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拉丁美洲民主政治的文化分析

拉丁美洲民主政治的文化分析

拉丁美洲民主政治的文化分析内容提要:拉丁美洲文化是印第安土著文化原体与欧洲天主教文化以及非洲黑人文化等异质文化之间经过“挑战—回答”运动而形成的一种文化模式,它在以天主教文化为核心的同时,又具有其自身的特性。

拉美文化的前述特征,决定了该地区民主政治的独特性:纸面上的民主往往为事实上的独裁或集权所取代。

这也正是该地区民主化进程曲折发展的根源之所在。

自独立以来,民主政治就成为绝大部分拉丁美洲国家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它们因此选择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颁布了一系列辞藻华丽的、民主的宪法。

然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这些纸面上的民主往往为事实上的独裁或集权所取代,从19世纪大大小小的考迪罗到20世纪频繁发生的军事政变,充分说明了民主政治在拉美的脆弱。

2009年6月28日,发生在洪都拉斯的军事政变表明,民主体制在21世纪的拉丁美洲仍然存有一定的脆弱性。

原因何在呢?本文拟从文化的角度来尝试回答这一问题,就教于学界同仁。

一、拉丁美洲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中外学界大多认为,拉丁美洲文化是西方天主教文化的一个分支,是隶属于天主教文化的一支“亚文化”。

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强调的是,天主教因素在拉丁美洲文化中的压倒性优势地位,在这种意义上说,它正确地概括了拉丁美洲文化的核心特点;然而,这种观点又是不全面的,因为它忽视了其他文化因素在拉丁美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实际上就是忽视了拉美文化的特性。

那么,拉丁美洲文化是什么?它的特性表现在哪些方面?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从文化的概念着手,来阐明拉丁美洲文化是如何形成的。

有关“文化”概念的定义,历来众说纷纭,并无统一说法。

英文中的“文化”(culture)一词在15世纪初还是指“农业”、“耕耘”、“栽种”等意思,直到1871年爱德华·泰勒在其名著《原始文化》一书中,才首次系统地提出了现代意义上的文化概念,他写道:“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而言,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

”也就是说,所谓文化,是一个民族共同具有的,并使之与其他民族区别开来的观念和标准。

事实上,就文化所涵盖的范围而言,包括人文化、族文化和个体文化。

人文化是指宏观意义上的人类文化;而个体文化是一种文化模式下个人的行为观念等内容。

泰勒的定义则是一种族文化范畴下的定义。

这种意义上的文化是由两个基本的核心组成的:一是从历史上得到并选择的思想,一是与之有关的价值。

这样,一旦某种文化形成,那么它便表现为这种文化下的民族所共同具有的、模式化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即他们的生存方式。

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J. 汤因比则从“挑战—回答”运动的角度,阐述了文化或文明形成的机制。

他认为文化或文明是为回答某种挑战而出现的,在回答挑战的运动中,由于该文化本身的特性和挑战的类型、来源、剧烈程度等因素的作用,逐步形成有别于本身文化原体,也有别于其它文化的独特文化模式。

根据这一机制的逻辑,今天的拉丁美洲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美洲大陆原存的印第安土著文化和伴随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统治而来的欧洲天主教文化及非洲黑人文化等各种异质文化的相互碰撞,不断经过所谓“挑战—回答”的运动而由冲突走向融合,最终偏离单个的文化原型而形成的一种使拉丁美洲具有某种程度的统一性,并使之有别于其它文化类型的、独特的文化模式。

所以,我们对拉丁美洲文化的认识理应从它的统一性与独特性着手。

对于拉丁美洲文化的统一性问题,欧亨尼奥·陈—罗德里格斯的论断颇具代表性,他指出:“对于拉丁美洲文明的任何分析,都应建立在……统一性的基础之上。

如果抛开这个前提去讨论和考察拉丁美洲文明,那必将是徒劳无益的。

”也就是说,拉丁美洲各国具有相对统一的文化传统,它们彼此之间存在着强烈的共性。

这一点确为学界所普遍接受。

例如,英国学者维克多·布尔默—托马斯说:“‘拉丁美洲’一词具有实际意义,其共同因素要比将非洲各国联结在一起或将亚洲各国联结在一起,甚至将欧洲各国联结在一起的共同因素还要多。

”美国学者霍华德·J. 威亚尔达和哈维·F. 克莱恩的评价更客观,他们指出:“本地区存在巨大的差异性(多样性)。

……这些差异对于人们了解该地区的每个国家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就在这种差异的背景之内,本地区还存在语言、文化、制度、社会和历史背景上的重要共性。

这些在差异中的统一性因素,使拉丁美洲成为比较社会和政治变革的、令人激动的、生动的实验室。

”而对于拉丁美洲文化的独特性,笔者以为,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加以理解:一方面,拉丁美洲文化的原体,即哥伦布到达以前的美洲印第安土著文化,本身具有其独创性;另一方面,现今的拉丁美洲文化在形成过程中所遭遇“挑战”的来源和形式、“挑战”的剧烈程度、以及它对“挑战”的回答与世界上的其他文化单元有所不同。

在哥伦布到达美洲以前,美洲大陆最早的主人——印第安土著已在那里生存、繁衍了数万年,为了回答由人口增长和基本资源匮乏之间的矛盾所构成的“环境挑战”,他们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

其中,奥尔梅克文化、玛雅文化、印加文化和阿兹特克文化均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除此之外,整个美洲地区还遍布着各种类型的和各种发展水平的印第安人文化,诸如瓜拉尼人、阿劳乌干人、加勒比人等文化。

这些印第安土著文化就是今天拉丁美洲文化的原体,它在随后的岁月中遭遇到不同异质文化的挑战。

伴随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统治而来的西方天主教文化是印第安土著文化首先面临的严厉挑战。

数百年殖民统治的结果是:印第安土著文化原体被打破了——种族结构、政治体制、司法制度、宗教信仰、经济发展模式以及人民的生活习惯、道德规范等等,都突破了旧文化原体的束缚,并经过“挑战—回答”的运动,使拉丁美洲的原体文化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样,在拉丁美洲的土地上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原体,即天主教文化与印第安土著文化相互融合而成的混合文化原体。

这种文化是文化“涵化现象”的结果,也就是说,当相对弱势的印第安土著文化与在经济和文化上都较强大的天主教文化碰撞时,由于两种文化强弱的差异,印第安土著文化被迫接受了许多天主教文化的要素,从而产生了广泛的文化借替过程。

所以,这种新的文化原体表现出与天主教文化极为密切的继承性,天主教因素在其中占据了核心地位。

这也是众多学者将拉美文化视为天主教文化分支的根源之所在。

另一方面,印第安土著文化原体的许多要素则同样地保留在新的混合文化原体内,并对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欧亨尼奥·陈·罗德里格斯对此评论说,虽然“西班牙人用剑和十字架统治了美洲”,但是“新大陆也征服了自己的征服者,给予他们一种新的美学观点、新的思维方式、新的行动方式,从而具备了一种新的生存方式”。

这种拉丁美洲人所共同具有的、由新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决定的“新的生存方式”便是一种新的文化。

这种新的文化原体既不同于印第安土著文化,也与天主教文化相异。

然而,新的文化原体随后又遭遇到一系列新的“挑战”——伴随奴隶贸易传入的非洲黑人文化,与这种文化原体发生碰撞,并使后者吸收了一些前者的文化因素而呈现出新的特性;19世纪英国对拉美的经济渗透,又给拉美带来了基督教新教文化的一些因素;而20世纪美国文化对拉丁美洲文化的全面“挑战”使后者发生了更加剧烈的变化。

拉丁美洲的天主教—印第安土著文化的混合文化原体对这一系列“挑战”的回答,便造就了今天的拉丁美洲文化。

这种文化“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它就是建立在三重文化,确切地说,多重文化的混合之上。

它把玛雅人、阿斯特克人和印加人等印第安部落的文化和来自非洲沿岸的黑人民族的文化,以及许多来自欧洲的不同文化,不仅仅是西班牙和葡萄牙,还有法国、德国、荷兰和英国的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融为一体。

在拉美文明史上,这种混合持续不断并不停地被创新,不仅仅是在人种或者生物领域,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文化、饮食、技术、社会、经济、政治以及文明所涵盖的所有领域”。

因此,“这种文化已不是西方的、印第安人的和非洲人的文化,而是因地区和发展程度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程度调和上述几种文化的独特的混合体”。

正是在这种意义上说,拉丁美洲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

二、拉丁美洲文化的特性可见,今天的拉丁美洲文化并不能单纯地归类为隶属于天主教文化的一支“亚文化”;相反,它是在印第安土著文化原体的基础上,经过一系列“挑战—回答”的文化碰撞运动而形成的一种独特文化模式。

另一方面,由于在拉美文化形成的历史进程中,伴随殖民统治而来的伊比利亚天主教文化拥有“不对称的”强势地位,“文化涵化”的结果,使天主教因素在其中占据了核心地位,这一点同样是不容否认的。

除此之外,拉丁美洲文化还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性。

第一、拉丁美洲文化的边缘性和从属性。

当今拉丁美洲文化从其逐渐形成的起点和进程上看,主要体现为对外部强势力量的不断屈服。

在地理大发现后,印第安文化原体逐渐屈服于外来的强势文化——西班牙、葡萄牙的天主教文化,并沦落为新的“天主教—印第安文化”的边缘;在工业革命和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之后,几经混合的拉丁美洲文化又逐渐屈服于全球资本主义的中心——先是英国,后是美国,并进一步沦落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边缘;如今,笔者认为,“中心—边缘”的二元结构仍然是当今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包括拉丁美洲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地区依然是世界体系的“边缘”,它们在经济上依附于发达的“中心”、政治上缺乏基本的独立人格、在文化上也是被动的角色。

在这种意义上说,拉丁美洲文化“从诞生那一天起,就是一种边缘的、被奴役的文明,它为西班牙、葡萄牙、法国、英国、荷兰或者美国而生存,根据这些强国和宗主国的要求发展经济,构造社会,而从未取得过属于自己的,围绕自己目标的或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最基本内需的发展。

……所以,忽视在长时段范围内拉美处于边缘地区和被统治的事实以及相应的历史结构,我们就不可能理解今天的拉丁美洲”。

第二,拉丁美洲文化的混合性。

如前文所述,就整体而言,文化包括宏观的人文化和族文化。

就以研究人类文化为对象的人文化而言,它当然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各种文化碰撞、融合的结果,必然是一种混合文化。

而就族文化而言,虽然它也是一些文化冲突融合的结果,但是这些文化混合过程一旦结束,它便表现持一定的稳定性和单一性。

例如西方天主教文化和东亚的儒家文化,尽管也是文化融合的产物,但在文化的基本核心内容上却是相对单一的。

拉丁美洲文化则不然。

由于各种异质文化对它的“挑战”仍处在不停的运动之中,因而这种文化的混合过程亦一直没有停息下来。

同时,就拉丁美洲文化形成的历史进程而言,它的混合性亦是十分突出的,欧亨尼奥·陈-罗德里格斯的形象比喻便是明证。

他说:“印第安美洲的文化有如一条彩虹,在这条彩虹中可以分辨出在这个印第安—非洲—拉丁美洲大陆国内同时并存着七种文化的颜色,即西班牙文化、葡萄牙文化、印第安人文化、黑人文化、印第安伊比利亚文化、美洲黑人文化和全面混血人的文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