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材料与构造

建筑材料与构造

建筑天堂网本资料由建筑天堂网提供建筑材料与构造(串讲整理)(建筑构造部分)一、建筑防火的有关问题1.结构材料的防火划分(燃、难、非)2.耐火极限的定义(从受到火的作用起,到失掉支撑能力或发生穿透性裂缝、或背火一面温度高到220℃时所延续的时间)3.耐火等级的划分(多层、高层民用建筑)多层:一二级,≤9层住宅&≤24m公建,150m,2500㎡;三级,5层,100m,1200㎡;四级,2层,60m,600㎡。

高层:一类,公建(医院,高级旅馆,h>50m&A>1000㎡商业、展览、综合楼、电信、财贸金融,h>50m&A>1500㎡商住楼,中央&省广播大楼,网局级和省级电力调度,省级邮政楼&防灾调度指挥楼,>100万册图书馆&书库,>50m教学楼、普通旅馆、办公楼、科研楼、档案楼),≥19层住宅;二类,10~18层住宅,除一类以外的公建。

4.如何确定一个建筑物的耐火等级5.建筑构件、建筑配件的耐火极限(P94~98表21-7)规律:竖向构件强于水平构件;水平构件强于平面构件。

(如一级防火,柱、墙为;梁为;楼板为)与结构设计“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的要求基本相同。

选用结构材料的规律:1.能满足结构要求的,防火基本没问题(240墙耐火极限);2.重型材料优于轻型材料(120砖墙耐火极限;120轻质混凝土砌块墙耐火极限);3.空心材料优于实心材料(120粘土空心砖墙耐火极限;120混凝土墙耐火极限)4.非预应力构件优于预应力构件(非预应力圆孔板耐火极限~;预应力圆孔板耐火极限~)二、基础与地下防水的有关问题(一)基础的分类1.天然地基(承载力>180KPa)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粘性土2.人工地基人工填土(必须加固:压实换土、打桩)(二)基础的类型1.无筋扩展基础(刚性基础):必须满足刚性要求A.灰土基础B.砖基础C.毛石基础D.三合土基础E.混凝土基础F.毛石混凝土基础2.柔性基础:不受刚性条件的限制(三)基础埋深的注意点(基础埋深:室外地坪到持力层的高度)1.尽量浅埋(但不得小于0.5m)2.注意埋深比值A.筏形&箱形基础:埋深≥1/15B.桩箱&桩筏基础:埋深≥1/18~1/20C.砌体结构:埋深≥1/103.灰土砖基础的灰土部分位置应在地下水位之上4.灰土砖基础的灰土部分位置应在冰冻线以下深基础:基础埋深≥5m或基础埋深≥基础宽度的4倍;浅基础:基础埋深< 5m或基础埋深< 基础跨度的4倍。

(四)地下室的划分(P107)1.按用途分:普通地下室、人防地下室2.按埋深分:全地下室(地下室)、半地下室全地下室(地下室):h>1/2H;半地下室:1/3H<h≤1/2H(h=埋深,H=地下室高度)(五)地下水位的不同时期1.最高水位(丰水期)2.常年水位(枯水期)3.设计水位(多由勘探部门提供)(六)地下室的防水与防潮1.地下水位:设计水位、最高水位(丰水期)、最低水位(枯水期)2.防潮做法与防水做法的区分方法防潮做法:设计最高地下水位低于地下室地板300~500mm,且基地范围内的土壤及回填土无形成上层滞水的可能时,采用防潮做法。

防水做法:当设计最高地下水位高于地下室底板标高且地面水有可能下渗时,应采用防水做法。

(七)地下工程的三种防水方案1.柔性防水(简单防水)2.刚性防水(防水混凝土)3.刚性柔性结合防水(以刚性防水为主)(八)地下防水工程的六种防水材料1.防水混凝土(P110)从“骨料级配”法发展而来,通过调整配合比或掺加外加剂等手段,改善混凝土自身的密实性,使其具有抗渗能力≥S6(6kg/cm2——最大水头与壁厚的比值)的混凝土。

防水混凝土在使用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A)防水混凝土的环境温度,不得高于80℃,处于侵蚀性介质中防水混凝土的耐侵蚀稀疏,不得小于。

(B)防水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垫层,基坑压强度等级应≮C15,厚度应≮100mm。

在较弱土层中应≮150mm。

(C)防水混凝土结构,应符合系列规定:结构厚度应≮250mm;裂缝宽度≯0.2mm,并不得贯通;钢筋保护层厚度迎水面应≮50mm。

2.防水卷材(一般用于迎水面)两大类:a)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包括APP塑性卷材和SBS弹性卷材)b)合成高分子卷材(eg:三元乙丙-丁基橡胶防水卷材,氯化聚乙烯-橡胶共混防水卷材等)卷材防水一般一层或二层,注意总厚度。

3.水泥砂浆包括:普通水泥砂浆、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加胶)、掺外加剂或掺合料防水砂浆等。

4.防水涂料高分子涂料、改性沥青涂料5.塑料防水板6.金属板P115图21-10采光井,(九)地下防水工程的防潮材料防潮材料是防水材料的简化,以涂料(防水砂浆)为主。

混凝土防水的细部构造:a)变形缝:一般,变形缝处混凝土结构的厚度应≮300mm;沉降变形缝最大允许沉降差值应≯30mm。

基础沉降+防震必须断开,伸缩+防震可不断开。

缝宽:20~30mm,图21-11中埋式止水带与外贴防水层复合使用,图21-12中埋式止水带与遇水膨胀橡胶条、嵌缝材料复合使用b)后浇带(替代变形缝、沉降缝、伸缩缝):○应设在受力和变形较小部位,间距宜为30~60m,宽度宜为700~1000mm;○可做成平直缝,结构主筋不宜在缝中断开,如必须断开,则主筋搭接(非焊接、非套接)长度应> 45倍主筋直径;○后浇带应在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42d后再施工,高层建筑的后浇带应在结构顶板浇注混凝土14d后进行;c)穿墙管:三、墙体的有关问题1.防潮层:材料、位置、特殊做法材料:水泥砂浆、油毡防潮层、混凝土防潮层2.散水:宽度:宜为600~1000mm,必须宽出檐口200~300mm)坡度:3%~%5,当散水采用混凝土时,宜按20~30m间距设置伸缩缝,散水与外墙之间宜设缝,缝宽可为20~30mm,缝内填沥青类材料。

可供选择的材料:细石混凝土、混凝土、水泥砂浆、卵石、块石、花岗岩;垫层多用3:7灰土或卵石灌混合砂浆。

3.过梁:预制小过梁a)矩形截面:截面编号分别为1(一级荷载)、4(二级荷载)、5(三级荷载),主要用于内墙洞口和外墙洞口的里皮b)小挑口截面:截面编号为2(二级荷载),主要用于外墙洞口的外侧c)大挑口截面:截面标号为3(二级荷载),主要用于外墙洞口的外侧过梁编号由过梁代号、洞口尺寸、截面形式三部分组成,eg:。

过梁在洞口两侧的支承尺寸每侧250mm。

钢筋砖过梁又称“苏式过梁”。

这种过梁的用砖应不低于MU10,砂浆不低于M5。

洞口上部应先支木模,上放直径≮5mm的钢筋,间距≤120mm,伸入两边墙内应≮240mm。

钢筋上下应抹≮30mm的砂浆层。

最大跨度1.5m。

砖砌平拱用砖应不低于MU10,砂浆不低于M5。

最大跨度1.2m。

4.防震缝的特点:缝的两侧为双墙双柱最小缝隙尺寸为50~100mm。

5.隔墙的有关问题(最关键问题是拉接问题)四、建筑节能与保温(一)墙体的保温与节能构造1.全国热工及气候分区(5个热工分区,7个气候分区)2.冬季保温设计要求(P121)3.夏季防热设计要求《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指出:(A)外表面做浅色饰面(B)设置通风间层,如通风屋顶、通风墙(空气间层20~50mm厚)等。

(C)采用空心墙体,如多孔混凝土、轻骨料空心砌块等。

(D)复合墙体的内侧宜采用砖或混凝土等重质材料(E)设置带铝箔的封闭空气间层(可以减少辐射传热)。

当为单面铝箔空气间层时,铝箔宜设置在温度较高的一侧。

(F)采用150~200mm厚的蓄水屋顶、屋顶绿化、墙面垂直绿化等。

(G)为防止霉潮季节湿空气在地面冷凝泛潮,地面下部宜采用保温措施或架空做法,地面面层宜采用微孔吸湿材料。

(二)保温构造中保温墙体的几种做法(主要在于提高墙体的热阻)1.加大墙体厚度2.采用空心墙(静止空气层50mm左右为宜,亦可在静止空气层的两侧添加铝箔)3.采用复合墙体(内保温、外保温)五、抗震构造(一)一般规定(见教科书126)1.限制房屋总高度和层数2.限制建筑体形高宽比3.砌体结构房屋的结构体系4.设置防震缝一般50~100mm;高层建筑缝可按1/250H取值(H为建筑总高度);框架按7H-35,框架剪力墙按6H-30,剪力墙按5H-25(H为建筑总高度,H至少取15m);还可以15m为基数,数值为70mm,高度每增加3m,缝宽加大20mm。

5.限制抗震墙最大间距6.限制房屋的细部尺寸(二)抗震构造中圈梁的有关问题1.设置原则(P128表21-23)2.最小断面宜与墙厚相同,当墙厚240mm以上时,其宽度可为墙厚的2/3,且≮240mm,高度应≮120mm,基础中圈梁应≮180mm。

3.最少配筋6、7度: 4φ10,φ6@200;8度:4φ12,φ6@200;9度:4φ14,φ6@150。

4.特殊处理搭接长度应≮其垂直间距的2倍,并≮1m。

(三)抗震构造中构造柱的有关问题1.设置原则(P128表21-24)2.最小断面240mm×180mm3.最少配筋○1主筋4φ12、箍筋φ6@250;○27度式超过6层、8度时超过5层和9度时,主筋采用4φ14,箍筋φ6@200。

4.施工要点1.先放钢筋,再砌砖墙2.马牙槎,“五进五出”(每300mm,伸/缩60mm)3.构造柱下部伸入地梁,无地梁伸入室外地坪下500mm处;构造柱上部应伸入顶层圈梁4.构造柱与墙搭接:每8皮砖(≈500mm)放2φ6钢筋,且每边伸入墙内≮1m5.每层楼面的上下和地梁上部的各500mm处为箍筋加密区,其间距加密至100mm。

六、隔声构造(一)卧室隔声标准(单位:dB)空气声(墙体):白天50;黑夜40;分户墙40撞击声(楼板):75(二)隔声构造1.实体结构隔声(容重越大,越密实,隔声效果越好)2.采用隔声材料隔声(玻璃棉毡、轻质纤维等,一般放在靠近声源的一侧)3.采用空气层隔声(空气层80~100mm)七、楼板和地面构造(一)四面支承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的取值1.单向板:长边与短边之比≥3,最小板厚60mm(板厚为10mm的倍数),现浇板厚为跨度的1/30~1/40。

2.双向板:长边与短边之比≤2,最小板厚80mm(板厚为10mm的倍数)。

板的长边与短边之比大于2~3时,宜按双向板计算。

3.悬臂板:板厚应按1/12挑出尺寸取值,且≮70mm(根部)。

板的悬臂长度≤500mm时,取60mm厚;板的悬臂长度>500mm时,取80mm厚。

(二)现浇钢筋混凝土梁的取值1.单向梁:梁高按所在跨度的1/10~1/12取值,梁宽取梁高的1/2~1/3,并应是50mm的倍数。

2.主次梁:主梁按所在跨度的1/8~1/12取值,次梁按所在跨度的1/10~1/15取值,梁宽取梁高的1/2~1/3,并应是50mm的倍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