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题目:浅析唐传奇中的侠客形象专业班级:汉语言文学一、前言部分要研究中国的小说就绝对不能跳过对唐传奇的研究,它是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标志着中国的小说达到成熟且不断走向完善。
中国古代文言小说,从神话传说到诸子百篇中的寓言故事,再到史传文学,经过了千年漫长的发展及至唐代终于走向成熟,并且产生了众多佳作。
并且对之后的宋元明清小说、戏曲以及现当代的小说在风格、题材创作上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唐传奇在内容上更为丰富,题材更为广泛,艺术上也更加成熟,其思想内容、诗化审美、虚构想象、形象塑造、情节结构、叙事技巧、文章体式、遣词造句等方面都表现出新的特色。
唐传奇“始有意为小说”,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创作阶段。
传奇原是传述奇闻异事的意思,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
以“传奇”为小说作品命名的,当始于元稹,他的名作《莺莺传》,原名“传奇”。
唐代初时对这样新兴的以情节新奇见长的文体,唐人并没有给它们统一的称谓。
直至晚唐,小说家裴铏为自己的小说集取名为《传奇》。
但当时“传奇”只是用做单篇作品或单部书的题目,并非特指当代的这种新兴的文言小说。
而且传奇的内涵也时常是多义的。
王国维也说过说:“传奇知名,至明凡四变矣。
”大约到了元代,人们才把唐代出现的这种小说新文体称之为“传奇”。
①而侠客传奇是产生于中、晚唐时期以豪侠为主要描写对象的文言短篇小说。
对唐传奇的研究长久以来为学术界所关注,对其的评论与阐述从宋代就已经出现,但一直到二十世纪,才形成文学领域的一个热点。
涌现出大量的研究唐传奇作品,内容涉及对唐传奇原著版本的考订、注释、校勘整理,到对其题材内容的分析、深入挖掘当时的制度背景、人的内心世界,再到文体与嬗变、创作动机、小说理论等方面的研究。
二、主题部分唐代政治相对稳定开明,思想空前活跃,经济繁荣,特别是城市经济迅速发展,使得市民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各种民间艺术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为传奇小说创作奠定了社会的基础。
唐代各种文学形式的繁荣,并相互借鉴,相互融合,互相促进,也为唐传奇在题材内容和写作技巧上提供了营养。
而当时唐代科举考试中的“温卷”之风,也推动了传奇的发展。
而魏晋南北朝以来志怪、志人小说的创作则是唐传奇产生的文学渊源。
唐传奇是唐代流行的短篇文言小说,作者大多以记、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奇闻异事。
“传奇”之名,概起于晚唐裴铡的小说集《传奇》,宋人尹师鲁将“用对语说时景,世以为奇”的《岳阳楼记》称为“传奇体”。
后来,传奇逐渐被认为是一种小说体裁,“传奇”作为唐人文言小说的通称便如约定俗成般地沿用下来。
现存的唐传奇篇幅一般都不长,短的仅有几百字,长的也不过万字,但艺术构思大都奇异新颖、富于变化,情节委婉曲折,辞采生动明快,故事引人入胜。
唐代宗到宣宗的100年间是唐传奇发展的兴盛期,唐传奇的大部分作品都产生于这个时期。
唐传奇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初唐与盛唐时期是唐传奇的发轫时期,也是由六朝志怪到成熟的唐传奇的过渡。
作品数量不多,现存有王度的《古镜记》、无名氏的《补江总白猿传》、张鷟的《游仙窟》,内容近于志怪;中唐是唐传奇的鼎盛时期。
这一时期不仅作家和作品数量最多,而且颇有名家名作涌现。
如陈玄佑的《离魂记》、沈既济的《任氏传》、李朝威的《柳毅传》、元稹的《莺莺传》、白行简的《李娃传》、蒋防的《霍小玉传》、陈鸿的《长恨歌传》等。
内容题材涉及到爱情、历史、政治、豪侠、志怪、神仙等,但大多作品体现了较强的现实精神,创作方法与艺术技巧更加成熟;到了晚唐,已是唐传奇走向衰落的时期。
虽然作品数量不少,并出现了专集,如牛僧孺的《玄怪录》、皇甫枚的《三水小牍》、杜光庭的《虬髯客传》、裴铏的《传奇》等,但内容较为单薄,唯有豪侠题材的作品成就较高。
作为中国古代小说发展过程中第一个高潮,唐传奇可被誉为盛放于大唐的一朵奇葩,时至今日仍然芬芳扑鼻。
然而,唐传奇的研究价值和历史地位被学术界认识并非一帆风顺,而是经历了一个逐渐的过程。
在唐代诗词大放异彩的情况下,唐传奇曾一度受到轻视与排斥,对它的研究也因此成为20世纪前唐代文学研究中较为薄弱的一环。
其实,以“传奇”称唐人小说,最初是含有贬义的。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指出:“此类文字……时亦近俳谐,故论者每訾其卑下,贬之日‘传奇’,以别于韩柳辈之高文。
”②这种情况直到20世纪初才有所改变。
当时,一些学人在西方近代文艺思潮的引发下掀起了“为小说正名”的风潮,宣传“小说是文学之最上乘者”,鼓吹“新小说的创立”,提高了小说在文学中的地位,唐传奇才开始以崭新的面貌大踏步走进学人们的视野,渐渐被学界重视起来。
现存的唐传奇大部分作品存于宋代李昉编纂的《太平广记》中,另外《太平御览》、《全唐文》等书里也保存了一些。
鲁迅先生也为传奇编辑了一部《唐宋传奇集》。
学者对唐传奇的研究论述最早始于宋代。
虽然对唐传奇研究很早就已经开始,但早期研究状况比较分散,并没有形成规模。
直至王国维、鲁迅、陈寅恪等学者的对研究出现,才真正开启了系统研究唐传奇的大门。
在20世纪50年代前的研究中,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可谓是影响深远,其中关于唐传奇部分的精辟论述奠定了其后对唐传奇研究的基础。
50年代至80年代,人们深受当时主流意识形态和阶级斗争观点的影响,将唐传奇的反封建礼教和门阀制度意义过度放大,以至于这段时期的研究都被烙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
在唐传奇作家作品研究方面,主要集中于《古镜记》、《游仙窟》、《周秦行记》等为数不多的几篇小说,且多是从党争、科举、侠义等角度进行分析的。
此后,学术界逐步扩大了对唐传奇的研究范围,分析角度也逐渐偏重爱情婚姻、揭露现实、士子心态、宗教生活、侠客精神,并且对作家生平考订与作品艺术分析、版本研究、校勘都有所考证与整理。
80年代后,唐传奇研究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在程毅中、卞孝萱等撰写的多篇论文中,解决了唐传奇作者、写作年代、原题等许多以前含混不清的问题,为唐传奇的考证做出贡献。
其后李宗为的《唐人传奇》、李剑国的《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等则从文学史角度更加透彻地剖析了唐传奇的历史地位及影响。
文学作品研究从文体独立、小说理论、小说主体等各个方面均有更为深入的研究。
到1939年,郭箴一的《中国小说史》将“豪侠”列为传奇的三大类别之一,他条理清晰地说阐述了唐传奇是如何在唐代新的历史背景条件下派生出来,以及神怪、恋爱、豪侠三类作品的产生缘由。
③1947年,刘开荣的《唐代小说研究》全书上篇是论“传奇小说”,下篇是论“俗文小说”。
其上篇第一章是论传奇小说的兴起,指出古文运动、进士科举制度及佛教的影响是唐传奇勃兴的三大因素。
以下各章则分论《古镜记》……《红线传》、《虬髯客传》等作品。
随后,同样出自他手的《唐五代小说研究》主要侧重于小说与社会历史关系的研究,即对小说历史背景的考察和小说所反映的社会历史内容的阐述。
之后吴小如的《古小说和唐人传奇》则从上古的神化传说追溯到唐传奇,以借用实例、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把唐传奇分为神怪、恋爱、侠义三类故事,并分别论述了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因素。
程弘的《唐传奇简述》则把唐传奇题材分为灵怪、爱情、历史、豪侠,并分别取其代表作对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进行了剖析。
徐士年的《略谈唐人小说的思想和艺术》这样阐述唐传奇的艺术特色:“塑造的人物有鲜明的个性,有细腻传神的细节描写,有体贴入微的心理刻画,同时也有动人心魄的浪漫情调,这一切使唐人小说在艺术上区别于过去的志怪小说。
”④他还阐述了唐传奇发达起来并形成自己特色的历史基础,并且也把其主题分为爱情、游侠,以其中的典型人物为例剖析了反映的思想倾向和艺术特色,并把唐传奇中用浪漫主义手法写作的小说命名为“抒情小说”,充分肯定了唐传奇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完美融合。
自从郭箴一将唐传奇中的豪侠传奇列为一大类别后,人们对豪侠传奇的关注逐渐增加,尤其是在90年代后侠义主题的研究也得到了应有的重视。
王汝涛的《论唐代的豪侠小说》粗略地勾勒出从先秦到六朝豪侠的种类及其特征,然后分“为报复”、“为宣扬政治理想”等豪侠形象,论述了“唐代豪侠之行迹有其承古的一面,又有其变革的一面”以及豪侠小说盛行的原因,并提出唐代豪侠小说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水浒》以及明清以后的武侠小说。
罗立群的《论唐代武侠小说》则把豪侠的形象分类,并归纳了武侠小说产生盛行的原因,目光触及到了商业发展、宗教等因素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熊海英的《“武"与“侠"的合流和分异——论唐传奇中侠客形象的演变》中指出了唐传奇中的豪侠出现与发展的历史渊源,并提出从中唐到晚唐,侠客特质发生了从义侠到武侠的变化,其演变的核心线索是“武”与“侠”的观念的合流与分异。
指出观念的分合变异是时代背景和士人这个特殊社会阶层自身文化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发生一系列变化而导致的。
作为中国武侠小说的开端,蕴涵于唐代豪侠传奇中的“武”、“侠”观念的转变为后世武侠小说创作提供了广阔的视野。
⑤在唐传奇以前侠客的天下乃是男人的天下,直至唐传奇才出现女性侠客的形象,这一独特的现象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之后的研究人们将更多关注集中到了各色的唐女侠身上。
唐传奇中女性形象的塑造极其丰富,且不乏在当时历史时期以至今日的积极意义,这在其他时期的小说中是少有的。
郭箴一在《中国小说史》品评唐传奇时写道:“女性的侠客较男性为多,她们的智力与本领往往超越于男性,这个特殊的现象是很令人诧异的。
"⑥范翔林的《试谈唐人小说中妇女形象的塑造》,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把唐传奇妇女形象大致分成“娼妓”、“侠女”、“侍女、奴媪”三类。
⑦季夫萍的《对女权张力下唐传奇中女侠形象的解读》提出唐传奇女侠形象具有其特定的社会意义与审美价值。
在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普遍发达,思想空前活跃与开放的唐代,女子作为“人”的主体意识也相应地得到觉醒。
她们首先争取了经济上的独立.继而游离了男人们的荫封,在人格上获得了非自觉的平等和自由,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男权的束缚⑧,从而使女侠们也能活跃在传奇的舞台上。
陆学莉的《唐传奇中侠女形象精神风貌及文学史意义》谈及唐传奇中的众多女侠,分析这些女侠形象所表现出的特立独行、与众不同的精神风貌:个性张扬,敢爱敢恨;性格刚烈、机智果断;武艺高强、功成身退,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洒脱豪迈的气质。
这些女侠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意义非凡,形成了女侠形象创作的第一个高潮期,在许多方面为后世侠女形象的塑造开了先河。
⑨江中云的《理想的幻灭—再论唐传奇中女侠的经历与归宿问题》通过对唐传奇中的侠女题材作品中的女侠的经历与归宿,提出了女侠形象的社会意蕴与文学意蕴。
她们的惩恶扬善之举既有丰富的社会价值,又体现了传奇作家对建功立业理想与愿望的执着追求,以及传统的忠义道德观念。
而女侠们不知其所止的归宿更是中晚唐时期传奇作家理想幻灭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