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教师进行有效教学反思的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教师进行有效教学反思的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教师进行有效教学反思的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主持人:赵兰图
承德市避暑山庄小学
《小学数学教师进行有效教学反思的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
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庄小学课题组
课题主持人:赵兰图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小学数学教师进行有效教学反思的研究》课题,被立为承德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1007045)。

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意义和价值。

1、理论意义和价值
苏格拉底说“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有效反思是有效教学的保证,同时寄寓着教师职业的人生价值。

有效教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有效的反思来实现的。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参与的教学活动的回顾、检验与认识,本质上是对教学的一种反省认知活动。

教师以自己的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在“回放过程”的基础上,对其中的成败得失及其原因进行思考,得到一定的能用以指导自
己教学的理性认识,并形成更为合理的实践方案。

美国学者波斯纳(G.J.Posner)十分简洁地提出了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其发展将大受限制。

美国明尼芬达州的罗斯福高中是一所具有82年办学历史的优秀校,罗斯福高中主张:反思+实践+研究=教师的成熟,可见教学反思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起到重要的作用。

2、实践意义和价值
教师的反思能力决定着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如果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缺乏反省,不对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概括,课堂教学实践后不反思,教师就很难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很难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的教学反思存在一些问题(1)越来越多的是为了应付检查、流于形式(2)面面俱到而不深刻(3)零零散散而不系统(4)重教师轻学生,为写反思而反思,没有实效性。

为此建立起学校的教学反思机制,管理机制,激励机制,促进教师及时有效的进行教学反思,使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深层次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促进教师真正成为“研究型教师”是很有必要的。

3、省内外同类研究现状述评
目前,国内对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比较多,但多数是关于教师教学反思的介绍性文献,对于教师教学反思的培养研究还相对较少。

从已有文献看,李玉民老师的《关于教学反思的反思》提出了教学
反思中存在的问题但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肖春梅老师的《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反思的方法》重在教学反思的方法,缺少怎样培养或者说激励教师反思。

由此,我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学教师进行有效教学反思的研究》,意在探索出有效的教学反思的管理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真正的让教师的教学反思再做用于课堂,通过教师对课堂教学有效的反思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

4、本课题的创新程度
省内外专家已经对教学反思有了很深刻和深入的研究,但教学指导过程中我们发现还存在很多问题:教师为写反思而反思,反思不是为了后继教学而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教师的反思只是套用一些专家理论,努力为自己的课寻找理论依托,官话套话较多。

教师反思多是反思自己一节课的成功点、闪光点,对课堂中存在的不足和缺憾缺少反思,多是教师的个人反思缺少集体反思。

教师反思不够具体,不够深刻也不及时,再作用于课堂的实效性不大,不能为后继教学提供有效的资料参考。

不够具体,不够深刻也不及时,再作用于课堂的实效性不大,不能为后继教学提供有效的资料参考。

为此,我们确立此课题的创新点是如何让课后反思更有实效性,如何能让课后反思再做用于课堂提高课堂效果;如何促进教师自觉的进行自我反思,看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在今后教学中加以改正,在提高自己教学水平同时提升学生的素养,同时探讨学生如何在学习中进行自我反思。

整理出一系列具有实践价值的教学设计,为学校的学科教学资源库提供有效的学习材料,提升整个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队伍由学习型
向研究型转变。

二、研究的内容、目标、思路。

1、课题研究的目标
⑴课题研究的总目标:构建学校教师教学反思的管理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

通过教师对课堂教学有效的反思来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

⑵课题研究的具体目标:
①通过课题研究构建学校教学反思机制,制定教学反思的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学校的教学管理。

②通过课题研究帮助教师及时有效的进行教学反思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促进教师的自主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适应当前课程改革的需求,掌握反思、研究教学的能力;帮助教师迅速接收反馈信息,找出成功与不足,使课堂教学不断优化成熟;帮助教师把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变成信息,暂时贮存、不断积累,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③通过教学反思形成一系列优秀的教学设计,建立起学科教学资源库,为学校今后的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2、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切入点是教师通过对自己课堂教学(学生的生成、教师语言、教学设计、以及师生主体地位的发挥等)进行细致的评价、反思,然后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从而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教
学效果。

3、课题研究的方法
文献法:通过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了解关于反思教学的背景,以及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反思的内涵,从理论上充实自己,为课题研究作好理论上的准备。

行动研究法:采用撰写反思日记、详细描述、彼此讨论等方法进行反思,弄明白课堂上遇到问题的实质,探索用以改进教学的行动方案,从而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

经验总结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反思的同时,要善于归纳、总结,将课题研究中的经验、过程、结果加以总结,撰写出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论文。

4、课题研究阶段
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0年3月-6月)学习相关反思的内容,成立课题组,申报课题。

通过教师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关于反思教学的背景,以及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反思的内涵,从理论上充实自己,为实验阶段作好理论上的准备,成立课题组,填写申报表,找准创新点申请立项。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2010年7月-2011年6月)
1、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前,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现状,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

在教学后,对自己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冷静、
细致的反思,总结经验、不断改进,经过修改或调控后再实践,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2、建立教师教学反思的管理制度、激励制度、评价制度。

促进教师自觉主动的进行教学反思,并将教学反思的效果再做用于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第三阶段总结推广阶段(2011年7月-2011年10月)把取得的经验或得到的教训通过论文的形式在学校内部进行交流,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将课题中遇到的问题研究的成果进行归纳、总结撰写结题报告。

三、课题研究基础
理论基础:(1)杜威认为反思是“对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式,根据支持它的基础和它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积极的、坚持不懈的和仔细的考虑”,这种反思性的思维具有有意识性、受控性、连续性、逻辑严密性、目的性、信念性、激励性等六大特点。

(2) 英国教育家洛克在《人类理解论》中提出,经验来自“感觉”与“反省”,“反省”是对获得观念的心灵的反观自照,在此过程中,心灵获得不同于感觉得来的观念,认为人的心灵本身的活动所产生的“反省”同后天获得的经验一样也是认识的源泉。

(3) 孔子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困然后自反也”(《学记》)。

曾子曰“吾当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
实践基础:课题申报之前研究成果:开展校内专题讲座两次,一是《如何写好课后反思》二是《课后反思的作用和意义》,课题组成员公开发表与课题相关论文四篇,市级以上公开课4节。

课题负责人
和主要成员都做为主研人参加了河北省教育学会“十一五”重点课题的研究,开发出一套校本教材及与校本教材相配套的校本课程,受到社会关注。

现已结题。

成员基础:
本课题组由主抓教学的主任做主持人,课题组成员全部是学校内教学骨干,五名小学高级教师,两名小学一级教师,其中三名市级学科带头人,两名区级教学能手。

课题组成员的平均年龄在37岁,全部为大学本科文凭。

四、完成课题研究的保证条件
组织保障:学校成立以教学主任为组长的课题研究小组,亲自负责课题研究的监督、指导和检查工作,并成立教育科研室由赵蓝图主任负责课题研究的全面统筹、规划与管理。

制度保障:为保障学校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制定了相应的各项管理和奖励制度,加强实验过程的过程管理,定期召开课题组的研讨活动。

资金保障:为拓宽教师的学习渠道,学校建设了计算机房、主控室、多媒体教室。

各办公室配备计算机,并建立校园网。

学校专款专用,保证教育科研的顺利进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