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抵制校园暴力行为

抵制校园暴力行为

(2)、分析案例一和案例二
(3)、小结产生校园暴力的原因。
1、不会合理控制个人情绪和主动与他人沟通。
2、在发生时不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
3、没有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盲目地参与校园暴力,成为暴力行为中的帮凶。
4、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律无知;
5、盲目学习电影电视中的暴力镜头,崇拜暴力文化,没有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反思】
【重点难点】
了解校园暴力的实质和危害,掌握正确应对校园暴力的方法和策略。
能把所学方法运用显示生活中,并能借助于学校的管理和学生的防暴意识,共同防止和应对校园暴力的发生。
教学过程
环节
活动过程
备注
一、导入:
(1)、播放《校园的喜悦》这首校园歌曲,学生欣赏。(学生也可跟着小声唱)
(2)、欣赏完后教师询问学生的感受。(让学生充分发言)
四、校园暴力的危害
(1)、谁受到了伤害?
对方、家长、亲人、朋友、老师、学校、社会秩序、自己。 学生就常见的校园暴力进行深入的分析,经过学生分析、总结后让学生自己先给出暴力的结局。
(2)、学生就常见的校园暴力进行深入的分析,经过学生分析、总结后让学生自己先给出暴力的结局。
(3)小结校园暴力在很多人的心里都留下很深的烙印。这种不良影响,不仅仅体现在受害者,也使施暴者的心灵成长和社会前途中增添了大量的阻力。
五、防暴行动
分组,让每组学生共同讨论防暴的方法。
1、各小组成员共同讨论,设计出比较合理的校园防暴方法。
2、各组推荐一名代表课堂交流。教师做适当的评价,并进行补充,使校园防暴方法更具合理性。
五、结束语
校园本应是我们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场所;是陶冶情操、培育品格的环境;我们在这里培养兴趣、发展特长。但频频出现的校园暴力却打破了校园应有的宁静。校园暴力是人际冲突的一个极端,对我们来说是双重伤害,同时也体现出人际交往的问题。我们青少年共同生活在一起,就应当互相帮助、互相谅解、互相包容,仇恨的种子长不出和平的芽,暴力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让我们一起呼吁“拒绝校园暴力,构建和谐校园!”。
【课题】
抵制校园暴力行为
课时
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与技能:让学生认识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认清校园暴力带来的负面影响。
2.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恰当的引导和暗示,教会学生察觉自己的攻击意识,并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调整不合理的观念。不伤害别人,也不被别人伤害。
3.行为与表现:当面对他人的攻击时能够用理智的态度处理矛盾,有效化解危机。掌握应对校园暴力的正确方法,从而提高防暴能力,进而学会保护自己、爱护他人。
(2)、讨论:什么是校园暴力?同学们就其平时听到或遇到的校园暴力进行讨论。
师归纳,校园暴力指在校园内外发生的,目标直接或间接指向青少年学生,以辱骂、打斗、抢夺等多种暴力方式攻击,并造成学生在身体、心理、财产等方面损失的一切行为。
(3)校园暴力现象的三种形式
三、分析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
(1)、现场调查:你见过或经历过校园暴力吗?
(3)、教师总结:透过这首歌曲,我们可以感受到校园生活是多么的美好,我们在校园里面无忧无虑地生活。我们快乐的在校园里把歌唱、把书读,校园是我们成长的园地,我们有远大的理想„„但是不是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能无忧无虑呢?
二、走进校园暴力
(1)、多媒体展示校园暴力的视频,学生观看。
师:校园本是静美之所,然而这片静土也染上了血腥。如果任由这种校园暴力发展下去,那无疑会在青少年中间造成一种不良的暗示:邪恶比正义更有力量,武力比智力更有价值。这是孩子,而受害者也是孩子。对施暴者来说,其过早染上了不良恶习,以后的成长令人担忧。而对受害者来说,这样的经历无疑是一场噩梦,很容易留下永久的伤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