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学大纲课程编号:TS000418课程名称:大学语文总学时数:68实验或上机学时:无一、说明(一)《大学语文》的课程性质:通识必修课。
(二)教材及授课对象:《大学语文》,王步高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第4版,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非中文文科专业大一学生。
(三)《大学语文》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文学形成、发展、演变的过程;提升学生阅读鉴赏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品格素质和人文修养,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
(四)《大学语文》课程授课计划(包括学时分配)(五)教学建议:以文学文本解读为主,结合传统文化知识讲授,辅以多媒体教学。
(六)考核要求:平时成绩30%(包括点名、提问和作业),期末考查70%。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先秦诗歌主要教学目标:了解《诗经》与《楚辞》的主要内容及其艺术特色,重点掌握《诗经﹒黍离》和《湘夫人》的主要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讲授与多媒体教学教学重点:《诗经﹒黍离》和《湘夫人》的写作特色教学难点:《诗经》与《楚辞》艺术概述第一节《诗经﹒黍离》一、创作背景介绍二、文本翻译三、内容分析:四、艺术特色:1、直抒胸臆的特色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3、重章叠句、分章换韵、反复咏叹、悲情淋漓第二节《湘夫人》一、作者介绍二、创作背景三、文本赏析四、主旨探讨:主题:爱情悲剧——屈原的身世悲剧五、艺术特色1、细腻的心理描写2、优美和丰富的想象,虚实相生的手法3、苍凉的格调(“爱”与“怨”)4、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第二章秦汉散文主要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先秦和秦汉散文概况,学会解读和领会《论语·子路》、《老子﹒曲则全》与《大学之道》的内容及深层意蕴。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讲授与多媒体教学教学重点:《老子﹒曲则全》与《大学之道》的解读。
教学难点:先秦散文的分类及其时代特色。
第一节《论语·子路》一、关于孔子二、文本翻译三、课文分析1、背景简介2、内容解读3、艺术特色:具有格言化特征,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
语言简洁明快,通俗易懂,表达上感情丰沛,具有韵味。
不少富含哲理的话语成为千古流传的警句,并常常被赋予新意。
四、课后作业第二节《老子﹒曲则全》一、老子何人二、老子的哲学思想(一)以“道”为核心1、背景简介(二)以辩证法思想为其思想的精髓(三)守弱、不争的谋略与战术(四)“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和“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儒家:自强不息,勇于进取道家:遵循自然和社会的内在规律(五)独特的美学观(六)崇俭抑奢(七)重生养生三、《老子》的艺术特色(一)韵散结合的特殊文体(二)善于运用具体形象表现(三)语言凝练精妙,多用格言、警句四、作品分析五、行文特点1、文字简约而义蕴深厚,警句迭出。
2、文句骈散交错,委婉有致。
六、课后作业第三节《大学之道》一、背景介绍二、注解与翻译三、课文分析三纲八目的追求:所谓“三纲”,是指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它既是《大学》的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
所谓“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它既是为达到“三纲”而设计的条目工夫,也是儒学为我们所展示的人生进修阶梯。
四.课后作业第四节《史记·管晏列传》一、司马迁其人(一)良好家世(二)从鸿儒游(三)壮游天下(四)李陵之祸二、《史记》介绍: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一)《史记》的体例(二)《史记》的思想内容(三)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四)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三、《管晏列传》解析1.管晏何以共一传2.管晏传文之选材3.管晏传文之主题4.管晏传述之差异5.管晏传文与赞语6.艺术特点四.课后作业第三章汉魏六朝诗主要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汉魏六朝诗歌概况,掌握汉乐府和陶渊明诗歌的主要特色,熟悉建安风骨、竹林七贤、山水田园诗等。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讲授与多媒体教学教学重点:陶渊明与《读山海经》教学难点:汉魏六朝诗歌概述及其时代特征第一节《饮马长城窟行》一、作者简介二、文本翻译三、课文分析1、内容分析2、艺术特色:用比兴的手法,语言清新通俗,全诗多处顶真手法的使用,使句子首尾相衔,语句上递下接,气势连贯四、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第二节曹操与《蒿里行》一、作者简介二、文本翻译三、课文分析1、写作背景2、内容分析3、艺术特色:诗歌的构思以事件的因果关系为线索来结构诗篇;诗歌运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真实而深刻地反映出当时历史;诗歌以乐府旧题写时事,以旧形式来反映新内容。
四、课后作业第三节陶渊明与《读山海经》一、作者简介:陶渊明是魏晋风流的一位代表。
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
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二、文本翻译三、课文分析1、题解:写耕种之暇泛览图书的乐趣。
2、内容分析3、艺术特色:意中有景,景中有意,文情融合,臻于绝妙。
它用语安雅,间用比兴,厚积薄发,深衷浅貌,在节奏上舒缓适度。
四、课后作业第四章唐朝诗文主要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唐朝诗文产生的时代特征,并熟悉唐诗的不同流派及其主要各色。
并能够进一步认识唐诗产生的文化背景,记诵一些优秀的篇目。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讲授与多媒体教学教学重点:李白诗与杜甫诗教学难点:唐诗整体风貌及其唐诗产生的文化背景。
第一节张若虚与《春江花月夜》一、作者简介:性喜山水、多与道士山人往来,薄名利,喜欢追求自由超脱。
风格接近齐梁体,多脂粉气。
《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二、文本翻译三、课文分析1、题解:《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
诗篇题目的春、江、花、月、夜五个诗歌意象,它们之间的唇齿相依的关系有机地构成了一个魅力的艺术境界。
2、内容分析3、艺术特色:这首诗歌以月为线索,以春、江、花、月、夜为明珠的链式结构。
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共换了九韵。
四、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第二节王维与《终南山》一、作者简介:早年的诗歌充满乐观浪漫和精神,和积极进取的少年意气。
王维山水诗的禅境:王维观照自然的方式受到禅宗无相、无住思想观念的影响。
综观王维的山水诗作,可以发现他的诗大多营造一种空明寂静的意境。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二、文本翻译三、课文分析1、背景2、内容分析:此诗为五言律诗。
全诗把诗歌、绘画艺术融会在了一起。
3、艺术特色:整个诗篇如行云流水,宛转清丽而又不失诗境的完整,特别是讲求构图布局,设词着色,以绘画的笔触传达出丰润美感的经营,使作品具有了极为鲜明的诗情画意。
四、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第三节李白与《登金陵凤凰台》一、作者简介:李白是我国古代继屈原之后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与杜甫被誉为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并称“李杜”。
诗风清新雄奇,奔放飘逸,真率自然,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他以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豪放飘逸的风格创造了瑰丽奇伟的意境,对当时和后代都有巨大影响。
二、文本翻译三、课文分析1、背景2、内容分析:首联从传说落笔,连用三“凤”字,一唱三叹,情韵悠扬。
颔、颈两联写登台所见。
四顾江山,下窥井邑,诗人站在台上遥瞰金陵这一六朝繁华之地,只见昔日吴国繁华的宫室已经只剩芳草遮没的幽径,和废圮无人的颓园。
尾联由登台所见进而写触境所感。
3、艺术特色:崔之《黄鹤楼》和李之《凤凰台》,一写鹤去楼空,一写凤去台空;一状“汉阳”、“鹦鹉洲”之景,一状“三山”、“白鹭洲”之景;一诉去国怀乡之愁,一诉“长安不见”之愁;李诗后两联所押“洲”、“愁”二韵亦与崔诗相同。
两诗同为登临之作,气格相敌,意境相似,崔诗以情韵悠长见长,李诗以寓意深广取胜。
四、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第四节杜甫与《哀江头》一、作者简介:杜甫的一生是接近人民、同情人民,揭露黑暗、批判暴政的一生。
杜甫的思想是儒家“匡时济世”的思想,其思想核心是忧国忧民,他的忠君思想和爱国爱民思想是统一的。
杜诗的思想内容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反映民生疾苦,表现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2、忧国悯时,表现深挚的爱国感情。
3、歌咏自然景物,抒写亲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杜甫作品的艺术特色:诸体兼备,无体不工,沉郁顿挫,律切精深,被后世尊为“诗圣”。
二、文本翻译三、课文分析1、背景2、解题:此诗的诗眼是“哀”字,主要描写作者身陷叛军之中,春日独自潜行于曲江,有感于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生离死别之事,遂发出的哀伤之音。
3、内容分析:第一层:写诗人潜行曲江,目睹长安沦陷后的衰败景象,内心无限哀伤与悲痛。
第二层:用追叙的手法极写昔日曲江之繁盛与杨贵妃的骄奢淫逸的生活。
诗歌以乐衬哀。
第三层:写诗人在曲江头产生的感慨。
前四句直接承继第二层,感叹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后四句总结全篇,写杜甫对世事沧桑变化的感慨。
4、艺术特色:(1)“哀”字是全诗的灵魂。
(2)诗歌的结构安排跌宕起伏,体现出杜诗沉郁顿挫、意境深邃的特点。
(3)反衬艺术四、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第五节白居易与《长恨歌》一、作者简介:白居易的《秦中吟》和《新乐府》,是他全部诗歌中最富战斗力的作品,连同《长恨歌》、《琵琶行》,是白居易诗歌中最优秀的部分,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最可宝贵的部分。
白居易将自己的诗歌分为四类,讽谕诗之外,还有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
二、本文的创作背景解题:(1)讽喻说。
就是只把唐玄宗当作皇帝写。
认为此诗是借李、杨之情事,讽刺李隆基贪色误国,以致引发“安史之乱”。
(2)爱情说。
把唐玄宗当作凡人写。
(3)双重主题说。
是皇帝也是普通人。
认为这首诗一方面对李、杨荒淫无度、招致祸乱作了明显讽刺,另方面对两人的爱情悲剧及彼此间的诚焉相思赋予了深切同情,而且更偏重于后者。
三、艺术特色:此诗叙事详略适宜,舒卷自如。
全诗始终贯穿着叙事、抒情、写景熔于一炉的特色,又富有变化,时而叙事、时而写景、时而抒情,或者以叙事与抒情结合,或者以抒情与写景结合,或者以写景与叙事结合,三者变换灵活自由,转接自然和谐。
四、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第六节李商隐与《隋宫》一、作者简介:李商隐是晚唐一位著名的诗人,他的诗具有独特的风格,有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
他的诗歌辞藻美丽,五光十色,捺人眼目,往往使一些读者还没有读懂全诗就被那些绮词丽语所吸引;他的诗歌具有深邃的思想内容,耐人咀嚼寻味。
二、文本翻译三、课文分析1、背景:本篇选自《全唐诗》。
2、内容分析:首联写长安宫殿空锁烟霞之中,隋炀帝却穷奢极欲,欲取江都作为帝家。
颔联二句:若不是隋朝的皇印落入唐高祖李渊手里,炀帝的游踪将会遍及全国。
尾联二句讥刺隋炀帝荒淫失国,重蹈陈后主覆辙。
颈联作者巧妙地用了“于今无”和“终古有”,暗示萤火虫“当日有”,暮鸦“昔时无”,渲染了亡国后凄凉景象。
:3、艺术特色:主要的特色是以史鉴今,托古讽今,对隋炀帝、陈后主荒淫相继、重蹈覆辙的历史作出批评和反思,为当下统治者敲哬了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