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材料复习资料

工程材料复习资料

第二部分气硬性胶凝材料一.名词解释:气硬性与水硬性胶凝材料、石灰的熟化、陈伏、过火石灰、钙质生石灰、镁质生石灰二.填空题:1.石膏板不能用作外墙板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它的 ( 耐水 )性差。

2.建筑石膏是(β)型的(半水)石膏,硬化后的石膏的化学成分是(CaSO42H2O )。

3.建筑石膏具有凝结硬化快,硬化初期具有体积(微膨胀)的特性,故其适于制作模型、塑像等。

4.建筑石膏的孔隙率(大),表观密度(小),故其具有(保温隔热)性好(吸声)性强的特性,其产品冬暖夏凉,吸声效果好。

5.石灰不可以单独应用是因为其硬化后(体积收缩)大,而石膏可以单独应用是由于其硬化过程中具有(体积微膨胀)的特性。

6.石灰熟化时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放热大),二是(体积膨胀)。

7.石灰膏主要用于配制墙体的(砌筑砂浆)和(抹面砂浆),消石灰粉主要用于拌制(石灰土)或(三合土)。

8.石灰浆体的硬化包括(干燥)和(碳化)两个交叉进行的过程,而且(碳化)过程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其速度(缓慢)。

9.在石灰应用中,常将石灰与纸筋、麻刀,砂等混合应用,其目的是防止(硬化后的收缩),否则会产生(收缩裂缝)。

10.在水泥砂浆中掺入石灰膏是利用了石灰膏具有(保水性)好的特性,从而提高了水泥砂浆的(和易性)。

11.按消防要求我们尽可能用石膏板代替木质板材,是因为石膏板具有(防火性)好的特性。

三.选择题1.水玻璃在空气中硬化很慢,通常要加入促硬剂( C )才能正常硬化。

a.NaFb.Na2SO4c.N a2SiF6(不要求)2.试分析下列哪些工程不适于选用石膏制品。

( C )a.吊顶材料b.影剧院的穿孔贴面板c.冷库内的墙贴面d.非承重隔墙板3.生石灰使用前的陈伏处理,是为了( C )。

a.消除欠火石灰b.放出水化热c.消除过火石灰危害四.问答题1.为什么说石膏特别适用于制作室内装饰材料?2.为什么块状生石灰需熟化后才能应用?3.某民宅内墙抹灰时采用水泥石灰混合砂浆,可过了一段时间,墙体却出现起鼓并伴有放射状的网状裂纹,试分析其原因。

第三部分水泥一.名词解释:体积安定性不良、水化热、初凝和终凝、活性混合材二.填空题:1.通用水泥中,硅酸盐水泥代号为(P·Ⅰ)、(P·Ⅱ),普通水泥、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及复合性水泥的代号分别为(P·O ) 、(P·S)、(P·P)、(P·F)、(P·C) 。

2.硅酸盐水泥熟料的主要矿物是(硅酸三钙),(硅酸二钙),(铝酸三钙),(铁铝酸四钙),简写为 ( C3S),(C2S),(C3A),( C4AF).3.硅酸盐水泥的主要水化产物是 (水化硅酸钙)和(水化铁酸钙)凝胶、(氢氧化钙) 、(水化铝酸钙 )及(水化硫铝酸钙)晶体,其中(水化硅酸钙)约占70%,(氢氧化钙) 约占20%。

4.改变硅酸盐水泥的矿物组成可制得具有不同特性的水泥,如提高(C3S) 含量,可制得高强水泥;提高(C3S)和(C3A)的含量,可制得快硬水泥;降低(C3S ) 和( C3A ) 的含量,提高(C2S) 的含量,可制得中、低热水泥;提高(C4AF)含量,降低(C3A)含量可制得道路水泥;降低(C4AF ) 含量可制得白水泥。

5.石膏在硅酸盐水泥中起到(缓凝)的作用,在矿渣水泥中起到(缓凝)和(激发活性)的作用。

6.常用的活性混合材为(粒化高炉矿渣)、(火山灰质材料)、(粉煤灰),活性混合材的主要化学成分是(SiO2 )和 (Al2O3),这些活性成分能与引起水泥腐蚀的水化产物( Ca(OH)2 )反应,生成(水化硅酸钙)和(水化铝酸钙)而参与水泥凝结硬化。

7.在水泥硬化过程中,(3~7)天强度增长幅度较大,(7~14) 天强度增长率有所降低,(14~28)天强度增长率进一步下降。

28天后强度(继续增长)。

8.硬化后的水泥石结构主要是由(凝胶体),(晶体),(未水化水泥颗粒),(毛细孔)等组成结构体。

9.引起水泥石腐蚀的内因是水泥结构本身存在(毛细孔),水化产物中存在(Ca(OH)2),( 水化铝酸三钙 )。

水泥石腐蚀的类型主要有(软水腐蚀),(盐类腐蚀),(酸类腐蚀),(碱类腐蚀)。

防止腐蚀的措施有(合理选用水泥品种),(提高密实度),(加做保护层)三种方法。

10.硅酸盐水泥的细度用(比表面积)表示,其它品种的通用水泥用(筛析法) 表示。

11.水泥初凝时间是指自 (水泥加水) 起,到水泥浆(开始失去可塑性) 为止所需的时间。

初凝的作用是为了(保证搅拌、运输、浇注、振捣等施工过程)。

终凝时间是指自 (水泥加水) 起,至水泥浆(完全失去可塑性)并开始产生强度所需的时间。

终凝的作用是为了(保证下一步施工)。

12.水泥安定性不良是由于熟料中(f-CaO)、(MgO)或掺入的(石膏)过多引起的。

其基本检验方法为沸煮法,沸煮法又分为(雷氏夹法)和(饼法)两种。

当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发生争议时以(雷氏夹法)为准。

沸煮法主要用于测试由于( f-CaO)引起的安定性不良。

13.通用水泥的强度等级是用标准尺寸为( 40×40×160mm)的试件,在标准条件即(20±1℃的水中)养护,测定3d及28d的(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来评定的。

又根据3d强度分为(普通)型和(早强)型两种。

14.水泥的水化热多,有利于(冬季砼)施工,而不利于(大体积砼)工程。

15.掺活性混合材的硅酸盐水泥与硅酸盐水泥相比,其具有早期强度(低) ,后期强度(高),水化热(低),抗淡水、酸性水及硫酸盐腐蚀性(好),其蒸汽养护效果(好),抗冻性(差),抗碳化能力(差)的特性。

其中矿渣水泥具有(耐热性)好,火山灰水泥具有在干燥条件下(干缩)大,在潮湿条件下(抗渗性)好,粉煤灰水泥具有(干缩)小的特性。

16.高铝水泥具有早期强度(高)、水化热(高)、耐蚀性(好)、耐热性(高)的特性,高铝水泥由于晶型转化,不宜用于长期(承重)结构,同时也不能与硅酸盐水泥等能析出( Ca(OH)2)的材料混合使用,否则会出现(闪凝)而无法施工,同时高铝水泥不适宜(蒸汽)养护,也不宜于(高温)条件下施工,更不宜用于(商品)混凝土工程。

17.水泥在储存与运输时应防止(受潮),储存过久(超过3个月)的水泥在使用前应(重新检验)。

为了防止使用时水泥强度等级不符合标准,通常新出厂水泥28天抗压强度为标准规定值的(1.1~1.150)倍,称为水泥的(强度等级富余系数)。

三.选择题1.水泥的硬化速度与下列那种因素有关( A )。

a细度 b.标准稠度用水量c. 初凝时间2.在江河桥梁建设中,不宜采用( A )水泥拌制混凝土。

a普通水泥 b.矿渣水泥c.火山灰水泥3.硅酸盐水泥硬化后,由于环境中含有较高的硫酸盐而引起水泥石开裂,这是由于其生成了( C )。

a.CaSO4 b.MgSO4 c.钙矾石4.为了制造快硬高强水泥,不能采用的措施为(B )。

a.加大水泥的表面积 b.提高石膏的掺量 c.增加C3A和C3S的含量5.某工程用普通水泥配制的混凝土产生裂纹,试分析下列原因中哪个不正确( A )a.混凝土因水泥水化后体积膨胀而开裂 b.因干缩变形而开裂 c.水泥体积安定性不良6.在(C )条件下,可以选用硅酸盐水泥。

A.流动水 b.含碳酸的水 c.含重碳酸盐水7.下列哪种工程宜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A )a.预应力混凝土 b.耐碱混凝土 c.地下室混凝土工程四.问答题1.生产水泥时,常掺入哪几种活性混合材料?掺入的目的是什么?2.水泥为什么要在潮湿条件下养护,而石灰和建筑石膏则要求在干燥空气条件下养护?3.简述引起水泥体积安定性不良的原因。

4.在生产及控制水泥质量时会采取以下措施或测试,试分析说明其原因:①生产水泥时加入石膏②水泥体积安定性不良③水泥必须具有一定细度④测定水泥安定性、凝结时间等都必须用标准稠度用水量。

5.试述掺活性混合材的硅酸盐水泥的共性与特性。

五.计算题:某普通水泥已测得其3d抗折、抗压强度均达为Rf=4.2MPa,Rc=21.5MPa,现又测得28d抗折破坏荷载为2850、3020、3570(N),抗压破坏荷载为82.6、83.2、83.2、87.0、86.4、85.1(KN)。

试评定其强度等级。

(参见P298《水泥胶砂强度试验》)(强度等级为42.5R)第四部分.混凝土一.名词解释:碱-骨料反应、和易性、徐变、混凝土的耐久性、减水剂、引气剂、掺合料。

二.填空1.对砂石骨料中杂质的含量要求包括 ( 泥与泥块),(云母),(轻物质),(硫化物和硫酸盐),(有机质),(氯化物),而对骨料的(坚固)性和粗骨料中的(针、片状颗粒)含量也需测定。

2.卵石多为(圆)形,表面(光滑),与水泥粘结(差),但拌制的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好。

而碎石颗粒形状为(多棱角),且表面(粗糙),与水泥石粘结强度(高),但拌制的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差。

3.砂石含泥量大将严重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增大混凝土的(干缩)。

4.选用细骨料时应是级配好、颗粒大,这样骨料的(空隙率)和(总表面积)均较小,不仅节约(水泥),又有利于硬化后混凝土的性能。

5.选用粗骨料时粒径较大可节约(水泥),但最大粒径的确定要受到(结构截面尺寸),(钢筋间净距)及(施工条件)限制,规范规定,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得超过(结构最小截面尺寸的1/4),且不得大于(钢筋间最小净距的3/4)。

对混凝土实心板,最大粒径不宜超过(板厚的1/2),且不得超过(50)mm。

6.石子的最大粒径是指(公称粒级)的上限,如5~31.5mm粒级的骨料其最大粒径为(31.5)。

7.砂的粗细用(细度模数)表示,颗粒级配用(级配区)或(级配曲线)来判定。

骨料级配良好的标准为:空隙率(小),总表面积(小)。

8.粗骨料的强度可用岩石的(抗压强度)和(压碎指标)两种方法表示,压碎值的大小反映了粗骨料(抵抗受压破碎)的能力.而骨料的坚固性用(硫酸钠溶液法)法来测定,它是用来检验(骨料在自然风化或物理化学因素作用下抵抗破裂)的能力。

9.混凝土的和易性包括(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三方面含义,测定方法有(坍落度)法和(维勃稠度)法。

10.影响和易性的主要因素有(水泥浆用量),(水灰比),(砂率),(组成材料),(温度)和(时间)。

在保证混凝土强度不变及水泥用量不增加的条件下,改善和易性最有效的方法是(加外加剂),(调整骨料种类、粗细、级配或砂率),(改善施工工艺)。

11.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是用边长(150×150×150mm)试件,在(标准)条件下养护(28)天的(抗压强度)来确定的。

它与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差异在于混凝土强度等级是按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值)来划分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