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志愿填报常识技巧指南

高考志愿填报常识技巧指南

高考志愿填报43个常识技巧指南随着高考志愿填报工作的展开,2014年高考志愿填报已进入的“最终抉择”阶段。

那么,高考志愿应该怎样填报?填报中应该首选学校还是专业?再此,我们选出高考志愿填报中最典型的疑问,每天告诉你5个高考志愿填报中不可不知的小常识。

有了这些,家长和您再也不用担心填不好高考志愿了。

问题1 填报志愿时应考虑哪些因素?无论文、理科,填报志愿都应该遵循两个基本点:预测高考成绩和职业规划。

前者可以先帮助考生圈定报考的院校,后者可以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

问题2 在志愿填报之前应该了解哪些信息?如何了解?应该了解两类信息:一是院校的相关资历、学校性质、往年录取分数线、招生指标、录取规则以及专业设置等各方面的基本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通过院校开放日、招生通讯或直接与各院校招生办公室电话联系,以及登录该院校网站等方式进行查询。

二是学校和专业的就业信息,包括就业率、薪资、工作能力及就业流向等。

问题3 在填报志愿时,选专业和选学校哪个更重要?选专业比选学校更重要些,专业的选择往往决定学生今后的就业和发展方向。

麦可思研究表明,不同专业毕业生求职的难度和就业的质量都存在较大差异,甚至从事同一职业的不同专业背景的毕业生薪资都有差距。

因此,在选专业时要从职业规划的角度考虑,选择适合自己的;并根据就业信息,选择就业前景好的。

问题4 在选择专业时,是否应以未来收入为标杆?有研究表明,从事自己感兴趣并且适合的职业,能获得更多的职业回报,包括精神与物质方面的回报。

因此,未来收入不能作为决定专业选择的唯一因素,考生还应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从职业规划的角度客观、理智地选择专业。

问题5 高分考生保护政策是否表示不受志愿填报影响?对于高分考生,各省都制定了相应的保护政策,若第一志愿没被录取,原则上会要求第二志愿的高校录取该考生。

招生主管部门会和相关大学进行协调,要求录取类似的高分考生。

就算该校第一志愿已录满,仍会要求其拿出名额解决该考生的录取问题;除非是考生填报的志愿只有一个或者填报不合理,学校和专业间没有梯度。

因此,如果本省有重点大学,而考生又无法确定自己的高考成绩时,最好是把本省的重点大学放在第二志愿上,这样第一志愿落榜后,还有协商的希望。

所以说就算有高分的保护政策,考生填报志愿也要有合理的梯度,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尽可能地被院校录取。

另外,要进入填报志愿的投档分数线内才可以。

问题6 选中某所大学后,专业又该如何选择呢?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优势学科,读好大学中较差的专业,未来就业可能比不上读二本、三本好专业的毕业生。

因此,当大学确定了之后,更要慎重选择专业。

一方面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职业目标,另一方面一定要比较同一所大学不同专业的就业质量,从而选择就业前景较好的专业,并且注意在填报时拉开梯度。

问题7 成绩中等的考生如何填报志愿?一般来说,最拔尖的考生和低分考生的志愿相对来讲比较容易填报,而成绩中等的考生其志愿最难填报。

因为处于中间录取分数段可选的大学和专业很多,这时建议从职业规划和就业的角度来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未来就业前景好的大学和专业。

对于分数在一般本科线和重点本科线之间的考生,最重要的是填好一般本科的志愿。

专业选得好,既可以增加被录取的机会,又可以为将来的就业创造条件。

问题8 填报志愿时应如何拉开几个志愿间的梯度?所谓梯度,就是同批学校志愿或同一学校不同专业志愿间有一定的落差。

有升、降、平3种梯度法。

构成梯度的主要因素包括学校的知名度、就业前景、地域差异、热门与冷门专业及收费高低等。

通常情况下,考生应该采用降序梯度法填报志愿。

即A、B志愿学校优于C志愿学校,具有明显梯度。

一般来说这种志愿选报方法能增加录取机会。

升序梯度法选报志愿,风险较大,即A志愿不被录取,其他志愿被录取的可能性很小。

但有时会有少数名牌学校,因报考者少,当你的分数又有竞争力时,此种选报志愿法,就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但这种方法仅适用考分有一定优势,本批录取不了,又有把握被下批较理想学校录取的考生。

平序即无梯度法选报志愿,适用于非理想学校不上,录取不了就等待下批录取的考生。

问题9 如何填报好高考第一志愿?第一志愿极其重要。

考生应根据自己的分数、志趣、学科偏向和身体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一所适合自己的学校作为第一志愿,是报好志愿的关键。

不论是第一批,第二批还是第三批,都是一样的。

对于成绩稳定,发挥出色的考生,填报第一志愿时可以适当超前,免得以后后悔。

对于平时成绩起伏较大,估分时不确定因素较多的考生以及复读生,填报第一志愿可以适当保守一些。

问题10 如何填报好高考第二志愿?对于施行“顺序志愿”的省市来说,第一志愿十分重要,但对第二志愿也不能轻视和马虎。

在填报第二志愿时,一定要仔细阅读第二志愿学校的招生章程和录取原则,如这所学校第二志愿的招生计划和分数级差有多大等。

可以从网上或通过电话做进一步的详细咨询。

如果第二志愿想填报某重点大学,就必须比第一志愿填报这所大学的考生要高出30~50分。

因此,要科学合理地评估自己的水平。

问题11 性格比较内向和外向的人,选什么专业比较合适?性格的确能够影响一个人的职业发展,但是,无论是性格内向还是外向的学生,都应该首先了解自己的性格所适合从事的职业,然后根据职业对专业的要求来选择专业,建议先做个职业测评,然后根据测评结果查看职业环境、与职业对应的专业及专业就业信息。

问题12 新的热门专业是否代表未来也是热门职业呢?选择专业就是选择职业,即选择未来。

一个人的职业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与他所学的专业有着直接的关系。

专业虽然并不能决定某个人将来从事某项特定的具体职业,却能够界定未来职业的范围。

考生对专业的选择要适合自己的兴趣和个人目标,最适合自身潜能发展的专业就是最好的专业,而最热门的专业并不一定是最适合你的专业。

并且,就读时热门的新专业并不代表毕业后还会热门。

对于新专业,考生应该有一个对其发展前景的基本判断。

问题13 由专科演变来的新本科专业,教学基础是否牢靠?这些学校推出的新专业是与市场同步的。

比如“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这一专业原来是专科,现在列入了本科专业目录外的试点专业,是根据行业的发展推出的新专业。

这种专业名牌大学里不一定有,而是特定的具有商业背景的学校才有的。

问题14 如何判断“热门”专业是否适合自己?考生所面对的“热门”,以及来自周围亲友的舆论和善意的压力很大,还需要把握好自己,因为选报专业就可以说是选择职业、选择未来。

“热门”可能适合别人,但不一定适合你。

而应该冷静考虑以下几个问题:符合你的兴趣爱好吗?符合你的职业生涯规划吗?你有能力把这个专业的相关工作做好吗?做好它需要哪些能力?这些能力你具备吗?热门专业对其从业者的个性要求你了解吗?以及你的个性适合从事相关职业吗?你可以通过职业测评先找到自己的职业兴趣,然后通过了解真实的职业环境,思考自己是否真的喜欢和适合,最后再根据职业要求选择适当的专业。

问题15 收费高的专业就一定好吗?好专业就一定收费高吗?收费水平不代表教学水准,各院校资历不同、专业设置不同以及课程安排不同,收费的标准自然就不同。

考生和家长不应该盲从“贵的就是好的”,还是应从自身实际出发,结合就业前景和职业规划仔细挑选合适的专业。

问题16 高考填志愿,怎样才算不浪费分数?什么才是好大学、好专业?怎样才算不浪费分数呢?是否在分数满足的范围内简单地依照录取批次对学校的优劣进行判断,认为一本胜二本,二本胜三本,本科胜专科,就高不就低呢?其实,从实际就业和长期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并非如此。

不浪费分数、选择“性价比”高的专业和大学,一定要从职业规划出发,考虑自己真正喜欢和适合从事什么职业、需要学习哪些专业,并结合就业前景,选择未来就业、薪资和发展情况均较好的专业,并在所确定的专业中选择有办学优势,并且最有可能被录取的学校。

问题17 转专业能否达到“低分高就”?首先,应该了解该院校是否允许转专业,有没有名额标准;其次,了解转专业的条件是什么,自己是否具备这些条件;最后,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了解该院校往年其他学生转专业的情况,以作为参考。

问题18 平行志愿填报,应参考往年各校的分数线,还是录取学生的成绩排名?各校上年的投档线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高考成绩的排名也很有参考价值。

考生在填报志愿时,3所学校一定要有梯度,学校的专业选择也要有梯度,这样才能增加被录取的机会。

问题19 填报志愿需要注意哪些细节?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掌握志愿填报规定和志愿卡填涂具体办法,提供准确的信息很重要。

在近几年的高校录取过程中,一些学校第一批和第二批都进行招生,有的考生本来填报的是该学校第一批的专业,可是在对照学校、专业代码时没有注意,填写了第二批的专业代码,结果电脑显示该考生填报的专业是空白。

另外学校和专业的代码也不能填错,否则,也会张冠李戴而错失被录取的机会。

问题20 往届生报考重点院校有没有影响?总体上来说是往届生还是应届生对报考名校没有影响,但有少数专业在招生的时候会注明不收往届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应该注意专业的具体说明,以免浪费志愿。

问题21 报考交大等这些专业特征明显的院校时应该注意什么?考生在考虑报考这样的院校时应该明确自己是在“选学校”还是在“选专业”,仔细考虑是将自己的高考分数用足进入这些院校,还是在分数不够填报这些院校强势专业的情况下转报其他院校的较好专业。

建议考生还是应该优先考虑专业的选择。

问题22 填报时是否考虑招生计划没有完成,产生降分录取的因素?每个院校计划是否完成,每年不固定,只有当年录取结束后才可知晓。

所以考生还是应该根据自己的实力切合实际地填报志愿,不应该去考虑其他因素。

问题23 如何处理学生扎堆报考相同专业、院校或互相攀比的情况?填报志愿不要盲从。

考生应该自我调整好心态,明确大学生活是自己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而不应该受其他人的影响,改变自己志愿填报的方向。

还是应该多结合自身情况,从自身未来的职业发展角度出发选择专业。

问题24 在考虑按大类招生的院系时应该特别注意哪些事项?这因学校和院系要求的不同而不同。

有些院系下的几个专业是单独招生的,这种情况下每个专业就各占一个报考志愿;有些院系是统一招生,入学后再选专业,这样报一个大类就只占一个报考志愿。

问题25 怎样根据模考成绩考虑志愿如何填报?准确地说模考成绩不完全代表高考成绩,考生不应该只根据模考成绩考虑志愿填报,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水平,综合学习状况,并参考历次考试本区排名来填报志愿。

如果模考成绩不理想,只要静下心来彻底分析不足,查漏补缺,通过最后阶段的考前冲刺,成绩应该还会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问题26 刚刚踩线的考生能不能不投档?比如,考生今年理科考了550分,在A、B、C志愿填了甲、乙、丙3所高校,结果甲高校的投档线刚好是550分,而乙高校是540分,担心自己踩着线投到甲高校,很可能被退档,考生希望自己不投甲高校,而直接投到乙高校,可以吗?考生投档是由计算机自动操作的,只要考生的分数达到A志愿高校的投档线,就“自动”地“走”向A志愿高校,绝不可能人为操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