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1版中考语文试卷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知识积累及运用 (共6题;共40分)1. (5分)(2017·海南) 将下列文字工整、规范、美观地书写在横线上。
志存高远筑梦想脚踏实地行四方。
2. (8分) (2016九上·蚌埠月考)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生命之美源于自然,自然之美焕发盎然生机。
触摸一缕阳光,你会感受生命的绚烂;采撷一束鲜花,你会嗅到生命的芬芳;líng听一声鸟鸣,你会领略生命的惬意;___________,________。
与自然亲近,你会 A (心旷神怡/心安理得);与生命相拥,你将充实丰盈。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注音。
líng________________听盎然生机(2)填在A处横线上的成语是________。
(3)结合语境,在文中横线上仿写恰当的句子。
3. (8分) (2017七下·句容月考) 下面语段中部分句子有语病,请按照提示写出修改意见。
①一个民族应该值得回顾的辉煌历史,②它会稳定和提升现在的现实生活。
③人们通过对先人所经历的艰苦磨练和取得的辉煌成果的回忆,来升华和照亮现在的生活。
民族的生活和个人的生活一样,是一种极为可贵的经验财富。
④这种经验财富,如果得到巧妙的运用,就会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相反,如果滥用或误用,就会导致空想、迷惑和失败。
(1)第________句成分残缺,应“________”后加上“________”。
(2)第________句成分赘余,应删去“________”一词。
(3)第________句语序不当,应将“________”和“________”调换。
4. (5分)仔细阅读下边的漫画,并联系《皇帝的新装》一文,说说这则漫画的深刻含义。
5. (10分) (2019八上·宣州期中) 默写。
(1)牧人驱犊返,________。
(王绩《野望》)(2)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
(崔颢《黄鹤楼》(3) ________,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4) 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5)吴均《与朱元思书》中运用侧面描写来表现富春江水清澈见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6)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誉为“千古壮观”。
(7)西湖之景,美不胜收,饱览湖光山色,总是令人余兴未阑,流连忘返,正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
6. (4分)(2020·靖边模拟) 请参加以“古诗苑漫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1)(活动一:抄录诗句)请选择下列诗词中你最喜欢的一句,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范仲淹《苏幕遮》)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________(2)(活动二:分类整理)“活动一”中选择的诗词名句,需归入你整理的一个专题。
请为这个专题拟定名称要求:名称为偏正短语;不超过5个字。
________(3)(活动三:拟写对联)教室的墙上要张贴一副勉励大家勤奋笃学的对联。
请你仿照上联对出下联,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上联:读经读史读遍天下奇书下联:________(4)(活动四:吟唱诗韵)“唱”古诗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用今人为古诗的曲子;二是让一些现成曲谱与古诗“联姻”。
请举例说明其中一种唱诗途径。
要求:语言简明、连贯、得体;40字以内。
________二、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5分)7. (15分) (2017八下·武威月考)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诗歌的名家代有才人,在中华文明史上蔚为壮观。
今天,让我们漫步古诗苑,含英咀华,接受一次美的洗礼。
(1)请把班级分为三个小组,并说明各小组的活动任务分别是什么?(2)如果你自己所参与的小组是编一本专题诗集,你拟定的题目是什么?(3)在展示活动成果时,前一组是古诗配乐朗诵,下一组是古诗歌舞表演,你作为主持人,如何把两个小组的节目巧妙连接起来?请写几句串台词。
三、阅读理解及分析 (共4题;共71分)8. (11分)(2018·乐山)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
广家世世受射。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
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矣。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
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乙)(广)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阵。
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杀我立尽。
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之,必不敢击我。
”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阵二里所止。
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若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以坚其意。
”于是胡骑遂不敢击。
(1)下列对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 避之数岁(年)B . 因复更射之(重新)C . 广之将兵(将军)D . 上山阵(布阵)(2)下列划线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 今如此以百骑走/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B . 发即应弦而倒/泉香而酒洌C . 汉之飞将军/杀之以应陈涉D . 以坚其意/其如土石何(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李广本领高强,善于带兵,对匈奴震慑很大,因为他镇守右北平,匈奴很多年都不敢来此侵犯。
B . 李广力大善射,但眼力不佳,曾把石头当虎,所以作战时要等敌人靠近了才发箭。
C . 李广受士兵爱戴的原因:把自己的封赏分给部下;饮水和食物缺乏时,让士兵先饮用、进食;待人宽厚、不苛刻……D . 一次,与强敌狭路相逢,李广不退反进,下马解鞍,迷惑敌人,保全队伍。
这充分体现了他临危不乱、有勇有谋的品格。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②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以坚其意。
③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9. (20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稻子熟了,妈妈我想您了袁隆平①稻子熟了,妈妈,我来看您了。
②妈妈,您在安江,我在长沙,隔得很远很远。
我在梦里总是想着您,想着安江这个地方。
③人事难料啊,您这样一位习惯了繁华都市的大家闺秀,最后竟会永远留在这么一个偏远的小山村。
④还记得吗?1957年前,我要从重庆的大学分配到这儿,是您陪着我,脸贴着地图,手指顺着密密麻麻的细线,找了很久,才找到地图上这么一个小点点。
当时您叹了口气说:“孩子,你到那儿,是要吃苦的呀……”我说:“我年轻,我还有一把小提琴。
”没想到的是,为了我,为了帮我带小孩,把您也拖到了安江。
最后,受累吃苦的,是妈妈您哪!您哪里走得惯乡间的田埂!我总记得,每次都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您才敢走过屋前屋后的田间小道。
⑤对于一辈子都生活在大城市里的您来说,70岁了,一切还要重新来适应。
我从来没有问过您有什么难处,我总以为会有时间的,会有时间的。
等我闲一点一定好好地陪陪您……哪想到,直到您走的时候,我还在长沙忙着开会。
⑥那天正好是中秋节,全国的同行都来了,搞杂交水稻不容易啊,我又是召集人,怎么着也得陪大家过这个节啊,只是儿子永远亏欠妈妈您了……其实我知道,那个时候已经是您的最后时刻。
我总盼望着妈妈您能多撑两天。
谁知道,即便是天不亮就往安江赶,可是我还是没能见上妈妈您最后一面。
⑦太晚了,一切都太晚了,我真的好后悔,妈妈当时您一定等了我很久,盼了我很长时间,您一定有很多话要对儿子说,有很多事要交代。
可我怎么就那么糊涂呢!这么多年哪,为什么我就不能少下一次田,少做一次试验,少出一天差,坐下来静静地好好陪陪您。
哪怕,哪怕就一次。
⑧妈妈,每当我的研究取得成果,每当我在国际讲坛上谈笑风生,每当我接过一座又一座奖杯,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⑨无法想象,没有您的英语启蒙,在一片闭塞中,我怎么能够用英语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献,用超越那个时代的视野,去寻访遗传学大师孟德尔和摩尔根?无法想象,在那个颠沛流离的岁月中,从北平到汉口,从桃源到重庆,没有您的执着和鼓励,我怎么能够获得系统的现代教育,获得在大江大河中自由翱翔的胆识?无法想象,没有您在我的摇篮前跟我讲尼采,讲这位昂扬着生命力、意志力的伟大哲人,我怎么能够在千百次的失败中坚信,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使万千民众告别饥饿?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
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⑩稻子熟了,妈妈,您能闻到吗?安江可好?那里的田埂是不是还留着熟悉的欢笑?隔着21年的时光啊,我依稀看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走过稻浪的背影;我还要告诉您,一辈子没有耕种过的母亲,稻芒划过手掌,稻草在场上堆积成垛,谷子在阳光中哔啵作响,水田在夕阳下泛出橙黄的颜色……这都是儿子要跟您说的话,说不完的话啊。
(此文摘自《杂文选刊》2011年第7期,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八十岁生日晚会上的致辞,略有改动)(1)请说出选文采用第二人称“您”来表达的好处。
(2)文中作者说“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请根据第⑨段的内容,概括出母亲对作者的成长有哪些影响。
(3)根据文章内容,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不同含义。
①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
②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4)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稻子熟了,妈妈我想您了”蕴含了作者对母亲哪些丰富的感情。
10. (20分)(2018·龙东)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最可悲的教育,是寒门养贵子①都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父母们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越来越看中“富养”孩子,就算勒紧裤腰带,也要倾其所有地供养孩子。
②但普通家庭再怎么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也无法凭空假装富裕。
结果是,父母在身后负重前行,子女在人前过得光鲜亮丽,还嫌父母没见识,不懂生活。
③真正的富养,富在见识和眼界。
可是,在焦虑的现代社会,“富养”早己被人误读,许多父母简单地将“富养”理解为“砸钱”,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
④之前去四川支教时,见到一个现象:支教的那个班级里,大部分孩子的父母都在外打工,只有春节期间才能回来见孩子一面。
为了弥补对孩子的亏欠,他们给孩子买最新的iPad,每个月给他们高于当地生活水平的生活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