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曹菁老师第二章劳动关系理论第二章劳动关系理论西方学者从不同的立场、理念和对现象的认识出发,对劳动关系进行研究,得出了各不相同的结论,形成了比较有代表性的五大理论学派。
按照从政治趋向上的“右翼”(保守)到“左翼”(激进)的顺序排列为:新保守派管理主义学派正统多元论学派自由改革主义学派激进派这些学派的相似之处在于,都承认劳动双方之间存在目标和利益的差异。
(多选题或单选题)一、新保守派的主要观点【020101】——经济效率最大化(1)市场化是解决效率与公平两大问题的最佳途径。
(2)具有经济理性的员工与管理方有不同的利益和目标,但同时他们又能互相协调这些目标。
(3)工会的作用是负面的,减少政府和工会对市场的干扰。
(4)在奉行新保守派思想的国家中,以美国模式最为典型。
(新保守派也被称为新自由派或新古典派,基本由保守主义经济学家组成。
)(5)思想渊源:西方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国富论》。
二、管理主义学派的主要观点【020102】——强调劳资平等,对工会态度模糊(1)更关注员工的动机、对企业的认同度和忠诚度,主要研究企业对员工的管理政策、策略和实践。
(2)双方利益基本一致的。
(3)该学派对于工会的态度是模糊的,对集体谈判制度的态度是灵活的。
(4)解决方法:高绩效模式,可避免冲突,推进进步的管理实践并增强劳动者和管理方合作。
日本劳动关系模式成为该学派主张的典范。
与管理主义学派主张比较接近的还有英国模式。
三、正统多元论学派的观点【020103】——寻求效率与公平的平衡,提倡工会和集体谈判该学派主要关注经济体系中对效率的需求与雇用关系中对公平的需求之间的平衡,主要研究劳动法律、工会和集体谈判制度。
(1)该学派认为对员工公平和公正待遇的关心,同管理方对生产效率和组织效率的关心是相互矛盾的,员工处于不利地位,工会和集体谈判具有积极作用。
(2)核心假设是:通过劳动法和集体谈判确保公平与效率的和谐发展,是建立最有效的劳动关系的途径。
该学派强调弱势群体的工会化。
(3)解决方法:政府和社会应该实现经济体系中的效率与雇用关系的公平、公正两个目标之间的均衡。
(4)典型国家:德国。
德国模式的特色是强势劳动法,雇员参与制度,工场委员会制度,政府为工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和共同决策权等制度。
四、自由改革主义学派的观点【020104】——加大政府和社会的干预力度,减少不公平待遇(1)更具有批判精神,积极主张变革。
(2)管理方凭借其特殊权力处于主导地位。
双方力量差异很大,是不公平的主要来源。
(3)提出“结构不公平”理论,划分“核心”和“周边”部门。
(4)工会、集体谈判是必要的。
但是工会的作用有限,恰恰需要工会的“周边”部门,工会都是最无效的。
(对工会提出批评)(5)解决办法:支持强有力的劳动法和各种形式的工人代表制度,反对市场化,主张强势工会。
瑞典模式是自由改革主义学派观点最具代表性的实例。
瑞典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社会福利国家之一。
(6)思想渊源:马克斯·韦伯工业资本主义劳动关系理论。
五、激进派的主要观点【020105】(1)更关注劳动关系中双方的冲突以及对冲突过程的控制。
(2)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固有的问题是:双方力量的差异,体现了劳动和资本之间的力量不均衡。
(3)“和谐的劳动关系”只是一种假象。
冲突是基础性的。
(4)只要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不发生变化,工会的作用就非常有限,要使工会真正发挥作用,必须提高工人对自身劳动权和报酬索取权的认识,开展广泛的与资本“斗争”的运动。
主要由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组成。
(5)实践:西班牙蒙作根体系,南斯拉夫工人自治制度,瑞典梅德尔计划。
各学派的主要观点和代表国家劳动关系学派主要观点和主张代表国家新保守派减少政府税收,强调发挥市场规律对工人收入的调节作用美国日本、英国管理主义学派政府间接干预经济,重视人力资源的培训和开发,用管理手段实现高度认同正统多元论学派政府承担更多的经济结构和培训的责任,主张较庞杂,如工德国人委员会制度等自由改革主义学派强势劳动法、工人代表制度和劳工运动瑞典激进派工会参与社会活动,雇员所有制和企业的雇员控制制度西班牙(蒙作根体系)【单选题】在以下理论学派中,按照政治趋向从“右翼”(保守)到“左翼”(激进)的顺序排列第一位的是()A.新保守派 B. 管理主义学派 C. 正统多元论学派 D. 激进学派【单选题】在以下理论学派中,按照政治趋向从“右翼”(保守)到“左翼”(激进)的顺序排列第一位的是()A.新保守派B. 管理主义学派C. 正统多元论学派D. 激进学派【答案】A【解析】第二章第一节劳动关系理论各学派的观点;按照政治趋向从“右翼”(保守)到“左翼”(激进)的顺序排列:新保守派、管理主义学派、正统多元论学派、自由改革主义学派、激进派【单选】新保守派主要关注的是()A、品牌价值最大化B、员工福利最大化C、经济效率最大化D、高层权力最大化【单选】新保守派主要关注的是()A、品牌价值最大化B、员工福利最大化C、经济效率最大化D、高层权力最大化【答案】C【解析】新保守派也被称为新自由派或新古典学派,基本由保守主义经济学家组成。
这一学派主要关注经济效率的最大化,研究、分析市场力量的作用,认为市场力量不仅能使企业追求效率最大化,而且能确保雇员得到公平合理的待遇。
【单选】正统多元论学派主要分析研究的领域是()A、劳动力市场B、工会、劳动法和集体谈判C、管理政策与实践D、雇员的社会问题【单选】正统多元论学派主要分析研究的领域是()A、劳动力市场B、工会、劳动法和集体谈判C、管理政策与实践D、雇员的社会问题【答案】B【解析】(正统多元论学派)该学派主要关注经济体系中对效率的需求与雇佣关系中对公平的需求之间的平衡,主要研究劳动法律、工会和集体谈判制度。
【单选】管理主义学派主要关注的问题是()A、经济效率的最大化B、人员福利的最大化C、雇员忠诚度的最大化D、高层权力的最大化【单选】管理主义学派主要关注的问题是()A、经济效率的最大化B、人员福利的最大化C、雇员忠诚度的最大化D、高层权力的最大化【答案】C【解析】管理主义学派:该学派更关注就业关系中员工的动机、以及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度、忠诚度问题,主要研究企业对员工的管理政策、策略和实践。
一、一元论与多元论一元论:(1)强调资方的管理权威,要求雇员忠诚于企业价值观。
(2)无论是在劳动者、所有者还是管理者之间,也无论是在提供技术、知识,还是经验的工人之间,都没有利益冲突。
就业组织被视为一个相互合作的利益共同体。
(3)赞美团队精神,主张每个人都应发挥最大能力,为共同目标一起努力。
(4)工会的存在会分散雇员对企业的忠诚感,所以应尽量消除或避免成立工会。
一、一元论与多元论多元论:(1)承认冲突,甚至认为冲突不可避免。
(2)任何工作环境中都存在着不同利益和信念的群体,组织必须要在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群求持续的妥协。
(3)集体谈判是规范和调整劳资之间利益关系的最好形式。
(4)强调工会的作用,阐明工会获得合法性的基础。
二、价值观的适用范围和特点一元论和多元论这两种价值观,在不同组织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认可,甚至在同一组织的不同场合、不同阶段,其适用也不同。
(1)传统型企业(2)精明的家长型企业(3)精明的现代型企业(4)标准现代型企业二、价值观的适用范围和特点(1)传统型企业——强调一元论①主张劳动者要服从资方的管理和指挥,剥削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
②禁止雇员参加和组织工会,主张用强有力的管理反对工会。
(2)精明的家长型企业——本质一元论①给雇员提供优惠的就业条件和待遇,“购买”劳动者对组织的忠诚感,避免雇员加入企业之外的工会。
②主张花费大量时间和资源确保雇员采取正确态度(否则很快被解雇)。
二、价值观的适用范围和特点(3)精明的现代型企业——坚定的多元论①工会签订集体协议,规范和调整劳动关系的实体性规则和程序性规则,规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②鼓励工人加入工会,通过与工会的集体协议覆盖所有雇员。
(4)标准现代型企业——实用主义和机会主义动态变化①承认工会,接受集体谈判。
②根据劳动力市场或产品市场状态,劳资关系的发展建立在不断变化的机会主义上。
二、价值观的适用范围和特点一元论和多元论这两种价值观,在不同组织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认可,甚至在同一组织的不同场合、不同阶段,其适用也不同。
(1)传统型企业——强调一元论,反对工会(2)精明的家长型企业——本质一元论,购买员工的忠诚感(3)精明的现代型企业——坚定多元论,鼓励工会,由集体协议规范权利义务(4)标准现代型企业——不断变化,机会主义和实用主义台湾学者黄越钦在《劳动法新论》中,将劳动关系的主要调整模式归纳为四类:一、斗争模式二、多元放任模式三、协约自治模式①劳资抗衡②劳资制衡四、统合模式①社会统合模式②经营者统合模式③国家统合模式一、斗争模式【020301】——劳资对立认为劳资关系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具有阶级斗争性质的关系,其表现形式是雇佣劳动和剩余价值的生产,其本质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二、多元放任模式【020302】——短期工会,强调市场作用认为市场是决定就业状况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工会或工会运动对市场机制的运行和发展具有副作用或负面影响,主张减少政府对劳动关系的干预。
三、协约自治模式【020303】协约自治模式具体分为两种形式:劳资抗衡模式和劳资制衡模式。
①劳资抗衡模式以劳资对立抗衡为主轴,完全排除国家干预。
双方签订集体协议,以协约自治原则处理劳资事务。
以法国、意大利等西欧国家为代表。
②劳资制衡模式劳资制衡的“制衡”是对“抗衡”模式的修正与超越,是劳动者以劳工的身份参与企业经营,其形式包括从“参与决定”到“共同经营”。
即所谓的“产业民主化”。
以德国、奥地利为代表。
四、统合模式【020304】美国劳动关系学者邓洛普最早以统合模式对劳、资、政三者之间的关系加以说明,他认为产业关系系统主要由主体、环境、意识形态、规则四部分构成。
冈德森对产业关系系统进行改进,他将产业关系系统划分为投入、主体、转换过程、产出四部分。
统合模式具体分为社会统合、经营者统合和国家统合模式三类。
四、统合模式【020304】(1)社会统合模式①劳资双方的关系以整个社会为背景;②工会在跨企业的团结权方面具有很强大的力量;③集体意识与阶级认同存在于社会阶层;④劳工对其他劳动阶层的忠诚高于本身的产业。
四、统合模式【020304】(1)社会统合模式①劳资双方的关系以整个社会为背景;②工会在跨企业的团结权方面具有很强大的力量;③集体意识与阶级认同存在于社会阶层;④劳工对其他劳动阶层的忠诚高于本身的产业。
(2)经营者统合模式①劳资关系主要发生在企业层级;②工会在跨企业的团结权方面不具有强大的力量;③集体意识与阶级认同只存在于产业阶层;④劳动者对本产业的忠诚高于对其他劳动阶层的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