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梁诗(上)
2.永明体的形式特征 (1)讲求声律 《宋书▪谢灵运传论》: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 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 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
《文心雕龙▪声律》:凡声有飞沉,响有双叠。双 声隔字而每舛,叠韵杂句而必睽;沉则响发而断, 飞则声飏不还:并辘轳交往,逆鳞相比,迂其际会, 则往蹇来连,其为疾病,亦文家之吃也。
三、永明诗歌思想与创作风格
1.永明诗歌思想 (1)自然平易 《颜氏家训▪文章》:沈隐侯曰:“文章当从三易: 易见事,一也;易识字,二也;易读诵,三也。” 邢子才常曰:“沈侯文章,用事不使人觉,若胸臆 语也。”深以此服之。 (2)圆美流转 《南史▪王筠传》:谢朓常见语云:“好诗圆美流 转如弹丸。”
1.社会政治局面的稳定
《南齐书▪良政传序》:永明之世十许年中,百姓 无鸡鸣犬吠之警,都邑之盛,士女富逸,歌声舞节, 袨服华妆,桃花绿水之间,秋月春风之下,盖以百 数。
2.士庶关系的重新稳定与文学的兴盛
《诗品序》:今之士俗,斯风炽矣。才能胜衣,甫 就小学,必甘心而驰鹜焉。于是庸音杂体,人各为 容。至使膏腴子弟,耻文不逮,终朝点缀,分夜呻 吟。独观谓为警策,众视终沦平钝。
谢朓 16 沈约 29 王融 28
12% 19% 42%
42 41 12
31% 27% 18%
32 17 10
24% 11% 15%
80 87 50
67% 57% 75%
清王闿运《八代诗选》中“齐以来新体诗”一类, 所选即位四句、八句、十句的齐梁诗。
3.永明体产生的原因 (1)佛经转读的影响
上尾:五言诗的第五字与第十字不能声调相同。 例句: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蜂腰:五言诗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 例句:闻君爱我甘。
鹤膝:五言诗第五字不得与第十五字同声。 例句: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 言久离别。
大韵:一韵以上,不得同于韵字。 例句:微风照罗袂,明月耀清辉。
(2)谢朓 谢朓(464—499年),字玄晖,陈郡阳夏人,与谢 灵运同族,并称为“大小谢”,是永明诗人中诗歌 创作成就最高者。永明初入仕,后由中书郎出为宣 城太守,仕至尚书吏部郎。永元初,遭始安王萧遥 光诬陷,死狱中。
《诗品》:其源出于谢混,微伤细密,颇在不伦。 一章之中,自有玉石,然奇章秀句,往往警遒,足 使叔源失步,明远变色。善自发诗端,而末篇多踬, 此意锐而才弱也,至为后进士子之所嗟慕。朓极与 余论诗,感激顿挫过其文。
谢谢!
《诗品序》:王元长创其首谢朓、沈约扬其波。三 贤或贵公子孙,幼有文辩,於是士流景慕,务为精 密。襞积细微,专相凌架。故使文多拘忌,伤其真 美。余谓文制本须讽读,不可蹇碍,但令清浊通流, 口吻调利,斯为足矣。至平上去入,则余病未能; 蜂腰、鹤膝,闾里已具。
八病说 平头:五言诗的第一、二字不能与第六、七字声调 相同。 例句:朝云晦初,其余九字不得同韵,叠韵除外。 例句: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正纽:五言诗两句中不得有音同而声调不同的字。 例句:我本汉家女,来嫁单于庭。
旁纽:五言诗两句中不得有声母相同的字,双声词 除外。 例句:壮哉帝王居,佳丽殊百城。
(2)篇幅缩短
四句 比例 八句 比例 十句 比例 总计 比例
《诗品▪ 中品》:观休文众制,五言最优。详其文 体,察其余论,固知宪章鲍明远也。所以不闲于经 纶,而长于清怨。永明相王爱文,王元长等皆宗附 之。于时谢朓未遒,江淹才尽,范云名级故微,故 约称独步。虽文不至,其工丽亦一时之选也。见重 闾里,诵咏成音。嵘谓约所著既多,今翦除淫杂, 收其精要,允为中品之第矣。故当词密于范,意浅 于江也。
谢朓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徒念关山近,终知返路长。 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引领见京室,宫雉正相望。 金波丽鳷鹊,玉绳低建章。驱车鼎门外,思见昭丘阳。 驰晖不可接,何况隔两乡?风云有鸟路,江汉限无梁。 常恐鹰隼击,时菊委严霜。寄言罻罗者,寥廓已高翔。
四、永明体的意义:古体诗向近 体诗的转折
《沧浪诗话▪ 诗评》:谢朓之诗,已有全篇似唐人 者。 赵师秀《秋夜偶书》:玄晖诗变有唐风。 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玄晖去晋渐遥,启唐欲 近。
2.永明诗歌的创作风格 (1)平易流畅而又圆美流转的语言
别范安成 沈约 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 及尔同衰暮,非复别离时。 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 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
(2)凝练跳跃的诗歌结构
赠王主簿诗
谢朓 日落窗中坐,红妆好颜色。 舞衣襞未缝,流黄覆不织。 蜻蛉草际飞,游蜂花上食。 一遇长相思,愿寄连翩翼。
齐梁诗(上)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永明诗歌的背景、代表作家、 风格特点及其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永明体”的内涵、特点、代表作家与影响。
【重点难点】
【教学内容】
一、永明文学的背景。 二、永明体 三、永明诗歌思想与风格特点 四、永明诗歌选读
一、永明文学的背景
3.皇室的提倡与文学集团的活跃
《南齐书▪萧子良传》:子良少有清尚,礼才好士, 居不疑之地,倾意宾客,天下才学皆游集焉。 《梁书▪ 武帝纪》:竟陵王子良开西邸,招文学, 高祖与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 倕等并游焉,号曰八友。
二、永明体
1.永明体的概念
《南齐书▪陆厥传》:永明末,盛为文章。吴兴沈约、 陈郡谢朓、琅琊王融,以气类相推毂。汝南周颙, 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以平上去入为四声, 以此制韵,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
和王中丞听琴
谢朓 凉风吹月露,圆景动清阴。 蕙风入怀抱,闻君此夜琴。 萧瑟满林听,轻鸣响涧音。 无为澹容与,蹉跎江海心。
(3)情景交融,意蕴丰富的意 象创造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谢朓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2)诗歌与乐曲的分离 (3)江南民歌的流行
4.永明体的主要诗人 (1)沈约 沈约(441—513年),字休 文,吴兴武康人,历仕宋、 齐、梁三朝,博通群籍,擅 长诗文,在当时有“沈诗任 笔”之称。他提出的四声八 病,构成了永明声律说的主 要内容。沈约同时在史学上 也很有成就,著有“二十四 史”之一的《宋书》。
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
谢朓 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骛。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 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
同王主簿有所思 谢朓 佳期期未归,望望下鸣机。 徘徊东陌上,月出行人稀。
3.永明时期的古体诗
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
玉阶怨 谢朓 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 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 玉阶怨 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参考书目
1.刘跃进:《门阀士族与永明文学》,三联
书店,1996年。 2.魏耕原:《谢朓诗论》,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2004年 3.曹融南:《谢宣城集校注》,上海古籍出 版社,199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