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安全概论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性

食品安全概论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性


中毒机理:毒素阻抑神经和肌肉的电信号传导,阻止 肌肉、神经细胞膜的钠离子通道,使神经末梢和神经 中枢发生麻痹。
临床表现:4个阶段。 1、发热,嘴唇、舌尖发麻,运动直觉麻痹,头痛腹
痛、步态不稳,呕吐。 2、不完全运动麻痹(河豚毒素中毒的重要特征之一
),不能运动,知觉麻痹,语言障碍,呼吸困难,血 压下降。 3、运动完全麻痹,生理反射减低,机体缺氧,各项 反射消失。 4、意识消失,呼吸停止,心脏也很快停止跳动。 摄入毒素30min后出现典型症状,一般17min后迅速 发生呼吸麻痹和循环衰竭而致死。(最快5~10min)
雪卡毒素(ciguatoxin,CTX),它是西加鱼毒的 一种。
雪卡毒素的海鱼有400多种,主要是一些硬骨鱼。 如石斑鱼、鹦嘴鱼等。
第二节
兽药残留对动物源性食品 安全性的影响
一、兽药残留的概念与分类
概念:
给食用动物食用药物后,蓄积或储存在细胞、组织 或器官内的药物原形、代谢产物和药物杂质。
3. 贝类毒素
贝类所含的毒素称为贝类毒素。
贝类所含毒素成分复杂,食用后因毒素成分不同中毒 表现各异。
软骨藻酸及其异构体:腹泻型
石房蛤毒素及其衍生物:麻痹型。神经性毒素,毒性 最强。人经口致死量0.5~0.9g。
短螺甲藻毒素:神经型
贝类中毒发病急,潜伏期短,中毒者的病死率较高,国 内外尚无特效疗法,因此关键在于预防。
河豚毒素中毒分四个阶段:从较轻的发热,运动障 碍,到严重的死亡。
河豚毒素在河豚的不同部位和不同季节而异。
卵巢最多,肝脏次之,血液、眼睛、鳃、皮肤含 少许,肌肉中一般没有。鱼死后内脏毒素可渗入 肌肉,鱼肉中也含有少量毒素。
春季是河豚鱼的产卵季节,这时鱼的毒性最强。
TTX性质:白色结晶性固体,针状至菱形,无臭 、无味,易吸湿潮解。碱水溶液中易分解
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标准:
无疫病、无残留、无污染、无后遗作用
二、动物源性食品中常见的天然有毒物质 1. 河豚毒素 2. 生物胺 3. 贝类毒素 4. 动物肝脏中的毒素 5. 其他动物源性食品中的毒素
回忆一下植物源性食品中常见的天然有毒物质有哪 些?
植物源性食品中常见的天然有毒物质:
(一)毒蛋白
(三)生物碱
2. 生物胺 是一类含氮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量有机化合物
的总称。 生物胺分三类: 脂肪族:腐胺、尸胺、精胺、亚精胺等; 芳香族:酪胺、苯乙胺等; 杂环族:组胺、色胺等。
腐胺、精胺、亚精胺、尸胺等是生物活性细胞必 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调节核酸与蛋白质的合成 及生物膜稳定性方面起重要作用。
兽医临床(作为注射剂治疗急性细菌感染和弓形体病 )和养殖生产(直接添加在饮水中预防和治疗畜禽的 细菌和球虫感染)中应用。
然而食用含生物胺含量高的食物会引发一些敏感 的消费者食物中毒,生物胺含量高也是食品腐败 变质的前兆。可通过测定食品中组胺的含量来间 接评价食品的新鲜程度。
组胺:一种生物碱,水产品中的青皮红肉类鱼, 含有较高的组氨酸,在脱羧酶和细菌作用后,脱 羧产生组胺。引起过敏性食物中毒和组胺性哮喘 等。
我国食品标准规定海产品中组胺允许摄入量:鲐
兽药残留分以下七类:
抗生素类、驱肠虫药类、生长促进剂类、抗原虫药 类、灭锥虫药类、镇静剂类、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 断剂
大部分的兽药残留以长期、低水平的接触方式产生 各种慢性、蓄积毒性,致癌、致畸、致突变、免疫 毒性、发育毒性等,隐蔽性强,易造成实质性、难 以逆转的危害。
兽药残留的主要原因:非法使用违禁药物,滥用抗 菌药物和药物添加剂,不遵守休药期的规定等。
(3)四环素类;(4)氨基糖苷类;
(5)大环类脂类;(6)多肽类;
(7)氯霉素;(8)磺胺类;(9)呋喃类;
(10)喹诺酮类。
抗生素:牛奶中 奶牛急性乳房炎,泌乳期也要 使用抗生素。引起以细菌为发酵剂的乳制品产酸 能力延缓或完全抑制。eg酸奶、奶酪。
四环素类药物:畜禽、水产品,用于预防、治疗 动物疾病,促进生长。但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排出 体外,需要休药期。如果人们长期食用含此类药 物的动物食品,引起胃、肠、肝脏损害,牙齿染 色,过敏反应、二重感染、致畸作用。

1. 凝集素
1. 龙葵碱
2. 蛋白酶抑制剂 (二)苷类
1. 皂苷 2. 氰苷 3. 芥子苷
2. 秋水仙碱 3. 吡咯烷生物碱 (四)酶 (五)过敏原 (六)蘑菇毒素
1. 河豚毒(tetrodotoxin, TTX)
又称蝾螈毒素、东方鲀毒素等。有500多种鱼类中 含有河豚毒素。
河豚毒素是河豚素、河豚酸、河豚卵巢素和肝脏毒 素的统称。
4. 动物肝脏中的毒素
动物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肝脏功能下降或有 毒有害物摄入过多时,肝脏会蓄积有毒有害物质。
肝脏发生疾病,或者肝脏重金属的积累,其肝脏都对 人有害。
肝脏含有大量营养物质,但是选购时需注意辨别。
肝呈暗紫色,异常肿大,有白色小硬结,或一部分变 干等,不宜食用。
5. 其他动物源性食品中的天然毒素
二、动物源性食品食品中常见的兽药
1. 抗生素类
指由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经过培养而得到的产物, 或用化学半合成方法制造的相同或类似的物质,在一定浓度 下对细菌、真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等特异性微 生物有抑制生长或杀灭作用。
曾经使用的抗生素包括:
(1)青霉素类;(2)头孢菌素类;
第三章
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性
第一节
天然有毒物质对动物源性食品 安全性的影响
一、概述
动物源性食品:
指由动物生产的肉、蛋、奶等可食性组织及其加工 的产品。
动物源性食品中存在的天然有毒有害物质对动物源 性食品的影响是首位。
饲料中长期、超量或违禁使用矿物质、抗生素、防 腐剂和类激素等,可造成动物源性食品中有害物的 残留而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呋喃类药物:饲料中药物添加剂,可治疗动物疾 病,致畸、致癌和致突变作用。
氯霉素:我国禁药。抑制人体造血系统功能,导 致白血病。蜂蜜、水产品。
氯霉素在我国列为禁药。它会抑制人体造血系统的功能,导致白血病。
2. 磺胺类
人工合成的化学药品,曾经广泛用于人和动物的多种 细菌性疾病。
分三类:用于全身感染;用于肠道感染、用于局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