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项目质量计划)编制导则1 目的和适用范围1.l 目的本导则规定了编制施工组织设计(项目质量计划)的主要内容及方法,以确保其能够用以科学指导施工,使施工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1.2 适用范围本导则适用于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项目质量计划)的编制,特殊工序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编制专项施工技术措施或方案。
2 引用文件及术语2.l 引用文件《质量手册》《质量体系程序文件》《规范》《标准》2.2 术语采用GB/T19000-2000 idt IS09000:2000标准和集团《质量手册》中的有关术语。
3 封面格式a)施工组织设计(项目质量计划)标题如:××××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项目质量计划)b)施工承包方全称如: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第×工程公司c)编制日期如:××××年××月××日4 主要内容4.l 目录列出施工组织设计(项目质量计划)各项内容的题目和页码。
易出现的问题:1、目录中所列的内容及顺序与导则规定不一致或相矛盾。
导致方案中编写顺序颠倒,介绍不清,审查不清。
2、页码不对。
4.2 编制依据说明所编施工组织设计(项目质量计划)的编制依据。
如:集团《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工程全部施工图纸及其标准图;工程地质报告;地形图和工程测量控制网;工程预算文件和资料;工期、质量和成本控制目标;有关的国家方针、政策;主要规范、标准、规程;类似工程施工经验和技术新成果等。
易出现的问题:主要规范、标准、规程的引用有重复、作废版本或列举不全面,缺乏本工程中应该用到的主要规范、标准,导致针对性不强。
主要原因在于对工程施工图纸不了解,不知道图纸中有哪些专业要求,所以不知道应该采用哪些规范。
只是简单的复制,未深入实际。
4.3 工程概况4.3.1 工程总体概况4.3.2 建筑设计概况4.3.3 结构设计概况4.3.4 专业设计概况4.3.5 工程结构平面图包括工程主要轴线,后浇带、变形缝位置,主要尺寸,工程结构主要特点。
易出现问题:无图或图复印不清晰,图中主要尺寸、主要轴线未标出或者后浇带、变形缝未标出,不能反映出工程的设计特点。
当基础和主体结构变化较大时应分别画出基础、主体结构平面图。
此图的好坏与后面的施工段的划分、工程施工重点和难点密切相关。
4.4 项目质量策划4.4.1按照《质量手册》的规定,建立项目部质量保证体系,易出现问题:无安装项目部体系图。
绘制质量管理体系结构图,选聘岗位人员并明确各岗位职责。
易出现的问题:管理体系人员和职责表中人员不对应、体系图不正确。
4.4.2根据合同质量目标,对各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目标进行分解,确定责任人易出现的问题:1、体系图中无工程名称、无质量目标2、分部分项工程列举不全面,有漏项3、分部分项工程名称不符合标准规定。
4.4.3明确工程所需要的监视和测量仪器、设备,以确定是否满足工程需要。
易出现的问题:1、仪器、设备列举不全面,主要是安装专业所需仪器2、有效期超期3、填表不全,有空白格,主要出厂编号、规格型号有空白。
计量器具统计表4.4.4对工程施工难点及重点进行分析,概要说明本工程建筑、结构特点、施工难点及采取的相应措施。
易出现的问题:1、对工程的施工重点及难点找不准,此问题与4.3.5相联系。
2、采取的措施不疼不痒,解决不了问题。
要求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来,不得应付。
工程施工重点难点一览表4.5 施工准备4.5.1施工技术准备1明确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批计划,见下表。
2编制工程质量控制预案1)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预控点,明确应达到的质量标准。
根据规范要求及以往施工经验做法,将施工工序进行分解,形成思路清晰、工序明确、便于各级人员操作的预案。
2)根据分解后的工序,选择重点环节进行节点控制,明确需要控制的细部节点及预控措施。
施工过程中当预案与实际发生偏差时,实事求是,及时调整。
易出现的问题:1、内容不明确,要求尽量与4.4.4工程施工重点、难点相对应,专门针对重点和难点写预案2、本部分应该分成两步写,第一步写工序分解,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几个工序,第二步写重点控制工序的质量标准及控制措施。
3编制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应用计划。
4列出本工程所需的检验试验计划(附表 5.5,5.6),建立工程所需监视和测量装置台帐,并有专人控制实施。
5编制工程纠正预防措施根据工程特点,吸取以往的施工经验和教训,编制消除潜在的不合格品产生原因的预防措施,防止不合格品的发生。
需单独编制,单独审批。
易出现的问题:只保留题目,写明详见专项方案即可。
6编制工程防护措施包括施工过程的防护和对已完成工作的产品保护,对工程所有材料应有防火、防雨、防潮等措施;对基坑边坡、砼模板、预埋预留等的产品有保护措施;对已完成的墙面、门窗、管线等有防污染措施。
易出现的问题:1、要求关键是对工程产品的防护,并非安全防护,编写过程中往往写成了安全防护措施2、措施缺乏针对性,复制凑数,只将数量,不讲质量。
4.5.2劳动组织准备1建立工作队组根据施工方案、施工进度和劳动力需要量计划要求,明确施工各个过程所需人力资源情况,确定工作形式,并建立队组领导体系,在队组内部工人技术等级比例要合理,并满足劳动组合优化要求。
制定劳动力需要量计划表(附表5.1)。
对有持证上岗要求的工种应审核上岗证书。
2做好劳动力培训工作根据劳动力需要量计划,组织上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规章制度、安全施工、操作技术和精神文明教育等。
并附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表。
易出现的问题:对有持证上岗要求的应列表。
需要注意的是证书要与施工现场的人员一一对应,不得弄虚作假,并且要满足施工现场的生产需要,施工现场持证上岗人员数量不够的,要找领导协调解决。
4.5.3 施工物资准备1建筑材料准备:确定工程施工所需各个过程和它们所需的各种材料资源;制定建筑材料需要量计划表(附表5.2)。
2预制加工品准备;制定预制加工品需要量计划表(附表5.3)。
3施工机具准备1)在选择主导施工机械时,要充分考虑工程特点、机械供应条件和施工现场空间状况,合理确定主导施工机械类型、型号和台数。
2)在选择辅助施工机械时,必须充分发挥主导施工机械的生产效率,要使两者的台班生产能力协调一致,并确定出辅助施工机械的类型、型号和台数。
3)为便于施工机械管理,同一施工现场的机械型号尽可能少,当工程量大且集中时,应选用专业化施工机械;当工程量小而分散时,要选择多用途施工机械。
易出现的问题:1、塔机的选择必须写明塔机的规格型号及布置位置,并在平面布置图中标出2、客货梯规格型号、搅拌站机械必须明确并在图中标出。
4)制定施工机具需要量计划表(附表5.4)。
4.5.4施工现场准备1现场控制网测量;2准备各项施工设施;3施工现场临时用水、电准备。
应附有施工现场排水平面图、用电系统图。
易出现的问题:必须设排水平面布置图,图中应注明排水方向、坡度,集水坑间距,挡水墙做法等。
4.6施工方案包括施工顺序和流向、流水段的划分、主要分部(项)工程的施工方法、施工机械的选用、季节性施工技术措施等,要根据建筑施工的具体情况选用。
4.6.1 施工顺序和流向施工顺序是指单项(位)工程内部各分部(项)工程之间的先后次序。
一般应遵守“先地下、后地上,先土建、后设备,先主体、后围护,先结构、后装修”的原则,但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其基本要求是:上道工序的完成要为下道工序创造施工条件,下道工序的施工要能保证上道工序的成品完整不受损坏。
易出现的问题:目前的工程大部分体量较大,施工顺序不能简单的画一个流程图如:①基坑降水、土方工程、基坑支护②垫层施工③筏板结构施工④地下室结构施工⑤主体结构施工而更应该确定出先施工哪一块,后施工哪一块,总体上也应该划分施工顺序如:施工流向是指对时间和空间的充分利用。
单层建筑要定出分段施工在平面上的施工流向;多层建筑除了定出平面上的流向外,还要定出分层施工的施工流向。
确定时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生产使用的先后;适应施工组织的分区分段;与材料、构件运输的方向不相冲突;适应主导工程的合理施工顺序。
易出现的问题:1、不考虑商业用途,如沿街楼等应先组织施工2、施工顺序上先深后浅的原则3、施工现场道路等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多层建筑除了定出平面上的流向外,还要定出分层施工的施工流向,分层施工究竟是柱墙和梁板一次浇筑,还是两次,必须要说清楚。
4.6.2 施工段的划分划分施工段的目的,是将单栋庞大的建筑物进行合理地分段,以适应平行流水作业的要求,做到均衡施工。
划分施工段主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1有利于建筑结构的整体性。
如尽量将段的分界设在变形缝处或平、立面变化处,确需在整体结构处分段时,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结构的整体性。
2各段的主要工种工程量大致相等。
这样可使各施工段的主要工种劳动量大体上相近,便于组织连续作业,进行均衡施工。
3应保证主要工种有足够的工作面和垂直运输机械能充分发挥台班能力。
4.6.3 确定施工方法要重点解决影响整个单项(位)工程施工的主要分部(项)工程。
要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征、工程大小、工期长短、施工条件等因素择优选定。
选定的原则是:条件允许、方法先进可行和符合国家(或国际)标准要求。
主要分部(项)工程至少包括:1)测量与放线;易出现的问题:1、测量放线的工艺流程写不出来,应明确业主或测绘部门给出的控制点情况,在这些控制点的基础上,如何测设工程的主要轴线,也就是工程定位的过程应写出来2、沉降观测方面往往只有观测点而未确定出水准点,观测点设置不合理或未画出布置图3、高层建筑中应控制两个垂直度,一个是建筑物的垂直度,一个是电梯井的垂直度,电梯井垂直度的控制应选择出几个标准层作为标准进行放线,防止误差积累。
4、误差控制2)土石方及基础工程;容易出现的问题:1、土方开挖、基坑支护、降水等凡是由业主分包的工程必须写明由业主分包,降水截止时间应明确。
2、土方回填往往写套话,如:当采用机械夯实时…,当采用人工夯实时…,到底用什么,应该直接明确出来,针对这种夯实方式写出措施。
3、基础工程中的模板工程,大部分用砖模,当有下反结构时怎么处理,大部分写不明确,主要原因对结构设计不熟悉或未看图纸4、筏板有上反梁或外墙上反部分必须设压模,并有大样图5、后浇带模板只介绍筏板,至于梁板部分到主体中再介绍。
6、凡有地下两层及以上的工程,必须明确地下一层与二层之间水平施工缝的处理方法。
7、剪力墙、梁板主刚楞、次刚楞及支撑体系间距设置是否与图中一致。
8、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主要介绍(1)、各部位混凝土设计等级,基础及地下室混凝土总共分几次浇筑,分别是…(2)、机械设备配置及位置安排,运输车辆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