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武汉市金桥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文本

《武汉市金桥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文本

《武汉市金桥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1.1 规划依据本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规范》、《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和《武汉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进行编制。

1.2 规划范围金桥高科技产业园区,北以金山大道红线为界,南至张公堤,东西宽约1400米,南北长约1600米,总占地面积约 2.17平方公里。

1.3 适用范围在规划范围内的一切建设活动应遵守本规划,除文本和图则有关规定外,未涉及的其它控制指标应参照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和规范执行。

1.4 规划原则1.4.1规划应充分考虑并发挥园区的区位优势,处理好园区与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衔接。

1.4.2 在用地组织和空间布局方面,既要体现合理分区,又要考虑功能相近用地彼此间包容性。

确保园区功能整体协调、安全、运转高效,达到整体利益最大化。

1.4.3 力求规划富有弹性、可操作性。

特别在市政工程规划方面,应与总规对接,应适度超前。

1.4.4 注重原有环境,保留原有风貌,创造富有个性园区,同时还要注重环保,以利可持续发展。

1.5 使用原则本规划的文本和图则是武汉市金桥高科技产业园区建设的控制性文本,应同时使用,二者不可随意分解。

1.6 规划控制文本明确以下内容:1.各地块的土地利用性质、土地利用相容性及各类性质土地的用途规定;2各地块开发强度;3配套设施的数量和规模;4城市设计要求及其它有关规定。

1.7 主管部门和管理权限本规划经武汉市城乡规划局批准后,即可执行。

解释权属武汉市城乡规划局。

第二章地块划分2.1 大地块划分本片区用地划分为A、B、C、D、E共五大地块。

2.2 划分依据在各大地块中,按照规划结构及用地性质进一步细化地块,其中住宅用地的地块是按照居住组团规模来划分的。

2.3 地块划分一览表表1大地块编号小地块编号A A-1,A-2,A-3 见地块编号图B B-1,B-2,B-3,B-4,B-5,B-6 见地块编号图C C-1,C-2,C-3,C-4,C-5,C-6 见地块编号图D D-1,D-2,D-3,D-4,D-5,D-6 见地块编号图E E-1,E-2,E-3,E-4 见地块编号图2.4 多地块的联合开发多地块联合开发时,在不影响地块所在地区整体功能的条件下,可允许对地块的边界以及道路的走向作必要调整,但须报武汉市规划主管部门审定。

第三章发展规模与规划结构3.1 发展规模3.1.1 用地规模本区规划总用地面积约 2.17平方公里,建设总用地 1.83平方公里。

其中:工业用地 1.16平方公里,占规划用地面积53.36%。

3.2 规划结构3.2.1 本区位于武汉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金山大道一侧。

3.2.2 本区路网是在园区内所确定的“十字型”主骨架基础上,结合地形及现状,采用“方格网”布局型式。

3.3 土地使用情况详见土地利用一览表表一金桥产业园区控制性规划土地利用一览表序号类别代号类别名称面积(m2)所占比例(%)大类中类小类细类1 R 居住用地101046 4.7R1 一类居住用地101046R11 住宅用地73832R12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13765R15 商住综合用地134492 C 公共设施用地104726 4.8C1 行政办公用地13788C2 商业金融用地50806C21 商业用地35542C26 集贸市场用地15264C5 医疗卫生用地16287C51 医院用地16287C6 科研设计用地238453 M 工业用地1159638 53.4M1 一类工业631791M2 二类工业333250M3 三类工业1945974 S 道路广场用地448648 20.6S1 道路用地392272S2 游憩广场用地32719S3 社会停车场236935 G 绿地269258 12.4G1 公共绿地64640G2 生产防护绿地214618G22 防护绿地2146186 U 仓储用地12674 0.67 W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7651 0.38 E 其它用地69511 3.2E1 水域69511规划总用地2173188 1009 Σ 第四章用地布局4.1 公共设施用地区内公共设施分为区级和居住组团级公建二类。

区级公建:位于主干道交叉口的西侧,拥有公共绿地、游憩广场、商住综合用地和公用停车场等,构成园区公建集中发展区;组团级公建:位于居住组团内部,主要是安排基层公建,如幼儿园、商业服务网点和小游园等与之配套。

4.2 居住用地规划园区内在生态湿地附近布置居住区,并就近布置幼托,文体科教,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且考虑到了附近的工业区对居民生活的干扰,设置了防护绿地等隔离设施。

用地指标如下表二用地类别用地面积(m2)容积率建筑密度% 绿地率%居住用地73832 1.8-2.0 30-33 30商住综合用地13449 2.2-2.4 33-36 254.3 工业用地规划本着保护环境,协调周边,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原则,将本区工业用地分为医药工业、化学工业、电子工业和生物工程四大工业园区。

各工业园区用地控制指标如下:表三用地类别用地面积(m2)容积率建筑密度% 绿地率%医药工业333250 0.8-1.0 40-42 35化学工业194597 0.8-1.0 40-42 35生物工程342849 0.9-1.2 36-38 30电子工业288942 0.9-1.2 36-38 30总用地1159638 0.8-1.1 40 33第五章道路交通规划5.1区内道路网采用“方格网”布局形式,主干道形成“十字型”的骨架系统。

区内道路等级分为主、次、支三级。

主干道40米次干道30米支路15米或9米。

区内道路最大纵坡控制在 2.0%以下,最小纵坡度控制在0.3%5.2 城市广场布局在主干道的交叉口西侧,布置园区的公共绿地及游憩广场,并在附近相应配套各类商业服务设施。

5.3 交通设施的布局与配置5.3.1 停车场区内规划有公用停车场1处,位于绿地广场的沿街一侧,用地面积5699平方米;其余的停车场为生产用停车场,分布于各工业区内,总面积为18027.2平方米。

另外,居住用地内部宜结合居住入口及居住群组中的消极空间布置停车场地。

详见表四表四用地类别公共停车场化工区停车场医药区停车场生物区停车场电子区停车场用地面积(m2)5666 6400 3345 3732 45505.3.2 加油站结合园区内的公共停车场及主要出入口,合理布置加油站,按照服务半径 1.0公里的标准布置。

5.3.3 其他交通设施其它各类交通设施用地应按照国家标准《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中有关规定,根据用地的使用性质和开发强度设置。

5.3.4 停车位配置各个地块根据用地性质、建筑容量,参照武汉市有关规定确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停车位数量。

工业区配建停车位视企业生产需求来确定。

第六章绿地景观规划6.1 绿化规划本区采用绿核——绿屏——绿轴三者相结合的绿地系统。

其中:绿核——由绿地广场、公共绿地和生态湿地组成;绿屏——由外围道路边缘的20M左右的防护绿地组成;绿轴——全面绿化,将沿区内道路布置的大部分防护绿地建设成绿化景观带,增强园区的景观效果,提高生活质量。

6.2 景观设计引导本区景观设计是对区内景观节点、地标、景观轴、视线走廊和景观控制区进行引导,以利于未来工业区建设能够展示生态型、园林式风貌。

第八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8.1 给水排水规划8.1.1 给水工程规划由于缺乏规划区的人口资料,所以无法预计该区的最高日用水量,仅规划布置了给水主干管及给水泵房的位置。

1. 给水管网布置管网管径分为800mm,600mm,400mm三级管网,给水管网在区内以环状网布置,使每个地块可以从两个方向接管,保证供水的安全可靠,便于分期建设实施。

,以保证供水的安全性。

2. 给水水源规划考虑从附近武汉市的水厂直接取水,用管径1200mm的输水管输送。

8.1.2排水工程规划1.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合流制,统一由污水管运送到对外交通附近的排水泵站,再运送到附近的污水处理厂,处理符合排放标准后排放。

2.排水管网布置区内排水管网的管径依次为800mm,600mm和400mm,污水经管网运送至排水泵站后,由1200mm管径的排水管运送到附近的污水处理厂。

8.2 电力工程规划1、穿过园区的110kV高压架空电力线做为本区的电源,并就近布置110kv变电站2、10kV电源引自110kv变电站。

3、110kV高压架空电力线路走廊宽度30M。

4、10kV及以下电力线路均采用电力电缆沿电缆沟(或电力排管)敷设,沿道路的东、南侧人行道敷设。

5.根据地块编号图中的地块划分,在各地块中布置10kv变电站,以便在接下来的深入规划中布置低压配电网。

8.3 环保规划8.3.1 规划目标在环境和资源可承载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把金桥工业园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配套齐全、生活舒适的外向型工业区。

8.3.2 功能分区及规划对策1、区内的规划建设应遵循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优化工业园区的规划布局,做到科学、合理。

进入工业园区内的新、扩、改建项目应与工业园区控规要求的产业政策相符,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各单个项目应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和环保“三同时”制度。

同时要保证和增加环保资金投入到位,加强工业园区内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污水管网及固体废物(包括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设施的建设,要做到统一规划、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做好工业区园内的绿化、美化建设,区内绿化覆盖率≥30%。

2.企业外排废气中污染物浓度执行相关国家标准,即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3271—200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3.场界噪声执行GB12348—19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中相应功能区标准。

4.园区内固体废物实行分类管理,遵循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原则。

属危险废物的要送至武汉市危险废物处理中心统一处理,其它工业废物要提高综合利用率,不能综合利用的工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应妥善收集,并转运到垃圾处理厂统一处理。

5.强调施工期环境保护工作,严格按照“开发一片、建设一片、恢复一片”的方式进行分期渐进开发,采取措施,防止施工期水土流失和粉尘、噪声等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6.切实加强工业园区的环境管理,要有专人负责工业园区内的环保工作,加强监管,确保区内环保设施正常运行和各污染物达标排放。

同时,要在工业园区内积极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

第九章建筑高度控制低层建筑高度应控制在10米以下;多层居住建筑高度应控制在24米以下;高层居住建筑高度应控制在32米以下;多层公共建筑高度应控制在24米以下;高层公共建筑,在满足净空要求的前提下,根据性质、级别和景观要求确定高度;低层工业建筑高度应控制在5米以下;多层工业建筑高度应控制在24米以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