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的护理查房
康复治疗
•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损伤,康复应早期介入。中后期应以
康复治疗为主,预防并发症,减轻残疾,提高生活质量。康复目标:
主动运动训练 肢体被动运动 加强呼吸训练 保持正常体位
维持和增强残存的肌力 预防关节挛缩和肌肉萎缩 预防肺部感染 预防压疮形成
1 2 3 4 5
疾病相关知识 病例介绍 主要护理问题及知识链接 健康宣教 护理中的难点
双手拇指置于髂嵴处,其 余手指放在膀胱顶部(脐 下方),逐渐施力向内下 方压,也可用拳头由脐部 深按压向耻骨方向滚动。
发现或诱发“触发 点”,促进反射性排 尿。常见“触发点”: 叩击/触摸耻骨上区、 牵拉阴毛、摩擦大腿 内侧,挤压阴茎龟头 等。听流水声、热饮、 洗温水浴等均为辅助 性措施。
注意事项
P:100次/min BP:113/82mmhg
呼吸系统
肌张力 肌力 感觉系统 睡眠评估 排泄功能评估
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
双下肢肌张力低 双上肢肌力5级,双下肢肌力3级 双侧L4感觉平面以下深浅感觉减退 睡眠尚可 大便失禁,小便留置导尿,膀胱充盈时无明显胀感
基础评分:
ADL评分:40分
P3 排尿模式的改变:与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有关
护理目标: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使其自主排尿。 护理措施: 1.现给予留置导尿,妥善固定尿管,做好尿管标识,指导患者勿拽拉尿管, 避免损伤尿道。
2.嘱患者多饮水,每天饮水量在2500-3000ml左右。
3.遵医嘱予会阴护理,一日两次,每周更换尿袋一次。 4.注意观察尿液的性状、颜色、量。 5.进行膀胱训练,促其反射性膀胱功能重建。
位置
两个 膨大
颈膨大(颈5-胸2),发出神经 根支配上肢;腰膨大(腰1-骶 2),发出神经根支配下肢
六条沟
前正中裂、后正中沟、双侧前 后腹侧沟
马尾
腰骶尾段的神经根在未出相应 的椎间孔之前,在椎管内垂直 下行,围绕终丝形成马尾
脊神经
脊髓自上而下共31对脊神经分 布到全身皮肤、肌肉、和内脏 器官,包括:颈7、胸12、腰5、 骶5、尾1
临床表现
截瘫平面以下 感觉消失或减 退,完全性截 瘫患者鞍区 (会阴区) 感觉消失。
脊髓损伤平面 以下脊神经所 支配肌肉的随 意运动消失或 肌力下降。
脊髓休克期, 中枢反射消失 休克期之后反 射亢进和病理 反射。
尿储留,尿失 禁及反射性排 尿,可出现腹 泻、便秘或大 便失禁。
呼吸困难、排 痰困难,体温 调节障碍、低
白细胞(高倍):66/HPF(0~3.5)
治疗:
1.0.9%NS+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18ug 1/日 肌肉注射 (营养神经)
2.0.9%NS250ml+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6ml 1/日 静滴(
用于治疗心肌和脑部疾病引起的功能障碍) 3.加巴喷丁胶囊0.3g 2/日 口服 4.0.9%NS8ml+氨溴索注射液2ml+布地奈德混悬液1mg 3/日 雾化吸入 5. 0.9%NS250ml 2/日 膀胱冲洗 会阴擦洗 2/日
神经源性直肠
指控制大肠的中枢或周围神经损伤导致的 排便障碍,如脑、脊髓、周围神经病变导 致的排便障碍。
肠道护理
-目的
●帮助病人建立排便规律
●预防因便秘导致的并发症 (如肠梗阻,脑出血等)
改善胃肠道功能,促进肠蠕 动
●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盆底肌肉训练
行为管理
生物反馈
肠道护理
直肠感觉再训练
肛门牵张技术
疗(具体不详),患者双下肢麻木、力弱未见改善,仍呈加重趋势, 且出现大、小便控制力下降,建议转院治疗,故转院至甘肃省人民
医院,明确诊断为:脊髓血管瘤。于2019年2月14日行“脊髓肿瘤切
除术”,术程顺利,术后给予输液治疗(具体不详),因患者双下肢 肌力仍差,双侧L4感觉平面以下深浅感觉减退,大便失禁,留置导 尿,日常生活不能自理,为行康复治疗,遂就诊于我院,门诊以“ 脊髓肿瘤术后”收住。患者自发病以来,神清,精神差,双下肢无 力,双侧L4感觉平面以下深浅感觉减退,饮食欠佳,睡眠可,大便 失禁,留置导尿,近期体重未见明显增减。
度逐步实施。
阳性检查:
血清总蛋白:58g/L(54~87g/L)
血清白蛋白:33.2g/L(35~55g/L)
血小板计数:352*10ˆ9/L(100~300 *10ˆ9/L ) 尿液分析+沉渣:亚硝酸盐 +
白细胞定量: 365个/ul(0~18)
结晶:368个/ul(0~4) 细菌定量:38375ul(0~386)
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张艳琴 年龄:48岁 性别:女 民族:汉
主因:双下肢无力伴感觉、二便障碍1月余 入院日期: 2019年03月04日
现病史:
患者于入院前1月余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麻木、力弱,大、小便正 常,休息后未见明显改善,患者未予重视,于第二日上述症状加重
,遂就诊于和政县县医院,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给予相应治
1 2 3 4 5
疾病相关知识 病例介绍 主要护理问题及知识链接 健康宣教 护理中的难点
护理问题与措施
P1:自理能力缺陷:与脊髓损伤后躯体移动障碍等有关 (ADL评分40分)
护理目标:使患者满足生活所需。 护理措施: 1.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尽量满足患者日常所需。 2.协助患者完成生活护理,如擦浴、更换衣服等。 3.告知患者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指导其积极进行功能锻炼,促进康复 4.遵医嘱给予ADL指导。 效果评价:患者在家属和护士的协助下能满足生活所需。
膀胱功能训练
盆底肌训练 尿意习惯训练 代偿性排尿训练 反射性排尿训练
主动收缩耻骨尾骨 肌(肛门括约肌), 每次收缩持续10 s, 重复10次,每日3~5 次。
指导病人于每次排尿时, 有意识地做排尿动作,使 协同肌配合,以利于排尿 反射的形成。指导能站立 的患者站立排尿意识训练 ,易于将膀胱内沉淀排出 ,残余尿相对减少。
P2 焦虑:与对疾病的知识缺乏、担心预后有关
分) 护理目标:让患者积极康复训练,树立信心。 护理措施:1:耐心倾听患者述说,与患者沟
(焦虑量表评分16
通交流,开导劝慰,避免焦虑。
2:保持良好的情志,促使疾病痊愈 3: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同种病治疗成功病例, 缓解其焦虑情绪。 效果评价:患者焦虑情绪减轻,配合治疗。
功能
传导:脊髓
是脑与周围神经 联系的桥梁,具 有传导功能。大 脑到躯干、四肢 及大部分内脏的 各种刺激
反射:可完成
一些简单的反射 活动,如膝跳反 射、跟腱反射等 。
1.上行、下行传导通路中继站 2.反射中枢:反射弧不经过中枢,主要在脊髓水平控制。
脊髓损伤
•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神经源性膀胱
当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导致神经功能异常 ,引起膀胱的储存和排空机制发生障碍 时,即发生神经源性膀胱。
膀胱功能评估
饮水习惯 每日尿量 膀胱感觉 尿液的性质 尿失禁 尿道外口 排便情况 性功能
尿液分析 白细胞 血细胞分析 泌尿系彩超 尿培养 膀胱容积压力测定
膀胱冲洗器
膀胱冲洗器
腹部按摩
P5 有直立性低血压的危险:与脊髓损伤所致神经功能障碍有关
护理目标:避免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护理措施:1:指导病人在床上做等张运动,下肢屈曲和伸展,以增加肌肉的 强度和耐力,促进血液循环。 2:告知患者变换体位、坐起时动作要缓慢,幅度要小,可以先将床 头抬起,以后逐渐增加抬起的角度,使患者慢慢适应。 3:按时监测血压,告知患者及家属,如出现头晕,视物模糊,恶心 等症状时,立刻坐下或躺下,并告知护士。 效果评价:患者未出现直立性低血压。
(1)每日饮水量应限制在1500-2000ml,并与6:00-20:00平均分配饮水量,
水出入量控制训练
• 定时、定量饮水和定时排尿制度是各种膀胱训练的基础
措施。
• 膀胱安全生理容量400 ml,每次饮水量以450~500 ml为 宜,以使其后排尿时的膀0 ml左右。 • 饮水和排尿的间隔一般在1~3 h,与体位和气温有关。卧 位和气温低时排尿间隔缩短,反之延长。
开始训练时必须加强膀胱残余尿量的监测,避 免发生尿潴留。 避免由于膀胱过度充盈或者手法加压过分, 导致尿液返流到肾脏。
膀胱反射出现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因此训练 时注意循序渐进。
知识链接
膀胱的神经支配
大脑皮质: 允许 & 注意力 脑干: 开关和协调
T11 - L1,2: 交感神经纤维:贮尿 S2-4: 副交感神经纤维: 排尿
既往史:
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
性疾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急慢 性传染病史;否认其他手术及外伤、输
血史。
诊断:
1.脊髓肿瘤术后
2.截瘫(ASIA C级 L4) 3.神经源性膀胱
4.神经源性直肠
一般评估
评估内容 评估结果
生命体征 循环系统
T:36.5℃ R:20次/min 心功能无异常
治疗原则
减少残余 尿量 (<100ml)
保持规律 的排尿
避免肾脏 返流
减少泌尿 系感染
清洁间歇性导尿
-目的
间歇导尿可使膀胱规律性充 盈与排空接近生理状态,防 止膀胱过度充盈
规律排出残余尿量,减少 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感 染
使膀胱间歇性扩张,有利于 保持保持膀胱容量和恢复膀 胱的收缩功能
减少排尿障碍对病人活动和
Braden评分:17分
跌倒危险因素评分:35分 疼痛评分:0分 管道滑脱危险因素评分:2分 入院后行膀胱压力测定提示:当灌注量达到500ml时, 此时膀胱压力为21cmH2O。
康复治疗方案: 1.肌力训练、轮椅训练 2.膀胱功能训练,定期排便 3.日常生活指导 近期目标:4周内完成间歇导尿,独立步行 远期目标:大小便可自知,日常生活能够完全自理 康复治疗师评定后,拟行截瘫肢体综合训练、转移 动作训练、下肢综合运动训练、电动起立床训练、 减重支持系统训练等提高肢体活动能力,提高肌力 ;其他推拿、手指点穴、直流电治疗、艾灸、隔物 灸治疗训练膀胱功能;中频脉冲电治疗、低频脉冲 电治疗、电针防止下肢肌肉萎缩,根据病人耐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