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方案(土钉墙及桩锚支护)

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方案(土钉墙及桩锚支护)

目录一、编制依据及原则 (3)1、编制依据 (3)2、编制原则 (3)3、本工程依据规范 (3)二、工程概况 (5)1、工程概况 (5)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5)三、基坑降水工程设计方案 (7)1、基槽降水设计目的及原则 (8)2、降水方案分析 (9)3、管井围降计算原理 (9)4、降水井设计结果 (11)5、基坑降水辅助措施 (12)6、排水方案设计 (13)7、基坑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与防治 (13)8、降水工程的终止 (13)四、基坑支护工程设计方案 (14)1、基坑支护设计 (14)2、基坑变形观测设计 (14)3、土钉墙施工的关键控制点 (16)4、锚索施工的关键控制点 (17)五、施工管理目标及承诺 (20)1、质量目标及承诺 (20)2、工期目标及承诺 (20)3、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目标及承诺 (20)4、安全施工目标及承诺 (20)六、主要工程量统计 (20)七、工程重点、难点分析及对策 (21)八、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26)1、施工测量专项施工方案 (26)2、基坑降水施工专项方案 (27)3、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 (31)4、土方挖运专项施工方案 (35)5、基坑应急措施及补救、维护方案 (37)6、保证临近建筑物和市政公用设施安全使用的措施方案 (41)九、质量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42)1、质量管理目标 (42)2、质量管理方法 (42)3、质量管理体系组织机构 (42)4、质量保证措施 (43)5、本工程专项质量保证措施 (47)十、施工总体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48)1、施工总体进度计划管理体系 (48)2、施工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计划 (49)3、总进度计划保证措施 (49)十一、安全施工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55)1、安全施工管理目标 (55)2、安全施工管理体系 (55)3、安全施工保证措施 (56)4、本工程安全保证措施要点 (60)十二、应急预案 (61)1、建立紧急情况预警机制 (61)2、建立应急组织体系 (61)3、应急程序 (63)4、紧急情况预案 (66)十三、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措施 (74)1、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管理目标 (74)2、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管理体系 (74)3、文明施工措施 (74)4、绿色环保措施 (76)5、防扰民/民扰措施 (77)十四、雨季施工措施 (78)1、雨季施工措施 (78)一五、现场组织管理机构 (81)十六、主要设备、材料、劳动力计划 (94)十七、与各方的配合 (96)附:1、计算书2、施工图一、编制依据及原则1、编制依据(1)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的《中关村国际生命医疗园A-5地块办公商业综合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招标人提供的《中关村国际生命医疗园A-5地块办公商业综合楼地下二层结构基础平面图》等电子版文件;(3)现行国家、地方及行业规范。

2、编制原则(1)充分准备、合理安排,科学严谨的组织开展设计工作,从设计上确保本项目工程质量、工期、安全目标的实现。

(2)以ISO2000质量管理体系为标准,以现代化科技为手段,合理组织,抓住本工程设计重点,坚持PDCA循环,合理安排,确保本工程设计科学合理。

(3)精心编制,严格遵循现行国家及行业规范及质量评定验收标准,保证工程质量,以合格的工程质量和优质的服务满足该项目的要求。

3、本工程依据规范二、工程概况1、工程概况工程名称:中关村国际生命医疗园A-5地块办公商业综合楼降水、土方挖运及基坑支护工程工程地点:北京市昌平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内建设单位:北京万顺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中天伟业(北京)建筑设计集团本工程由3栋地上8~13层的综合楼、2层裙房及地下车库(局部首层为下沉庭院)组成,均设2层地下室,拟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筏板基础。

基坑支护设计开挖后预留施工肥槽0.80m。

本工程±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42.00m,,基础底板底标高-10.40m,依据本工程招标文件本工程基坑支护设计内容包括基坑降水与基坑支护设计。

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2.1拟建场区区域地质背景北京地区西、北及东北方向三面环山,山区之东、南及东南面为广阔的平原区(北京平原)。

北京地区的主体构造是早第三纪前的断裂及断裂控制的断块构造,并控制形成了北京平原区第三纪末期的古地形。

在此基础上,自第四纪以来由于受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山区不断抬升,平原强烈下降且接受了巨厚的第四纪河流沉积物。

在北京平原区的不同地区,由于受断裂活动的影响和地理环境限制,第四纪沉积物的厚度有明显的差异。

在北京市区,第四纪沉积地层厚度由西向东逐渐增大,岩相分布自西部山麓向东部平原有明显过渡特征,即市区西部的第四纪古河流形成的冲洪积扇顶部地层以厚层砂土和卵、砾石地层为主;向东过渡至冲洪积扇的中部和中下部,第四纪地层为粘性土、粉土与砂土、卵砾石土互层。

2.2拟建场区地形地貌拟建场区地形略有起伏,勘探孔孔口处的地面标高为40.91~42.83m。

场地南部分布有弃土堆,一般高度约2~3m左右,场地北端分布有较多树木。

2.3拟建场区工程地质条件根据现场勘探、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成果,按沉积年代、成因类型将本工程勘察最大勘探深度(35.50m)范围内的地层,划分为人工堆积层及第四纪沉积层两大类,并按地层岩性及其物理力学数据指标,进一步划分为9个大层及亚层,现分述如下:表层一般为厚约0.70~3.60m的人工堆积之粘质粉土填土、粉质粘土填土①层及房渣土①1层。

人工堆积层以下为第四纪沉积的粘质粉土、砂质粉土②层,砂质粉土、粘质粉土②1层及粘土、重粉质粘土②2层;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③层及粘质粉土、砂质粉土③1层;细砂、粉砂④层,砂质粉土、粘质粉土④1层及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④2层;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⑤层及粘质粉土、砂质粉土⑤1层;卵石、圆砾⑥层及细砂、中砂⑥1层;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⑦层,粘土、重粉质粘土⑦1层及粘质粉土、砂质粉土⑦2层;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⑧层,粘质粉土、砂质粉土⑧1层及粘土、重粉质粘土⑧2层;粘质粉土、砂质粉土⑨层及粉砂⑨1层。

2.4拟建场区水文地质条件2.4.1地下水的分布根据勘察报告,拟建场区在35米深度范围内存在3层地下水。

第一层为台地潜水,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为6.00~7.50m,水位标高为33.91~36.06m。

台地潜水天然动态类型属渗入-蒸发、径流型,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入渗、地下水侧向径流及管道渗漏等方式补给,以蒸发及地下水侧向径流等方式排泄。

第二层为微承压水(层间水),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为7.30~9.50m,水位标高为31.97~33.81m。

层间水天然动态类型属渗入-径流型,主要接受地下水侧向径流等方式补给,以地下水侧向径流为主要排泄方式。

第三层为承压水(层间水),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为12.00~14.60m,水位标高为27.47~29.20m。

层间水天然动态类型属渗入-径流型,主要接受地下水侧向径流等方式补给,以地下水侧向径流为主要排泄方式。

2.4.2近3~5年最高地下水位近3~5年最高地下水位埋深在标高为40.60m左右。

2.4.3历年最高水位历年最高水位接近自然地表。

2.4.4地下水对拟建工程的影响①本工程竖向荷载大,场区地下水历史水位,设防水位与地下水分布条件的最终确定将涉及本工程的防渗设计、地下室外墙承载能力验算以及基础抗浮稳定性的验算。

因此,应高度重视基础抗浮稳定性问题及地下水压力作用下地下室外墙和基础底板的承载力问题。

②本工程主要受第一层台地潜水和第二层微承压水的影响,两层水会对本工程基坑工程的设计、施工,包括基坑支(防)护体系、地下水的控制方案、对周边环境影响的控制等带来直接影响。

2.4.5地下水的腐蚀性评价拟建场地第1层地下水水质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微腐蚀性,在干湿交替作用条件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弱腐蚀性;拟建场地第2层、第3层地下水水质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均具有微腐蚀性。

2.5抗震设计条件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2008年版),拟建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之附录A(“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本工程所在北京市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又据该区划图之附录D,该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所对应的抗震设防烈度为Ⅷ度,相应设防水准为50年超越概率10%。

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判定,本场地场地类别为Ⅲ类。

在地震烈度达到8度时,地下水水位按历年最高地下水位考虑,本场地自地面至20m深度范围内的饱和粉土及砂土基本不会发生地震液化。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分析判定,在本工程拟建场地范围内,不存在影响拟建场地建筑物整体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

三、基坑降水工程设计方案根据勘察报告提供的地层情况看,本工程周边建筑物距基坑较远,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07)规定,依据基坑支护结构破坏、土体失稳或过大变形对基坑周边环境及地下结构施工的影响,判别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及重要性系数。

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划分表环境条件与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开挖深度h(m)a<0.5 0.5≤a≤1.0a>1.0注:①.h——基坑开挖深度。

②.a——相对距离比a=X/ha。

为管线、邻近建(构)筑物基础边缘(桩基础桩端)离坑口内壁的水平距离与基础底面距基坑垂直距离的比值。

③.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分类:Ⅰ复杂--稍密以下碎石土、砂土和填土,软塑~流塑粘性土,地下水位在基底标高之上,且不易疏干;Ⅱ较复杂--中密碎石土、砂土和填土,可塑粘性土,地下水位在基底标高之上,但易疏干;Ⅲ简单--密实碎石土、砂土和填土,硬塑~坚硬粘性土,基坑深度范围内无地下水。

④.如临近建(构)筑物为价值不高的、待拆除的或临时性的,管线为非重要干线,一旦破坏没有危险且易于修复,则a值可提高一个范围值,对变形特别敏感的临近建(构)筑物、当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二级或三级时,应提高一级安全等级;当既有基础(或桩基础桩端)埋深大于基坑深度时应根据基础距基坑底的相对距离、附加荷载、桩基础形式以及上部结构对变形的敏感程度等因素综合确定a值范围及安全等级。

⑤.同一基坑周边条件不同,可分别划分不同的安全等级。

本工程侧壁安全等级按一级考虑,重要性系数取1.1。

1、基槽降水设计目的及原则1.1.1确保挖至槽底时基槽干燥无水。

1.1.2遵循维护地下水资源平衡的原则,本工程降水方案采用“抽渗结合”的方法,前期抽水,快速降底地下水位保证土方施工,后期发挥降水井的自渗作用,维持地下水位的平衡,确保水位在基坑以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