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赤壁赋》教学设计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赤壁赋》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比较阅读一词一赋,把握二者异同,从而深入理解作者情感变化过程及原因,理解苏轼的理性思辨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教学难点:理解和体悟苏轼领悟到的世界观和处世态度。
教学策略与方法:比较阅读、诵读法 点拨法 讲解法 提问法
教学手段与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及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
赤壁赋
设计教师学校Fra bibliotek学科语 文
课题
赤壁赋
课型
新授课
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苏轼月夜泛舟赤壁而触发的情思,把握作者情感变化过程及原因,理解苏轼的理性思辨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过程与方法:与同期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做比较阅读,深化对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情感和思想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悟苏轼的人生观和宇宙观;通过评价获得价值观的提升,学习苏轼直面挫折的豁达乐观精神,提高人文素养。
六、研讨作业
1.在“不变”中如何理解“物与我皆无尽”的永恒关系?
儒家角度:“立德、立功、立言”。指人的精神永垂不朽。
佛家角度:“生生不息”。指整个人类,人类是没有穷尽的。
道家角度:“物我合一”。物无尽,则我也无尽。
思考提问
回答释疑
自主探究
自主练习
创设情境
梳理思路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设置由浅入深,重点突破,环环相扣,逐层深入。
巩固拓展
板书设计
恢弘壮阔(白天)
历史人物
曹操(主)、周瑜
周瑜
思想感情
乐—悲—悟—喜
真正解脱
消极中蕴含积极,没有真正解脱
由比较阅读引出感情线索:乐—悲—悟—喜。
四、赏析探究
探究一:悟的内容
第四段以“水”和“月”为例,评论“变”与“不变”和“取”与“不取”的关系,由庄子的机械辩证法上升到方法论高度。
1.水、月、天地、物我是如何体现“变”与“不变”的
关系?
由常见诗文中水月“变”与“不变”的关系引出本文水
月“变”与“不变”的关系

不变

逝者
未尝往

盈虚者
卒莫消长
天地、物、我
不能以一瞬
物与我皆无尽
2.如何由辩证法上升到方法论高度的(谈取与不取的关系)?
通过天地万物的“变”与“不变”,学会多角度用变化的眼光看待宇宙和人生,从而上升到“取”与“不取”的方法论高度。
探究二:“悟”之后,苏轼情感的变化?
经过“悟”之后,苏轼从苦中作乐转化到乐观旷达的喜悦。从思想感情上达到了真正的解脱。
五、教师总结
苏子的赤壁之游思想态度由消极转为积极,由悲观转为乐观,感悟之后得到了真正的解脱,能更加从容的对待世事变化,更为豁达的看待人情冷暖,更加淡定地对待得失成败,这些不也是我们在遇到逆境挫折时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赤壁游结束了,而赤壁带给我们的感悟却将常驻你我心中。
同样写在1082年,同样写在黄州赤壁,苏轼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就同一题材创作了一词两赋,即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今天我们要通过比较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来重点学习前赤壁赋。
二、朗读
三、学案导学
1.比较《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不同之处。
赤壁赋
念奴娇赤壁怀古
景色氛围
空明宁静(夜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