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诗经》两首
诗经里的春天
三月韶华胜极,诗经里的春天迢迢赶来,停在青衣女子的指尖。
这些诗经里的女子,犹如去岁枝头不肯凋谢的花朵零落在春天的田畴,择取野菜,疗饥果腹。
循着野菜清香微苦的气息,也许你已不能认出它们被时间模糊的容颜。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蘩,是白蒿。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薇,是嫩豌豆苗。
“薄采其芹。
”芹,不是水芹,也不是大叶芹,是水草……这些田间地头水泽泼辣生长的野菜,在诗经里是如此端庄古典,不容轻狎,今天突然照面常有惊艳之感。
春雨潇潇的夜晚,清越的歌吟引领我,在诗经里穿行。
外面的世界越来越静,静到如同沉船后的深海,而我的内心是如此浩繁。
窗外,草木正一日比一日丰盈,梨花如雪,覆盖田野,桃花红彻,燃尽千山,油菜花如轰轰烈烈的洪水涌到脚下。
植物的气息在夜晚妖娆热烈,升起于古中国的田野,田野上劳作的女子,女子心中,远方的征人。
那个采着卷耳的思妇,她忧伤地叹息:“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采了又采,可是半天不满一小筐。
我想念心上人,菜筐弃在大路旁;“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征人说,采了又采,冒出芽尖。
说回家何时回家,转眼间就到残年。
还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宴尔新婚,如兄如弟”……这些诗句,如一轮明月,映照岁月的无限暖意和诗意。
“温柔敦厚,诗教也。
”
说的是诗经,说的也是野菜。
野菜,这宅心仁厚的女子,耕田绩布暖老温贫,现在,已经不再需要它来普渡众生,却依然葆有淡泊的品性和清洁的风骨。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常识:风、雅、颂、赋、比、兴。
学习诗中的比兴手法及重章叠唱的章法。
2.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认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
3.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
二、背景探寻
1.《氓》是一首著名的弃妇感伤诗,是弃妇离夫返娘家时所作,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与损害。
2.《采薇》这首诗写的是一位长期戍边的士兵在回家途中的所思所感。
《汉书·匈奴传》说:“(周)懿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
中国被其苦,诗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狁之故。
’云云。
”这可视为《采薇》之作的时代背景。
三、文体知识
诗经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
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一、合作探究
1.结合《氓》这首诗歌的内容,请分析概括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纯洁善良,对氓真心实意,一片真情,且信守诺言;二是任劳任怨,婚后挑起生活重担,却毫无怨言;三是刚毅不屈,遭到丈夫遗弃,毅然离去。
2.《氓》是一首叙事诗,全诗是按照怎样的线索来叙述故事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氓》全诗六章,作者用第一人称“我”来叙事。
第一、二两章写弃妇和氓由恋爱到结婚的过程。
第三、四、五章追述婚后生活,其中第三章追悔自己误落情网,第四章指责婚后氓对她的折磨,第五章诉说被遗弃后娘家兄弟对她的冷酷讥笑。
最后一章表示她对负心汉的怨恨和决绝。
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故事完整,有首有尾,可以看到弃妇悲剧的一生。
3.《采薇》描写边境生活的内容有哪些?写了哪些细节?体现了什么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写了战车、战马、象弭、鱼服等细节,又用了“四牧业业”“四牧骙骙”“四牧翼翼”等叠音词,用赋的手法,极写战马之强壮、步伐之整齐、装备之精良,传达出抒情主人公强烈的自豪
二、归纳总结
图解文章
1.《氓》
2.《采薇》
主旨探微
1.《氓》是一首叙事诗,是弃妇离夫返娘家时所作。
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叙事,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2.《采薇》是一位戍边战士在归途中所赋之诗,诗中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一、百变素材
1.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