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大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全.doc

电大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全.doc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3名词解释1、教育心理学:是在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來的一门应川科学,是心理学的一个独立分支。

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z相关的心理现彖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

2、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过强时效率反而下降,只有保持屮等强度的动机水平,学习效率才最高。

3、实验研究:它是在某种控制悄境中探究白变最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

4、相关研究:研究者并不创造某种情境,只是对自然界发生的一些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观察,从而得出两个变量理否相关的结论。

两个变量之间的和关关系可分为三种情况:(1)正和关。

当一个变罐增人时,另一个变量也增人。

(2)负和关。

当 -个变量增大时,另一个变量反而减少。

(3)零相关。

当一个变量发生变化时,另一个变量保持不变。

5、描述性研究:不涉及探导两个或多个变量Z间的关系,而只是对一些有趣的事件或现彖进行描述,这类研究就是描述性研究。

麦兹在1978年进行了一项观察与访谈相结合的描述性研究。

6、发展:指的是人类个体从诞牛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牛的身心变化,即发展包括生理与心理两方而的发展。

7、生理发展:个体的住理发展,也叫生物因素的发展,指人类个体的生理结构与机能及其本能的变化。

个体的住理发展过程是一种内发过程,即个体按照白身预定的程序和节奏而白然成熟、成长的过程。

8、心理发展: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是狭义的个体心理发展,即个体从出生到心理成熟阶段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

心理发展包含两种过程:一种是“渐进论”的观点,即认为从婴儿到成人的心理发展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连续量变过程。

另一种是“阶段论”的观点,即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不是一个连续量变的过程,而是经历一•系列有着质的不同的发展阶段的非连续过程。

9、先天因素:是指个体出生时受之于父母的遗传素质。

后天因素:是指个体出生以后所接受的來自环境的各种影响。

1()、自然成熟论:心理学家彪勒等人认为,心理发展的内部节奏与生物因素的口然成熟相联系,个体的心理发展是按牛:物因素自身预定的程序及节奏自然成熟的,外部环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加速或减慢心理发展的速度,而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心理发展的内部节律。

11、环境决定论:心理学家华生等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是环境影响或鴉造的结果。

冇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心理和行为。

12、印刻:劳伦兹在对幼小动物的依恋行为进行研究时发现,刚刚会走的幼小动物倾向于追随它在出生后看到的第一个活动的客体并很快与之建立很难改变的依变关系,这种现象,劳伦兹称为“印刻”。

13、他律:儿童的道徳判断受他白身以外的客观的价值标准支配。

自律:儿童的道徳判断受他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的支配。

14、学习: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变化。

15、反射学习:掌握一定的刺激和一定的反应的学习。

认知学习: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和行为举止的学习。

16、经典条件作用:巴甫洛夫于19世纪末至本世纪初对狗的消化过程进行研究中发现了条件反射现象,由此开始了著名的条件反射实验研究。

17、获得: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铃声(CS)反复与食物(US)相匹配,从而使狗学会对铃声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称为条件作用的获得。

18、消退: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当狗对铃声的条件作用建立以后,若使食物(US)不再伴随铃声(CS)出现,那么狗对铃声(CS)做出的唾液分泌反应(CR)就会越来越弱,直到最后消失。

这一过程称为条件作用的消退。

19、自发恢复: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己经明显消退了的条件作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还会以很微弱的形式重新出现, 这种现象叫作条件作用的自发恢复。

2()、刺激泛化: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当狗学会对一个高音产生睡液分泌反应以后,一个稍低一点的音调也会诱发它的唾液分泌反应,这种CR自动扩展到CS以外的其他刺激上的现象,叫做刺激泛化。

21、刺激分化: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CS和与CS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反应的过程,称为刺激分化。

刺激泛化和刺激分化是互补过程。

借助于刺激泛化可以将7习扩展到原初的特泄刺激以外,而借助于刺激分化则可以针对不同的情境做出不同的恰当反应,从而避免盲目泛化。

22、二级条件作用:由一个已经条件化了的刺激來使另一个中性刺激条件化的过程,称为二级条件作用。

填空或选择1、我国心理学家(潘菽)在其1980年主编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就是(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

”美国1971年出版的《教冇百科全书》指出:“教冇心理学是对教育过程中的行为之科学研究,实际上教育心理学通党被定义为主要涉及学校情境中学生之学与教的科学。

”2、前苏联的彼罗夫斯基在其1972年主编的《年龄与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研究教学和教育的心理学规律。

”3、(拜瑞斯等人)进行的(良好行为游戏)4、瑞士教育家(裴斯塔洛齐)提出(教冇心理学化)的主张,强调教育要与心理学相结合,侣导(直观教学的)原则, 认为只有如此,才能丰富学生的感知,发展学生的思维。

5、德国的教育家(赫尔巴特)把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付诸了实施。

他将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后来,其学生将上述四个阶段进一步发展为(准备、提示、联想、系统和方法)五个阶段。

6、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科学的一个独立分支,是在(19世纪后半期)发住的。

1867年,俄罗斯著名教育家(乌中斯基)发表了(《教育人类学》)第一卷,它是(教育和心理知识的必耍源泉)。

1988年,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问世,这就是俄国教育家与心理学家(卡普捷烈夫)的(《教育心理学》)。

1896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开始对动物的学习进行实验研究,于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

一般认为,正式的教育心理学,是山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开创的。

7、联结派以(桑代克、华生、葛斯瑞、赫尔、斯金纳)为主要代表。

8、认知派以(魏特墨、考夫卡、苛勒)为主要代表。

它们主张“完形说”。

9、1908年,我国出现了第一本关于教育心理学的著作,是由房宗岳翻译LI本小泉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Z后,又出版了(陆志韦)翻译(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概论》)。

(陈德荣)翻译(盖茨)的(《教育心理学》)。

10、个体的心理发展受(先天)和(后天)两方而因素的制约。

11、(格赛尔)著名的(双生子爬递实验)12、人类口语发展的关键期是(2・3岁);书面语发展的关键期是(4・5岁);数概念发展的关键期是(5-5.5岁)。

13、皮亚杰对儿童道德发展的研究最初是通过(观察儿莹玩“弹弹子”的游戏)开始的。

14、皮亚杰指出,(11岁)是儿童的道德判断由外在标准支配转向内在标准支配的转折点。

15、(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石,它在教育心理学中处于重要的(核心地位)。

学习理论所解决的学习的(实质、过程和条件)等学习的根本理论问题是指导学生有效地学和教师有效地教的理论基础。

16、学习理论主要分为:(联结派的学习理论)、(认知派的学习理论)、(联结-认知派的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17、人和动物与环境保持平衡的行为方式有两种:(本能行为)、(习得行为)。

18、加涅的学习分类:(1)智慧技能;(2)认知策略;(3)言语信息;(4)动作技能;(5)态度。

19、奥苏贝尔的学习分类,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可将学习区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知识的关系,可将学习区分为(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

20、奥苏贝尔将有意义学习分为:(代表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21、彼得罗夫斯基在其1972年主编的《年龄与教育心理学》一书屮,将学习分为两人类:(反射学习、认知学习)。

22、我国学者将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心智技能的学习和社会生产规范的学习)。

23、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把学习过程看成是:(信息输入一编码一加工一储存一译码一输出的过程)。

简答或论述1、教育心理学应为哪5个方面提供理论指导?答:(1)确定教学目标;(2)了解学牛特点;(3)运用学习过程的心理规律;(4)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执行;(5)教学测量与评价。

2、教育心理学必须从哪些方面学习心理内容?答:(1)学习理论;(2)学生的学习;(3)学习策略;(4)学习迁移:(5)学习动机。

3、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目的任务是什么?答:(1)提示学校教育中的基本心理学规律,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上的实际问题。

(2)建立系统的教学理论,促使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4、简述莱普尔的实验。

答:莱普尔将学前儿童随机分为三组,使他们都用一•种儿童喜欢的彩笔作画。

第一组和第二组为获奖组,只是第一组被告知作画后将得到奖励;笫二组则不知道有奖励;第三组为控制组,作画后不予奖励。

结果发现,笫一•组儿童继续选择作画的次数仅是第二组和第三组的一半。

由此莱普尔得出结论,外部奖赏一旦撤除反而会降低个体从事该种活动的原有兴趣。

这便是外在奖赏损害内部动机之结论的由来。

从莱普尔的试验看出实验法有两个主要特点:第一是随机分配被试;第二是对变量加以控制。

总Z,实验法要求实验者对实验情境进行严格的控制,实验遵循预先拟定好的实验设计,实验的实施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实验结果也要进行精确的测最。

正因为如此,实验法通党被认为是教冇心理学研究中的一种可*的方法。

5、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实验法具体分为哪几种?答:(1)实验室实验。

这是一种严格控制实验情境,从而准确、周密地观察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研究方法。

采用实验室实验的最人好处在于它允许实验者对研究小的所有因索做最大程度的控制,因而这类研究具有很高的内部效度。

它的局限在于其实验情境具有较高的人为性和过于简单化,因而其实验结果难以推论到现实生活情境屮去。

(2)随机化现场实验。

这种研究是在真实的教学悄境中进行的,研究一般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其冃的在于评价某种教学程序或具他教育措施的效果。

(3)单--个案实验。

拜瑞斯等人所进行的“良好行为游戏”实验就是单一个案实验的例子。

在单一个案实验中,实验者无盂对所得结果再做检验和说明,图表本身已经一目了然。

这是单一个案实验区别于其他等组实验的一个特点。

6、联结派共同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答:联结派以桑代克、华生、葛斯瑞、赫尔、斯金纳为主要代表。

第一,把一切心理现彖都归结为刺激或情境(S)与反应(R) Z间的直接联结,用S-R公式作为解释所有心理现彖的最高原则;第二,主张学习的实质就是通过条件作用被动地在S-R之间建立联结;第三,在学习问题的研究方向上,注重外部现象与外在条件的探索,忽视内在过程与内部条件的研究。

7、认知派在理论上的表现有哪此方面?答:认知派以魏特墨、考夫卡、苛勒为主要代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