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层派出所“三项建设”的思考] 基层派出所民警
“三项建设”是公安部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加强和谐警民关系建设,提升公安机关形象的三项新举措。
基层派出所是公安机关的实战单位,是基层“第一线”,要抓好这三项工作,无疑要从小抓起、从基层抓起,切实为整个公安工作的长足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笔者现结合实际,就加强基层派出所“三项建设”工作中的一些不足和建议谈点个人见解。
一、影响基层派出所“三项建设”深入推进的原因(一)思想认识不足。
近年来,为提高办案效率、质量,树立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的良好形象,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上级部门不断推出新政策加以改进。
但由于各种现实因素的束缚,在基层派出所难以顺利实施,效果并不明显,很多行动只能被动的流于形式,民警们只能感叹“心有余,而力不足”,逐渐信心衰退,思想下滑,对各种新政策都处于“观望”状态。
派出所内无论是领导还是民警都对“三项建设”知之甚少,对其重要性理解不够,认识不深。
(二)基础设施不足。
由于受辖区经济状况的制约,各个派出所的硬件设施难以按照相关要求配备到位,再加上受汶川大地震的影响,一些设施设备受损,后期补进又跟不上,这些因素严重的滞怠了公安工作的顺利开展,捆绑了民警的“拳脚”。
(三)警力严重不足。
现在,一个派出所要管理几个乡镇,几万人口,平均8个左右警力。
如,我所管理5乡1镇,共计66760多人,才8名民警。
再加上民警现在兼职着万能“服务员”的角色,就算每个人日日夜夜不停地工作,事情还是做不完。
譬如,边远地方处警的不及时、案件同时发生、暴力抗法的高发、一些案件难以在短时间内解决等等,这些问题不但影响了办案效率和质量,也给民警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伤害,更严重的损害了警民关系。
(四)处理深度不足。
一些原本善良的群众,受险恶用心人的唆使,本可以通过正常渠道解决的问题,却采取堵路,阻止施工,等非法手段,而往往我们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只做到息事宁人,对为首人员不予处理,也没有花费更多的精力去调查,也就忽略了那些背后黑手,导致类似事件频频高发,且愈演愈烈。
违法嫌疑人还高唱着“莫讲法,晓不得,管你是哪个,反正不解决问题就是要这样做”,有的甚至暴力抗法。
当然,我们要避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要站在全方面的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
对那些背后黑手,更要严厉打击,惩慑违法犯罪。
(五)正面引导不足。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民警们做的好事,办理的案件得不到及时的宣传,以至群众不理解民警的辛苦,不知道民警做的好事,而他们对发现民警的一点错误就像是“沙堆里寻到金子一样”,牢记在心,格外惊喜,广泛宣传;此外,民警在执法过程中遇到阻挠,出于大局着想,做出让步,也容易给群众造成警察是“欺软怕硬”的形象。
等等这些负面的舆论使公安机关的威严大大地打了折扣。
二、抓好基层派出所“三项建设”的建议(一)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民警认识。
一是认真组织学习,领会精神实质。
组织全体民警认真学习上级文件,分析讨论,搞懂整体大局的走势,要理会上级领导的用意,要明白“三项建设”是当前形势所迫、是全面推进公安工作的势在必行的伟大举措,要树立决心,鼓足勇气,上下协作,共同抓好“三项建设”;二是开展交心谈心,营造和谐警营。
所领导要定期与民警开展谈心活动,了解民警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并合理安排,尽量解决;民警之间要加强沟通,促进互相了解,互相包容,营造温馨环境,构建和谐关系;三是开展文体活动,丰富警营生活。
由于工作的复杂和繁琐性,民警处于高度紧张和疲劳状态,因此要经常开展各种娱乐、健身活动,释放压力、缓解疲劳、增强体质、增强自信心、提高积极性。
(二)齐头并进,推动信息化建设。
一是要从领导抓起,做好带头作用。
现在派出所领导大多数对电脑业务不熟悉,又要处理全所事物,精力严重不足。
因此,民警要理解领导,做事要换位思考,能做就做,尽量少让领导操心,缓解领导压力;此外,领导自己也要下定决心,发扬吃苦精神,加强学习,做好带头作用;二是年轻民警要扮演好“老师”角色。
要充分利用年轻民警懂电脑、操作熟练的优势,实行“以新带老”,并下达“教学”任务,同时老民警要放下面子,全力配合好新民警,共同完成好”教学”任务;三是局里“大训”,所里要“小训”。
除了配合搞好局里组织的培训外,所内要制定培训
计划、目标和要求,针对不同层次的民警,下达不同阶段性任务,要做到多学、多练,并及时总结经验,做到“学中练,练中学”,逐步、快速地熟练网上业务;四是完善考核机制,奖罚分明。
要制定考核方案,并严格考核,对表现突出的予以奖励,对学习怠慢的要予以处罚,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年终考核和作为评优的依据之一。
(三)严格监督,督促执法规范化。
一是认识高度化。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要让民警认识到执法不规范所造成的后果和影响,以此提高民警对执法规范化重要性的认识,促使树立规范执法的决心和信心;二是主体合法化。
民警要杜绝在执法过程中因警力不足而邀请旁人,或所内非警工作人员等帮忙参与执法的现象发生,在各种情况下都要保证执法主体的合法性;三是程序规范化。
在办理案件过程中,所领导要根据实际情况,新老搭配,避免新民警因经验不足违反程序等现象的发生;此外,要加强对民警的法律知识的考评,在接受案件时,可以就办案程序规定进行口头考核,重要环节予以提醒;最后,民警之间也要互相监督、提醒,以保证严格按照各项办理案件程序规定进行;四是时间有效化。
在办理案件中,要杜绝“能拖则托”的想法,要突出重点,合理安排警力,避免民警因疲劳过渡而影响案件办理的质量和周期,保证案件在规定时间内办结;五是监督环节化。
领导要带头办案,并对每一案件每一环节进行全程监督,发现错误,及时修正,此外要挑选业务知识强的民警作为法制员,法制员要当好领导监督的贤内助,并把好审阅卷宗这一关。
做到层层监督,环环相扣;六是案件信息化。
在办理案件过程中,要及时加强与外界公安机关的联系,要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和案件线索,并整理归档;对办理的案件要坚持及时录入警务平台,实行“谁主办,谁录入”;七是责任细小化。
在领导和民警,民警和民警之间,划分工作,细化责任,并签定责任书,实行“谁牵头、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谁出问题、谁负责”。
以提高民警责任心,督促民警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法、办案。
(四)立足本职,扎实推进和谐警民关系。
一是强化队伍管理。
要加强民警政治思想、法律法规的教育,组织积极进行自我剖析,要发扬优点,改进不足,做到严格遵守各项纪律制度,严防“吃拿卡要,办人情案”、违反“五条禁令”等现象的发生,力争人人从自我做起,给群众树立良好榜样;二是提高办案效率。
要加强民警的法律知识学习和业务能力培训,努力提升民警业务素质,充分利用各种侦查手段,提高破案率、缩短办案期限。
特别是一些影响大的案件和一些侵财性案件,要做到“案必破,破必快”,充分体现自身的本职和能力,让民警在群众面前说得起来话,让群众相信公安机关的办案能力;三是改善服务质量。
要立足以人为本的原则,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群众的事无小事为出发点,认真、热情接待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杜绝“冷硬横推”、索要“好处费”等丑恶现象,以充满笑意的脸庞和热情的双手去换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四是加大查处力度。
组织警力,对当前涉灾、涉恶的违法行为予以从快、从严处理;对群众反映突出的治安问题进行快速、全力整治;给群众的生活生产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五是扩大宣传范围。
对法律法规、公安部门出台的新政策、派出所办理的一些有影响的案件以及民警的个人好事等,要结合实际,采取形式多样化宣传手段,报道、宣传给群众;对派出所反映突出的意见和问题以及负面舆论要高度重视,并及时进行澄清说明,抵制不良舆论的恶性发展。
要让群众了解法律,知道公安机关在为人民着想,办实事,引导社会舆论朝着正面的方向发展;六是继续深入开展“大走访”。
从前阶段“大走访”取得的成绩来看,有必要继续走下去。
目前,派出所虽然警力严重不足,事务繁杂,但可以结合办案的时机,“在办中走,在走中办”,就像朋友一样,要勤往来,关系才不会断,这样既可以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发现问题可以立即解决,根除后患;又可以搜集案件线索和情报,同时让群众感受到了公安机关对其的关心,增强了群众的生活信心,滋生对民警的感激之情,无形中拉近了警民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