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练习题精选答案《管理会计》练习题第2章变动成本法一、计算与核算题 1.A企业为只生产单一产品的企业,2008年各月的电费支出与产量的有关数据如表2-1所示。
表2—1要求:(1)试分别采用高低点法和回归直线法对电费这一混合成本进行分解。
(2)根据回归直线法的分解结果预测2009年1月的电费支出,假定2009年1月计划量为l700件。
解:(1)①高低点法分解设用电费和产量之间的关系为y=a+bx,其中y为电费,x为产量根据表2-1资料,可求得b=(7250-4250)/(1800-900)≈3.33将低点数据和b带入y=a+bx得,4250=a+3.33×900a≈1253可得,y=1253+3.33x②回归直线法分解设用电费和产量之间的关系为y=a+bx,其中y为电费,x为产量由回归直线法原理可知,nx b y a∑∑-=,∑∑∑∑∑--=22)(x x n y x xy n b根据表2-1资料,可得出求解a,b的数据如表2-1ab=(12×101283750-16800×70325)/(12×24390000-16800×16800)≈3.25a=(70325-3.25×16800)/12≈1310.41表2-1a根据表2-1a资料,得b=(12×101283750-16800×70325)/(12×24390000-16800×16800)≈3.25a=(70325-3.25×16800)/12≈1310.42可得方程:y=1310.42+3.25x(2)将2009年1月计划量为l700件代入方程,得,y=1310.42+3.25×1700=6835.42当产量为1700时,电费y=6835.42(元)2.公司生产一种产品,2007年和2008年的有关资料如表2—3所示。
《管理会计》练习题精选答案要求:(1)用完全成本法为该公司编制这两年的比较利润表,并说明为什么销售增加50%,营业净利反而大为减少。
(2)用变动成本法根据相同的资料编制比较利润表,并将它同(1)中的比较利润表进行比较,指出哪一种成本法比较重视生产,哪一种比较重视销售。
解:(1)表2—3a完全成本法编制的比较利润表其主要原因是在完全成本法下,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均要在当期存货和已销售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因为2008年的产量高于2009年的产量,使得单位成本中的固定成本相应地更低,导致销售的产品所负担的单位固定成本也比2009年低。
(2)表2—3b变动成本法编制的比较利润表由表2—3a和表2—3b可知,在完全成本法下,由于增加了产量可以降低单位产品所负担的固定成本,在销售量一定的情况下会增加利润,因而企业会重视生产环节;相反,在变动成本法下,由于固定成本被视为期间成本,只有增加销售量才能增加贡献毛益,从而增加利润,所以企业相对重视销售环节。
第3章本—量—利分析一、计算与核算题1.企业为生产和销售单一产品的企业,该产品单位售价为80元,单位变动成本50元,固定成本总额60000元,预计正常销售量4000件。
要求:(1)计算盈亏临界点销售量。
(2)计算安全边际及安全边际率。
解:(1)盈亏临界点销售量=60000/(80-50)=2000(件)CCV SP F Q-=(2)安全边际=4000-2000=2000(件)安全边际率=2000/4000=50% 2.企业为生产和销售单一产品的企业,当年有关数据如下:销售产品4000件,产品单价80元,单位变动成本50元,固定成本总额50000元,实现利润70000元,计划年度目标利润100000元。
要求:(1)计算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
(2)计算销售量、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及固定成本的敏感系数。
解:(1)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CC V SP P F Q-+=t=(50000+100000)/(80-50)=5000(件)(2)销售量的敏感系数PVC SP V)(-==[4000×(80-50)]/70000=1.714单价的敏感系数PSPV?==4000×80/70000=4.57单位变动成本的敏感系数PVCV?=-=-4000×50/70000=-2.86固定成本的敏感系数PF C-==-50000/70000=-0.71注意:敏感系数公式的分母是现在的利润,而非计划利润,这是由敏感系数定义推导出来的。
3.企业只生产和销售一种产品,单价为36元,产销可保持平衡。
该企业目前生产能力为1500件,其他有关成本数据如表3—1所示。
表3—1该企业现拟购置一台专用设备,购置费为20000元,可用5年,无残值,用直线法计提折旧。
据测算,这台专用设备投入使用后,可使变动成本在现有基础上降低20%。
要求:根据本—量—利有关指标的计算结果,测算这一购置方案是否合理。
解:购置设备前单位变动成本=22500/1500=15(元/件)单位产品贡献毛益=36-15=21(元)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量=20000/21≈952.38(件)安全边际=1500-952.38=547.62(件)可实现利润=547.62×21=11500.2(元)购置设备后单位变动成本=22500/1500×20%=12(元/件)每年增加的折旧费=20000/5=4000单位产品贡献毛益=36-12=24(元)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量=24000/(36-12)≈1000(件)安全边际=1500-1000=500(件)可实现利润=500×24=12000(元)购置设备后,企业每年增加利润499.8元(12000-11500.2),说明购置设备是合理的。
第4章经营预测一、计算与核算题1.西发公司专门生产彩色电视机显像管,而决定显像管销售量的主要因素是彩色电视机的销售量。
假设近5年全国彩色电视机的实际销售量的统计资料和西发公司彩色电视机显像管的实际销售量资料如表4—1所示。
表4—1要求:(1)用算术平均法预测1999年西发公司彩色电视机显像管的销售量。
(2)假设各年的权数依次是0.1,0.1,0.2,0.2,0.4,用加权平均法预测1999年西发公司彩色电视机显像管的销售量。
(3)假设预测期1999年全国彩色电视机的销售量预测为200万台,用最小二乘法预测1999年西发公司彩色电视机显像管的销售量。
解:(1)1994年~1998年彩色电视机显像管的销售量算术平均数=(25+30+36+40+50)/5=36.2(万只)1999年西发公司彩色电视机显像管的销售量为36.2万只(2)1994年~1998年彩色电视机显像管的销售量加权平均数=(25×0.1+30×0.1+36×0.2+40×0.2+50×0.4)=40.7(万只) 1999年西发公司彩色电视机显像管的销售量为40.7万只。
(3)设显像管销售量与电视机销售量之间的关系为y=a+bx,其中y 为显像管销售量,x为电视机销售量由最小二乘法原理可知,nx b y a∑∑-=,∑∑∑∑∑--=22)(x x n y x xy n b根据表2-1资料,可得出求解a,b的数据如表2-1a2-1ab=(5×28200-755×181)/(5×116125-755×755)≈0.4099a=(181-0.4099×755)/5=-25.694y=-25.694+0.4099x当x=200,则y=-25.694+0.4099×200≈56.285(万只)1999年西发公司彩色电视机显像管的销售量56.285万只2.假设中盛公司近5年某产品的产量与成本数据如表4—4所示。
计划年度的预计产量为850台。
表4—4要求:采用回归直线法预测计划年度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解:由于产量和总成本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因此设y=a+bx,其中y为总成本,x为产量。
由最小二乘法原理可知,nx b y a∑∑-=,∑∑∑∑∑--=22)(x x n y x xy n b根据表4-4资料,可得出求解a,b的数据如表4-4ab=(5×205100-3000×205100)/(5×129110000-3000×3000)=60.5a=(205100-60.5×3000)/5=4720计划年度产品预计总成本为:y=4720+60.5×850=56145(元)计划年度产品预计单位成本为:B=56145/850=66.05(元)注意:总成本与产量是线性关系,而单位成本与产量之间是非线性关系。
第六章经营决策一、计算与核算题1.某企业生产A,B,C三种产品,年度会计决算结果,A产品盈利75000元,B产品盈利19000元,C产品亏损60000元,其他有关资料如表6—1(其中固定成本400000元按变动成本总额分配)所示。
表6—l单位:元要求:分析产品C是否应停产。
解:若C产品停产,则利润如表6—la如表6—la所示,若C产品停产,企业利润将由34000元减少为-56000元,减少90000元,因为C产品虽然亏损,但仍然有正的贡献毛益可以弥补固定成本,因此,C产品不应停产。
2.某厂生产A产品,其中零件下年需18000个,如外购每个进价60元。
如利用车间生产能力进行生产,每个零件的直接材料费30元,直接人工费20元,变动制造费用8元,固定制造费用6元,合计64元。
该车间的设备如不接受自制任务,也不作其他安排。
要求:决策下年零件是自制还是外购。
解:因为车间的设备如不接受自制任务,也不作其他安排,因此,固定制造费用为无关成本。
自制零件下的单位成本=30+20+8=58(元)外购零件下的单位成本为60(元)自制零件的差量收益为(60-58)×18000=36000(元)因此,应该选择自制零件方案。
3.某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同时生产A,B,C,D四种新产品,其中,B产品可以在分离后立即出售,也可继续加工后出售。
资料有:产量8吨,分离后销售单价为6000元,加工后销售单价为10000元,联合成本为2000元,可分成本为单位变动成本5000元,固定成本20000元。
要求:对B产品是否进一步加工作出决策。
解:分离后的差量收入=10000×8-6000×8=32000(元)分离后的差量成本=5000×8+20000=60000(元)差量损失=60000-32000=28000(元)因此,B产品在分离后应立即出售。
4.某企业预计年生产C产品10000件,工厂总成本为450000元,其中直接原料280000元,直接人工费80000元,其他变动费用40000元,固定费用50000元,目标成本利润率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