业。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及其地位
文化建设: 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正确 的知识分子政策,吸引 了大批进步知识分子, 延安更是中国知识分子 实现理想的热土。 发展国民教育。 创办学校和短期培训班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 第二节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 第三节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 第五节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一、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1.日本为什么要发动侵华战争?为什
么日本死不认错? 日本人的“岛国心态”: 菊花和刀凝成的民族性格; “武士道”意识与“大和魂”精神 ; 冷酷的日本民族自尊心
在忻口会战中牺牲的第九军军长郝梦龄
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3、徐州会战
日军占领南京、济南等 地后,先后集中24万人的精 锐部队,于1938年1月下旬 开始南北对进,夹击徐州。 徐州会战中台儿庄大捷,大 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 志。
李宗仁在台儿庄车站
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4、武汉会战
1938年6月,40万日 军、120艘舰艇,300架 飞机进攻武汉,中国参 战部队达130个师,约 100万人,与日军展开了 大规模会战,日军死伤 20万,中国军队死伤40 万。
2.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经 验
(一)、抗日战争胜利意义
(1)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转折点。 (2)抗日战争的胜利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3)中国人民抗战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伟大的抗战
精神(中华儿女不畏强暴、不甘屈辱的自强精神;万众一心、和衷共济的 团结精神;舍生忘死、前仆后继的牺牲精神;百折不挠、奋斗到底的坚韧 精神)。 (4)抗日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奠定了中国大国地位的基 础。 (5)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争取民族独立 和解放的斗争。
溥仪——伪满州国皇帝
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 “三光”政策 细菌战、毒气战 活体解剖 、吃人 残害劳工、强征慰安妇
据不完全统计,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 人;按1937年的比值折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 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
日军烧成一片焦土的河北省阜平县羊和门村
中的地位。
(1)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