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NBA CBA足球F1 -> 虎扑体育论坛 -> 新·开放区-> 从“间岛问题”和“东北工程”看中韩(朝)领土争端(一)登录-> 注册-> 回复主题-> 发表主题独立韩秋(主题)2008-04-02 10:56目录一:中韩领土争端的由来及历史:1. 关于“间岛”;2. 关于“东北工程”;1) 什么是“东北工程”?2) 韩国国内:“历史研究?帝国主义!”3. 从高句丽到渤海国;1) 历史上的高句丽;2) 高句丽后的渤海国;4. 从“白头山定界碑”到“间岛协约”;二:近代领土争端----从金日成到李明博:1.金日成的野心;2.纷争再起:混淆是非的韩国史学界;3.潘基文走了,李明博来了;三:中韩其他领土及领海争端;1.东海争端---苏岩礁;2.黄海争端---石油之争;四:结束语一:中韩领土争端的历史由来:1. 什么是“间岛”?名词解释:间岛1.“在吉林和龙县东北光霁峪,前本名假江,为图们江北岸滩地,清初久列封禁,光绪十一年,始准韩民纳租越垦,设越垦局董其事,韩民利其土地膏沃,渐生觊觎,二十九年,韩官李范允行文越垦局,妄更其名为间岛,指为韩领,且带兵过江,经我军极力弹压,始退事后与定善后章程十二条,其第八条曰,古间岛即光霁峪假江地,向准钟城韩民租种,今循旧办理,是仍以间岛为吉属也,日俄战后,日人藉战胜余威,踵事扩张,指光霁峪以东为东间岛和龙峪一带为西间岛,诬为中韩未定之界,且牵及长白山穆碑,(穆碑者,康熙间乌拉总管穆克登查边所立,在图们鸭绿二江发源之分水岭,光绪初韩人意图侵界,潜移其碑于长白山麓,且混指图们豆满为二江,以图们江为豆满江,以海兰河为图们江,议久未决,)迭经往返交涉,至宣统元年缔间岛协约八条,争端始息,今自黄花松沟及英额岭以东、哈尔巴岭及老爷岭以南、戛牙河以西、豆满江以北,皆称之为间岛,以介于吉林朝鲜俄国之间,商业颇为发达,农亦盛,有天图铁路横贯之,市场以局子街、和龙峪、光霁峪、头道沟、东盛街、六道沟、百草沟等处为最盛。
”-----《中国古代地名大辞典》2.간도,原名垦岛,“间岛”是韩国人对中朝界河图们江(韩国称为豆满江)以北,海兰江(韩国称为土门江)以南的中国延边朝鲜族聚居地区的称呼。
“间岛”原指与朝鲜北部清津、罗津接壤的吉林光霁峪前图们江中的一块滩地,滩地纵十里,宽一里,面积两千余亩。
宋教仁在其所著 的《间岛问题》中曾详考了“间岛”一词的来历,指出朝鲜人因越垦之故,称垦种之地为“垦地”、“垦岛”,后转音而成“间岛”。
光绪二十九年(1904年),朝鲜官员李范允行文清政府光霁峪越垦局, 称图们江江中滩地为“间岛”,并谓“此土介于一江分派之中,始由 韩民垦种”,意在据为彼土。
同年,李范允带兵过江劫掠华民,平息以后,延吉厅同知陈作彦与朝鲜边吏韩定、金命焕等订立《边界善后章程》十二条,其中第八条对所谓“间岛”问题曾明确予以澄清, “古间岛即光霁峪前假江地,向准钟城韩民租种,今仍循旧办理”。
可见,“间岛”历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章程已明确表明其主权属于中国,此时所谓“间岛”的地理位置及面积范围仅限于图们江中滩地。
清朝末年,日本觊觎该地区,制造「间岛事件」,声称中朝国界未清、间岛归属未定,又以保护朝鲜垦民为由,入侵中国延边;将间岛范围从十里、宽一里左右,扩大到「海兰河以南、图们江以北,宽约二三百里,长约五六百里之地」。
即现在中国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汪清、和龙、珲春地区附近六七万平方公里地域的总称。
此地区面积广大,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农商业发达,人民生活富足。
但韩国人广义上讲的所谓的“间岛”并不止于此,这个虚无缥缈的地域甚至囊括了整个中国东北的全部。
他们把上面说的狭义上的“间岛”称作“西间岛(서간도)”;把中国黑龙江省东部南部包括中国十大商品粮产地富庶的三江平原在内的广大地区叫做“东间岛(동간도),把黑龙江省的朝鲜族聚居区牡丹江市附近地区叫做“北间岛(북간도)”,把除了这几个地方之外的中国东北剩下的所有领土称作“北方故土地域(满洲)(북방고토지역/만주)”,甚至把阿穆尔河(即黑龙江)以南,乌苏里江以东,即现在位于俄罗斯东南部,在中俄《北京条约》里清政府割让给沙俄的20余万平方公里土地称作“沿海州地域”,也认为是所谓“间岛”的一部分,以前以及现在应该是韩国的土地。
(上图:图1:韩国人所谓的“间岛”的详细划分)[上图:图2:韩国“收复间岛运动本部(간도되찾기운동본부)”及“北方韩民族实业本部(북방한민족사업본부)”网站首页,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韩国人心目中广阔的“间岛故土”和“间岛是我们的土地!收复回来留给子孙后代!”(간도는우리땅!되찾아후손에게물려주자!)的口号]上面的图中不约而同的都画到了“北方故土”,从图上看,它几乎囊括了整个中国东北地区,那么,这所谓的“北方故土”究竟从何而来?它到底是不是韩民族的“故土”呢?让我们暂且保留这个问题,先来看看我们中国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吧。
2. 关于“东北工程”1)什么是“东北工程”?说到中韩两国的领土纷争,就不得不提到“东北工程”。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边疆地区,资源丰富、人口稠密、文化发达,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近代以来成为列强侵略扩张、争夺霸权的重要地区,而东北边疆问题就成为许多有识之士关注研究的对象,对帝国主义御用文人们炮制的企图分裂中国东北的种种谬论进行了批驳和回击。
自19世纪中期清人研究东北疆域著述《朔方备乘》问世至今,东北疆域与地方史研究已有近150年的历史。
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这门学科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
仅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版的相关研究专著约有200多种、专题学术论文达数千篇。
学者们的研究内容几乎涵盖了有关东北疆域与地方历史的所有领域。
在地方史、边疆民族史、边界沿革史、朝鲜移民中国史、东北与周边国家地区关系史等方面有较多的建树,形成了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建立了相应的研究机构,形成了一支专业研究队伍。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面对的国际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边疆地区的影响尤为重大,具体到东北边疆,俄罗斯、朝鲜、韩国、蒙古,还包括日本、美国,这些国家与中国的双边关系、多边关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还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当中。
特别是近十几年以来,随着东北亚政治、经济地位的日益上升,东北亚成为世界瞩目的热点地区,我国东北边疆地区地处东北亚中心位置,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在这一形势下,一些国家的研究机构和学者别有用心地在历史关系等方面的“研究”中歪曲史实,少数政客出于政治目的公开宣扬种种谬论、制造混乱,使得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的研究面临诸多挑战,也给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的学术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
为了进一步促进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研究的学科建设和发展、为了进一步维护东北边疆地区的稳定,经中央批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东北三省联合组织了大型学术项目“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系列研究工程”,并于2002年2月正式启动。
“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系列研究工程” 为期5年,是一项跨学科、跨地域、跨部门的大工程。
该项研究旨在将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研究纳入学术化轨道,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有机结合,深化研究。
“东北工程”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把以往的研究成果加以总结,集中优势力量攻克历史上的疑点问题、现实中的热点问题和理论上的难点问题,使整体研究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在此基础上,形成系列化、权威性的研究成果。
该项工程的课题分为研究类(包括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翻译类和档案资料类三大系列。
其中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古代中国疆域理论研究;东北地方史研究;东北民族史研究;古朝鲜、高句丽、渤海史研究;中朝关系史研究;中国东北边疆与俄国远东地区政治、经济关系史研究;东北边疆社会稳定战略研究。
如上所述,“东北工程”是我国学术界一项巨大的关于东北历史及周边国家关系的研究工程。
从研究的内容以及精神可以明确看出,我国进行“东北工程”的目的无非两点:维护东北边疆地区的稳定、促进东北边疆地区的发展;加强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的学术研究,促进东北边疆研究的学科建设,引起社会各界对此的重视。
但是当这件事传到韩国,在韩国的学术界和政界却掀起了轩然大波。
2)韩国国内:“历史研究?帝国主义!”2003年12月9日,韩国古代史学会、韩国考古学会、韩国近现代史学会第17个学会在汉城历史博物馆发表联合声明要求:“中国应立即停止把高句丽史编入中国历史的歪曲历史行为。
”这明显把矛头指向我国正在进行的“东北工程”研究。
随后,有韩国议员向国会提交了“敦促中国停止歪曲历史的决议案”,认为韩国政府应提出强烈抗议。
接着,韩国政府决定,将针对中国研究东北地区的古代史问题成立“高句丽史研究中心”,加强对高句丽史的研究工作。
”2004年6月24日,《光明日报》发表一篇题为《试论高句丽历史研究的几个问题》的署名“边众”的文章,文章提出:“高句丽政权的性质应是受中原王朝制约和地方政权管辖的古代边疆民族政权。
”这篇文章发表不久,韩国知名历史学者们的骂声如潮水般滚滚而来。
此文便成了关于中韩“东北工程”问题争端的导火索。
汉城大学教授李成圭认为:“如果古朝鲜、扶余、高句丽和渤海等历史作为中国少数民族的历史编成‘中华民族 ’历史的一部分,那么有可能引出韩国史只是没有被中国吸收的支流,是没能参与‘中华文明’的野蛮落后的集体历史而已等各种观点。
”而韩国汉阳大学教授慎镛厦甚至撰文称之为“‘历史帝国主义’之作。
”对韩国学术界这次“抗议”给予极大关注与支持的韩国第一大报《朝鲜日报》更是发表了所指极为深远的社论,称:“有分析认为,中国之所以这么做是要重新确认与朝鲜族居住的东北地区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制造介入北韩地区的理由,隐含高度的战略意图。
”鉴于双方在学术上的巨大分歧及逐渐扩大化的相互矛盾,2004年8月,韩国和中国外交部达成了5个项目的口头协议,内容主要是:双方的讨论和研究仅限于高句丽史问题,不将此问题升级为政治问题,而是以民间角度的学术讨论来解决。
并发表了自己的态度,称韩国政府一直以来都对此深信不疑。
对于政府的协议,韩国学者们的指责与不满不断。
韩国西京大学教授、高句丽研究会理事长徐吉洙批评说:“这相当于是在除了首都之外的整个国土都遭到践踏的情况下,只是一味地相信侵略军的休战约定,对收复被侵略的领土想都不想。
韩国梨花女子大学客座教授姜友邦表示:“今年6月,在中国沈阳开幕的‘辽河文明展’明确体现出了中国作为文明的起源,打算将达到朝鲜半岛和满洲的辽河文明也偷走的意图,但韩国国内学术界对此却依然没有做出任何反应。
”韩国执政党、国会代表及民间团体也宣称,将以“拒绝前往中国旅游”、千万市民集体签名示威等方式,抗议中国社科院再度密集发表“东北工程”新报告,扭曲古朝鲜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