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介绍
端午 福州俗称五日节、五月节。因节日的家宴在中午,
故谓端午节。相传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 端午 节从初一开始,家家大扫除,悬蒲插艾于门前,用以
驱邪消毒。端午节吃粽子、荷包,饮雄黄酒,燃雄黄
炮。孩子穿新衣、挂香袋、缚红肚兜,口鼻涂雄黄, 据说能免生疮疹,驱逐蛇蝎。 用过节餐后,各家携小
孩到福州西湖、南台万寿桥、闽江两岸观看龙舟竞渡。
自然风光
乌山、于山、鼓山、高盖山、鼓岭、旗山、十八重溪、 西湖公园、左海公园、金牛山公园、金鸡山公园、烟台山 公园、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屏山公园、闽江公园、青云山、 石竹山、天门山、海坛风景名胜区、青龙瀑布、石牌洋景 区(半洋石帆)、弥勒岩、董奉山、皇帝洞、三叠井森林 公园、灵石山国家森林公园。
鼓山
拗九节 正月廿九日,是福州特有的民间传统节日。“拗九节”又称“后 九节”、“孝顺节”。这天清早,家家户户都用糯米、红糖,再加上 花生、红枣、荸荠、芝麻、桂圆等原料,煮成甜粥,称为“拗九粥”, 用来祭祖或馈赠亲友。已出嫁的女儿,也必定要送一碗“拗九粥”, 有的还要加上太平面、蛋、猪蹄等,送回娘家,孝敬父母。此外,凡 是岁数逢九的人,如九岁、十九岁、二十九岁……(称“明九”),或是
福州名人
福州近现代名人辈出,有南宋爱国
名相李纲,近代民族英雄林则徐,
启蒙思想家严复,文学家林纾,辛 亥革命烈士林觉民,海军元老萨镇 冰,“二七”革命烈士林祥谦,文
侯德榜
学家高士其、数学家陈景润、国府
主席林森、文学家郑振铎,化学家
侯德榜,文学家冰心,华侨领袖黄 乃裳等,举不胜举。
林则徐
福州名人
仅宋、明、清3个朝代,福州籍进士 达3632人,其中状元7人,位居全国各
州府的前列,近现代名人灿若繁星,
举不胜举。福州又是中国近代海军的
冰心
摇篮,从清朝到民国先后13任海军总 长、次长、总司令为福州人囊括。 1991年,国家对近现代中国杰出专家
学者所作的统计中,福州籍53人,中
科院福州籍的学部委员、院士47人,
林徽因
均列全国各城市的前茅。
福州传统小吃
以福州菜肴为代表的闽菜,历史悠久,品种繁多,选 料精细,制作严谨,为我国八大菜系之一,在烹饪界独树 一臶,在海内外素有盛名。闽菜之首佛跳墙,原料珍贵, 制作讲究,汤浓味厚。鸡汤氽海蚌,制法独特,汤清味醇, 清新靓丽,号称百菜之后。淡糟香螺片、荔枝肉、醉糟鸡、 香芋鸭等福州名菜也独具特色。风味小吃也是福州饮食文 化重要组成部分。按制作原料分类,可分为米类、粉类、 淀粉类、干果类、肉类和海鲜类等,尤以米、豆、糖为主 要原料的最为著名。
舟有的彩绘为鱼,有的彩绘为虾,都是水族标志。
中秋节 中秋节时,福州人家备供品,烧纸钱, 以祭祖先。夜设家宴,举家欢聚,饮酒赏 月。这个节日,民间还有尊老爱幼的习俗, 晚辈馈赠大月饼(即礼饼)给长辈,长辈则
馈赠小月饼给晚辈,在节日内互表良好祝
愿。中秋“摆塔”,是节日的一大乐趣。 农家儿拾瓦片,砌瓦塔,至夜以柴点燃,
↑
游 神
元宵
↓
从春节至元宵前夕,福州民间有送灯习俗。 对出嫁之女,娘家例必送灯,“灯”与 “丁”谐音,取添丁之意。第一年送 “观音送子”灯,第二年如未生育,则 送“天赐麟儿”灯、“孩子坐盆”灯, 第三、四年如再未生养,便送“桔”灯, 寓为“焦急”之意。生育后可送“状元 骑马”灯、“天赐麒麟”灯等,直送到 外甥16周岁为止。
糍粑
汤圆
感谢观赏!
福州三宝
福州角梳的选料和制作工艺更是十分讲究,选料只选质地坚实、不 易弯裂、不伤皮肤的“南牛”(南方水牛、黄牛)和 “北 羊” (新疆、内蒙古绵羊)的角,选蹄也只选取生性水牛蹄,经过锯、 开、劈、凿、流、打坯、等工序制成初坯,再经过改、办、复、剔、 磨、梳等工序制出 梳子,这还不算完,还要按照梳势在角梳上印字, 描上人物、山水等,贴上金银箔方为成品。全国三大温泉区之一,是世界上久负盛誉 的温泉名城,它不仅以温泉集中市区中心为世界 各大中城市所罕见,且泉脉广、水量大、温度高 、质量好而驰名遐迩。 福州市是全国工艺美术的重点产区。
福州市区是全国著名的侨乡。福州籍海外 华侨约85万人。
福州别称榕城、三山、左海、冶城、闽都,简称 “榕”,市花“茉莉花”,市树为“榕树” 。福 州依山傍海、山青水秀、风光给丽,素有“温泉 古都、有福之州”的美誉。是一座山川钟灵毓秀 的绿色之城,也是一座名胜古迹众多的旅游之都。
福州三宝
福州地区民间很早就流传着制作脱胎漆器、纸伞、角梳等的传 统工艺技术,又称特艺。 福州有一俗话叫“包袱伞”,意指福州 人出门的包袱中必有伞。 福州的纸伞业繁盛于清代,其中以位于中亭街的“杨常利”伞 店最为著名,杨常利的 伞既能遮挡炎炎烈日而不发泡、不爆裂, 还能抵挡倾盆大雨冲淋而不脱骨、不漏水,甚至伞面绘 制的图 案色泽也不会变.
海蛎饼 You Bing
肉燕 Rou Yan
醉排骨 Zui pai gu
荔枝肉 LiZhi Rou
佛跳墙
Fo tiao qiang
福州的传统节日
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亦谓上元佳节。福州元宵花灯,始于汉代,至宋代被列为
京都灯节的上品。《武林旧事》记述入京的福州灯采“纯用白玉,晃耀夺目, 如清冰玉壶,爽澈心目。”福州的桔灯、菜头灯、莲花灯等,形态别致,色 泽鲜艳,独具福州乡土生活气息,引人注目。 据王应山《闽大记》载:福州 “沿门悬灯,通宵游赏,谓之灯市。”这一习俗,也始自宋代。其时家家户 户,张灯悬门,十里灯街,红光辉映。
西湖
福州西湖公园位于市区西北部,是福州迄今为止保留最完整的一座古典园林,称 福建园林明珠,名列全国36个西湖前茅。现占地面积为42.51公顷,其中陆地面 积12.21公顷,水面面积30.3公顷。
乌塔
西禅寺
福州夜景
福州茶文化
福州三宝
福州漆器始于南宋。脱胎漆器的制作方法分为脱胎和木胎两种。脱胎 是以泥土、石膏、木模等为产品的坯胎,然后用夏布(麻布)或绸布 和生漆在坯胎上逐层裱褙上去,待阴干后,敲碎或脱下原胎后,留下 漆布器形,再经过上灰地、打磨、漆研磨,施以各种装饰纹样,便成 了光亮绚丽的“脱胎漆器”工艺品了。木胎主要是用楠木、樟木、榉 木等坚硬木材为坯,直接涂漆,工序与脱胎布坯相同。
九的倍数,如十八岁、二十七岁、三十六岁……(称“暗九”),也要像
过生日一样,吃一碗“太平面”,以求平安、健康。
拗九粥
清明祭祀
清明粿
清明 是福州民间的一个重要节日。每年春分过后15天,便是清明节。清明节日
或前后,家家户户去郊外踏青,上山祭祖扫墓。扫墓又叫压纸,即为坟地锄草, 在坟头压上钱纸,以示此墓有后人祭扫。如带供品亦极简单,光饼、豆腐、面 点和菠菠粿,也叫清明粿,是福州特有的清明节供品,是用菠菠菜(生长于南 方的一种野菜,可食,味甘,性凉,捣烂压成汁呈青绿色)压榨成汁,渗入米 浆内揉成粿皮,以枣泥、豆沙、萝卜丝等为馅捏制而成的。
火光四照,盘诗赏月,互相娱乐。城内人
们购泥塑或陶瓷的人物形象,有《西游 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历史 人物,并有烛台、花瓶、香炉等陈列展出, 供人观赏。富贵人家有的在厅堂搭架“摆 塔”,少则三层桌,多则十层桌,最高层 摆以泥塔或铁塔,低层陈列一双秧盆,青 葱吐绿,以示丰收。
冬至 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旧时,人家在此节日前夜,老小聚在厅堂,围坐 案桌搓米时。用糯米磨浆压至半干搓成丸子,入锅煮熟,捞起粘上糖豆粉便 是“米时”。案桌上放臵红桔数粒,红箸一束,纸花一对,泥塑男女孩童(童 儿牳)合,瓶插红色菊花。搓时焚香点烛,小孩用福州方言唱童谣:“搓米时 搓搓,依奶疼依哥,依哥讨依嫂,依弟单身哥。依嫂带身喜(怀孕),爹妈齐 欢喜。孩儿段(掉)落脚桶下,依哥马上做郎罢(爸)。”冬至搓米时含有祈求添 丁增福之意。当晚搓的米时待翌晨冬至正日当早餐。
鼓山耸立于城东10千米许的闽江北岸,方圆1890公顷,是驰名中外的风景名胜 区。山中古松参天,怪石嶙峋,洞穴林立。在曲径灵岩、清泉幽壑、雄亭杰阁之 间,常有岚烟笼罩,构成风光胜迹160多处。
白塔
于山位于福州城区中心,最高处海拔 58.6米,面积11.9公顷,整座山形状如 巨鳌,于是有六鳌胜迹:揽鳌亭、倚鳌 轩、应鳌石、接鳌门、步鳌坡、耸鳌峰。
西 湖
平潭海岛
海岛民居
福州枕山、襟江、面海,福州温泉,分布广、储量大、 埋藏深、水温高、水质优,在全国独一无二。
福州温泉
人文古迹
三坊七巷、南后街、衣锦坊水榭戏台、镇海楼、乌塔、 白塔、西禅寺、林则徐出生地……
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坐落于福州市中心城区(鼓楼区),是从南后街两旁从北至南依次 排列的坊巷总称。“三坊”即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即杨桥巷、郎 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