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设计版本: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出版社七年级下册课题: 《写一处景物》姓名: 叶晓聪单位: 茂名市第十一中学设计思想和内容分析:《写一处景物》是九年义务教育语文出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写作教学内容。
目的是训练学生的描写能力和学习融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这次写作与学生所熟悉的写游记不同,以往的游记是“移步换景,全程描述”,重点在“游”;本次写作是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多角度描写,融情于景,借景抒情,重点在“情”。
写作教学目标分析:1、使学生明确写作范围、写作重点,了解自然风光和社会景观的特点,让学生学会亲近自然、感受生活。
2、指导学生学会抓住景物特征的方法技巧。
通常可以从观察的角度、顺序,景物的形、声、色等方面以及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等来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
3、学会景物描写中突出表自己的感情,做到融情于景。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学会抓住景物特征的方法技巧。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PPT。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在我们的第一单元语文课中学了不少借景抒景的文章,今天我们也来学习写一处景物。
2、请看学习目标和习作要求。
3、请大家回忆一下,你观察景物的时候,可以按什么顺序?4、大家说得很有条理,写作文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按照观察的顺序去写一处景物。
5、老师请大家一起用心去欣赏一处美景,边看边想像画面,思考:景美吗?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二、、教师小结,引出新课大家真会感受,其实,在我们身边象这样的美景随处可见,只是我们少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罢了!世界那么大,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设计意图:此导语设计贴近课文内容,配以舒缓柔美的视频音乐,自然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自然引出本节课内容。
)三、说一说:观察图片,简单介绍图片内容。
1、同桌相互讨论,指名回答。
①出示图片(课件):一眼看去,你最想说什么?(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千奇百怪、形态万千、在云雾中若隐若现)②谁再来说说你的感受?③一眼望去,连绵的群山最迷人的是它的什么?“瞧,这座山是什么样儿,象什么?那座山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从左到右,按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观察,再说说?④用上“------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像------”的句式来说说。
2、看着山前的树林感觉怎样?能用一个4字词语概括你的感受吗?(葱葱郁郁、翠色欲流等),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什么?都有哪些或浓或淡的绿呢?要是置身在这一片林中,你会嗅到什么气味?听见什么声音?风来了,风吹草动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请你展开想象说一说?(从整体到部分,展开想象,运用比喻、拟人、排比修辞手法来叙述。
)3、抽生交流,师生评议。
孩子们,刚才我们惊叹于山的形态万千,树的浓淡相宜。
是因为我们抓住了景物的独有性特点。
4、教师小结:多美的景啊!多美的妙词艳语啊!我们完全陶醉了。
为什么我们能被自己的精彩描述所陶醉呢?回想一下,我们是怎样观察和思考的呢?我们知道只要按顺序,从整体到部分地抓住景物特点,仔细地观察它有风和无风时的样子,再加上自己充分的想象,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心里话,就是一篇精彩的作文了。
5、课件展示写作素材积累:①描写花草树木的好词:繁花似锦绿草如茵郁郁葱葱古树参天万木争荣百花齐放花团锦簇万紫千红桃红柳绿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花红柳绿花色迷人花香醉人花枝招展百花齐放百花盛开百花争艳绚丽多彩五彩缤纷绿草如茵一碧千里生机勃勃青翠欲滴苍翠挺拔满园春色枯木逢春秀丽多姿②描写景物的佳句:a、穿过小溪,就来到了绿草如茵的山顶,映山红的叶子是绿绿的,格外招人喜欢。
森林公园里还有许多的高山杜鹃,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白的像雪,粉紫的像霞,红的像火…...一群群蜜蜂飞来飞去,采蜜忙个不停。
置身于这美丽的森林公园,欣赏着满眼的万紫千红,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嗅着阵阵的清香,令我们心情舒畅,留连忘返。
b、大山用绿树青草花朵做衣裙,用朵朵白云做头巾,用清清的溪水洗脸,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c、春天是美丽的,在曼妙的韵律中舞动着她的裙摆,这里除了光彩,还有缓缓流淌的叮咚泉水,鸟语花香,风里夹带着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的气味,在微微的空气里酝酿。
d、穿过小溪,就来到了高山杜鹃林,五彩缤纷的杜鹃花,格外招人喜欢。
置身于这美丽的森林公园,欣赏着满眼的绿、繁花似锦,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嗅着阵阵的清香,令我们心情舒畅,留连忘返。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有利加深学生总结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出示幻灯片)四、如何写景1、要抓住景物本身的特点。
独有的比较法:横比、纵比要抓住景物本身的特点。
写景首先就要了解自己所写景物的特点。
而景物的这种特点也是区别于其他景物的地方,也就是说它是一处景物所独有的,它处景物不会有或者不会与其完全相似的。
如我们所看到的早、中、晚的景物不同,春、夏、秋、冬的景物不同,风、霜、雨、雪的景物也是不同,高山、平原、草地、沙漠的景物还是不同。
同一类的景物由于时间、地点、时代的不同,也赋予了景物各自不同的特征,所以在写作时就要充分考虑时间、地点、气候、时代等特点。
2. 景物描写要突出感情特点。
抒情说理,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景物描写要突出感情特点我们描写自然风物的根本目的在于抒情说理,因此这些景物描写要融入我们的主观情感,并通过景物描写来感染别人。
如郑振铎先生在《海燕》一文中通过对海上小燕子的描写,就写出了作者浓浓的乡愁,表达他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与热爱之情。
四、学习三种景物描写的方法1.选好观察角度,确定描写顺序。
(1)抓住景物、事物特点进行多角度描写,从不同的位置和角度观察某一种景物,融情于景,借景抒情,重点在“情”。
只有深入细致地进行观察,才能把握景物的特点。
景物描绘得生动形象,完全是作者用一双慧眼细致观察的结果。
观察景物的方法大致有三种:①定点观景。
观察点固定,观察的景物固定。
②动点定景。
从不同的位置和角度观察某一种景物,正如苏轼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③移步换景。
指随着立足点的移动,观察的对象或同一对象的角度也不断变化,这是游记散文常见的写法。
(2)描绘景物时要按一定的顺序,常见的顺序有:①空间顺序。
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等。
如朱自清的春花图②时间顺序。
可按从清晨到夜晚的顺序写。
③逻辑顺序。
(先整体后局部)2.运用多种修辞,融入思想感情。
拟人、比喻、排比、对比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融入思想感情描写景物不但要观察细致,还要用词准确,注意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要写好景物,仅仅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还不够,发现了景物的特点并不等于能把这些景物的特点描绘出来,因此,我们在注意观察,培养自己的观察力的同时,还应注意通过阅读,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丰富自己的词汇。
要注意炼字炼句,学会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比如,朱自清在《春》中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的比喻写出了春雨的细密、闪亮、绵长的特点。
老舍在《济南的冬天》中这样来描绘雪后美景:“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贴切的比喻,准确的动词,生动地绘出了景物的特征。
因此,准确、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有助于把景物写得具体、形象、真实感人。
3.调动多种感官,抓住景物特点。
眼、耳、口、鼻、舌、身调动多种感官,抓住景物特点。
观察和描写景物还需要我们多方面去发现和感知景物的特点。
如果我们能够从多角度、多侧面去描摹景物,那么我们的文章就会生动得多。
因此,我们要调动自己的所有感官,眼、耳、口、鼻、舌、身去用心观察,然后将观察所得如实地描绘出来,客观景物的特征就能真实再现。
朱自清在《春》中描写春风时,用“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作者从触觉、嗅觉、视觉、听觉等角度落笔,描写出了春风和熙、轻柔、清新、和悦的特点。
4、还可以使用一些跟色彩有关的词语来描写景物。
比如郑振铎写燕子“嫩蓝的春天,几支木杆,几痕细线连于杆与杆间,线上停着几个粗而有致的小黑点,那便是燕子。
”老舍写水,“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总之,学生在练习写作时,既要认真观察,对景物有准确的了解,选准描写角度,安排好行文顺序,又要找准景物与自己感情的契合点,做到情景交融。
抒情、达意是写景的最终目的。
同时,还要充分利用课文,从课文中学习写景的技巧。
既有模仿借鉴,又要创新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写好写景的文章。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旨在指导学生学会抓住景物特征的方法技巧。
从观察的角度、顺序,景物的形、声、色等方面以及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等来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
)5、教师小结:多美的景啊!多美的妙词艳语啊!我们完全陶醉了。
只要按顺序,移步换景,从整体到部分地抓住景物特点,仔细地观察,再加上自己充分的想象,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心里话,就是一篇精彩的作文了。
五、下笔成文,展示个性。
1、出示写一处景物的写作要求:①、写一处景物,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致的描写。
②、要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③、描写景物的语言要生动形象,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④、题目自拟。
篇幅500字左右。
2、出示词语库,供学生挑选适合的词句。
3、主体段落(包括景物特点、自己感受等)要350字以上。
作文的开头,可仿照《济南的冬天》和《白鹅》用比较的方法引入;结尾部分可学习《海燕》,虽然短,但韵味悠长,充满感情。
4、利用平台,展示佳作。
(设计意图:本作业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学以致用,学练结合,学生写完后作交流发言,老师总结。
这一设计意在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激励,互相促进。
)六、总结这单元作品以诗一般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草木花卉争荣的景象。
把热爱春天的真挚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但不同于一般作品去描写景物,着力于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不惜笔墨作具体细致的刻画,激励人们珍惜大好时光,奋发向上,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之情。
希望同学们也能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的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融情于景,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运用到以后的写作中。
(设计意图:此环节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了系统、完整的印象。
)七、教学评价在本课的教学中,大部分学生表现很好。
我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随之带领学生走进春天,赏析文的语言美;让学生在各自体验和相互启发之中,进行阅读和写作实践,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的活跃状态,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令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