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一般规定
4.1.1 施工总承包单位和分包单位应在施工前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范围,对施工过程进行安全风险分析,对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进行辨识与评价,列出施工重大危险源,并将编制的《施工重大危险源记录清单》报监理单位审核。
4.1.2 建设单位应在工程开工前,将经审核的《施工重大危险源记录清单》向工程安全监督机构备案。
4.1.3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工程安全监督机构根据《施工重大危险源记录清单》,对施工重大危险源进行核查,建立施工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系统。
4.2 施工重大危险源辨识
4.2.1建设单位在施工前应对下列工程进行施工重大危险源辨识,并逐项登记:
1开挖深度超过4m(含4m)的深基坑,或深度虽未超过4m(含4m),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极其复杂的基坑、沟(槽)工程;
2地下暗挖工程;
3邻近有建筑物(构筑物)、市政管线,需爆破、降水的人工挖孔桩工程;
4水平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系统高度超过8m,或跨度超过18m,施工总荷载大于10KN/㎡,或集中线荷载大于15KN/m的高大模板工程以及各类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滑模、爬模、大模板等:
5高度超过8m或虽未超过8m,但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高边坡、高切坡支挡工程,堤岸工程;
630m及以上高空作业;
7立交桥、高架桥等桥梁工程;
8跨度大于24m的钢结构、建筑构配件吊装、拼装工程;
9建筑物(构筑物)爆破与拆除和其他土石方爆破,爆炸性物质的储存与使用;
10建筑起重吊装和垂直运输机械安装拆卸;
11大型起重吊装工程;
12悬挑式脚手架、高度超过24m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吊篮脚手架;
13建筑施工防火;
14封闭、半封闭场所施工;
15装饰装修工程中危险物质的储存与使用;
16其他专业性强、工艺复杂、危险性大等易发生重大事故的施工部位及作业活动。
5.1 一般规定
5.1.1 工程建设应根据施工重大危险源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监控措施对施工重大危险源实时监控。
5.1.2 建设工程项目施工重大危险源监控必须由专业人员实施。
需由专业队伍实施监控的,建设单位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
5.1.3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重大危险源监控,应向建设行政主要部门或工程安全监督机构监控中心信息系统实时传输监控数据。
偏远地区及技术条件原因不能事先监控数据实时传输的,建设单位应采取其他可靠手段及时将监控数据报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工程安全监督机构。
5.2 监测与控制
5.2.1施工重大危险源监控(监测)委托监测单位实施的,监测方案由监测单位制定,并
由建设单位组织专家论证。
5.2.2监测单位应及时向建设、工程总承包等单位通报监测结果,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
并提出合理建议。
监测数据达监控预警值时,应立即通知有关各方采取措施,并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工程安全监督机构报告。
5.2.3在遇到台风暴雨季节及地下水位涨落大、地质情况复杂等情形时,监测单位应当加
强对边坡及深基坑和周围环境的变形、地下水位变化、地表水的排泄情况等观察。
5.2.4爆破拆除、装饰装修等工程,现场储存和使用爆炸性物质、易燃性物质、有毒物质
等的临界量确定及相应监控办法参照《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的规定进行》。
5.2.5高边坡、高切坡支挡工程、堤岸工程、深基坑及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极
其复杂的基坑、沟(槽)工程,应按表5.2.5进行监测。
注1:1)沉降与倾斜:建筑物的部均匀沉降(差异沉降)不应大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规定的允许沉降差。
2)裂缝:建筑物上部结构的沉降裂缝发展明显,不应出现砌体的裂缝宽度大于10m m、预制构件之间的连接部位裂缝大于3mm、现浇结构个别部位出现沉降裂缝。
3)侧向位移:见表5.2.5-2
H i—第i层层间高度。
注2:地下管线应控制管线的桡度及变形速率,地下管线差异沉降对一级基坑应控制在0.3%,二级基坑应控制在0.6%。
煤气管道的变形、沉降或水平位移不能超过10mm,位移速率部超过2mm/d;自来水管道的变形、沉降或水平位移不能超过30mm,位移速率部超过5mm/d。
注 3:△---必测项目;○---宜测项目;×---可不测项目
注 4:H1---基坑开挖深度
5.2.6邻近建筑物需爆破、降水的人工挖孔桩工程,应按表5.2.6进行监测。
5.2.7水平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系统高度超过8m,或跨度超过18m,施工总荷载大于
10KN/㎡,或集中线荷载大于15KN/m的高大模板工程以及各类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滑模、爬模、大模板等,应按表5.2.7进行监测。
5.2.8城市房屋拆除爆破和其他土石方爆破工程应按表5.2.8进行监测。
表5.2.8 拆除与爆破工程监测项目
5.2.9 30m及以上高空作业应进行以下监控:
1 所有临边、洞口等各类技术措施的设置;
2 技术措施所用的配件、材料和工具的规格和材质;
3 技术措施的节点构造及其与建筑物的固定;
4 扣件和连接件的紧固;
5 安全防护设施的用品及设备的性能。
5.2.10 建筑起重吊装的垂直运输机械装拆应进行以下监控:
1 拆装作业技术方案的编制及交底;
2 路基和轨道铺设或混凝土基础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3 对所拆装起重设备的各机构、各部位、各部件的检查;
4 拆装作业中配备的起重机、运输汽车等辅助机械的状况、性能;
5 现场电源电压、运输道路、作业场地等作业条件;
6 安全监督岗的设置及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情况;
7 拆装所使用的工具、安全保护用品的完好情况及使用;
8 指挥信号清楚情况;
9 拆装是否严格按技术方案及使用说明书进行。
5.2.11 起重吊装工程应进行以下监控:
1 起重机的变幅指示器、力矩限制器、起重量限制器以及各种行程限位开关等安全保护装置的完好齐全、灵敏可靠情况;
2 起重作业时,起重臂和重物下方严禁有人停留工作和通过。
重物吊运时,严禁从人上方通过。
严禁用起重机载运人员;
3 起吊荷载与起重机额定起重量的符合性
4 起重机使用钢丝绳的结构形式、规格及强度是否符合该型起重机使用说明书的要求。
钢丝绳的固结、连接、缠绕、更换;
5 吊钩、吊环的完好性。
5.2.12 建筑施工防火应进行以下监控:
1 施工现场明火(含焊、割)作业的动火审批情况;动火作业时的监护情况、灭火器材的配备;高处实施电焊、气割作业时,对作业场所的周边及下方防护遮挡、焊渣接装;
2 建筑施工消防管道、加压泵的配备(必须使用100mm以上立管并配置加压泵,且每层留有消防水源接口);
3 施工现场平面禁火作业区(易燃、可燃材料的堆放场地)、仓库区(易燃废料的堆放区)布置;
4 施工作业层、木工场、配电室、食堂、职工宿舍及仓库重点防火部位灭火器材配备;
5 电源线路故障消除、易燃易爆物品管理等。
5.2.13 封闭、半封闭等施工作业场地所应进行以下监控:
1 作业人员防毒、防辐射等用具的使用;
2 现场通风、排烟及送风措施与设施配备及运行;
3 疏散通道畅通,指示标识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