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铁路局 文件
第三方监测管理制度 为加强工程建设管理,确保天津西站至天津站地下直径线工程的施工安全,引入第三方单位对天津直径线重大风险工程进行全程第三方监测。
一、监测的依据
(1)《天津西站至天津站地下直径线初步设计》;
(2)《天津西站至天津站地下直径线施工图设计》;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4)《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
(5)《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 ;
(6)《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7)《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99);
(8)《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
二、监测内容
对隧道通过的重要地段的重要建筑物、地面道路的变形进行监测,因施工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评定。
三、监测仪器及人员要求
地下直径线工程建设指挥部
天津西站至天津站
监测是工程中精度较高的工作,仪器设备、路线布设、监测方法及人员素质等多方面都会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监测所用的仪器设备必须经过校核、鉴定,在作业期间需多次对仪器进行检核,为监测工作提供技术保证。
监测人员必须提供相应资质证书。
四、监测频率
盾构隧道施工:1次/天。
明挖隧道施工:开挖深度在10m范围内时,1次/天;开挖深度超过10m时,2次/天。
工程施工结束后如监测数据稳定,经业主同意后,停止监测工作。
五、监测精度
1、沉降测量
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要求,历次沉降变形监测是通过高程基准点联测一条二等水准闭合线路,由线路的工作点来测量各监测点的高程,各监测点高程初始值在施工前测定(两次平均),某监测点高程减前次高程的差值为本次沉降量,本次高程减初始高程的差值为累计沉降量。
测量精度:每测站高差中误差为±0.5mm。
2、水平位移监测
采用视准线、矢量法或小角度法进行。
某监测点本次E值与初始E 值的差即为该点累计位移量;本次E值与前次E值的差为该点本次位移量。
测量精度:每测站高差中误差为±1.0mm。
六、监测报警及应急措施
1、报警原则
监测项目按“分区、分级、分阶段”的原则制定监控标准,并安装黄色、橙色、红色三级预警进行反馈与控制:
黄色预警:实测位移绝对值与速率值双控指标均达到极限值的70-85%之间,或双控指标之一达到极限值的85-100%之间而另一指标未达到时。
此时应加密监测,加强预警点巡视。
橙色预警:实测位移绝对值与速率值双控指标均达到极限值的85-100%之间,或双控指标之一达到极限值,或尽管监测指标均达到极限值但工程整体尚未出现不稳定迹象时。
此时除加密监测,加强预警点巡视外,施工单位应根据预警状态特点完善预警方案,对施工工艺、开挖进度、支护参数进行检查与完善,获得监理、设计及建设单位同意后执行。
红色预警:实测位移绝对值与速率值双控指标均达到极限值,与此同时实测位移速率出现急剧增长,支护混凝土出现裂缝,同时裂缝处开始渗水时。
按橙色预警采取补强措施,会同各方研究、分析,改变施工程序与设计参数,必要时应立即停止开挖,进行施工处理。
2、警戒值确定原则
(1)满足设计计算要求,取设计极限值的75%作为报警值。
其具体值待进入施工现场后,协同业主、监理、设计单位共同拟定,并随监测报告提交业主、监理及相关单位。
(2)满足测试对象的安全要求,达到保护目的。
(3)满足各保护对象的各主管部门提出的要求。
(4)满足现行规范、规程要求。
(5)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工程质量和经济等因素,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投入
3、报警值的确定
各项监测的警报值按设计图纸要求提出。
七、提交数据分析与整理成果
每次观测完毕后,及时向指挥部提交本次成果报告。
监测日报每日上传指挥部办公网络平台;每周上报监测周报;观测工作全部结束后,编写观测报告。
八、第三方责任
第三方监测方受业主委托,其所测结果只对业主负责。
如果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或者超过预警值,监测单位应立即通知指挥部,并附书面监测报告。
北京铁路局
天津西站至天津站地下直径线工程建设指挥部
二OO八年一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