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氨操作规程编制:校核:批准:目录1.工艺系统概述 (2)2.卸氨前系统应具备条件 (2)3.首次卸氨操作 (4)3.1 液氨卸车准备工作 (4)3.2卸氨前对系统的检查 (4)3.3首次卸氨操作步骤 (6)4.1安全注意事项 (7)4.2氨气泄漏后处理措施 (8)4.2.1轻微泄漏 (8)4.2.2严重泄漏 (8)5.急救知识 (9)1.工艺系统概述燃煤注汽锅炉烟气脱硝装置采用的是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 )。
脱硝还原剂氨气-采用由无水液氨制取的工艺。
其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液氨由液氨槽车送来,利用液氨槽车自身压力及氨卸料压缩机增压的方式将液氨由槽车输送至液氨储罐内储存,并利用液氨储罐与液氨蒸发器之间的压差,将液氨储罐中的液氨输送到液氨蒸发器内,以被减压过的蒸汽作为热源将液氨蒸发器内的液氨蒸发为气氨后,进入气氨缓冲罐,再经管道送至脱硝系统。
液氨储槽及气氨蒸发系统紧急排放的气氨则排入氨气稀释槽中,经水吸收后排入废水池,定期由罐车拉至稠油联合站旁的废水处理站内进行处理。
2.卸氨前系统应具备的条件序号 条件要求1. 工艺系统已按照设计要求100%完成,相关技术资料已向有关部门备案。
2. 所有的阀门在安装前施工单位已进行了100%的水压试验,且有验收合格记录。
3. 所有的安全阀已到当地计量监督部门进行了校验,且有校验合格记录。
4. 防雷、防静电接地得到当地相关部门的测试,且有测试合格记录。
5. 消防已经得到当地消防部门的检验验收,且有消防验收合格报告。
6. 所有的压力容器已报检当地的质量、安全监督部门,且已取得压力容器使用许可证。
7. 氨的储存与使用已经取得当地安全监察部门的危险化学品储存和使用证。
8.液氨的运输路线已经得到当地交通、安全部门的许可并备案。
液氨槽车 液氨储罐 蒸发器 缓冲罐 卸氨压缩机废水泵 废水池 氨气稀释罐SCR 反应区9.所有管道焊缝已按照相关规范的规定进行射线照相或超声波检验,且有检验合格记录10.所有管道已经按照化工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HG20225-95)进行了水压试验,且有试验合格记录。
11.水压试验后的吹扫风干工作完成,且检验验收合格。
12.整个系统已经按照设备和管道的设计压力进行了泄漏性试验,且有试验合格记录,并通过当地技术监督部门验收。
13.氨区系统内各热工测量仪表安装校验完毕,显示正确。
14.上位机信号(DCS)已和就地的信号进行了核对,且反馈无误。
15.所有的电气设备已按照相关的规范进行了调试,且有调试合格记录。
16.步道、通道畅通,地面平整,安全防护设施已安装齐全。
17.照明、通讯系统投入运行。
18.氨区内所有设备单体试运已经完成,且有试运合格记录。
19.设备已挂牌,且名称对校无误。
20.备妥足够的氮气,将管道和设备进行了氮气置换,检验氧气含量在安全浓度以下。
21.现场配备了便携式氧量表,以便于检测氮气置换后的取样气体。
22.氨站所有的连锁保护和自动投入已经校对完毕,准确无误。
23.运行人员经培训和考核,具备危险化学品操作和压力容器操作资格,并取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作业操作证(危险化学品作业)及国家质量监督检查检疫总局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压力容器作业人员)后持证上岗。
24.运行人员已配备了相应的化学防护设备(防护面罩、防化服、便携氨检漏仪)。
25.氨站周边已安装安全防护围栏,且已经通过工程验收。
26.氨站周围的危险警示已经悬挂。
27.安全规章制度健全,应急预案完备。
3.首次卸氨操作利用两台卸料压缩机中的任何一台,都可以把液氨卸进任何一个液氨存储罐。
卸氨的原理主要如下:用卸氨压缩机提高罐车内压力,使罐车压力高于液氨存储罐压力,利用压差将罐车内液氨压入储罐。
控制目标:将汽车运入的液氨安全、平稳地卸入液氨储罐中备用。
相关参数:液氨入口管线上的压力,气氨管线上的压力,液氨储罐顶部压力、温度,压缩机入口压力、出口压力,压缩机入口温度、出口温度。
首次卸载液氨,液氨存储罐的空气要用氮气置换至安全水平,如果液氨存储罐已经投入使用,在以后的卸氨操作中,只需利用氮气对卸氨管路进行置换,使管道中的空气降低至安全水平。
另外,在卸氨时,要注意液氨存储罐上部要保留15%的蒸发空间。
下面以利用#1号卸料压缩机把液氨卸载进#1号存储罐来说明卸氨的操作步骤,其它的组合卸氨方式操作步骤类似,在此不再描述。
3.1 液氨卸车准备工作1、检查液氨贮罐液位,并做好记录。
2、检查液氨运输人员,必须持有危险品运输证、危险品押运证、危险品驾驶证以及危险品准运证,并全部在有效期范围内。
3、检查槽车已经配置合格的阻火器、灭火器、接地线,按规定路线进入装车现场,槽车就位后停车熄火,取下启动钥匙,司机离开驾驶室,并交钥匙于值班员,车轮加定位,车尾接地线着地,司机和押运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穿工作服进入卸车等侯区域。
4、检查槽车上液氨卸车流程及各阀的状态,特别是安全阀前后阀门处于开启状态。
5、卸车人员首先检查槽车与卸氨臂连接好,确认接口卡件固定完好,安全不会脱开。
6、将固定静电接地线接到槽车上,确保接地完好,将车轮固定,防止车辆前后滑动。
7、检查确认附近消气防设施是否好用,确保在出现万一时能施救。
8、用对讲机和氨区控制室始终保持联系。
3.2 卸氨前对系统的检查1)检查卸氨所需的各种工具准备齐全—确认卸氨所需扳手,“F”扳手到位—确认卸氨所需防护器具到位手持氨泄漏检测仪,防毒面罩,防化服,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确认通讯设备完好备用2)检查落实仪表电气符合卸氨要求—确认液氨储存系统的热控及现场仪表都已正常投用—确认氨泄漏仪和喷淋装置已投入使用3)安全设施检查完好—确认系统安全阀都已正确投用—确认消防器材完好备用,消防设施已正常投用4)确认公用工程系统已正常投用—确认工业风正确投用—确认仪表风正确投用—确认氮气正确投用—确认工艺水正确投用5)确认气氨稀释系统投用完毕—确认气氨稀释罐内已充满水6)检查系统流程是否符合工艺要求—确认#1液氨储罐顶部液氨入口管路截止阀、气动阀处于关闭状态;—确认#1液氨储罐顶部气相出口管路截止阀、气动阀处于关闭状态;—确认#2液氨储罐顶部液氨入口管路截止阀、气动阀处于关闭状态;—确认#2液氨储罐顶部气相出口管路截止阀、气动阀处于关闭状态;—确认#1液氨储罐底部排污阀处于关闭状态;—确认#1液氨储罐液氨出口阀处于关闭状态;—确认#2液氨储罐底部排污阀处于关闭状态;—确认#2液氨储罐液氨出口阀处于关闭状态;—确认液相、气相管路去稀释罐阀处于关闭状态;—确认液相管路进口总阀处于关闭状态;—确认气相管路出口总阀处于关闭状态;—确认液相管路氮气接入阀处于关闭状态;—确认气相管路氮气接入阀处于关闭状态;—确认卸车臂气相,液相线阀门处于关闭状态;—确认#1压缩机进、出口阀处于关闭状态;—确认#2压缩机进、出口阀处于关闭状态;7)—确认卸料压缩机具备安全启动的条件;8)—确认液氨槽车与液氨储罐液液相连,液氨槽车与液氨储罐气气相连;9)—确认系统在做完氮气置换后保有0.1MPa以上的正压,否则在各取样点处测氧含量,合格后方可进行卸氨操作,不合格需重新做氮气置换,直到在测氧含量合格为止。
在各取样点处测氧含量<2%,为合格。
3.3首次卸氨操作步骤利用1#卸料压缩机把液氨卸进1#液氨储罐来说明卸氨的操作步骤:1)确认#1液氨储罐已具备储氨条件;2)按照卸料压缩机正常启动前检查步骤对卸料压缩机进行检查,确认已具备安全启动条件。
并确认四通阀处于从储罐至槽车运行情况要求的方向(见氨气循环压缩机使用说明书);3)打开#1液氨储罐顶部液氨入口管路截止阀、气动阀,气相出口管路截止阀、气动阀;4)微开液氨槽车上液相管路截止阀(此步骤由槽车司机操作),检查卸车臂与法兰连接处无液氨泄漏后,缓慢打开液氨管路液相总阀,使液氨槽车与液氨储罐液相连通;5)微开液氨槽车上气相管路截止阀(此步骤由槽车司机操作),检查卸车臂与法兰连接处无氨泄漏后,缓慢打开气氨管路气相总阀;6)在确认无任何泄漏后,根据液氨管线上的压力显示,缓慢调节槽车上液相出口阀门,利用槽车内液氨自身的压力向液氨储罐卸料;7)当液氨储罐与槽车的压力接近时,准备启动压缩机;8)缓慢打开#1卸料压缩机进、出口阀;9)启动卸料压缩机开始向槽车加压进行卸氨;10)在卸料压缩机运行过程中,按照压缩机启动后注意事项对压缩机进行检查(应重点注意:1.进出口压力是否正常;2.压缩机运转是否平稳,有无异常过热、漏气、漏油,仪表指示有无异常等现象,如有应及时处理);11)当罐车液氨卸完后,手动停止卸料压缩机,关闭液氨管道气动阀、手动门;12)转换卸料压缩机四通阀,启动卸料压缩机待液氨槽车内压力接近一个大气压时停止卸料压缩机运行;13)关闭卸料压缩机进、出口阀门;14)关闭罐车的液相阀门和气相阀门;15)打开液相、气相管路排放阀放掉管道内的余压,然后关闭此2只阀门;16)打开液相管路的氮气吹扫截止阀,当气相与液相管道内充入氮气的压力达到0.5MPa 时,关闭此阀门;17)打开液相管道排放截止阀,当液相管道压力降至0.05MPa时,关闭此阀门;18)打开气相管路的氮气吹扫截止阀当气相与液相管道内充入氮气的压力达到0.5MPa 时,关闭此阀门;19)打开气相管道排放截止阀,当气相管路压力降至0.05MPa时, 关闭此阀门;20) 重复步骤(16)-(19)4~5次来达到用氮气置换气、液相管道以及金属软管中的氨气的目的;21)关闭卸车臂卸氨液相、气相管路阀;22)分离槽车的连接软管及接地线,挪开固定车辆的垫木(此步骤由槽车司机操作)。
提示卡1.首次卸载液氨前,液氨储罐内的空气要用氮气置换至安全水平,卸氨前,整个系统的氮气置换操作见《系统气密和置换操作卡》2.首次卸载液氨前应在各取样点处测氧含量,<2%为合格。
3.注意氨储罐的充装液位不要超过80%,储罐内要保留一定的蒸发空间。
4安全注意事项4.1安全注意事项1)操作人员必须二名,一名操作,一人监护。
对新投用的卸氨设备,相关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必须到现场指导,其他人员远离卸氨点。
2)操作人员熟悉工艺流程,充分了解液氨的性质及危险性,严格执行装卸安全操作规程。
3)整过卸车前氨罐必须保持正压,否则充入氮气。
4)卸氨地点配备足够的安全防护用品防护手套、护目镜、能过滤氨的面罩、防护服。
5)配备对讲机两部,确保中控与现场通讯畅通。
6)卸氨前,操作人员要认真对运输车辆所在单位的相关资质或使用单位的相关资质、驾驶员和押运员的资质、车辆状况进行检查和确认。
槽车液相阀由槽车司机控制,现场卸氨人员与司机要保持密切联系,确保对槽车压力及液位的有效监控。
7)卸氨末期,做好监护,严防窜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