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奴隶制国家行政管理中原始民主制遗风的表现形式1 部落时代民主议事的遗风仍然在西周的会议制度中有所反映2夏商周三代都十分重视民情与舆论,设采风之官,实行纳谏制度战国时期变法运功的内容是什么1 用郡县制取代分封制,达到中央集权的目的2 废世卿世禄制,实行官僚制3 废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4 颁布法律出现依法治民的倾向5 奖励耕战战国七雄时期各国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强化君主专制的权力,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1 各国君主名号的升级上2君主对权力结构控制方法的调整上,其主要措施是在官僚机构中设置文武分职制东晋设置侨州郡县的作用与弊端是什么?作用:照顾了世家大族的利益,为他们做官增加了位置,也使得其控制大量依附人口成为合法;起到了稳定统治秩序的作用弊端:侨州郡县与原州郡县并置一处,造成地方行政管理上的混乱。
隋文帝对国家行政管理体制调整的重要内容是什么?1 确立了三公官不再兼任政府职务的原则2确立了三省之间的分权方式。
尚书省掌管行政,中书省掌管诏令,门下省掌管封驳。
宋代科举考试的规模和范围有哪些扩大1 录取范围较唐代大大增加,且殿试及第后不再经过吏部考试直接可以做官2 宋代科举的门第限制较少,广泛吸收了各阶层读书人,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宋代皇帝控制行政执行的监督网络1中枢机关有一套处理各类事务的严格程序,对行政执行起规范化作用2为保证作为行政决策结果的诏书能准确表达皇帝的真实意图负责草诏的知制诏可在有疑问时直接要求皇帝接见3 由于宋代地方实行分权制衡措施迫使地方完全听命于中央,再加上皇帝通过一系列监督机制能较快掌握地方政务执行情况故宋代各级地方政府执行政令异常的严格元代官员入仕的主要途径有哪些1 以出身作为做官的资格,名门、儒吏等出生均可作为条件2 从吏而官,称”吏员出职“3 读书做官,一是贡授,二是科举4 承荫制度元代对地方官考核所依据的标准是什么?以五项内容为标准:1 户口是否增加 2 荒地是否开垦 3诉讼是否公正4治安是否良好5 赋税是否公平简述明代五军都督府和兵部的关系是平行机关,既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
五军都督府仅掌握的管理和训练,军队的调动和军官的选授权在兵部,最高指挥权属于皇帝。
无兵部调动令,五军都督府不能调兵试述中西方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差异1 中国封建中央集权体制时间长,持续2000 多年,而且是唯一的政体形式2 权力集中的程度有所差异3 思想控制方法不同4 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官僚体制中国封建中央集权行政管理体制中调节君主专制弊端的机制是什么?1 在施政程序上有一套尽可能促使皇帝正确决策的制度2 有防止皇权滥用的办法: 1 通过教育提高君主的素质 2 通过神权来抑制君权 3 大臣利用“尊号”、“庙号”等的尊褒贬来促使皇帝刷新政治4 开国皇帝制定一些制度对后世君主有防微杜渐的作用25.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在行政执法方面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1 改委员制为首长集权制2 改良公文处理,简化施政程序3 推行省府合署办公制度国民政府建立了退休制度,其申请退休的条件是什么?1 任职15 年以上,年龄达到60 岁者;2 任职25 年以上成绩昭著者28. 分析抗战期间国民政府提高行政效率的基本措施是什么?1在国防最高委员会中设立执行员。
2 推行三联制,将一切工作过程分为计划、执行、考核三阶段3 实行分层负责制。
明确各层级的职责权限4 推行幕僚长制。
幕僚长制是一种机关工作制度5 改进公文处理方法29.“行宪国大”后,南京政府决策体制和决策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1 总统处于行政决策中枢的地位。
2 行政院的决策。
3 国民党对行政决策的控制。
30. 工农民主政权行政体制的特点是什么1 采取议行合一的管理体制2 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3 贯彻精简和效能原则31. 抗日民主政权在行政执行方面值得借鉴的主要经验是什么?1设立政务会议,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以保证各项行政决策的正确执行2 赋予行政首长以较大的权力,将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结合起来3 适当扩大下级行政机关的职权,实行逐级负责制4 实施精兵简政,提高行政机关的工作效能人民民主政权在干部考核和奖惩方面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 把对敌斗争的表现作为干部考核和奖惩的主要条件2 重视司法干部的考核和奖惩3 严厉惩治干部的贪污行为34简述汉代相府诸曹分曹理事制度与隋唐六部制在体制上的差异?汉代相府诸曹分曹理事的内容与隋唐六部的分工已基本相同,但两者从体制上讲是有很大差异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相府诸曹仅是丞相的幕僚机构,2)相府诸曹仅是丞相的秘书班子,诸曹人员仅协助丞相处理公务,其分曹的方法因时代、社会需要、机关结构调整以及主官政见不同而发生变化简述清朝“百日维新”期间行政执行遭遇的主要阻力?1)最高决定权的二元化2)改革缺乏军事力量的保证3)顽固派的顽强抵抗4)地方官员的敷衍塞责。
据北洋政府1913 年1月公布的《文官保障法草案》的规定,除特任官公使、秘书以外,其余文官享有哪三项保障?1)文官非受刑法的宣告、惩戒的处分不得免职。
有情形之一者可予免职:①因身体残废、精神衰弱或年老不能胜任者;②自请免官者2)文官非经本人同意,不得转任同等以下职位。
情形之一其休职:①依惩戒法的规定交付惩戒委员会审查者;②由于刑事案件被告诉、告发者;③因官制变动,官署和员额合并裁撤者3)文官的免职或休职须得上一级长官执行。
简述《陕甘宁边区级政府干部管理暂行通则》根据统一管理和明确分工负责的原则所具体规定的各级干部的管理权限和管理形式?1)边区政府民政厅直接管理的人员包括边区政府各厅、处的秘书、科长和直属机关负责人;专员公署专员、秘书、科长;县长、县政府委员会和县政府秘书、科长,区公署区长等(2)民政厅委托专员公署管理的人员主要是政府科长级干部。
(3)有关部门分别管理并向民政厅备案的人员包括边区政府各厅、处、股级以下干部;各直属机关科长以下干部;各类文化技术干部;专署和县政府股长以下干部;区助理员,乡长和乡政府委员及文书等。
试述魏晋面北朝时期的行政决策方式魏晋南北朝的行政体制既从总的趋势上呈现出加强中央集权的集中倾向,又不时伴随出现背离中央集权的分散倾向1)权臣擅政、皇帝被置于傀儡或半傀儡地位的偏离中央集权原则的决策方式,通常表现为以下两种情况:①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政权更迭频繁的时期权臣迭出。
②魏晋南北朝时期,特别是东晋时期,门阀士族势力膨胀,成为行政决策上对皇权的一种制约2)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决策方式。
下两种形式:①对于重大的事务,依据秦汉以来的传统决策形式采用的集议的方式,由皇帝召集群臣集议,最后由皇帝作出裁决②对于一般性政务,则多通过日益成熟的三省制度来加以解决。
母系氏族公社与后来国家这种政治共同体对社会的管理有所不同,这主要表现为哪些方面?1)母系氏族公社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和生活单位。
2)这时的社会组织形式主要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组成氏族、胞族和部落,而不是像后来的国家那样按地域划分其国民,也不同于后来的经济、文化组织,以行业来组织成员。
(3)它实行原始民主族管理,氏族成员一律平等,氏族全体会议为最高权力机关,重大事务由全体成年男女讨论决定。
简述秦汉时期的官员考课制度?(1)对各级中央政府主管官员的考核。
两汉时期由皇帝考核丞相、三公。
在皇帝不亲政事的情况下,由尚书代皇帝行使考核权,并交皇帝核准。
(2)对地方郡国长官的考核。
上计考课分为常课和大课(3)郡对县的考课。
常采用“秋冬集课”的方式,一般利用大会都试的机会进行,令长必须参加。
(4)对各级官府的非主管官员,由各部门主管官员负责考核。
(5考课完成后,按官员政绩和品德分别出结论并给予奖罚。
简述唐代的行政决策形式?唐代的行政决策既是一种专制的个人决策形式,同时又是一种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群体决策方式,把这两种截然对立的决策形式融为一体的就是皇帝在行政决策过程中掌握最后裁定之权。
有几种组织形式:1大臣廷议。
可以分为皇帝主持的朝会和尚书省集议两种方式。
(2)宰相以及高级文臣武将参与决策会议。
简述在‘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实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1)在行政机构方面,加强变法的决策机构,去闲散重迭的衙门,任命杨锐、刘光弟、林旭、谭嗣同等为机章京,负责审阅新政奏折,开列新政条例,撰拟新政谕旨。
(2)在人事行政方面,改革保举人才条件,废除八股,改试策论。
(3)在行政动作方面,提倡上书言事,严格办事规程。
试述元代的行政监察制度?(1)元代监察机构组织相当完整,有中央御史台、地方行御史台和各道肃政廉访司三级。
(2)御史台是元代最高行政监察机构,其作用和地位均高于宋、金旧制,处于和中书省、枢密院三足鼎立的地位3)在地方行政监察上,元代分全国为几个大监察区,京都附近由御史台直接监察,其它大监察区由行御史台负责监察4)元代在大监察区之下再分22个小监察区,即22 肃政廉访司,其监察区域称道,它们分别隶属中央御史台和西、南两行台5)元代监察制度较前代的一个重要发展是监察法规的制定(6)元代监察体系的弊端也十分突出。
简述春秋时期各国赋税改革对行政体制的影响赋税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土地关系和赋税财政制度的根本变革,它不仅影响到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而且随着经济基础的变革引起上层建筑国家职能的变化,赋税制度的改革对国家行政体制的变革有巨大的影响(1)使国家的社会职能发生变化。
(2)引起阶级结构的变化与基层行政组织的变革。
为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隋唐时期主要在哪些方面对前代制度进行调整?1)对地方行政层级进行调整。
随后又在州之上设置作为监察区的道,以加强中央对全国的行政管理2)削弱地方政府的自主权。
隋统一中国后,为强化中央集权,废除了地方官自辟属吏的制度简述抗日民主政权行政管理的独创性经验?1)正确处理党政关系,充分发挥政权机关的积极性2)按照“三三制”原则组成行政机关,吸收各阶层人民参加行政事务的管理3)实行民主决策,重视征询和采纳各方面人士的意见了建议4)实行精兵简政和逐级负责制提高工作效率5)建立相对完善的监督体系6)严格干部标准,加强干部的教育和考核奖惩,干部的福利待遇以不高于熟练劳动者的所得收入的俸以养廉的原则简述晚清时期的行政监督制度?1)都察院行政监督功能的强化清政府在宣布预备立宪的同时,即决定整顿都察院,强化都察院的行政监督功能1907 年1月清政府颁布了《都察院整顿变通章程》,主要内容如下:一、改革都察院内部机构;二、简化监督程序;三、改革御史推荐办法。
通过整顿,都察院的行政监督功能有所加强2)资政院、咨议局的行政监督3)弼德院的行政监督清政府在成立仿“责任内阁”时,设立了弼德院,作为皇帝的咨询机构,并用以制约内阁。
4)行政裁判院和审计院的筹建清末预备立宪过程中,曾准备设立行政裁判院和审计院,分别作为中央行政司法机构和审计监督机构。