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研究生考试马原专业课考点归纳

研究生考试马原专业课考点归纳

20XX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研专业课考点归纳(页码参照20XX年修订版)绪论一、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P13-P19)1.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鲜明的政治立场3.重要的理论品质4.崇高的社会理想第一章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P39)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二、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辨证统一。

(P42)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2.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3.注意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三、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P47-P48)四、和谐社会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P49)五、辨证的否定观。

(P51)第二章一、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P65)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二、真理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辨证统一。

(P75)1.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2.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向具有绝对性的真理转化3.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的辩证统一是同人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辨证统一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P78-P79 )1.真理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2.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3.逻辑证明在检验真理过程中起着补充作用四、价值及其特性。

(P80)1.客观性2.主体性3.社会历史性4.多维性五、价值评价的功能及其特点。

(P82-P84)1.以主客体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2.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3.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价值评价“功能”见P84)六、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辨证统一。

(P85-P86)1.成功的实践必然以真理和价值的辨证统一为前提2.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3.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辨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坚持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七、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

(P87)第三章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P104-P105)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三种形态。

(P109)三、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多样性、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P110-P112)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依次更替。

而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则包含三层意思:1.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造成了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为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可能性空间2.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也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3.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四、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P114)1.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2.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3.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五、为什么说我国当前的改革是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1.改革的“深度”2.改革的“广度”3.改革的“难度”六、科学技术具有什么样的社会作用?(P125)1.对生产方式产生深刻影响2.对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影响3.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七、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

(P131-P132)1.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4.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5.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第四章一、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P143)(资本原始积累)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

(P145)三、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产生。

(P148)四、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P150)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五、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P153)1.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2.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所起作用的认识3.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六、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积累的过程、结果等。

(P163-P166)可变资本→(购买)→剩余劳动→剩余价值→(资本积聚、资本集中)→资本积累→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贫富分化、产品积压、人口失业七、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

(P166)八、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P174)九、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

(P179)1.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观念上层建筑,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2.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3.要辨证地看待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第五章一、为什么说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更加激烈?(P185-P186)1.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2.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3.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4.垄断条件下的竞争同自由竞争相比,具有一些新特点二、金融寡头是如何操纵国民经济命脉的?(P187)1.经济领域中的“参与制”2.政府的“个人联合”3.建立政策咨询机构等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及实质。

(P191)四、经济全球化的定义、表现及其后果。

(P196-P199)五、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及其实质。

(P206-P207)1.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新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2.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新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3.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新变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并没有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六、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不能掩盖其自身的局限?(P20)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资本主义制度下财富两极分化,引发经济危机3.资本家阶级支配和控制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和运行,不断激化社会矛盾和冲突七、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

(P210)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2.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4.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第六章一、为什么说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最彻底的革命?(P218)二、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P224-P226)1.社会主义开始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发挥出历史作用2.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及其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上影响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很大程度上遏制了资本主义和霸权主义在全球范围的扩张3.社会主义力量坚定支持被压怕民族和人民,推动了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4.社会主义在当代引导着世界人民的前进方向三、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P227-P230)1.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国家政权2.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四、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特征有哪些概括?(P232)五、如何充分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P236)1.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3.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4.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六、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P240)1.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2.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以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坚持“走自己的路”3.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充分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七、社会主义在自我发展和完善中走向辉煌。

(P243-P245)1.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2.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3.选择正确的改革方式和步骤4.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八、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P245)1.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2.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3.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4.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5.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九、为何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P250)十、新形势下如何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及如何实现全面从严治党?(P252等)第七章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P257)1.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2.在剖析资本主义旧世界的过程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3.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P259-P265)1.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2.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3.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