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初中物理鲁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综合测试试卷【6】含答案解析2018-2019年初中物理鲁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综合测试试卷【6】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得分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1.一个正常运动的物体速度约为1mm/s,该物体可能是()A.蜗牛B.步行的人C.自行车D.汽车【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蜗牛的速度很慢,约等于1mm/s,人步行的速度约1m/s,自行车的速度约5m/s,汽车的速度约是72km/h=72÷3.6m/s=20m/s,所以选择D。
【答案】B。
【解析】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即1s内他大约走二小步的距离,而这二小步的距离却大约是1.2m左右。
4.小军对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和对应解释,正确的是A.近视眼镜的镜片——光的反射B.路灯下人影相随——光的反射C.红外线夜视仪——光的反射D.水中的月亮——光的反射【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近视眼镜的镜片凹透镜,用来使光线延迟会聚,达到矫正近视眼的目的,是光的折射现象,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路灯下人影相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不合题意;C、红外线夜视仪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特征及物体能发射红外线的特征,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我们看到水中的月亮是水面对光发生了反射,其实质是光的反射现象,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考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光的直线传播.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活和物理之间的联系,能否区分三种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是本题的解题关键.5.“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面是小胜同学对自己相关物理量的估测,其中明显不合理的是A.正常体温约为39℃B.体重约为450NC.步行速度约为5km/h D.脉搏约为70次/min 【答案】A【解析】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一个人的体重约为450N,步行速度约为1m/s合3.6km/h,脉搏约为70次/min,故明显不合理的是A。
试题分析:对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物理量我们应该记住。
6.如果,分析甲乙两物体的速度v甲,v乙,则有()A.v甲>v乙B.v甲<v乙C.v甲=v乙D.无法判断【答案】B【解析】由图1可知:当甲乙两物体的路程相同时,乙用的时间少,速度快,即v甲<v乙.或由图2可知:当甲乙两物体运动的时间相同时,乙运动的量程长,速度快,即v甲<v乙.故选B.7.下列词语中含有光源的是A.灯火辉煌B.金光闪闪C.波光粼粼D.珠光宝气【答案】A【解析】灯火辉煌含有光源,金光闪闪波光粼粼珠光宝气都是反射形成的,选A8.下列情况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物体下落B.冰化成水C.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D.行驶中的汽车【答案】B【解析】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做机械运动,就看它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物体下落,是只相对于地面位置发生变化,故A是机械运动;冰化成水是物态发生变化,故B不是机械运动;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是相对于地球位置发生变化,故C是机械运动;行驶中的汽车是相对于路面发生位置变化,故D是机械运动,符合题意的是B,故选B。
9.如图所示,小华时轻时重地敲击鼓面,这样做主要是改变鼓声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速度【答案】A【解析】小华时轻时重地敲击鼓面,会导致振动幅度变化,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振动幅度越小,响度越小,故可以改变鼓声的响度,选A。
10.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五四运动B.太阳升上天空C.心情激动D.铁生锈了【答案】B【解析】机械运动是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发生改变,四个选项中,位置发生改变的只有选项B,故答案选B。
评卷人得分二、双选题11.小明在练小提琴之前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琴声的_______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练了一会儿,有位同学在楼下叫他去打球,他一听就知道是小刚.他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判断是小刚在喊他的.【答案】音调音色【解析】试题分析: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粗细、长短、松紧有关,长而粗的弦产生低音,短而细的弦产生高音,松的弦产生低音,紧绷的弦产生高音。
考点:弦发声的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12.小明用手机向家里打电话,他主要依据声音的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听出是妈妈接的电话。
“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歌”,这里的“高”是指___ 。
【答案】音色响度【解析】试题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色;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小明用手机向家里打电话,他主要依据声音的音色听出是妈妈接的电话。
“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歌”,这里的“高”是指响度。
考点:声音的特性1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大小不同。
根据以下小资料可知:多数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的速度比液体中的___〔选填“大”或“小”〕,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受___的影响。
小资料: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m/s)【答案】小温度【解析】试题分析:声音需要靠介质来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同一种介质中,温度对声音的传播速度有影响.分析表中实验数据然后答题。
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煤油中的传播速度,由此可知:多数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的速度比液体中的小。
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在同种介质中,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随温度的不同而不同,由此可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受温度的影响。
考点:声速14.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声现象.例如:笑树能发出笑声是因为果实的外壳上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使其发声。
通常情况下广场音乐喷泉的优美旋律通过传入我们耳朵.【答案】振动空气【解析】试题分析: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第一空填“振动”,在广场听到音乐喷泉的声音时,与我们耳朵接触的只有空气,音乐声是通过空气传到我们的耳朵的,第二空填“空气”。
考点: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空气可传声。
15.下列说法中符合实际的有A.普通中学生使用的课桌高度是0.8mB.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主人C.按照国家规定,夏天公共建筑内的空调温度应不低于37℃D.15℃空气中的声速为40m/s【答案】AB【解析】中学生的身高在165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0.8m左右,A符合实际;因为每个人的发声音色不同,而声纹锁是依据音色来进行判断的,只能按照设定的音色打开,故B正确;根据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相关文件可知,市内公共建筑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一般不得低于26℃,C不符合题意;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在15℃的空气中的声速才是340m/s,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AB。
评卷人得分三、实验题16.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2d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填“大”或“小”)(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偏.(填“大”或“小”)AC【答案】(1)v=;(2)小;(3)大.【解析】试题分析:(1)公式v=既能用于匀速直线运动求速度,又能用于变速直线运动求平均速度.(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3)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过晚,使所计时间偏小.解:(1)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计算公式为v=.(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小.(3)计时晚,所计时间偏小,用公式v=算出的速度偏大.故答案为:(1)v=;(2)小;(3)大.【点评】“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一定学会读出路程和时间,按平均速度的定义代入v=算出平均速度.评卷人得分四、填空题17.同学们很熟悉的一则寓言故事----《掩耳盗铃》,人们一听就知道是铃响,这是根据声音的特性来区分的;主人公是在处减弱声音的。
【答案】音色人耳处【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抓住音色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减弱噪声的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的过程中;③在人耳处减弱.我们区别声音靠的就是音色,所以人们一听就知道是铃响,这是根据声音的音色特性来区分的.主人公是在在人耳处减弱声音的.故答案为:音色、人耳.考点:音色;防治噪声的途径点评:本题考查了乐音特征中的音色和减弱噪声的途径,属于基础题目。
18.王宁同学今年15岁了,身高17.2 .(请填写合适的单位)他的家到学校的路程是1.5km,他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15km/h,则他骑自行车上学所需的时间为h.【答案】 dm 0.1【解析】王宁同学今年15岁了,身高17.2dm.他的家到学校的路程是1.5km,他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15km/h,则他骑自行车上学所需的时间为0.1h.19.如图,兰兰在商场乘电梯上楼。
以电梯旁的柱子为参照物,她是的,以所站立的台阶为参照物,她是的。
【答案】运动,静止【解析】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图中问题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所以会有不同的状态.解答:解:以商场的地面为参照物,小华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所以是运动的;以所站立的台阶为参照物,小华与台阶之间的距离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她是静止的.点评:判断运动或或静止时要看小华与参照物之间的距离是否发生变化.20.一段时间里,每到深夜时,漳州电视台在插播广告之前电视机屏幕上会出现这样的提醒:夜深了,请把电视机的音量关小。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这是从噪声的____________处来减弱噪声的;从声音特征的角度分析,把音量关小是为了减弱声音的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分析:(1)防治噪声的途径,从三方面考虑: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过程中;③在人耳处.(2)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物体振幅有关,音量的调节就是改变声音的响度;解:(1)把电视音量调小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防止影响邻居休息;(2)调节音量时,喇叭的振幅发生改变,所以发出声音的响度发生改变;所以把音量关小是为了减弱声音的响度.故答案为:声源;响度.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响度在生活中具体应用的了解情况,知道控制噪声的途径,是一道声学的基础题21.观察甲图可知是直线运动;观察苹果下落时的频闪照片(乙图),可知苹果做 __________直线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