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浅谈中国陶瓷艺术
作者:司忠辉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08期
从古到今,尽管世界各民族对美的鉴赏千差万别,但是,却都能以某种方式获得对美的享受。
而在中国,陶瓷无疑是最受欢迎的艺术品之一。
陶瓷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源远流长,种类繁多,在世界历史的进程中,中国的陶瓷艺术也一直是颇具代表性的艺术珍品,历经千年,仍盛而不衰。
本文将从中国陶艺的发展历程,现当代陶艺发展所存在的问题等方面,来浅谈中国
的陶瓷艺术。
一、中国传统陶艺的发展历程
远在九千多年前,中国先民在从事渔猎、农业生产活动的同时,开始了最原始的活动。
随着火的发明和使用,在改造大自然的长期劳动实践中,伴随着无数次失败与成功的体验,开始制造和使用成为中国古文化之一的艺术创造物——陶器,并揭开了人类发展史上的“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中期中国制陶业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彩陶艺术,各个地区文化彼此影响、相互交流、或继承发展,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共同又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
以彩陶为文化的仰韶文化之后,以山东为中心的龙山文化的另一类文化遗存方式出现,那便是黑陶艺术。
进入商代,模仿同时期青铜器纹样与器型的白陶出现了,在当时它是比青铜器更为豪华的工艺,器形几乎全是礼器。
尤其富有特点的是波状雷纹、勾连雷纹和一种怪异人形云雷纹,是人类文化上罕见的工艺美术品。
尽管在商代制陶工艺没有明显进步,艺术性也没有明显提高,但是白陶的烧制成功对由陶器过度到瓷器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这一时期,也出现了瓷器的前身“原始青瓷”。
原始瓷从商代出现,经历了西周和春秋战国到东汉,逐渐的走向成熟,出现了青瓷。
这些青瓷的加工精细,胎质坚硬,不吸水,表面施有一层青色玻璃质釉。
而且它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斑斓著称于世。
青瓷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瓷器生产已进入一个新时代。
同时,在秦汉时期,制陶业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秦朝时的陶俑造型逼真,深刻揭露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在彩陶方面,汉代彩陶一改奔放热烈的作风,转而崇尚凝重精雅的神韵,艺术表现力强。
到了隋唐时期,经济的高度发达,民族的大一统使得唐朝各个领域全面开花,空前繁荣。
而在陶瓷艺术中,最能代表这种盛唐气息的便是唐三彩。
它多用于陪葬,作为一种冥器,它的实用性远不如当时的青瓷、白瓷。
萌发于南北朝时期的白瓷,到隋朝时,已发展到了成熟阶段,至唐朝更有新的发展瓷器烧成温度达到1200°C,瓷的白度也达到了70%以上,接近现代高级细瓷的标准。
这一成就为釉下彩和釉上彩瓷器的发展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