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结构面ppt

结构面ppt


触。每一接触面会产生压缩变形,其压缩量δ可按弹性理论中的布辛涅
斯克解求得:
mQ (1 2 ) m d 2 (1 2 )
EA
nhE
节理闭合弹性变形值δ0=2δ,则
0
2m
d 2 (1 nhE
2)
式中:m为与荷载面积形状有关的系数; d为块体的边长;E为弹性
模量;n为接触面的个数;h2为每个接触面的面积;σ.d2 为作用于节
m ax
da cos a
,
m bx
db cos b
, m nx
dn , cos n
式中:n为取样线l内的节理组数量.
该取样线上的裂隙度K为各组节理的裂隙度Ki之和。即:
K Ka Kb Kn
Ka
1 m ax
,
Kb
1 m bx
,K n
1 m nx
,
K越大,结构面越密集。不同测线上的K值差别越大,岩体各 向异性越明显。按K的大小,可将节理分成:疏节理(K=0~1 m-1);密节理(K=1~10 m-1);非常密集节理(K=10~ 100 m-1);压碎或糜棱化带(K=100~1000 m-1);
c tg
式中:c、φ分别是结构面上的粘结力和摩擦角, φ= φb + β , φb是岩石平坦表面基本摩擦角,β是结 构面的爬坡角;σ是作用在结构面上的法向正应力。
一、平直结构面的抗剪强度
结构面呈平直状,没有波状起伏。
1、平直结构面的剪切变形曲线 (1)τ很小时,τ-δ呈线性,弹性状态; (2)τ很大,大到足以克服移动摩擦阻力之后,τ-δ呈非线性;
(2)构造结构面
各类岩体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形成的各种结构面,如劈理、 节理、断层、层间错动面等。
节理面在走向延展及纵深发展上,其范围都是有限的,大 者一般不过上百米,小者仅有几厘米.张节理面一般粗糙,参 差不齐,宽窄不一,延展性较差,剪节理面一般平直光滑,延 展性相对较好,节理面上常见有擦痕和各种泥质薄膜,如高岭 石、绿泥石、滑石等,因此,剪节理面尽管接触紧密,但却易 于滑动。
初始阶段的剪切变形曲线呈下凹型,随着剪切变形的发展,剪切应力逐渐 升高但无明显的峰值出现,最终达到恒定值。
§2-3 结构面的抗剪强度
结构面最重要的力学性质之一是抗剪强度。结构 面在剪切过程中的力学机制比较复杂,构成结构面 抗剪强度因素是多方面的,大量试验结果表明,结 构面抗剪强度一般可用莫尔-库伦准则表示:
(3)次生结构面
在地表条件下,由于外力(如风化、地下水、卸荷、爆破 等)的作用而形成的各种界面,如卸荷裂隙、爆破裂隙、风化 裂隙、风化夹层及泥化夹层等.
卸荷裂隙一般发生在岩体有临空面条件的地区,特别是在 深切河谷处,延展性不好,常在地表20~40m内发育,裂 隙面粗糙不平,常为张开型,充填物多为泥质碎屑.
D、压扭性结构面:既有压性结构面的特征,又有扭性 结构面的特征,但常以其中一种为主。
E、张扭性结构面:兼有张性和扭性结构面的双重特征。 往往成锯齿状。
三、结构面的分级
结构面的发育程度、规模大小、组合形式等是决定结构体 的形状、方位和大小,控制岩体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尤以结 构面的规模是最重要的控制因素。按结构面发育程度和规模 可以划分为如下五级:
A、充填物成分:质粘土、砂质、角砾质等。 B、充填物厚度对结构面强度影响特别显著。按厚度可将有充填物的结构
面分为: 薄膜充填:充填物厚度多在1mm以下,多系次生蚀变矿物与风化矿物构
成,如滑石、粘土矿物等; 断续充填:充填物不连续,厚度多小于结构面的起伏差,使结构面强度
降低。 连续充填:充填物厚度一般大于起伏差,结构面强度主要受充填物强度
d 1 l Kn
式中:n为长度l内的节理数量. 当取样线垂直节理的走向时,d为节理走向 的垂直间距。按节理的垂直间距d将岩体分为: d > 180cm 整体结构; d =30~80cm 块状结构 d < 30cm 碎裂状结构; d < 6.5cm 极破碎结构
当岩体中有几组不同方向的节理时,
如图所示两组节理Ka、Kb,则沿取样 方向x上的节理平均间距max和mbx为
A( V )t
Vmc V
当A=1,t=1时,上式为:
V
V
mcVmc).
一、节理的法向变形
若A与t不为1,可由试验确定曲线方程。其方法为: (1)取完整岩石试件,测其轴向σ-△V曲线(如图(a)中的A线)。 (2)将试件沿横向切开,使切缝成一条平行于试件底面且成波状起伏 的裂缝,以模拟节理。 (3)将切缝上下两块试块重合装上—“配称切缝试件”,加载测其轴 向σ-△V曲线(如图(a)中的B线)。 (4)将切缝上下两块试块旋转某一角度装上—“非配称切缝试件”, 加载测其轴向σ-△V曲线(如图(a)中的C线)。 (5)利用曲线的差值求切缝的压缩量。
2、按结构面按受力条件可分为
A、压性结构面:由压应力挤压而成,其走向与最大主 应力方向垂直。如片理面、褶皱轴面、压性节理面 等。
B、张性结构面:在拉应力作用下产生的结构面,其走 向与最大主应力方向一致。结构面是张开的,结构 面壁粗糙。如张断裂面、张性节理面。
C、扭性结构面:由纯剪或压张应力引起的剪应力所形 成的结构面,结构面壁较光滑,开口或闭口都有可 能,往往成对出现。如x型断层面,x型节理面。
理上的压缩荷载。
一、节理的法向变形
2、节理的闭合变形 Goodman 于1974年通过试验,得出法向应力σ与结构面闭合量△V有如下 关系:
A( V )t
Vmc V
式中:ξ为原位压力,由测 量法向变形的初始条件决定; Vmc为最大可能的闭合量; A、 t是与结构面几何特征、岩石力 学性质有关的参数。
爆破裂隙是矿山工程中常见的一种次生结构面,爆破裂隙 的延展与分布视所在地区岩体特性及爆破的大小而异.一般 爆破裂隙的延展范围是有限的,且多呈一组相互平行的、弧 状的裂隙面分布.
风化裂隙及风化夹层一般是沿原生夹层和原有结构面发育, 多是短小密集,延展性差,仅限于地表一定深度.
泥化夹层是由于水的作用使夹层内的松软物质泥化而成, 其产状与岩层基本一致,泥化程度视地下水作用条件而 异.泥化夹层一般都是强度很低的,它们是导致岩体失稳破 坏的常见因素.
“配称切缝试件”——“B-A” “非配称切缝试件”——“C-A”
二、节理的切向变形
在一定的法向应力作用下,结构面在剪切作用下产生切向变形,其变形 特征用试验时施加的剪应力τ与相应的剪切位移δ的关系来描述。τ-δ曲线特 征取决于结构面的基本特征(粗糙度、起伏度、充填物性质与厚度等)。 (1)结构面粗糙无充填物(A): 随着剪切变形发生,剪应力相对上升较快,当达到剪应力峰值后,结构面抗 剪能力出现较大的下降,并产生不规则的峰后变形或滞滑现象。 (2)平坦的结构面或结构面有充填物(B):
二、结构面的类型
1、按结构面 按成因可分为
原生结构面 构造结构面 次生结构面
沉积结构面 火成结构面 变质结构面
(1)原生结构面:在成岩过程中形成的结构
面。
A、沉积结构面是沉积岩在成岩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地质界面, 包括层面、层理、沉积间断面(不整合面、假整合面),及原 生软弱夹层等。 B、火成结构面为岩浆侵入、喷溢冷凝所形成的各种结构面, 如流层、流线、火山岩流接触面、各种蚀变带、挤压破碎带以 及原生节理等。这些结构面的产状受侵入岩体与围岩接触面所 控制。 C、变质结构面为岩体在变质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结构面,如 片理、片麻理、板理及软弱夹层等。变质结构面的产状与岩层 基本一致,延展性较差,但它们一般分布密集。片理结构面是 变质结构面中最常见的,其面常常是光滑的,但形态呈波浪状. 片麻理面常呈凹凸不平状,结构面也比较粗糙,变质岩中的软 弱夹层主要是片状矿物,如黑云母、绿泥石、滑石等的富集带, 其抗剪强度低,遇水后性质就更差.
Xe
a1
a2 an A
岩体按切割度分类: Xe=0.1~0.2 完整岩体; Xe=0.2~0.4弱节理化岩体; Xe=0.4~0.6中等节理化岩体; Xe=0.6~0.8强节理化岩体; Xe=0.8~1.0完全节理化岩体; 岩体被某组结构面切割的程度Xr为:
Xr K Xe
式中:K为岩体的裂隙度; Xe 为沿某一平面的切割度。
断层面的规模相差比较悬殊,有的深切岩石圈几十公里, 有的仅限于地壳表层或只在地表数十米.但是,相对工程而言, 断层面一般是延展性较好的结构面.断层面(或帘)的物质成分 主要是构造岩,如断层泥、糜棱岩、角砾岩、压碎岩等.层间 错动带是在层状岩体中常见的一种构造结构面,其产状一般与 岩层一致。
延展性较好,结构面中的物质,因受构造错动的影响,多 呈破碎状、鳞片状,且含泥质物。
结构面控制着岩体的强度。结构面延展情况不同,其力 学效应也不同。
(1)非贯通性结构面
(2)半贯通性结构面
(3)贯通性结构面
五、结构面的状态
4、结构面的密集程度:指岩体中各种结构面的发育程度。 衡量密集度的指标为岩体裂隙度K和切割度Xe。
(1)岩体裂隙度K——沿取样 方向单位长度上的节理数量
Kn l
(3)τ达到峰值τP后, δ突然增大,表面试件已沿结构面破坏, 此后τ迅速下降,并趋于一常量(残余强度)。
第2章 结构面的力学性质
§2-1 结构面的类型及其特征 §2-2 结构面的变形特性 §2-3 结构面的抗剪强度 §2-4 结构面的力学效应
§2-1 结构面的类型及其特征
一、结构面的概念
结构面是指岩体中存在着的各种不同成因和不同特性的 地质界面,包括物质的分界面、不连续面如节理、片理、断层、 不整合面等。 结构面具有一定的方向、延展较大、厚度小的二 维面状地质界面。
I 级结构面--区域构造起控制作用的断裂带
Ⅱ 级结构面--延展性强而宽度有限的地质界面
Ⅲ 级结构面--局部性的断裂构造
Ⅳ 级结构面--节理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