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红外激光
3.3接收方面
接收镜头: 辐射滤光片; 辐射探测器——红外辐射能转变成电能,或者把一种波长的辐 射转变为另一种波长的辐射; 致冷器——探测器致冷在某一确定的工作温度; 电信号处理和滤波; 信号显示。
光导纤维 冷却系统 (A) (B) 激光器 调制器 信息 光学耦合器 光学耦合器 接收器 镜头
( 二)
1)响应度(响应率)
红外探测器的性能参数
探测器的输出信号与入射到探测器的辐射功率之比——探测器的响应度R
反映探测器响应速度的快慢 ;
2)探测器的响应时间(时间常数)
当探测器受辐射照射时,输出信号上 升到稳定值的63%时所需要的时间。 它表征着探测器对辐射响应的快慢, 这个参数越小越好。
log Rω /v w-1
三大环节制约红外技术探测目标的效果: 不同的目标有不同的光谱特性, 目标和探测器之间的环境和距离, 探测系统的性能。
红外技术在未来军事技术中的应用及其其战略地位表现:
1)红外技术是国家安全依赖的主要探测技术手段; 2)红外技术应用将更加广泛; 4)热成像系统与数据链结合形成信息网络; 3)红外技术是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使用的主要技术之一; 4)热成像系统与数据链结合形成信息网络。
图2-1电磁辐射波谱
1.红外辐射的基本知识
整个红外辐射通常可分成下列几个波 :
近红外:波长范围 0.75~3 μm; 中红外:波长范围 3~6 μm; 远红外:波长范围 6~15 μm; 极远红外:波长范围 15~1000 μm.
前三个波段中的一个至少包含一个大气窗口, 最后一个波段,大气对他已基本上不透明了。
4.2红外技术的主要应用
4.2.1、辐射测量和光谱辐射测量
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天气观察,空气污染检测,对农业、渔业和卫 生的地面勘察,行星和恒星温度的测量,行星际和恒星际物质的检测, 其他行星上植物的研究,地球热平衡的测量。 在医学中的应用:表面温度的测量,器官中温度分布的研究,不解包 扎而进行治疗过程的检查,呼吸的空气中和血液中的CO浓度的确定, 航空和宇航医学中的温度测量。 在军事技术中的应用:地形分析,毒气探测,废气探测。 在工业中的应用:非接触测温,生产过程的温度检查,机械设备和堆 放材料中的危险过热警报,陆上、海上和空中运输装备的火灾报警装 置,矿山和汽车工业中的CO测量仪,在电子技术、机械制造和核技 术设施中探测焊接不良和有损伤的构件 。
缺点
高频探测率低、响应慢 (毫秒级 力学性能差、电容率高 大面积不均匀性、生长 和加工成本高
异质外延生长、具有大的晶 格失配
要求在极低温度下运行 量子效率低、低温运行 量子效率低、设计和生 长工艺复杂 设计和生长工艺复杂、 对界面敏感
3、红外探测器的性能参数
(一) 探测器的主要工作条件 1)入射辐射的光谱分布 2)电路的频率范围 3)工作温度 4)光敏面的形状和尺寸 5)偏置情况 6)特殊工作条件
3.红外技术的组成部分
从信息传输链的设计方案出发,把红外技术的组成可以分成发射、 传输和接收三个方面: 3.1发射方面 人工:产生红外辐射,辐射调制、发射天线; 天然:各种天然的和人造的物体发射的红外辐射; 3.2传输 红外辐射的传输通常不要求通过介质,大气对它的影响;红外辐射 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衰减(吸收和散射);红外光缆。
2~2.6μm、3~5μm、8~14μm统称为“大气窗口
图2-2 在一海里的长度上大气的透过率曲线
2.红外技术发展的历史 2.1 红外线的发现及其本质
1800年英国天文学家威·赫谢耳(W·Herschel)首次发现红外线; 早期对红外线的研究都称之为热辐射 ; 红外线其本质为电磁波辐射 ; 研究红外辐射的折射、反射和绕射,就产生了红外技术。
2.3.3当代我国红外技术的发展
我国红外探测器研制从1958年开始,至今已50多年。先后研制过PbS、 PbSe、Ge:Au、Ge:Hg、InSb、PbSnTe、HgCdTe、PtSi/Si、 GaAs/AlGaAs量子阱和热释电探测器等。 我国还在红外光谱、红外无损检测、红外遥感、红外军事等方面也取 得了突出的成绩。
发射器 镜头
大气
窄带通 滤光片
探测器波 长变换器
放大器
检波器 信息
(C)
自然发射器
(D)
多普勒 控制器
外差式 激光器
图2-3 一个信息传输链的简图
(A) 用激光器通过大气传输; (B) 通过光导纤维传输; (C) 自然辐射中包含信息的传输; (D) 用外差方法传输(振荡信号混频,差频信号继续处理)
4.红外技术的地位及应用
第二章 红外技术概述
1.红外辐射的基本知识
红外辐射俗称红外线,它是一种人 眼看不见的光线,是一种客观存在 的物质; 任何一个物体,只要它的温度高于 绝对零度,就要向周围空间辐射出 红外线; 红外线是位于可见光中的红色光以 外的光线 波长范围大致在0.76μm~1000μm; 频率大致在4×1014Hz~3×1011Hz;
红外技术发展的革命性的变化表现在: 1)探测器的光谱响应从短波扩展到长波; 2)探测器从单元发展到多元、从多元发展到焦平面; 3)发展了种类繁多的探测器和系统; 4)从单波段探测向多波段探测发展。 5)从室温探测器发展到制冷型探测器,再从制冷型探测器发 展到室温探测器。 6)从简单的信息处理技术发展到功能复杂而强大的信息处理技术。
现代红外激光演示与展望
黎军 王小刚 深圳市保千里电子有限公司
第一章 绪论
1.1课程开设原因及目的
学校的教育改革——加强素质教育的产物 满足社会和学生的科普的需要
1.2 课程的主要内容
红外技术及其应用 激光技术及其应用
1.3课程传授过程及方法
以讲授为主,还结合实验教学 考试方式为写论文 演示实验地点在理科楼103、105室 第16周交论文,理科楼102室。
2.3
我国红外技术的发展
2.3.1我国红外技术的萌芽 1953年初,部分科学工作者开始做硫化铅红外探测器研究 ; 1958年秋,“55号任务”开始接触到现代红外技术; 1959年底,物理所做成一个供展览显示红外雷达原理的模型; 1960年初物理所建立了以红外探测器为主要研究方向的第九研究 室。
2.2
世界红外技术的发展
二十世纪初,科学工作者开创了红外光谱学和精密辐射学的应用;对 恒星和行星的温度进行了辐射测量;并把红外光源用于医疗过程; 1910年到1920年间出现了红外探测、保密通信、防盗预警、温度遥 测等设备的专利文献;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红外探测、红外夜视等军用红外技术相继出现; 现代红外技术起始于1940年前后; 二战后美国在完全封闭的条件下,优先持续发展了十多年; 五十年代以来,由于封闭的打破、半导体工艺和激光技术的发展,使 得红外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到今天,红外技术已经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国防、医疗、交通等方 面,已逐步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红外系统工程领域。
2.2、光子探测器
1)光电子发射探测器 2)光电导探测器 3)光伏探测器 4)光磁电探测器 5)光发射Schottky势垒探测器 6)量子阱探测器(QWIP)
表1 红外探测器比较
探测器类型
热型
本 征 类 光 子 型 Ⅳ-Ⅵ 族 Ⅱ-Ⅵ 族 Ⅲ-Ⅴ 族 非本征类 自由载流子 类 量 Ⅰ型 子 阱 Ⅱ型 类
第三章 红外探测器概述
1、红外探测器
红外探测器是红外探测系统中的核心元件,它是把入射的红 外辐射能转变成其它形式能量的红外辐射能转换器。 红外探测是用仪器(红外系统)接受被探测物发出或反射的 红外线,从而掌握被探测物所处位置的技术。
2 红外探测器的分类
根据工作温度,可以分为低温(需要用液态He、Ne、N 致冷)探测器、中温(工作温度在195~200K的热电致冷) 探测器和室温探测器; 根据响应波长范围,可分为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 探测器多根据结构和用途,可分为元型(单元)探测器、 多元阵列(镶嵌)探测器和成像探测器。 根据探测机构(响应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热探测 器和光子探测器两大类。
图1, 红外探测器分类
2.1 热探测器 1) 测辐射热电偶和热电堆;利用温差电效应制成的红外 探测器。 2)金属或半导体热敏电阻测辐射热器; 3)气动探测器; 4)热释电探测器;
热探测器的优缺点 热探测器的响应只依赖于吸收的辐射功率,与辐射的光 谱分布无关。 热探测器响应速度的快慢决定于探测器热容量的大小和 热迁移的快慢。减小热容量,增加热迁移,可以加快器 件的响应速度。 热探测器一般不需致冷 (超导除外 )而易于使用、维护, 可靠性好;光谱响应与波长无关,为无选择性探测器; 制备工艺相对简易,成本较低。但灵敏度低,响应速度 慢。 热探测器性能限制的主要因素是热绝缘的设计问题。
4.2.4、通信和遥控
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对宇宙飞船或在宇宙飞船之间进 行视频和音频传输,天文学中距离和速度的探测。
在军事技术中的应用:视频和音频信息的传输和监听,威 慑武器和制导武器的指令传输,海洋、陆地和空中目标的距 离和速度测量。 在工业中的应用:飞机和汽车防撞器,交通控制(计数和 速度监督),航空工具着陆辅助装置,航空和计量学中的高 精度测量,多频道视频传输,数据传输。
4.1红外技术的优点 1)环境适应性优于可见光,尤其是在夜间和恶劣天候下的工作能力; 2)隐蔽性好,一般都是被动接收目标的信号,比雷达和激光探测安全 且保密性强,不易被干扰; 3)由于是靠目标和背景之间的温差和发射率差形成的红外辐射特性进 行探测,因而识别伪装目标的能力优于可见光; 4)与雷达系统相比,红外系统的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特别适用 于“发射后不管”的精确制导武器。
4.2.2、能量辐射物的搜索和跟踪 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卫星探测与跟踪,宇航装置的导航, 水平稳定器,太阳跟踪仪。 在军事技术中的应用:火箭和飞机预警,防御火箭的控制, 飞机控制,高射炮火控制仪, 遥控引爆管,飞机碰撞预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