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台州市鉴洋湖城市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台州市鉴洋湖城市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台州市鉴洋湖城市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08-2020)规划说明书(中间稿)第一章规划背景1 湿地资源的重要性与稀缺性掀起了全球范围内湿地保护的热潮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是人类重要的生存环境,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之一。

湿地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改善气候、控制污染、美化环境和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都有着其它系统所不能替代的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文明的发源地”和“物种的基因库”。

然而,在大规模城市化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湿地面积的减少以及湿地功能的衰退几乎成为了历史的必然。

但另一方面,随着对湿地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增加,人们也已经意识到湿地保护的必要性,从而掀起了世界范围内湿地保护的热潮。

湿地保护的标志性开端是1971年缔结的拉姆萨尔公约,公约的最初目标是保护国际重要的水禽及其栖息地;而后由于逐渐认识到湿地作为地球之肾,对陆地淡水的净化和汛期洪水的滞蓄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作用,而逐步提出了对湿地生态系统本身的保护,其中包括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性的保护)、特殊的湿地类型(特色的保护),以及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湿地(历史文化的保护)的保护等等。

2 台州市生态基础设施规划为台州市湿地保护提供了良好的前提从《台州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的调查来看,台州市湿地资源较少,但其类型非常丰富。

全市湿地类型分为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沼泽和沼泽化草甸湿地、库塘湿地,分布于沿海椒江、永宁江两侧、河网汇集处、水库等地。

其中,鉴洋湖是台州市范围内唯一的一块面较大的内陆河流型湿地。

传统的湿地生态保护往往采用“就点论点、就线论线、就面论面”的保护方式,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没有从宏观层面解决湿地保护和区域生态保护的关系。

台州市在2004年启动和编制了《台州市生态基础设施规划》,并在2007年通过立法,成为国内首个生态规划立法的城市。

生态基础设施不仅包括城市绿地系统、水系统的概念,而是更广泛地包含一切能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的大尺度山水格局、城市公园和绿地系统、湿地与水系统、林业及农业系统、自然保护地及开放空间系统等。

因此,生态基础设施规划为台州市湿地资源的保护提供了完整的生态和文化背景,是湿地保护工作开展的依据和前提。

3 城市湿地公园的兴起为城市湿地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有效途径湿地公园是在全球湿地的保护与合理利用的背景下,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出现的一种以休闲游憩为主要目的,同时兼顾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发挥、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教育等功能的湿地保护方式。

2000年,泰晤士河畔的伦敦湿地公园建成开放,为城市湿地的保护和开发提供了一个成功的利用模式,也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湿地公园,并被誉为“一个让人惊异的、奇迹般的地方,使得人类和野生生物在我们美好的城市中相聚”。

同年年底,香港米埔湿地公园建成并对公众开放,成为我国首个湿地公园。

进而,由于城市湿地的特殊性,我国还专门将与城市以及城市功能关系密切的湿地公园定义为城市湿地公园,并将其纳入到城市绿地系统的范畴,以区别于远离城市并以自然湿地保护为主的湿地公园类型。

根据建设部《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和《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的定义:城市湿地公园是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具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公园。

目前,我国已经批准了5批30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城市湿地公园的建立一方面使得城市湿地资源得以有效的保护和恢复,另一方面在合理的利用和开发下,湿地公园成为城市及城市周边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给居民提供了文化教育、休闲娱乐、科学研究等多种功能。

4 大量的前期调研为鉴洋湖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打下了充实基础鉴洋湖湿地作为台州市唯一的内河湿地,在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方面都独具特色,受到台州市、黄岩区以及院桥镇的高度关注,鉴洋湖湿地的保护与利用工作也逐步提上日程。

2 004年,黄岩区五个民主党派就曾联合对鉴洋湖资源进行了调查,并对区委、区政府提出了鉴洋湖湿地资源保护和旅游资源开发的建议,但未付诸实施。

近年来,由于缺乏规范和管理,鉴洋湖湿地一方面面临着生态资源的衰退和人文资源的破坏,另一方面也被越来越多的房地产开发和旅游项目所青睐。

如果再不及时进行保护,鉴洋湖湿地资源和人文景观就可能遭到更大的破坏。

为此,台州市2008年正式启动了鉴洋湖城市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并以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为目标,积极完成申报工作。

以此为前提,由北京土人景观与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联合,对鉴洋湖湿地资源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工作,其中包括鉴洋湖资源普查、湿地生物多样性调查、鉴洋湖居民社会调查等工作,并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和资料文献,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调研报告和专题研究。

这些调查与研究工作为鉴洋湖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提供了充分和必要的基础,成为规划工作开展的依据。

第二章规划总则1 指导思想根据规划区自然、人文资源的特点,以维护湿地生态环境健康和延续乡土文脉特色为出发点,坚持“全面保护、生态优先、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充分体现鉴洋湖城市湿地公园的特色,积极其在区域中的生态服务功能。

2 规划原则2.1 融入区域原则将鉴洋湖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融入区域生态背景之中,分析和评价其在区域生态中的关键作用,并利用生态保护和恢复手段,维护和加强其在生态格局的重要功能。

从区域旅游休闲资源整体发展着眼,充分发挥鉴洋湖城市湿地公园自然、人文特色,将其建设成为富有个性的旅游休闲景点,成为区域游憩网络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充分考虑区域与园区内部的交通组织和其他基础设施规划,使鉴洋湖城市湿地公园与城市区域和外围景点形成有机衔接。

2.2 整体保护原则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连通性和稳定性,为湿地生物提供较为丰富的栖息环境,避免城市发展对湿地系统造成的干扰。

保护历史文化遗迹和乡土文化景观,将其视为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特色体现,对文化景观本身和其所处的自然环境与背景实行整体保护。

2.3 合理利用原则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为游客建立湿地体验的界面,包括休闲游览活动、科普教育活动、生产体验活动等,充分发挥湿地的文化游憩价值和经济价值,以达到积极保护的目标,同时提高湿地公园的景观品质和整体品位。

建立完善的游憩体验网络系统,通过游船、自行车道、栈道、山径等多种方式,在湿地生态环境和文化特色保护的基础上,充分体验鉴洋湖湿地的景观特色。

2.4 和谐发展原则协调湿地公园的各种功能,在生态保护基础上,合理发展科普教育、休闲游览等功能,并合理维护生产性景观,使人类活动与生态系统和谐共存,促进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湿地公园中各类管理服务设施以及居民点的位置、规模、建筑风格等应与城市湿地公园的整体风貌相协调,体现地域特征。

湿地公园的建设应积极考虑与当地住民的关系,通过适当的方式将本地居民纳入公园的管理与运营之中,促进社会融合。

3 规划范围鉴洋湖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范围北至鸡笼山-马山-西林岭山脊,南至规划机场高速,西至规划改道的104国道,东至黄岩、路桥两区的行政边界和规划黄岩物流园区的西边界,总面积约为6.33平方公里。

4 规划依据4.1国际组织有关公约《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1971年,拉姆萨尔;《生物多样性公约》,1993年。

4.2国家、地方有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全国人大,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全国人大,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全国人大,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全国人大,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全国人大,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全国人大,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全国人大,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全国人大,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全国人大,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国务院,1989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务院,2001年);《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国务院,2000年);《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国务院,1993年);《关于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通知》,建设部城建〔2002〕249号;《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建设部,2005年;《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务办公厅,2005年;4.3相关的技术规范《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技术导则(试行)》,建设部,2005年《公园设计规范》(CJJ 48-92),1992年;《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2008年;4.4地方政府的行业技术性文件《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台州市城乡电力设施布局专业规划(2007-2020)》;《台州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台州市黄岩区分区规划(2004-2020)》;《台州市黄岩区院桥镇城镇总体规划(2006-2020)》;《黄岩区院桥镇村庄布点规划(2004-2020)》;《台州市黄岩区休闲旅游总体规划》(送审稿);《院桥镇第三产业总体规划研究及旅游业发展概念规划》(征求意见稿);《黄岩区院桥镇区域概念发展规划》。

4.5现场踏勘资料及其他相关文献5 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08-2020年,分三期执行,分别为近期、中期与远期。

:1)近期:2008—2012年;2)中期:2013—2017年;3)远期:2018—2020年。

第三章湿地公园现状条件分析1 地理位置1.1 台州市台州市位于浙江中部沿海,地处我国海岸带中段。

市域陆地范围介于东经120°17´—121°56´、北纬28°01´—29°20´之间,东西长172.8公里,南北宽147.8公里,市域总面积9411平方公里。

北接宁波、绍兴,西邻金华、丽水,南连温州,东濒东海。

市区位于台州市域中部温黄平原北端,市区陆域面积1536平方公里。

1.2 院桥镇院桥镇位于台州市黄岩区南部,北接黄岩城区、东邻路桥区、南囊温岭市、西连乐清市。

全镇总面积80.4平方公里,呈现“六山一水三分田”结构。

自宋代开埠后,院桥即有“南乡重镇”之美誉,区位优越,经济发达,交通便捷,环境优美,是黄、温、乐三地的物资集散地。

1.3 鉴洋湖鉴洋湖位于院桥镇东南部约5公里处,距黄岩城区18公里,路桥城区约5公里,椒江城区约20公里,温岭的泽国镇6公里。

周边有多条河流相连,三面被群山环抱,自然环境优美。

在建的甬台温铁路、机场高速及104国道从东、南、西三个方向穿越鉴洋湖地区。

2 自然条件2.1 地质地貌台州依山面海,地势由西向东倾斜,境内地貌多样,山地、丘陵、盆地、平原、海湾、岛屿均有分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