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文库()〔短旗袍〕*篇一:民国旗袍文化民国旗袍文化1.概述:旗袍是一种内与外和谐统一的典型服装,被誉为中华服饰文化的代表。
它以其流动的旋律,潇洒的画意与浓郁的诗情,表现出中华女性贤淑,典雅,温柔,清丽的性情与气质。
2.起源:旗袍是我国一种富有民族风情的妇女服装。
由满族妇女长袍演变而来,由于满族称为“旗人”故将其称之为“旗袍”。
3.背景: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废除了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民国成立以后,清朝的服饰制度大部分被革除,传统服饰至此发生了整体上的变化,中西合璧的服饰或纯西式的服饰逐渐进入到中国人的生活中,“旗袍”成为这一时期的经典服装。
4.时间:20世纪20年代—20世纪40年代5.主要地点:上海6.流行原因:○1简洁。
○2具有东方神韵。
7.旗袍特点:1开省收腰○2表现体态或女性曲线○3面料较轻薄○4印花织物增多○5○装饰较简约○6内着内裤和丝袜○7开衩处露腿8.发展:1两个阶段○A.20年代以传统的直身平面剪裁为主,并开始移入西方的多省工艺,使旗袍更加合身,称之为经典旗袍。
B.到了30年代引入更多的西式服装元素,如装袖,装垫肩和拉链等,使旗袍更加合身,称之为改良旗袍。
2过程○旗袍最初是以马甲的形式出现,马甲长及足背,加在短袄上。
后又将长马甲改成有袖的式样,也就成了新式旗袍的雏形。
A.10年代到20年代初受日本式服装影响,"文明新装"开始流行,女学生与女教师爱着的黑色裙成为时尚。
B.20世纪20年代20年代的旗袍仍然宽大平直;与沁时流行的倒大袖相呼应,旗袍的下摆比较大,整个袍身也是呈“倒大”的形状。
但肩、胸乃至腰部,则已呈合身之趋势。
张爱玲说:“初兴的旗袍是严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风。
”这位以善于观察和描述时装的女作家所说的“初兴”,如果是指20年代,那“严冷方正”一定是她童年的印象了。
彩袖曲襟低领长袖旗袍——20世纪20年代末期的样式绣银云龙纹高领中袖旗袍——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样式C.20世纪30年代(黄金时代)30年代出现了改良旗袍,旗袍的裁法和结构更加西化,胸省和腰省的使用旗袍更加合身,同时出现了肩缝和装袖,使肩部和腋下也合体了。
有人还使较软的垫肩,谓之“美人肩”。
已经完全跳出了旗女之袍的局限,完全是一个“中西合璧”的新服式了。
银绣云龙纹高领中袖旗袍(传世实物)20世纪30年代彩绣大襟短袖旗袍(传世品)D.40年代(黄金时代)40年代是30代的延续,由于战争的影响,人们倡导“旧衣运动”。
旗袍向经济,便于活动等实用的功能考虑,款式就趋向于取消袖子,缩短长度和减低领高,并省去许多繁琐装饰,使其简便,朴素,适体。
织锦缎无袖双襟旗袍——20世纪40年代初期的样式(传世实物)9.分类1样式:开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双襟;领有高领、低领、无领;袖口有长袖、短○袖、无袖;开衩有高开衩、低开衩;还有长旗袍、短旗袍、夹旗袍、单旗袍等。
2图案和花样:富有的女性都会在旗袍上绣上不同的图案,令旗袍美观特别,如龙凤,牡○丹,中国水墨画,孔雀等图案。
其含意主要是吉祥。
刺绣主要用金,银线,把图案用人手绣上。
3色彩:常见的大红旗袍,色彩绚丽醒目,款式别致,充分展现出满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着重体现东方女性含蓄优雅的魅力。
4领子:一般领、企鹅领、凤仙领、无领、水滴领、竹叶领、马蹄领○5扣子:旗袍上的扣子是盘扣,它的制作方法主要是用称为“袢条”的折叠缝纫的布料细条○编织而成。
这和现代用整块硬质材料打洞而成的纽扣不一样。
如布料细薄可以内衬棉纱线。
做装饰花扣的袢条一般则内衬金属丝,以便于定形。
10.对比—两大派(京派旗袍和海派旗袍)1京派旗袍:旗袍源于旗人之袍,而北京是旗人聚居最多之地,所以直至清末民初,旗袍○是属于京派文化的。
其特点是带有官派作风,保守和传统相结合;衣领紧扣,斜襟,盘花纽扣,高开衩,曲线鲜明,衬托出端庄、典雅大方、雍容华贵的民族风格。
2海派旗袍:是30年代的产物,主要是集中在上海。
其最大的特点是对传统样式和西式服○饰的兼收并蓄。
以吸收西艺为特点,标新立异,商业气息浓郁。
3京派旗袍和海派旗袍的差异○A.京派旗袍宽大平直,不显露形体;海派旗袍开省收腰,表现体态或女性曲线。
B.京派旗袍面料以厚重织锦或其他提花织物居多,装饰繁琐;海派旗袍面料较轻薄,印花织物增多,装饰亦较简约。
C.京派旗袍保守传统。
海派旗袍时尚,创新。
京派旗袍完海派旗袍组长:孙静成员:董帅乔丹峰苏瑞*篇二:关于旗袍的一些实用常识关于旗袍的一些实用常识旗袍的特色及选购旗袍是清代的旗人之袍,是贵族的衣饰,现代意义的旗袍,诞生于20世纪初叶,盛行于三四十年代,是中国女性服装的代表。
行家把上个世纪20年代看作旗袍流行的起点,三十年代它到了顶峰状态,很快从发源地上海风靡至全国各地。
当时上海是上流名媛,高级交际花的福地,她们热衷于游泳、打高尔夫、飞行术、骑马,奢华的社交生活和追赶时髦,注定了旗袍的流行。
由于上海一直崇尚海派的西式生活方式,以致后来出现了“改良旗袍”,从遮掩身体的曲线到显现玲珑突兀的女性曲线美,使旗袍彻底摆脱了旧有模式,成为中国女性独具民族特色的时装之一。
1、特征旗袍的外观特征一般要求全部或部分具有以下特征:右衽大襟的开襟或半开襟形式,立领盘纽、摆侧开衩,单片衣料、衣身连袖的平面裁剪等。
开衩只是旗袍的很多特征之一,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必要的。
2、工艺特点满族旗装的工艺特点:是精细的手工制作,适用各种刺绣、镶、嵌、滚等工艺。
近代旗袍的工艺特点:是式样简洁合体的线条结构代替精细的手工制作。
3、分类旗袍的样式很多,开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双襟;领有高领、低领、无领;袖口有长袖、短袖、无袖;开衩有高开衩、低开衩;还有长旗袍、短旗袍、夹旗袍、单旗袍等。
旗袍款式的变化主要是袖式、襟形的变化。
袖形的款式主要有:宽袖形、窄袖形、长袖、中袖、短袖或无袖。
襟形款式主要有圆襟、直襟、方襟、琵琶襟等。
此外还有双圆襟旗袍、双开襟旗袍等款式。
4、材质制作旗袍的有布料,丝绸、锦缎等,目前又有真丝双绉、绢纺、电力纺、杭罗等真丝织品。
5、旗袍的选购选购旗袍,首先要注意其衣料质量。
不同的衣料,在旗袍的制作上将表现出不同的格调和风韵。
还应注意,不宜太窄、叉太长、领太高,旗袍的苗条,美在中腰,中腰如果过紧,不舒服,也不美。
胸部不宜太宽,也不可太紧。
两侧的叉不可开太高,以免大腿显露太多很不雅观,因此,应掌握适度的旗叉,使其既显轻松又不失其文雅,端庄。
选择旗袍可以从颜色、面料、型号尺寸等三方面入手。
选颜色:妙龄少女,旗袍颜色可选鲜艳明快的,如大红色等;中年女性宜选颜色柔和的面料,如浅绿色,浅红色等;老年女性可选深紫色、黑色旗袍,以显示稳重、高雅的性格。
选面料:深色的高级丝绒、平绒旗袍,风格庄重雅致,适合于迎接贵宾,或参加晚会等正式场合穿着;名贵的绵织旗袍,显得华贵雍容,也可当迎宾、赴宴时的服装;素雅的丝绸旗袍,则适宜职业女性上班着装。
选型号、尺寸:选择旗袍的型号、尺寸,应注意与个人体型相配。
即不能太紧,也不能太宽。
如旗袍胸部太宽易显松垮,中腰过紧又会造成活动不便。
还有旗袍的衣领不宜太高,尤其是颈部细长的女性,过高的衣领会突出脖子的缺陷,给人一种比例失调的感觉。
会突出脖子的缺陷,给人一种比例失调的感觉。
选择旗袍,要从年龄、体型、季节等多方面考虑。
老太太应选面料颜色稍深些的,款式要宽松一点,以体现庄重文静、典雅大方。
中年妇女,宜选色彩富丽高雅,乃至带绣花、滚边的旗袍,体现雍容华贵。
年轻女性,则宜选活泼时尚的款式,体现青春健美、朝气蓬勃。
;就季节来说,春秋两季天气凉爽,应选薄毛料或厚实的中长纤维的旗袍,穿着保暖又挺括。
初夏天气渐热,可选化纤面料的半袖旗袍,轻便、凉爽,且价格便宜。
盛夏时节,燥热难当,应选薄花布或丝绸制成的无领无袖旗袍,凉爽宜人。
冬季也可以穿旗袍,不过得絮上丝棉、驼绒之类。
旗袍的扣紧领高,能显得人庄重雅致,但也要看体态而选。
脖子稍嫌细长的人,穿领子高的旗袍会暴露出脖子的欠缺,因此,要选领子矮些宽些的旗袍,旗袍下摆的开衩也要跟身高成正比。
身材修长的人要穿开衩大些的,走起路来风姿绰约,煞是好看。
若开衩小了,便裹腿难行。
身体娇小的人穿旗袍,衩则要开得小些,如此才能谐调。
因此,挑选现成的旗袍一定要仔细试穿。
—————————————————————————旗袍的款式及称谓领型:一般领、企鹅领、凤仙领、无领、水滴领、竹叶领、马蹄领等。
开襟:斜襟、中开襟、半圆襟等。
扣型:一字扣、凤尾扣、琵琶扣、蝴蝶扣、单色扣、双色扣等。
袖型:无袖、削肩、短袖、七分袖、八分袖、长袖、窄袖小、喇叭袖、大喇叭袖、马蹄袖、反摺袖等。
摆型:宽摆、直摆、A字摆、礼服摆、鱼尾摆、前短后长、锯齿摆等。
滚边:双滚、单滚。
————————————————————————————旗袍面料的分类旗袍的面料一般有织锦缎,锦缎,电力纺,杭罗,真丝,麻,柞蚕丝,绢纺,桑蚕丝,蓖麻蚕丝,香云纱,丝绸,古香缎,素绉缎,乔其绒,金玉缎等。
挑几个给大家作个简介。
旗袍面料--织锦缎我国传统的丝织品种之一。
织锦缎是19世纪末在我国江南织锦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它是以缎纹为地,以三种以上的彩色丝为纬,即一组经与三组纬交织的纬三重纹织物。
八枚经面缎纹用提花机织造。
现代织锦缎按原料可分为:真丝织锦缎、人丝织锦缎、交织织锦缎和金银织锦缎等九种。
花纹精致,色彩绚丽,质地紧密厚实,表面平整光泽,是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